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317
1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10,54,共9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理解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 被引量:209
2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共7页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肯定与认同是当时人学观的核心 ,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所要维护的是没有个人独立性的整体性。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整体主义的范式。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定 ,单子式个体是与之相对应的人学观。在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内的相对主义和私人化是其表现特征。进入当代以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越益密切 ,共生性存在开始突显于人学理念之中。当代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都从不同方面对共生性存在作出了阐发与证明。面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的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人学观 关系性存在 人学理念 整体性存在 单子式存在 共生性存在 教育范式
原文传递
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 被引量:212
3
作者 吴康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学校 21世纪 道德教育 社会学
下载PDF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 被引量:242
4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4,42,共5页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的价值就是用道德规范和规则去把人组装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大机器上,道德教育就蜕变为注入规范、规则的外在化教育。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 被引量:244
5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29,共7页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起来的,生活建构的结果,外在表现为生活方式,内在表现为人之品性。人就是他自己生活建构的结果,由是,生活论德育不是将人之至善追求诉诸孤立的人性改造,而是奠基于现实生活的改变。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它所指向的是更有利于人之生成和发展的好生活。道德教育要帮助学习者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生活论德育
原文传递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 被引量:213
6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共5页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整体性 实践性 生成性 道德学习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被引量:151
7
作者 刘惊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9,共7页
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 ,而丧失了魅力源头。而今道德教育面临第二次解放 ,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 ,诱发道德体验。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道德体验论将教... 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 ,而丧失了魅力源头。而今道德教育面临第二次解放 ,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 ,诱发道德体验。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 ,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本体 知性论 道德体验 逆反心理 生态体验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 被引量:151
8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1994年第6期2-8,共7页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南京师范大学鲁洁“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现在大家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但是也还有不少人...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南京师范大学鲁洁“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现在大家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意义 超越现实 未来 组成部分 本性
下载PDF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 被引量:122
9
作者 叶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7,共5页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 ,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道德教育 教育内容 基础性构成
原文传递
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被引量:152
10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5,共5页
人的"神化"和"物化"曾是道德教育的指向。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是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实践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具有实践本性的人之生成是道德教育之指向。"做"才能成人,人要"成为人",必须学... 人的"神化"和"物化"曾是道德教育的指向。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是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实践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具有实践本性的人之生成是道德教育之指向。"做"才能成人,人要"成为人",必须学习"做人",必须讲究"做人之道"。生活论意义中的"成人之道",是使道德从远离人的存在和生活世界的抽象理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回归为人类生存的自觉意识,它所关注的是怎样使人活得更像一个人,它所确立的是人的生活原则和根本方向。走上道德所铺设的成人之道,偶然的人才可能转化为必然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性 人性观
原文传递
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 被引量:147
11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47,共2页
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具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一种享用的功能。所谓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小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德育形成了个体的一定的思想... 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具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一种享用的功能。所谓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小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德育形成了个体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这种种凝聚于个体自身的品德,一方面具有它的工具价值,它使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各种关系能得到协调发展,它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提供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享用性 道德教育 德育形成 道德规范 道德人格 自我肯定 德育过程 思想品德 工具价值 享用价值
原文传递
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94
12
作者 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1,60,共8页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世纪转换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的道德教育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回归生活世界:时代...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世纪转换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的道德教育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回归生活世界: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向154年以前,马克思写道:“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理论 道德教育 胡塞尔 科学世界 交互主体性 日常生活世界 主体间 论道 决策制定 科尔伯格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84
13
作者 戚万学 唐汉卫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不从人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而强调对人的约束,这是一种无人的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道德,大致包括几层含义: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学校道德教育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核心的、本体性的地位。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人本主义 教育观念 道德选择能力 师生关系
下载PDF
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 被引量:108
14
作者 傅维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6,28,共5页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人们提出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的挑战,因而蕴含直接的道德教育价值。虚拟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真实道德情境中恰当地设置道德冲突,必须分析其中预设的或生成的道德冲突中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并有目的地对它加以利用、引导和控制;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对生活的道德理解;要特别注意适合不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他们自主参与道德活动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冲突 学生 真实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行为 道德情境 教育价值 教育实效 主导地位 道德教育 道德发展 道德活动 自主参与 目的地 虚拟 生活 引导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 被引量:86
15
作者 鲁洁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0,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会哲学观 ,提出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实现道德坐标轴心的...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会哲学观 ,提出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必须实现道德坐标轴心的转换 :培养独立人格。这种独立人格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单子式独立人格 ,是一种共在型独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道德教育 独立人格
原文传递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被引量:96
16
作者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8,共6页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人格 主体性道德人格
下载PDF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94
17
作者 朱小蔓 其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5,39,共5页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人的发展,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围绕这一目标,工作上需要突出校本特色,灵活调度教...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人的发展,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围绕这一目标,工作上需要突出校本特色,灵活调度教育时空,营造道德文化环境;方法上需要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双向互动,让道德回归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公民教育 被引量:82
18
作者 万明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7-43,共7页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因此公民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地包含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 ,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一定要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之中 ,并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教育
原文传递
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被引量:78
19
作者 何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36,共5页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不乏“感恩”的内容。“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感恩”没有成为众多青少年自觉自愿...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我们的道德教育中不乏“感恩”的内容。“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感恩”没有成为众多青少年自觉自愿的行动。正因如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必要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教育 道德教育 青少年
下载PDF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被引量:84
20
作者 丁锦宏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共4页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文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法 道德叙事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