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立红 张曼 赵景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首次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与血站护士言行的相关性。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3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首次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与血站护士言行的相关性。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3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首次献血学生在暴露无遮掩的环境条件下献血,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噪杂和秩序混乱环境而产生紧张的占66%;见到针头害怕占56.67%;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和护士解释不及时、不到位带来的紧张占56%。结论与献血者随时沟通,完善人性化服务质量,加强网络宣传、科普教育,逐步完善采血环境,将减少献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首次献血 工作细则 心理因素
下载PDF
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成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对比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以便为献血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将本站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待的无偿献血者62 013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献血次数分为首次献血组(n=42 815人)与重复献血组(n=19 198人),比较两组献血情况(... 目的对比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以便为献血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将本站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待的无偿献血者62 013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献血次数分为首次献血组(n=42 815人)与重复献血组(n=19 198人),比较两组献血情况(足量、献血量)与不合格情况,并分析不合格因素,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献血组无偿献血者采血足量人次比率高于首次献血组(P<0.05),献血量400 ml比率高于首次献血组(P<0.05);两组无偿献血者在ALT、HBs Ag、Anti-HCV、Anti-TP、HBV DNA、HCV RNA、HIV RNA 7个方面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合格率上重复献血组明显低于首次献血组(P<0.05);通过对不合格情况分析可知,献血时间间隔过长、试剂更换、自身感染属于主要因素。结论重复献血者在检验不合格率上要低于首次献血者,不合格因素较多,采血时应提前防范,为此发展初次献血者为重复献血者不失为一种安全与经济的献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重复献血 检验不合格 因素
下载PDF
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ALT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 费安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通过对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初筛检测结果和未经过ALT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评价ALT快速筛查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经过ALT初筛和未经过ALT初筛检测结果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以及未经过初筛人... 目的通过对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初筛检测结果和未经过ALT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评价ALT快速筛查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遵义地区无偿献血者经过ALT初筛和未经过ALT初筛检测结果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以及未经过初筛人群中,首次献血人群和多次献血人群检测结果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初筛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未初筛组,多次献血人群和首次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分别为3.39%,3.93%。结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能有效的降低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能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血液采集效率。多次献血人群和首次献血人群的ALT不合格率相近,采血前同样需要做ALT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地区 无偿献血 ALT初筛 首次献血
下载PDF
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美兰 李彩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1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从而提高再次献血率。方法通过迈科血液系统导出肇庆市2017年1~12月首次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统计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有首次献血者进行电... 目的探讨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对招募再次献血的作用,从而提高再次献血率。方法通过迈科血液系统导出肇庆市2017年1~12月首次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统计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所有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除去无法联系者,回访时按照献血者的意愿分为愿意再次献血、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对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者进行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对不同人群在动员再次献血干预后的态度转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个人、团体的首次献血率与非首次献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校、个人、团体中,高校的首次献血率(70.68%)最高。在16 286例首次献血者中,除39例无法联系外,有13 808例愿意再次献血,2439例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通过解答献血者疑虑,动员再次献血干预,不愿意或不肯定再次献血的2439例中超过60%态度转变,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结论首次献血后电话回访,便于及时掌握献血者献血后的情况,解答献血者疑虑,完善献血服务。对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采用特殊回访技巧可以有效促使他们再次献血,提高再次献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首次献血 再次献血 高校学生 电话回访 招募
下载PDF
东莞市献血人群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么俊卿 韩国伟 雷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流失原因与人群特征,探讨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方法:选取2016—2019年东莞市240 22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inow 9.0对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1 000例(每年250例)流失献血者,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流失原因。结果: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18.335、10 029.461、626.207、5 693.9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是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者流失原因中,献血地点与时间不方便占比最高(31.02%),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占比最低(2.69%)。结论:男性、具有较高学历、职业相对稳定人群是动员和招募献血的重点对象。强化献血者沟通机制,借助政府与媒体的宣传力量,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减少献血者流失,保留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重复献血 献血者流失 人群特征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首次献血者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映霞 孙爱农 +1 位作者 陈前英 方育如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4期3212-3213,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献血人群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站首次献血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献血人群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于本站首次献血15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献血人群采血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提高采血成功率,增加舒适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增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首次献血 献血反应 采血成功率
下载PDF
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对首次献血伴心理障碍者的影响
7
作者 朱旭蕊 张燕华 周淑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对首次献血伴心理障碍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青岛市中心血站接待的278名首次献血伴心理障碍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献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23年1—6月献血者,141名)与对照组(2022年...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对首次献血伴心理障碍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青岛市中心血站接待的278名首次献血伴心理障碍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献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23年1—6月献血者,141名)与对照组(2022年7—12月献血者,137名)。试验组通过心理咨询了解献血者心理障碍的实际情况,据此予以心理疏导。对照组予以献血者常规宣教。统计2组首次献血完成率、献血量以及献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完成献血者,以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价献血舒适度,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组献血者献血服务满意度及再献血意愿进行调研。结果试验组献血者首次献血完成率(94.33%)高于对照组(8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献血300 mL者63名(48.23%),首次献血400 mL者38名(27.66%),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CQ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3个维度与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献血者对本组献血服务的态度、主动性、及时性、专业性与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个人再献血意愿度与动员亲友献血意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改善首次献血者的心理障碍,提高首次献血率与献血量,提升献血者的献血舒适度及对献血服务满意度,对预防献血相关不良反应、提升献血者再献血及动员他人献血意愿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首次献血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 舒适度 献血意愿
下载PDF
2016-2020年郑州市首次献血者梅毒初筛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近5年首次献血者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从低危人群中发展献血者和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所有献血者用金标试纸条进行梅毒初筛检测,初筛结果均输入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从软件系统中对2016-2020年首次献血者梅... 目的了解郑州市近5年首次献血者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从低危人群中发展献血者和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所有献血者用金标试纸条进行梅毒初筛检测,初筛结果均输入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从软件系统中对2016-2020年首次献血者梅毒初筛阳性率按种类、年龄、性别、职业、学历进行统计。结果2016-2020年郑州市首次献血者梅毒初筛阳性率为1.24‰(688/554455),2016年最高为2.12‰,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86,P<0.05);互助献血人群梅毒初筛阳性率(4.29‰)高于无偿献血人群(1.22‰)(χ^(2)=29.992,P<0.05);男性梅毒初筛阳性率(1.24‰)与女性接近(1.23‰)(χ^(2)=0.004,P>0.05);18~25岁年龄组最低(0.41‰),46~55岁最高(3.78‰),不同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44,P<0.05);小学学历阳性率最高(8.84‰),本科及以上学历最低(0.29‰),不同学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19,P<0.05);各种职业人群中梅毒初筛阳性率较低的是学生(0.22‰)和医务工作者(0.36‰),较高的是服务业人员(4.10‰)和农民(2.78‰),不同职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80,P<0.05)。结论郑州市献血者梅毒初筛阳性率较低,服务业人员和农民是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首次献血 人口学特征 郑州市
原文传递
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艳萍 武丽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2659-2660,共2页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互助献血 血液检验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严妹 梁洁贞 +2 位作者 陈存意 卢少芬 李春燕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流动献血车进行首次献血者79例,按照献血者的献血日期,划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献血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献血者在对照组献血者的护...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流动献血车进行首次献血者79例,按照献血者的献血日期,划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献血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献血者在对照组献血者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4.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献血者有效排解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减少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心理护理 献血反应发生率
原文传递
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情况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向莲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1期188-189,共2页
目的 比较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的概率,从而稳定献血队伍的献血合格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9月的采血不合格数据564例进行分析,分析首次和重复献血的不合格率以及影响献血不合格... 目的 比较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的概率,从而稳定献血队伍的献血合格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9月的采血不合格数据564例进行分析,分析首次和重复献血的不合格率以及影响献血不合格的因素.结果 首次献血不合格患者有125例,比例为22.2%,重复献血不合格有439例,比例为77.8%,重复献血不合格的比例高于首次献血;导致献血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两次献血时间间隔较长、更换试剂、献血者感染等.结论 重复献血的不合格概率较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影响献血不合格的因素,稳定献血队伍,从而提升血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重复献血 不合格因素 分析
下载PDF
日照市2013年Rh阴性首次献血者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文华 张永善 +2 位作者 范晓娟 赵丙全 姜美婷 《社区医学杂志》 2014年第13期65-66,共2页
目的分析日照市Rh阴性首次献血者的表型分布以及不规则抗体。方法对2013全年首次献血者采用U型微板法进行RhD血型的初筛,用微柱法进行RhD血型的确认,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法)进行抗体筛选,利用频率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日照市Rh阴... 目的分析日照市Rh阴性首次献血者的表型分布以及不规则抗体。方法对2013全年首次献血者采用U型微板法进行RhD血型的初筛,用微柱法进行RhD血型的确认,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法)进行抗体筛选,利用频率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日照市Rh阴性首次无偿献血者所占比率为4.3‰;年轻阴性献血者相对较多,男女比例基本持平;ABO血型数量分布为:A型>O型>B型>AB型;血清学表型以ccdee表型和Ccdee表型为主;共有两人产生不规则抗体,且与有妊娠相关。结论为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对稀有血型孕产妇进行抗体检测,并组建一支稳定的稀有血型队伍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首次献血 表型分布 抗体筛选
原文传递
采血车上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
13
作者 胡翔飞 吕世伟 +2 位作者 刘姗 甄庆亮 陈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观察采血车上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分析不良反应出现原因,研究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04至2022.06,选取600例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根据献血次数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00例为首次献血组,另外300例为多次献血者... 观察采血车上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分析不良反应出现原因,研究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04至2022.06,选取600例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根据献血次数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00例为首次献血组,另外300例为多次献血者。对不良反应情况、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因素、首次献血不同年龄、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不良反应情况,首次献血、多次献血之间存在差异,前者为17.33%,高于后者2.33%,P<0.05。(2)首次献血者中,精神因素所致不良反应者29例,空腹或过饱因素12例,睡眠不足或疲劳9例,采集设备因素2例。(3)从首次献血发生不良反应者性别、年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总体而言男性发生率低于女性。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状态因素有关。首次献血者更易精神紧张而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首次献血 发生原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苏玮 何博 +4 位作者 黎美娜 梁雪开 欧阳剑 戚艳萍 黄晓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献血人员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首次献血 献血反应 影响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避免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仁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7期242-243,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避免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60例首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献血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献血者的献... 目的观察并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避免首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60例首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献血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统计,观察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14%,与对照组的5.71%相比发生明显下降,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首次献血者展开献血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避免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献血反应的发生,充分促进我国献血事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心理护理 献血反应
下载PDF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分析
16
作者 钟官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方法 钦州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献血者为观察指标,按照不同招募方式分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与主动招募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遵循献血者自愿,采用随机等候方式招募... 探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动员与再保留方法。方法 钦州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献血者为观察指标,按照不同招募方式分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与主动招募组,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遵循献血者自愿,采用随机等候方式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主动招募组采用主动招募方式包括现场动员招募、短信招募、电话招募等,观察动员效果。结果 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总献血人数224名,其中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比54.46%,主动招募组总献血人数224名,其中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比64.73%,差异有意义(P<0.05);采血科机采组血源组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流失人数占比多于主动招募组,保留回头献血人数占比少于主动招募组,差异有意义(P<0.01);224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流失人数79名,原因包括工作繁忙30名,占比37.97%,离开当地20名,占比25.32%,更换手机号19名,占比24.05%,其他10名,占比12.66%;主动招募组共计招募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145名,以现场动员招募为主,占比51.03%,其次为短信招募13.79%,电话招募35.17%,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主动招募可拓宽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来源,提高招募成功率,减少流失情况,为固定献血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单采血小板 动员 再保留
下载PDF
宜兴市2011—2015年首次献血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莹 徐智浩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0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宜兴地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本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进招募策略、修订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从宜兴市红十字会血站信息系统导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础数据,综合质管科、血源科数据汇总,进行... 目的了解宜兴地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本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进招募策略、修订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从宜兴市红十字会血站信息系统导出近五年首次献血者基础数据,综合质管科、血源科数据汇总,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首次献血人次占比稳定在总献血人次的38%左右;男性多于女性;首次献血者中18-25岁人群占到40%以上,18-45岁人群占到90%以上;首次献血400 m L以上比例明显低于非首次献血;首次献血参与人次和团体或者个人组织的方式没有明显差异;首次献血检验不合格占比从2012年的3.37%下降到2015年的2.83%,非首次献血检验不合格占比从2012年的5.65%下降到2015年的2.25%;献血反应人次从2011年的1.16%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0.13%。结论近几年管理干预是有效的。针对性的宣传招募策略使首次献血人群中年轻人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谷丙转氨酶筛查,使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得以控制;通过改善献血环境,改进献血流程等措施,使献血反应人次明显下降,因献血反应导致的献血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市 2011—2015年 首次献血 无偿献血
下载PDF
169897份首次献血者标本HBV检测结果及人口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波 朱丽莉 +1 位作者 于志强 王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了解首次献血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及人口学特征,为招募新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对HBsAg-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V DNA+标本的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统计分析HBs... 目的了解首次献血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及人口学特征,为招募新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对HBsAg-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V DNA+标本的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统计分析HBsAg+首次献血者人口学信息。结果2018—2022年共有502739人次参加无偿献血,首次献血者占比33.79%。首次献血者HBsAg阳性率(28.37/10000,482/169897)高于重复献血者(3.46/10000,115/332842)(OR=8.23、95%CI:6.72~10.09),首次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4.83/10000,82/169897)低于重复献血者(6.52/10000,217/332842),(OR=0.74,95%CI:0.57~0.95),首次献血者HBsAg-/HBV DNA+标本中HBcAb阳性率为73.17%。首次献血者HBsAg-/HBV DNA+、HBsAg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之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低危首次献血者是献血队伍的生力军,加强献血前HBV初筛及献血后检测,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招募 HBSAG HBV DNA HBCAB
下载PDF
对我国血站实施核酸检测后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的评估
19
作者 万艳红 甄志军 +25 位作者 李莹 何燕琴 燕锋 张冬民 许守广 吴南 李可今 沈有华 鲍琳 曹晓莉 杜霞 钟建玲 冯惟萍 汪鹏 李莹 郭咚 刘洋 李丽 樊新艳 周军兵 孙晓通 周丽君 能利萍 居兵 王芳 邱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mplification test,NAT)后输血传播HI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IV,TT-HIV)的残余风险度(residual risk,RR)。方法收集中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28家血站2017—2020年献血... 目的评价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mplification test,NAT)后输血传播HI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IV,TT-HIV)的残余风险度(residual risk,RR)。方法收集中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28家血站2017—2020年献血者数据和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数据,利用新感染率/窗口期数学模型对2遍ELISA加1遍NAT单检或混检(2ELISA+ID-NAT/MP-NAT)和2遍ELISA加1遍NAT混检(2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血筛)策略,估算在不同献血年份的初次献血者(first donor,FD)和重复献血者(repeated donor,RD)血液HIV检测的RR,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血筛策略不同献血年份的FD和RD的TT-HIV RR的差异,同时观察2种血筛策略中各年间不同献血者HIV检测RR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0年间,2ELISA+ID-NAT/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2.869/百万人/年(10^(6)py)、3.795/10^(6)py、3.879/10^(6)py和2.890/10^(6)py,RD的RR分别为1.797/10^(6)py、1.502/10^(6)py、1.857/10^(6)py和1.483/10^(6)py,FD与RD的RR比较F=9.8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LISA+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3.508/10^(6)py、1.868/10^(6)py、2.204/10^(6)py和1.765/10^(6)py,RD的RR分别为0.948/10^(6)py、0.926/10^(6)py、0.748/10^(6)py和0.682/10^(6)py,FD与RD的RR比较F=17.126,P<0.05,有统计学差异;2种血筛策略中FD之间RR比较F=3.493,P>0.05,无差异;RD之间RR比较F=24.516,P<0.05,有差异;全部献血者(total donor,TD)之间RR比较F=20.216,P<0.05,有差异。趋势图表明无论哪种血筛策略FD的RR均大于RD。结论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NAT后血液传播HIV的RR显著下降。不同血筛策略对HIV检测的RR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献血人群的HIV检测RR有明显差别,RD相对于FD是HIV低风险献血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HIV 窗口期 残余风险度 首次献血 重复献血
原文传递
首次献血者电话回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伟 李璐璐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3期521-522,共2页
目的:通过对17 650名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首次献血者在献血后的状况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宜昌市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采用无偿献血智能呼叫平台,用电话沟通的方式与献血者进行通话交流,了... 目的:通过对17 650名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首次献血者在献血后的状况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对宜昌市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采用无偿献血智能呼叫平台,用电话沟通的方式与献血者进行通话交流,了解首次献血者献血后出现的献血反应种类及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记录献血者反馈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献血者献血后出现头晕乏力反应者居多,占回访成功总数的1.72%;献血后胳膊酸疼无力(神经刺激)和针眼外青紫(迟发性出血)是献血后出现频率较高的献血反应,各占回访成功总数的0.28%、0.31%;冬季献血后出现感冒症状的献血者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与其他时间段的初次献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献血者电话回访是采供血机构联系献血者和为献血者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为我们了解献血者反应和改进工作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是提高首次献血者满意度,发展壮大固定献血者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献血 电话回访 献血反应 满意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