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0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6
1
作者 黄发松 孙宗修 +1 位作者 胡培松 唐绍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就食用稻米组分、稻米品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剖析了传统的品质研究思路,分析了食用优质稻米研究与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即稻米品质性状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形成的研究较少;对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淀粉的结... 就食用稻米组分、稻米品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剖析了传统的品质研究思路,分析了食用优质稻米研究与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即稻米品质性状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形成的研究较少;对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淀粉的结构研究较少;淀粉代谢和稻米品质形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动态研究较少。为此提出稻米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中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及与其配套的研究新方法和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遗传 优质 生理 稻米 品质形成
下载PDF
鱼类线粒体DNA的遗传与进化 被引量:215
2
作者 肖武汉 张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391,共8页
XIAO Wu-han and ZHANG Ya-ping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关键词 遗传 翰经 线粒体DNA 鱼类
下载PDF
提取水稻DNA的一种简易方法 被引量:236
3
作者 卢扬江 郑康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48,共2页
水稻染色体RFLP(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已经构建,RFLP标记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水稻遗传育种的各项研究中。从水稻植株提取一定数量能被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的DNA是开展这项研究的第一步。目前抽提水稻DNA的一般方法,如Cornel... 水稻染色体RFLP(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已经构建,RFLP标记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水稻遗传育种的各项研究中。从水稻植株提取一定数量能被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解的DNA是开展这项研究的第一步。目前抽提水稻DNA的一般方法,如Cornell大学Tanksley博士实验室所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复杂,而且要使用氯仿和苯酚来提纯DNA,实验过程中就必须使用耐酚的容器和离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抽提 RFLP 水稻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2
4
作者 赵和 卢少源 李宗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75,共9页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份供试材料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发现65种HMW亚基组成,其中53种为常见型,12种为罕见型.国外品种的亚基组合数多于国内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又多于国内地方品种.作者还发现了部分罕见亚...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份供试材料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发现65种HMW亚基组成,其中53种为常见型,12种为罕见型.国外品种的亚基组合数多于国内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又多于国内地方品种.作者还发现了部分罕见亚基,即由ClU-D1编码的亚基2.2+12,2+10,12以及前人未曾发现的3个亚基.研究了HMW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对10个性状(泽伦尼沉降值,粉质图评价值,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软化度,面粉吸水率,干、湿面筋含量)在亚基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对7个性状(出粉率,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穗粒数,穗长,粒重和株高)在亚基组成间无显著差异.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我国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与优质有关的亚基5+10或1,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根据较多的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更符合实际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谷蛋白 遗传 品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127
5
作者 朱军 季道藩 许馥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62-271,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分析双列杂交试验资料的两个遗传模型。第一个模型包括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第二个模型只包括简单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还介绍了分析杂种优势、估算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预测遗传效应值的相应统计分析方法。用所介绍的遗传模型和... 本文提出了分析双列杂交试验资料的两个遗传模型。第一个模型包括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第二个模型只包括简单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还介绍了分析杂种优势、估算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预测遗传效应值的相应统计分析方法。用所介绍的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Griffing配合力分析方法,分析了棉花6个品种双列杂交的产量性状,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采用本文所介绍的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可以克服用Griffing的配合力模型及其方法分析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遗传表现所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遗传 作物 品种间杂种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学行为 被引量:61
6
作者 华志华 黄大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ogenes were reviewed in transgenic plants (T0 generation) as well as in their progenies. It was analyzed that the integration, expression and stable inheritance of exogenes were dif... 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ogenes were reviewed in transgenic plants (T0 generation) as well as in their progenies. It was analyzed that the integration, expression and stable inheritance of exogenes were different in various transformation events. The disadvantages of pres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and new transformation methods which can site specifically introduce exogenes into receipt chromosomes with restricted copie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外源基因 整合 表达 遗传
下载PDF
腋臭 被引量:125
7
作者 亓发芝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腋臭 病因 遗传 组织学 发病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被引量:94
8
作者 陈凤祥 胡宝成 +3 位作者 李成 李强生 陈维生 张曼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38,共8页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基因 甘蓝型 油菜 核不育系 9012A 遗传
下载PDF
冬小麦若干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李宗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8,共11页
F_1的沉淀值、伯尔辛克值介于双亲之间,前者以正向部分显性为主,后者以负向部分显性为主,与中亲值相关显蔟,遗传力高,表明这两个性状在杂交后代易于获得遗传进展。相反,蛋白含量在 F_1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表现,很难指出以哪种遗传形式为主... F_1的沉淀值、伯尔辛克值介于双亲之间,前者以正向部分显性为主,后者以负向部分显性为主,与中亲值相关显蔟,遗传力高,表明这两个性状在杂交后代易于获得遗传进展。相反,蛋白含量在 F_1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表现,很难指出以哪种遗传形式为主,与中亲值无显著相关,遗传力低,表明高蛋白育种较难。但在 F_2、F_3中各组合都出现了蛋白含量超亲的植株或系统,超亲分离程度与双亲差距、F_1特殊配合力、相对优势和高蛋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有关。沉淀值、伯尔辛克值与抽穗期、株高、千粒重之间无显著相关。沉淀值与粉质仪测定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呈极显著相关,但与容重、出粉率、面粉蛋白含量、干、湿面筋含量、面粉吸水性相关不显著。结果表明,提高沉淀值,伯尔辛克值、角质率、容重和出粉率有助于协调小麦营养品质、加工品质、高产和稳产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遗传
下载PDF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微卫星标记(EST-SSRs)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0
作者 李永强 李宏伟 +1 位作者 高丽锋 何蓓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作为一种新型分子标记 ,EST SSR来自表达基因 ,因而除具备传统基因组来源的SSR标记所有优势外 ,可能与基因功能表达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从而强化了SSR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EST SSR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
关键词 表达序列标签 微卫星标记 EST-SSRS 分子标记 表达基因 遗传
下载PDF
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11
作者 姚金保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在小麦及其亲缘植物中还未发现... 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严重病害。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在小麦及其亲缘植物中还未发现免疫类型 ,但不同小麦品种间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小麦抗赤霉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不同抗源之间抗病基因的数目和所涉及的染色体也不同 ,彼此可以杂交重组。抗性与农艺性状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遗传联系。植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及 DON毒素的含量与抗赤霉病性有密切联系 ,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都有可能育成抗病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遗传 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缺失变异株的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92
12
作者 高志强 郭鑫 +2 位作者 杨汉春 陈艳红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8-584,共7页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HB-2(sh)/200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373 nt(不包括PolyA尾),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介于88.7%~95.1%之间.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是1个天然存在缺...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HB-2(sh)/200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该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5 373 nt(不包括PolyA尾),与国内外美洲型PRRSV分离株全序列相似性介于88.7%~95.1%之间.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是1个天然存在缺失的变异毒株,其ORF1a的Nsp2存在编码12个氨基酸的连续36个核苷酸的缺失,ORF3存在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的缺失.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PRRSV存在缺失变异现象,研究结果补充和丰富了PRRSV毒株的基因组信息数据,为深入研究该毒株的遗传与变异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基因组特征 缺失 变异株 PRRSV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相似性 生物学特性 变异毒株 首次发现 信息数据 研究结果 分离株 国内外 核苷酸 氨基酸 分析表 编码 全长 遗传
下载PDF
我国棉花遗传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3
13
作者 喻树迅 范术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重要阶段和目前存在的三个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棉花育种的新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遗传 育种 展望
下载PDF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5
14
作者 王晓琴 袁继超 熊庆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从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生物膜结构、激素调节、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对玉米的伤害及玉米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 。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 伤害机制 抗生化机制 遗传
下载PDF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3
15
作者 符福鸿 王丰 +3 位作者 黄文剑 彭惠普 伍应运 黄德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用3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为供试材料,组成3×10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其结果,谷粒长、宽、长/宽和千粒重等四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的长/宽主要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父本(恢复系)... 本文用3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为供试材料,组成3×10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其结果,谷粒长、宽、长/宽和千粒重等四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的长/宽主要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父本(恢复系)影响极小,来达显著水平;粒长、宽和千粒重三性状同时受父母本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宽和千粒重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其狭义遗传力也较高,分别为78.70%,89.53%和86.46%.相关分析结果,粒长与长/宽,千粒重与粒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长/宽与粒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粒宽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粒长、宽和千粒重对长/宽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881、—0.7477和—0.0793;千粒重通过粒长、宽两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达0.1266和—0.5630.文中提出了培育粒形较好(长:宽比值大于3)的高产强优杂交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水稻 谷粒 性状 遗传
下载PDF
绿豆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6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9-1527,共9页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遗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 被引量:74
17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2,共6页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加强杂交后代长粒形的选择压,并注意穗重和穗数可明显改进粒长和长宽比。通过上述选择方法已初步育成细长粒高产品系浙农928和浙农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粒形 籼稻 遗传
下载PDF
淀粉理化特性、遗传规律及小麦淀粉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5
18
作者 姚大年 刘广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38,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淀粉的结构,淀粉的主要理化特性,淀粉的遗传及小麦淀粉与面粉和食品品质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品质 遗传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73
19
作者 张海峰 卢荣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23-530,共8页
1987—1989年在人工模拟降雨室鉴定了123个小麦品种,发现不少白粒抗源;研究了13个品种的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籽粒含水量、吸水速率和α-淀粉酶活性变化,认为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是低α-淀粉酶活性和小的吸水速率;并用6个抗性不同品种... 1987—1989年在人工模拟降雨室鉴定了123个小麦品种,发现不少白粒抗源;研究了13个品种的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籽粒含水量、吸水速率和α-淀粉酶活性变化,认为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是低α-淀粉酶活性和小的吸水速率;并用6个抗性不同品种的双列杂交,初步探讨了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存在母体与子体抗性因子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种子发芽 遗传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被引量:71
20
作者 李树林 周熙荣 +1 位作者 周志疆 钱玉秀 《作物研究》 1990年第3期27-32,共6页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 对23号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结果发现: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它能抑制Ms不育基因不育性的表达,从而使育性恢复可育。根据其遗传学原理,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rf,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s-Rf-,msmsRf-和msmsrfrf,而可育株基因型为RfRf的植株可作为恢复系。利用兄妹交配(Msmsrfrf×msmsrfrf)和(Msmsrfrf×MsMsRfrf),其后代的育性分离都能稳定在1:1,前者称为杂合两型系,后者称为纯合两型系,若配(MsMsrfrf×msmsrfrf),其测交一代为全不育系Msmsrfrf。由于全不育系只能出现在测交一代,不能用回交保持,故把双隐性的msmsrfrf可育株称为临保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显性核不育 遗传 制杂交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