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比能锂硫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维坤 余仲宝 +2 位作者 苑克国 王安邦 杨裕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0-547,共8页
锂硫电池具有突出的高比能量优势和原料廉价、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电池体系,但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实用化的主要障碍。本文介绍了锂硫电池的国内外发展水平,综述了锂硫电池在正极材料、电解质、负极及体系方面的重要进展,... 锂硫电池具有突出的高比能量优势和原料廉价、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电池体系,但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实用化的主要障碍。本文介绍了锂硫电池的国内外发展水平,综述了锂硫电池在正极材料、电解质、负极及体系方面的重要进展,并着重介绍了防化研究院近5年在这一领域的主要成果:制备了硫化导电高分子材料和介孔炭/硫复合材料两类正极材料,提高了硫的利用率和循环性能,其中后者在提高硫含量上更有优势;开发了高性能黏合剂明胶并设计了多孔正极;探索了适宜的电解液组成;研究了锂负极在锂硫电池特殊环境中的界面特性;集成上述技术,研制出比能量达300Wh/kg以上,100%DOD放电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接近60%的锂硫软包装电池。展望了锂硫电池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材料 电解质 负极 黏合剂
原文传递
高性能锂硫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梁宵 温兆银 刘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0-526,共7页
锂-硫氧化还原对的比能量为2 600Wh/Kg,几乎是所有的二次电池氧化还原对中最高的,当锂-硫电池放电产物为Li2S时,电池的比容量可达到1 675mAh/g。近年来,人们在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可逆性和硫的利用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结合... 锂-硫氧化还原对的比能量为2 600Wh/Kg,几乎是所有的二次电池氧化还原对中最高的,当锂-硫电池放电产物为Li2S时,电池的比容量可达到1 675mAh/g。近年来,人们在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可逆性和硫的利用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综述了锂硫二次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电池的正极、黏结剂、电解质和负极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对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锂硫电池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 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碳质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强 程新兵 +2 位作者 黄佳琦 彭翃杰 魏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1-264,共24页
随着石墨负极的成功商用,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基于嵌锂化合物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已接近其理论容量,但仍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和新兴的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要求... 随着石墨负极的成功商用,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基于嵌锂化合物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已接近其理论容量,但仍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和新兴的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要求,寻找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系统迫在眉睫。锂硫电池系统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在多种储能系统中是最具潜力的一种二次电池。但是锂硫电池中也存在硫的电导率极低、多硫化物溶解迁移等问题,使其在走向实用化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纳米碳质材料在新型锂硫电池的开发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纳米炭的引入,可以获得导电复合正极材料,控制多硫化物的穿梭,从而有望实现正极硫材料的高效利用。综述了基于纳米炭-硫复合正极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孔炭以及其杂化物等材料复合的电极,分析其结构与锂硫电池性能的关系,并展望锂硫电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复合正极 纳米炭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多孔炭 杂化物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晟 彭怡婷 +2 位作者 闵宇霖 刘海梅 徐群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37-4852,共16页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利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超...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利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分析了各电化学储能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电化学储能机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正负电极、隔膜、电解质和集流体等电化学储能材料组成和结构的改进方法,为开发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提供新的思路。最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即探索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储能器件,拓展电化学储能器件在全温度、柔性条件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电池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健 官亦标 +3 位作者 傅凯 苏岳锋 包丽颖 吴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3-1243,共11页
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与环境需求对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导电能力、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独特的形貌与结构特征在储能电池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综述近年... 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与环境需求对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纳米碳材料如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导电能力、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独特的形貌与结构特征在储能电池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电极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以及新型锂硫电池用复合导电载体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这两类纳米碳材料的不同应用模式对储能电池容量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的影响。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如开发低成本与环境友好的高质量材料合成技术、提升材料的分散能力以有效构筑复合电极结构以及开发新的应用模式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离子电池 电池 应用模式
原文传递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挑战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菁菁 李国然 高学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锂/硫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而构筑的二次电池体系。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化学电源体系。但这种基于溶解沉积反应的锂/硫电池体系仍面临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包括金属锂负极... 锂/硫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而构筑的二次电池体系。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化学电源体系。但这种基于溶解沉积反应的锂/硫电池体系仍面临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包括金属锂负极的显著结构变化、硫正极材料存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和循环性能差等缺点,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关于锂/硫电池的突破进展,简要阐述了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电解液 复合材料 综述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辛森 郭玉国 万立骏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9-1239,共11页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高能量密度小型二次电池,但随着其应用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新型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高能量密度小型二次电池,但随着其应用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新型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高容量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微纳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和合成策略;讨论了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高比能金属锂二次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微纳结构 电池 空气电池
原文传递
高性能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帅 姚路 +4 位作者 章琴 李路路 胡南滔 魏良明 魏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9-2358,共20页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g^(-1))、能量密度高(2600 Wh·kg^(-1))、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性质,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型储能电池。这些性能使其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的容量衰减以及较差...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5 m Ah·g^(-1))、能量密度高(2600 Wh·kg^(-1))、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性质,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型储能电池。这些性能使其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设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快速的容量衰减以及较差的循环性能,使锂硫电池还达不到商业应用的要求。本文全面总结了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锂硫电池的正极、电解质、隔膜以及负极保护,分析了现有锂硫电池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最后,对锂硫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 负极保护 隔膜 应用
下载PDF
锂硫电池先进功能隔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佳琦 孙滢智 +1 位作者 王云飞 张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储能设备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硫电池因其多电子转化化学赋予的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当前锂硫电池的实用化受到库伦效率低、正极容量快速衰减、负极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的制约.针对锂硫电池上述瓶颈,设计多功...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储能设备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硫电池因其多电子转化化学赋予的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当前锂硫电池的实用化受到库伦效率低、正极容量快速衰减、负极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的制约.针对锂硫电池上述瓶颈,设计多功能电解质系统有望大幅提升活性材料的利用效率及循环寿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中多功能隔膜系统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面向抑制副反应的选择性透过隔膜、面向正极的低界面电阻隔膜以及面向稳定负极界面的隔膜.并展望了锂硫电池多功能隔膜系统面临的科学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隔膜 电解质 纳米碳 复合材料 金属
原文传递
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及其关键电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泽 张旺 +2 位作者 沈越 袁利霞 黄云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2-1071,共10页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全球能源的消耗正逐渐从传统化石能源转向其它清洁高效能源。高效清洁能源的存储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对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 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全球能源的消耗正逐渐从传统化石能源转向其它清洁高效能源。高效清洁能源的存储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对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能源存储器件。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面临巨大挑战,发展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迫在眉睫。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低成本、高安全性的室温钠离子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新型能源存储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存储 电池 空气电池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硫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全峰 王翀 郑明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3-539,共7页
锂硫电池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容量储能体系。通过近10年的研究和开发,人们对这一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虽然对其电化学过程中的复杂反应机理尚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描述,但是围绕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为我们深入了解... 锂硫电池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容量储能体系。通过近10年的研究和开发,人们对这一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虽然对其电化学过程中的复杂反应机理尚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描述,但是围绕正极材料的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为我们深入了解该体系的复杂性提供了诸多素材。本文回顾了过去10年间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从锂硫电化学体系、正极材料、电解质、电极结构和基于锂硫电池反应的新体系几个方面展开,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了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体系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硝酸锂作添加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熊仕昭 谢凯 洪晓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45-2649,共5页
采用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硝酸锂作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添加剂对锂负极的影响,探讨了硝酸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锂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可以在锂负极表面... 采用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硝酸锂作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添加剂对锂负极的影响,探讨了硝酸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锂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可以在锂负极表面形成具有钝化负极活性表面及保护锂负极的界面膜.该膜可以抑制电解液中高价态聚硫离子与锂负极的副反应,避免在锂负极表面形成不可逆的硫化锂,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放电容量.采用硝酸锂作添加剂的锂硫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72 mA.h/g,循环100次比容量保持为62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添加剂 负极 界面膜 电池
下载PDF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辛培明 金波 +4 位作者 侯甲子 严庆光 钟晓斌 王环环 高凡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374-381,共8页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能化学电源,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和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不可避免,包括硫...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能化学电源,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和高理论能量密度(2600 W·h/kg)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不可避免,包括硫较低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较差的循环性以及生成的多硫化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等缺点,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锂硫电池由于其发展中面临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导致现在还无法大规模的应用,因而对其性能的改进也就成了当今的研究热点。硫电极材料电导率低、循环性能差,可以通过碳包覆或者掺杂改善材料性能。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大部分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目前还主要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因此,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碳包覆或者掺杂改善工艺,探索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道路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锂硫电池系统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南平 马晓敏 +3 位作者 阮艳莉 王晓清 康卫民 程博闻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5-1454,共20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储能电池。本文全面介绍了锂硫电池最新的基础研究,详细阐述了电池的正极、黏合剂、电解质、隔膜、负极和一些最新的锂硫电池组装与...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储能电池。本文全面介绍了锂硫电池最新的基础研究,详细阐述了电池的正极、黏合剂、电解质、隔膜、负极和一些最新的锂硫电池组装与结构设计。硫可以和其他材料以不同方式复合后作为正极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以及抑制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以此来改善电池性能;在黏合剂和电解质研究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与电极配套和功能性的黏合剂以及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同样,在隔膜方面也涉及到隔膜类型的选择、复合与改性处理;在负极方面,对于锂片负极可采用涂覆保护薄膜或膜预锂化处理等方法来改善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一些新颖的电池组合方面,过渡层、新型集流体的运用以及电池结构的新设计也极大提高了电池电化学性能。最后,本文分析了现有锂硫电池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正极 负极 电池其他组成 电池组合与结构设计
原文传递
锂硫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万文博 蒲薇华 艾德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30-1841,共12页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 Wh/kg,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3—5倍,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维持电极结构稳定性、提高硫的利用率和加强电池循环寿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为2600 Wh/kg,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3—5倍,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维持电极结构稳定性、提高硫的利用率和加强电池循环寿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硫正极材料复合改性、不同种类电解质、锂负极保护、电池结构设计等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影响锂硫电池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展望了锂硫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基复合正极 电解质 负极 循环寿命
原文传递
锂硫电池关键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红 徐强 +1 位作者 余劲鹏 桑林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综述了锂硫电池关键材料改性研究进展,重点对硫正极、电解质和锂负极等3个方面的改性进行了介绍,展望了锂硫电池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电池 正极 电解液 负极 改性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研究22年回顾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裕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3-463,共21页
本文回顾了22年来作者的电化学储能研究活动,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储能器件研究,包括锂硫电池研究(硫复合正极材料、锂硫电池制作、锂硼合金作为锂硫电池负极、硫-锂离子电池新体系)、超级电容器研究(超级活性... 本文回顾了22年来作者的电化学储能研究活动,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储能器件研究,包括锂硫电池研究(硫复合正极材料、锂硫电池制作、锂硼合金作为锂硫电池负极、硫-锂离子电池新体系)、超级电容器研究(超级活性炭、以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电容炭、碳纳米管阵列中寄生准电容储能材料、氧化镍干凝胶准电容储能材料、归纳出电容炭材料的性能要求、电容器研制、确定"第四类"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研究(锂离子电池与可再生燃料电池的对决、双变价元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正极材料、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制作).第二部分叙述规模储能电池研究,包括液流电池新体系研究(蓄电与电化学合成的双功能液流电池、全金属化合物单液流电池、有机化合物正极的单液流电池)、致力于振兴铅酸电池(推广铅蓄电池新技术、铅炭电池的研究、铅酸电池新型板栅的研究),储能电池(站)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第三部分叙述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研究,包括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的建议、力争电动汽车补贴的合理化、坚守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宗旨、提出"发电直驱电动车".最后的结束语谈了三点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电池 超级电容器 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 铅酸电池 电动汽车
下载PDF
储能技术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余本善 孙乃达 焦姣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1期57-61,67,共6页
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程度既决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也决定了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成败。随着各国对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关核心配套技术取得长足进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液流电池、锂硫电... 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程度既决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也决定了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成败。随着各国对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关核心配套技术取得长足进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液流电池、锂硫电池等技术已经走向产业化或接近产业化;氢燃料电池作为燃料电池主流方向,应用规模逐渐扩大;储热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有望呈爆发性增长态势;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成本持续降低,储能系统应用规模和技术成本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新阶段;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有望迎来重大突破,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技术 电池 电动汽车
下载PDF
锂硫电池用石墨烯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克 孙振华 +2 位作者 方若翩 李峰 成会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7-390,共14页
锂硫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的绝缘性、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硫的体积膨胀以及锂负极安全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业应... 锂硫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的绝缘性、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硫的体积膨胀以及锂负极安全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业应用。石墨烯因其具有高导电、高柔性等诸多优异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将其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载体、隔膜涂层和集流体中,以期实现高比能、高稳定性的锂硫电池。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功能化石墨烯、掺杂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物,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锂硫电池用石墨烯基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石墨烯 掺杂 功能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化学改性碳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宛飞 刘美男 +1 位作者 王健 张跃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82,共18页
自从我们课题组在2011年首次报道化学改性碳用于锂硫电池以来,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碳质材料相比,化学改性碳在抑制多硫离子的溶解和扩散,实现锂硫电池长循环寿命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已成为... 自从我们课题组在2011年首次报道化学改性碳用于锂硫电池以来,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碳质材料相比,化学改性碳在抑制多硫离子的溶解和扩散,实现锂硫电池长循环寿命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已成为当前锂硫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综述主要报道了本课题组在化学改性碳高效利用硫材料以及其与多硫离子的化学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高效固硫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不同化学改性碳的结构特点、优势及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展望了化学改性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化学改性 正极 穿梭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