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 被引量:524
1
作者 赵文华 张坚 +7 位作者 由悦 满青青 李红 王春荣 翟屹 李莹 金水高 杨晓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掌握我国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血脂异常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流行情况及其差异.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年8至12月.采用酶法对49 252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结... 目的掌握我国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血脂异常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流行情况及其差异.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年8至12月.采用酶法对49 252名调查对象空腹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结果按年龄和地区调整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18~44岁、45~59岁和≥60岁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17.0%、22.9%和23.4%;男性为22.2%,女性为15.9 %;城市为21.0%,农村为17.7%.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9%,胆固醇边缘性升高率为3.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7.4%.结论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相近,城乡差别不大.作好人群早期综合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类 高脂血症 流行病学研究 异常 18岁 密度蛋白血症 人群 流行特点 甘油三酯血症 胆固醇血症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5
2
作者 宋剑南 刘东远 +2 位作者 牛晓红 金红 李爱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实验研究采用药物反证的方法发现,化痰健脾中药组成的方剂(痰浊清)能明显地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能升高HDI/TC之比值,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本实验研究采用药物反证的方法发现,化痰健脾中药组成的方剂(痰浊清)能明显地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能升高HDI/TC之比值,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表明,高脂血症确与中医之痰浊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TC、TG及LDL的升高是痰浊的主要特征和生化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化痰健脾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研究 被引量:170
3
作者 倪鸿昌 李俊 +2 位作者 金涌 臧红梅 彭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模型组 (n =2 0 )。对照组喂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 (10ml·kg-1)。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和血清TG、TC、...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模型组 (n =2 0 )。对照组喂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 (10ml·kg-1)。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和血清TG、TC、ALT、AST、MDA、SOD和肝脏TG、TC、MDA、SOD的变化 ,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1wk后 ,模型组血清TG和TC明显高于正常组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2wk后 ,随机处死模型中的 10只 ,与正常组相比 ,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 ,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 ,病理显示有 2只轻度脂肪变性。在第 3wk处死剩余动物 ,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和肝脏TG、MD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而SOD则明显降低 ;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并有炎症病灶。结论 通过 1wk脂肪乳剂的喂养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继续给予脂肪乳剂 ,2wk后形成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肪肝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2
4
作者 王薇 赵冬 +5 位作者 吴兆苏 吴桂贤 刘静 曾哲纯 刘军 秦兰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 11省市队列研究中 35~ 6 4岁男女两性 2 70 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 ,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 11省市队列研究中 35~ 6 4岁男女两性 2 70 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 ,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TG分布存在地区间差异 ,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 2 .3倍 ;(2 )男性TG水平高于女性 (P <0 .0 0 1) ;(3)高TG血症为我国临床高脂血症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 ;(4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两性TG水平与总胆固醇 (TC)、体质指数 (BMI)、血糖 (GLU)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体育锻炼负相关 ;(5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高TG血症患者中有聚集现象。结论 TG与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关联 ,可作为多种危险因子的标志。多数高TG血症的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76
5
作者 武阳丰 赵冬 +8 位作者 周北凡 王薇 李贤 刘静 李莹 孙佳艺 赵连成 吴兆苏 诸骏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资料(基线入组共计40719人,年龄35~64岁,男女约各半,随访总计345 140.5人年),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分析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相对危险的估计采用多元 Cox 比例风险模型,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组合时一个50岁的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用于确定危险分层方案。结果两队列均呈现如下规律:(1)TC 和 LDL-C 水平与 ICVD 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拐点;(2)LDL-C<3.37 mmo]/L(130 mg/dl)与 TC<5.18 mmol/L(200 mg/dl)的发病率(绝对危险)基本接近,而 LDL-C<4.14 mmol/L(160 mg/dl)与 TC<6.22 mmol/L(240 mg/dl)的发病率基本接近;(3)TC<5.18 mmol/L(20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高于理想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的绝对危险,TC≥6.22 mmol/L(24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低于高血压1级的绝对危险;(4)随着HDL-C 水平的降低,ICVD 发病危险增加;(5)TG 与 ICVD 发病危险间未见显著关联;(6)在任一 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已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结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准确定为:TC<5.18 mmol/L(200 mg/dl)或 LDL-C<3.37mmol/L(130 mg/dl)为合适范围,TC 5.18~6.19 mmol/L(200~239 mg/dl)或 LDL-C 3.37~4.12mmol/L(130~159 mg/dl)为边缘升高,TC≥6.22 mmol/L(240 mg/dl)或 LDL-C≥4.14 mmol/L(160mg/dl)为升高。HDL-C<1.04 mmol/L(40 mg/dl)为减低,1.04~1.53 mmoL/L(40~59 mg/dl)为正常,≥1.55 mmol/L(60 mg/dl)为理想水平。此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危险性评估 心肌缺血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 被引量:170
6
作者 胡大一 王家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共3页
目前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控制率及达标率仍较低,尤其是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还不足。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应积极提高规范调脂能力,重视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制定合理、有效、安全... 目前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控制率及达标率仍较低,尤其是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还不足。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应积极提高规范调脂能力,重视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制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提高达标率,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异常 心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9
7
作者 钟岚 范建高 +2 位作者 王国良 吴伟清 史祺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0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建立大鼠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 (NASH)的动物模型。取雄性SD大鼠 1 9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n =1 0 )和正常组 (n =9)。模型组喂高脂饮食 ,即普通饲料基础上加 1 0 %猪油 ,2 %胆固醇。正常组喂普通饲料。观察一般情况及血清肝功... 为建立大鼠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 (NASH)的动物模型。取雄性SD大鼠 1 9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n =1 0 )和正常组 (n =9)。模型组喂高脂饮食 ,即普通饲料基础上加 1 0 %猪油 ,2 %胆固醇。正常组喂普通饲料。观察一般情况及血清肝功能、血脂 ,并行病理学检查。模型组体重、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转氨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病理学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且 1 0 0 %存在小叶内炎症 ,80 %出现汇管区炎症 ,并有 2例出现碎屑样坏死。电镜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胞浆脂滴大量出现、聚积 ,线粒体嵴肿胀 ,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增生。通过 3个月的高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肥胖 高脂血症 肪肝 肝炎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我国血脂异常治疗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45
8
作者 寇文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经过 3个月以上恒定治疗后 ,各项血脂的变化及其达到规定目标水平的情况。方法 从北京、广州及上海 17家医院 10 0 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历中收集所需信息数据 ,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平均值为...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患者经过 3个月以上恒定治疗后 ,各项血脂的变化及其达到规定目标水平的情况。方法 从北京、广州及上海 17家医院 10 0 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历中收集所需信息数据 ,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平均值为总胆固醇 6 5 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10mmol/L ,甘油三酯 2 89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 2 7mmol/L ,治疗后分别为 5 5 6、3 40、2 11和 1 32mmol/L ,前三者有显著降低。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目标 ,达到目标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总胆固醇 2 7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1 6 % ,甘油三酯 42 9% ,三项全部达标者仅10 1%。所用调脂药物中他汀类占 5 9 0 % ,贝特类 2 3 7% ,中成药 11 4%。结论 目前在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中 ,血脂水平大多数未达到要求的目标 ,今后应给予足够剂量的已证明有效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高脂血症 治疗 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与解读 被引量:151
9
作者 许海燕 顼志敏 陆宗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降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荷叶大豆及其合剂调脂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05
10
作者 杜力军 孙虹 +2 位作者 李敏 金文 徐丽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6-528,共3页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荷叶大豆调脂的活性部位及其作用特点。方法 :以急性高脂血症小鼠为整体模型观察药物对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体外给药观察药物对肝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影响。结果 :荷叶大豆的水提取部分及其生物碱和黄酮...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荷叶大豆调脂的活性部位及其作用特点。方法 :以急性高脂血症小鼠为整体模型观察药物对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体外给药观察药物对肝细胞合成胆固醇的影响。结果 :荷叶大豆的水提取部分及其生物碱和黄酮均有调脂作用。大豆黄酮对体外肝细胞合成胆固醇有抑制的趋势。结论 :荷叶和大豆均有调脂作用 ,其主要活性部位在黄酮和生物碱 ,其作用特点在于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大豆 调血 中药合剂 高脂血症 小鼠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141
11
作者 孙诚谊 潘耀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349,共7页
高脂血症(HL)是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之一.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通常见于Ⅰ型、Ⅴ型或Ⅳ型HL患者.而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高水平甘油三酯(TG)分解的游离脂肪酸(FFA)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胰腺微循环障碍,并且随着血液中TG水平... 高脂血症(HL)是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之一.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通常见于Ⅰ型、Ⅴ型或Ⅳ型HL患者.而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高水平甘油三酯(TG)分解的游离脂肪酸(FFA)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胰腺微循环障碍,并且随着血液中TG水平的升高,HL性AP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升高.但部分HL性AP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可正常或稍增高.目前,HL性AP的诊断主要依靠AP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中TG水平,治疗上通常以降低血液中TG水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荷叶生物总碱对肥胖高脂血症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4
12
作者 涂长春 李晓宇 +1 位作者 杨军平 邹浪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0-121,共2页
采用肥胖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观察荷叶生物总碱对大鼠体重、体脂及血脂的影响 ,结果表明荷叶生物总碱明显抑制肥胖大鼠的体重增长 ,影响其肥胖程度且可使肥胖高脂血症大鼠TC、TG及AI下降。
关键词 荷叶生物总碱 肥胖症 高脂血症 减肥作用 实验
下载PDF
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 被引量:126
13
作者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for the Second Multi-center Survey o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China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0-427,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的最新现状,指导临床血脂异常防治实践。方法在全国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县级医院中,查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间开始服调脂药物,且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维持≥2个月的2237名患者病例资料,依据美国2004年...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的最新现状,指导临床血脂异常防治实践。方法在全国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县级医院中,查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间开始服调脂药物,且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维持≥2个月的2237名患者病例资料,依据美国2004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BⅢ)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结果 (1)在符合任一血脂防治建议/指南的药物起始治疗标准的2094例患者中,80%来自省部级医院,60%为60岁以上,57%有胆固醇升高,15%无血脂异常,68%合并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75%合并高血压,80%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84%使用他汀类药物,83%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饮食治疗。(2)依据美国2004年 NCEP ATPⅢ最新报告,总达标率为34%,低危组、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85%、78%、61%、3 1%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 P<0.001);依据我国新的《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达标率为5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91%、77%、49%和38%,组间差异及趋势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联合用药者达标率为51%,单用他汀类35%,贝特类23%,烟酸类24%,其他类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对180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剂量(高剂量比低剂量,OR=1.72,95%CI:1.15~2.58)、危险分层(极高危比低危,OR=0.02,95%CI:0.01~0.03)、基线 LDL-C[每升高0.259 mmol/L(10 mg/dl),OR=0.83,95%CI:0.80~0.86]和性别(女性比男性,OR=0.77,95%CI:0.60~0.99)等是影响达标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我国目前调脂药物的应用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调脂治疗的目的已不单纯是为了降低胆固醇。临床血脂控制状况与各防治指南要求相距仍甚远,特别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要进一步改善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降血 疾病影响因素调查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13
14
作者 毛恩强 汤耀卿 张圣道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HL SAP)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 2 0 0 0~ 2 0 0 3年 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 ,分为重症胰腺炎组 (SAP ,2 2例 )和暴发性胰腺炎组 (FSAP ,10例 )。除常规治疗措施外 ,均加用“五联疗法”[血...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HL SAP)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 2 0 0 0~ 2 0 0 3年 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 ,分为重症胰腺炎组 (SAP ,2 2例 )和暴发性胰腺炎组 (FSAP ,10例 )。除常规治疗措施外 ,均加用“五联疗法”[血液净化 (血脂吸附与血液滤过 )、降血脂药物、低分子量肝素、胰岛素、全腹皮硝外敷 ]。测定血液净化前 (PF)、结束 (AFE)和发病后 7d(AF7)的甘油三酯、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和APACHEⅡ评分 ,且评估预后。结果 血液净化结束和发病后 7d ,31例病人血清甘油三酯和TNFα及APACHEⅡ评分较血液净化前显著降低 ,P <0 0 5 ;而IL 10浓度在血滤结束时显著升高 (P <0 0 0 1) ,发病后 7d则显著降低 (P <0 0 5 )。SAP组和FSAP组的第一次手术的时间、手术次数分别为 (5 5 8± 4 2 6 )dvs(12 2± 6 6 )d(P =0 0 2 ) ;(1 33± 0 5 )次vs(3 5± 1 2 )次 (P =0 0 0 37)。SAP组和FSAP组的非手术治愈率、假性囊肿吸收率及住院天数和存活率分别为10 0 % (2 2 / 2 2 )vs 11 1% (1/ 9) ;77 3% (17/ 2 2 )vs 11 1% (1/ 9) ;(5 4 2± 35 9)dvs(99 1± 4 9 5 )d(P =0 0 0 8) ;10 0 % (2 2 / 2 2 )vs 6 6 7% (6 / 9) (P =0 0 0 4 4 )。SAP组假性囊肿吸收时间 (135 1± 137 5 )d。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规范化治疗 暴发性胰腺炎 五联疗法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22
15
作者 钟幼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93-1594,1596,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5mg组、10mg组和20mg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于每晚餐后顿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剂量分别为5mg、10mg...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5mg组、10mg组和20mg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于每晚餐后顿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剂量分别为5mg、10mg和20mg,疗程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但20mg组的TC、TG、LDL-C水平降低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5mg组中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恶化1例;10mg组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恶化1例;20mg组中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恶化0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522,P<0.05)。瑞舒伐他汀钙20mg组的疗效优于10mg组和5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g组、10mg组、20mg组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60.0%(24/40)、70.0%(28/40)和87.5%(35/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钙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降脂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16
作者 王宇辉 周超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介绍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及中医对它的认识。方法:以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为主,并进行统计、排列和汇总。结果与结论:许多中药有很好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途... 目的:介绍近年来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及中医对它的认识。方法:以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为主,并进行统计、排列和汇总。结果与结论:许多中药有很好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在药效上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同,多途径起综合疗效的中药往往是较好的降脂药。可见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药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并且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及治则已形成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药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22
17
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6-428,共3页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是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血脂代谢紊乱,通常称为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是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血脂代谢紊乱,通常称为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症。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密切相关,且直接损害儿童健康,如引起黄色瘤、酮体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血异常 儿童健康 专家 防治 代谢紊乱 密度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06
18
作者 刘建勋 尚晓泓 +2 位作者 王刚 张树才 高学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5-42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形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以及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食饵性高脂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形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以及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食饵性高脂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消化道给药对其防治作用。结果:通心给胶囊具有明显减轻由心外膜电图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ST)及心肌缺血范围(N-ST),减小经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能够保护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显著抑制氯仿引起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降低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程度,同时对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心肌缺血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疗效 被引量:111
19
作者 刘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14-3615,共2页
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6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给药剂量为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汀钙10mg,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6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给药剂量为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汀钙10mg,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药8周后降压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3.8%;对TC、TG、HDL-C和LDL-C的有效率分别为90.6%、80.0%、76.6%和81.3%。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 被引量:101
20
作者 向定成 Franz Xaver Klebe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具有心绞痛样胸痛发作但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胸痛的病因 ,并甄别与冠状动脉痉挛相关的临床危险因子。方法 对 2 75例临床上具有心绞痛发作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 ,以冠状动脉狭窄... 目的 探讨临床上具有心绞痛样胸痛发作但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胸痛的病因 ,并甄别与冠状动脉痉挛相关的临床危险因子。方法 对 2 75例临床上具有心绞痛发作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 90 %以上伴胸痛发作和 /或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为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标准。Logistic回归强迫引入法分析冠状动脉痉挛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代谢紊乱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结果的关系 ,并根据乙酰胆碱试验结果分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和舒张末期压力。结果  2 7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中乙酰胆碱试验的阳性率为 38%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吸烟和高脂血症分别使冠状动脉痉挛的优势比 (OR)值增加 4 2倍和 2 3倍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痉挛呈显著负相关 ,冠状动脉痉挛对左室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冠状动脉痉挛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重要病因之一 ,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痉挛 危险因子 乙酰胆碱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