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 |
傅雪漪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4
|
|
2
|
沈从文《看虹录》研读 |
贺桂梅
钱理群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3
|
|
3
|
损失、补偿与“雅”字 |
孙迎春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1
|
|
4
|
试论汉诗的传统艺术特点——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 |
郑敏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0
|
|
5
|
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
李萍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6
|
中国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 |
郑敏
|
《诗探索》
|
2002 |
19
|
|
7
|
更戏剧性地用音乐展开戏剧——近年来严肃歌剧音乐创作之现状、成就与不足 |
居其宏
|
《人民音乐》
|
1998 |
10
|
|
8
|
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点 |
王耀华
王安国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0 |
21
|
|
9
|
在“诗”与“歌”之间的振荡 |
高小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10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余光中先生访谈录 |
丁宗皓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11
|
关于曾侯乙墓编钟钮钟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 |
谭维四
冯光生
|
《音乐研究》
|
1981 |
19
|
|
12
|
试论英汉诗歌的节奏及其翻译 |
王宝童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5
|
|
13
|
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 |
张薇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6
|
|
14
|
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 |
徐秀
|
《粤海风》
|
2001 |
19
|
|
15
|
晏几道梦词的理性思考 |
陶尔夫
刘敬圻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5
|
|
16
|
标语、口号语言刍议 |
刘凤玲
|
《当代修辞学》
CSSCI
|
1999 |
12
|
|
17
|
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 |
范瑞懿
郑仁霞(指导)
|
《黄河之声》
|
2019 |
17
|
|
18
|
汉语课堂 引进歌唱 |
赵守辉
罗青松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3
|
|
19
|
两种世界观的冲突——对莎乐美故事的改写 |
谈灜洲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3 |
15
|
|
20
|
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 |
胡杨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