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晓琼 吴泽洲 +3 位作者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03-1820,共18页
青海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系统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其降水特别是生长季降水的波动,是影响本区及江河中下游水资源安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综合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BG分割算法、R/S、EEMD等多方法细致辨识了1960... 青海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系统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其降水特别是生长季降水的波动,是影响本区及江河中下游水资源安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综合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BG分割算法、R/S、EEMD等多方法细致辨识了1960-2015年研究区降水量序列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①三江源降水量总体呈现弱增趋势,21世纪以来降水量显著增加,各子源区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②年、季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澜沧江源区夏季降水和黄河源区秋季降水呈弱减趋势,雨量弱减区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③年、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和增湿率的空间差异较明显,春夏季降水气候倾向率与经纬度、海拔的复相关性显著高于冬季;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子源区降水总体显现增强信号,并于2002年前后发生突变;⑤年际和低值年代际显著周期是造成降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⑥除澜沧江源区夏季降水趋于减少外,其他年、季降水量变化呈现增幅不一的转湿趋势;⑦横向比较各子源区可见,长江源区降水变化更能表征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降水时空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差异性特征,与以往类似研究存在些许差异,可见为有效提高气候序列演变过程及突变诊断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融合多方法实施集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序列 统计特征 EEMD 时空演变 三江源地区
原文传递
阿勒泰西部树轮年表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同文 魏文寿 +3 位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杨青 尚华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0-1047,共8页
通过对比阿勒泰西部5个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多项年表特征参数,发现沙勒哈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较多,而柯姆年表所含的气候信息可能最少。通过年表间互相关系数的对比,发现2个位于森林上限的沙勒哈年表与哈纳斯南年表的相关最高(0.676)。... 通过对比阿勒泰西部5个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多项年表特征参数,发现沙勒哈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较多,而柯姆年表所含的气候信息可能最少。通过年表间互相关系数的对比,发现2个位于森林上限的沙勒哈年表与哈纳斯南年表的相关最高(0.676)。而接近下树线森林边缘的哈纳斯北年表和柯姆年表的相关达0.586,却与3个位于森林上限的年表相关较低。通过相关普查得出,阿勒泰西部3个位于森林上限的年表与该区域当年6—7月的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426,显著性水平达0.0035,与当年6—8月的降水量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535,显著性水平达0.0002,而两个接近下树线森林边缘的年表与该区域当年1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最高为0.45,显著水平达0.0019,且二者的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上,除吉克音年表外,其他4个年表均具有2.4a的变化准周期。此外,吉克音年表和柯姆年表均存在13.5a和14.4a的变化准周期,哈纳斯南年表和沙勒哈年表均存在23.0a和38.3a的变化准周期。通过对比年表高低频信息含量,发现阿勒泰西部年表中高频信息含量一般高于低频信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西部 树木年轮 西伯利亚落叶松 降水量序列 气温序列 重建
下载PDF
黑河流域近2000年的旱涝与降水量序列重建 被引量:7
3
作者 任朝霞 陆玉麒 杨达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黑河流域有大量近2000年来旱涝史料记载资料,通过提取和处理旱涝记载信息,建立近2000年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利用统计分析得到黑河流域近2000年来旱涝阶段。近40年旱涝灾害与降水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2,建立旱涝等级与降... 黑河流域有大量近2000年来旱涝史料记载资料,通过提取和处理旱涝记载信息,建立近2000年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利用统计分析得到黑河流域近2000年来旱涝阶段。近40年旱涝灾害与降水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2,建立旱涝等级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关系,依据黑河流域近2000年的旱涝序列重建2000年来降水量序列。得到结论:从1~5世纪降水量不断增加,5~15世纪降水量不断减少,15~20世纪降水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降水量序列 黑河流域 近2000年
原文传递
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西部1481--2004年6-9月降水量序列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同文 袁玉江 +3 位作者 喻树龙 魏文寿 杨青 尚华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9-667,共9页
根据采自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发现,其差值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6—9月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用沙勒哈(t,t+1)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序列... 根据采自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发现,其差值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6—9月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用沙勒哈(t,t+1)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481--2004年524a来的当年6—9月的降水量,且经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分析发现,阿勒泰西部地区524a来的重建降水量序列具有9个偏干阶段和9个偏湿阶段,并且具有34.8a、5.0~5.1a、4.3~4.4a、3.9~4.0a、3.7a和3.4a的显著干湿变化准周期。重建降水量序列在1518年、1548年、1634年、1765年、1856年前后发生过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年表 重建降水量序列 干湿变化 阿勒泰西部
下载PDF
18世纪南京、苏州和杭州年、季降水量序列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德二 刘月巍 +1 位作者 梁有叶 李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 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 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 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 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地区 18世纪典型多雨、少雨年份的降水量值。18世纪南京等三地的年、季、月降水量序列的复原,对了解在寒冷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我国主要农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18世纪 温暖气候背景 降水量序列重建 长江三角洲地带
下载PDF
重庆地区干旱频率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翟劭燚 张晓雪 +1 位作者 刘九夫 张建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62-64,共3页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重庆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该地区的AR(1)模型并通过检验,然后随机模拟生成大量的降水量随机序列作为分析重庆... 干旱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重庆地区1951—2007年年降水量资料,运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该地区的AR(1)模型并通过检验,然后随机模拟生成大量的降水量随机序列作为分析重庆地区干旱指标序列,从而对所研究地区干旱特征量负轮次和负轮长的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干旱事件的重现期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序列 随机模拟 AR(1)模型 干旱频率分析 负轮长 负轮次和
下载PDF
降水量时间序列变化的小波特征 被引量:95
7
作者 衡彤 王文圣 丁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利用小波变换对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不仅能将降水量时间序列的频率特征在时间域上展现出来 ,清晰地给出各种时间尺度的强弱和分布情况以及旱涝变化趋势和突变点 ,而且还能分析出其主要周期。... 利用小波变换对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小波变换不仅能将降水量时间序列的频率特征在时间域上展现出来 ,清晰地给出各种时间尺度的强弱和分布情况以及旱涝变化趋势和突变点 ,而且还能分析出其主要周期。以新安江流域黄山地区主汛期 (5~ 7月 )和年降水量为例 ,计算表明 ,其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 ;同时分析出主汛期降水具有 8年、19年左右的周期 ,年降水存在 6年、19年左右的周期 ;研究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时间序列 小波变换突变 水文水资源 多时间尺度变化
下载PDF
基于小波与R/S方法的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98
8
作者 潘雅婧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沈虹 刘小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1-820,共10页
基于汉江中下游流域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6年的降水数据,综合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小波分解和R/S分析方法,对流域降水量周期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和10~15年的中长周期... 基于汉江中下游流域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6年的降水数据,综合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小波分解和R/S分析方法,对流域降水量周期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和10~15年的中长周期;部分气象站可能存在40年左右长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验证。基于通过小波分解提取的历史降水量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R/S分析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时间序列总体上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未来该流域面临较大的防洪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R/S分析 降水量时间序列 汉江中下游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Hurst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趋势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姜丽霞 王晾晾 +5 位作者 吕佳佳 高明 王萍 王秋京 宫丽娟 赵慧颖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14 a、7 a左右的主周期,7月、8月、9月降水量存在2 a、3 a、7 a左右的第1主周期及6 a、11 a、21 a左右的第2主周期,各月均存在最近几年降水偏多的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为波动式振荡变化,7月、8月振荡幅度相对较大。年代际变化总体存在增加—减少—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多,2010年以来出现急转升高变化;单站各月Hurst指数均在0.5以上,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且以7月最为集中,最近几年降水偏多、7月异常降水集中以及主要流域未来7月降水的持续增加趋势在农业防灾减灾上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时间序列 墨西哥帽小波 HURST指数
下载PDF
甘肃农牧交错带1971—2019年降水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4 位作者 闫丽娟 董莉霞 李杰 聂志刚 王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56-2565,共10页
为了探索甘肃农牧交错带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关键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1971—2019年甘肃农牧交错带30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时间序列,研究了区域49 a来降水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 为了探索甘肃农牧交错带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关键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1971—2019年甘肃农牧交错带30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时间序列,研究了区域49 a来降水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区域降水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近49 a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2.24 mm,以5.39 mm·(10a)-1的速率增加,并分别于1973,1980,1984和2018年发生了突变;就季节而言,夏季降水量最多,但呈微弱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冬季降水量最少但呈微弱增加趋势,4季降水量均发生了突变;年内各月降水量变化不一致,3月和8月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5月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年降水量南多北少,自南向北逐步递减;而年降水量变化速率自南向北逐步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降水量时间序列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扫描式t检验的新应用:对美国西部近8000年干湿期的划分
11
作者 谷湘潜 江剑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2-751,共10页
文章应用扫描式t检验算法,对美国西部近8000年来树木年轮重建的内华达州(Nevada)第3气候区年度降水量序列,进行了多尺度突变现象的检测。由检测得到22个突变点,将该序列划分为23个相对干、湿的气候时段。经过对取自内华达州Pyramid湖底... 文章应用扫描式t检验算法,对美国西部近8000年来树木年轮重建的内华达州(Nevada)第3气候区年度降水量序列,进行了多尺度突变现象的检测。由检测得到22个突变点,将该序列划分为23个相对干、湿的气候时段。经过对取自内华达州Pyramid湖底沉积物中的TIC和δ18O记录,与该降水量重建序列之间作突变相干性的分析,以及引用已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验证,每个时段都能够得到或多或少的旁证。同时还与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比较。由此考验了扫描式t检验及其相干性分析算法的实用性,同时也表明该降水量重建序列,对于研究美国西部百年际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具有相当好的参考价值。由于TIC和δ18O记录是每隔3年至14年不等时间间隔上取样读数的,相应地开发了针对不等时间间隔取样序列的扫描式t检验及其相干性分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t检验 干湿期 美国西部 降水量重建序列
下载PDF
全球降水与区域性季风降水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能 陈绿文 林振敏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9,共7页
文章回顾了重建的全球月降水量资料的历史与资料的特点。将Hulme ,GHCN ,CMAPandPREC/L的月降水资料中的印度季风雨 ,西非季风雨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及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全球降水 区域性季风降水 相关分析 全球降水量资料序列 变化特征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