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 被引量:231
1
作者 许光旭 高晓阳 陈文红 《中国康复》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偏瘫患者康复前后运动能力与 Fugl- Meyer运动积分 (FMA)相关性研究判断其对治疗效果评定的敏感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偏瘫患者 2 1例 ,于入院前后分别进行 FMA下肢运动积分、实际运动能力 Rivermead运动指数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偏瘫患者康复前后运动能力与 Fugl- Meyer运动积分 (FMA)相关性研究判断其对治疗效果评定的敏感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偏瘫患者 2 1例 ,于入院前后分别进行 FMA下肢运动积分、实际运动能力 Rivermead运动指数 (RM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选用转移与行进积分 )。康复方法以下肢物理治疗、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为中心。统计采用配对 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住院治疗前后比较 FMA,P>0 .0 5 ;RMI与 FIM,均 P<0 .0 5。三者治疗前后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 <0 .0 0 1)。治疗前后差值相关性分别为 FMA -RMIr=0 .48(P<0 .0 5 ) ;FMA - FIM r=0 .0 8(P>0 .0 5 ) ;RMI- FIM r=0 .5 8(P<0 .0 1)。结论 FMA可反映下肢运动能力 ,但对治疗前后评定敏感性差 ,与 RMI和 FIM比较不能直观反映患者实际移动能力 ,其实用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评估 敏感性 实用性 FUGL-MEYER 偏瘫 康复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9
2
作者 胡永善 朱玉连 +2 位作者 杨培君 谢光柏 吴慧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方法 ,并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时和一个月后测试两次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 结果 :治疗组两次评价分别为 4 .94± 4 .5 4、10 .6 0± 5 .2 0 ,对照组为 7.5 6± 6 .36、10 .2 7± 6 .5 7;两组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一个月后运动功能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一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能力具促进的作用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2
3
作者 常再平 王林 +2 位作者 李龙 贺容博 李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1期2116-2118,2109,共4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我院受诊的...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于我院受诊的ONFH患者87例,按照其所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共43例病例;研究组采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共44例,比较两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及统计并发症信息。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ONFH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股骨头坏死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7
4
作者 杨妮 杨凯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3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运动康复功能锻炼和针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肌力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偏瘫 运动康复功能锻炼 针灸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方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的制订 被引量:93
5
作者 高谦 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244-249,共6页
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很多。其中FMA(Fugl一MeyerAssessmentofMotorFunction)较有代表性,但由于其过于繁锁、费时,而限制了应用。作者按FMA评测规则对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评测,将... 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很多。其中FMA(Fugl一MeyerAssessmentofMotorFunction)较有代表性,但由于其过于繁锁、费时,而限制了应用。作者按FMA评测规则对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评测,将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指标聚类分析,从而对原FMA表进行了简化,得出一个简化的FMA表。简化FMA仍以Brunnstrom的阶段论为理论基础。该表可评价脑卒中病人的各个方面,包括:上、下肢功能(54)分、平衡功能(10)分、感觉功能(10)分、关节活动及疼痛(16)分,总分90分。该表可用以评价偏瘫侧和“正常侧”。简化FMA最大优点是省时、简单、易用,便于交流。其评价结果可指导治疗,特别适用于早期脑卒中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功能 中风 评测方法
下载PDF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的研究(一)量表设计 被引量:88
6
作者 胡永善 吴毅 +1 位作者 范文可 杨晓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功能评定 功能综合评定量表 量表设计 FCA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1
7
作者 陈秀芳 王朝军 +2 位作者 罗国英 相松飞 马兰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评估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在康复科指导下的早期康复训练...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评估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在康复科指导下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入院1周时和出院时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训练,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而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早期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0
8
作者 王红娟 陈丙坤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I、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应用现状和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被引量:89
9
作者 蔡焕青 邵瑰玮 +3 位作者 胡霁 文志科 王兴照 吕俊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7-123,共7页
近年来,随着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选取典型机型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进行了试验,总结分析了主要性能指标现状,针对电网巡检应用需求,提出了在巡检能力、运动功能、抗电磁干扰性、环境... 近年来,随着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选取典型机型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进行了试验,总结分析了主要性能指标现状,针对电网巡检应用需求,提出了在巡检能力、运动功能、抗电磁干扰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指出小型化、工具化和集中使用型变电站机器人是未来应用的主流,提出应建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试验能力建设,以确保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巡检机器人 试验测试 巡检能力 运动功能 抗电磁干扰性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6
10
作者 毛媛 朱芸 张天照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共300例,根据康复方式分为早期康复训练(早期组)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其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其运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ESS和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早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S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入院时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均显著提高,早期组的FM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同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5
11
作者 夏楠 任彩丽 +2 位作者 王红星 励建安 付娟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中重度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 目的:初步探究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康复治疗的中重度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3周的标准化运动训练流程干预,该流程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进行性加重时开始执行,持续3周,要求总训练强度至少达到每天1.5h,且其中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与手法训练应≥60min,且从第一周就开始进行既定的5个主要方面,16到22项具体的训练介入。具体内容包括:肢体主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床上运动、站立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等。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康复介入前后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MBI差值(MBI_1-MBI_0)与MBI改善程度([MBI_1-MBI_0]/[100-MBI_0]×100%)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FMA相关指标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标准化康复训练流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ADL能力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虽然与常规治疗相比未能获得运动功能的显著差异,但该运动训练方案有助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标准化康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流程 脑梗死 急性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领域的相关概念 被引量:69
12
作者 李焰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1-553,共3页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病 精神行为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康复护理措施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8
13
作者 张晓侠 王英 王江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ADL和FMA评分法评价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ADL和FMA评分法评价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ADL评分以及FMA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42.5%(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王灵芝 符雅屏 田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时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情感6个方面的NHP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能够针对脑梗死的恢复特点进行护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应用推广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两种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6
15
作者 王争荣 魏翀 刘利军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68例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B组72例行无柄解剖型THA术治疗;对比两组手...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A组68例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B组72例行无柄解剖型THA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并对比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为少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B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THA术,无柄解剖型THA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继而有助于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从而可取得更为满意的近期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Harris评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被引量:73
16
作者 王素娟 李惠 +1 位作者 杨红 史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康复 运动评估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4
17
作者 祁奇 王予彬 +1 位作者 陈文华 王惠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人陛治疗技术。起初常应用于运动损伤的防治。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又因其有效、方便、不影响... 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人陛治疗技术。起初常应用于运动损伤的防治。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又因其有效、方便、不影响运动的特性被运动员所青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58个国家的运动员使用肌内效贴布来防治运动损伤。大陆地区此项技术开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有望成为运动综合康复中有益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神经康复 肌内 应用 肌肉骨骼系统 北京奥运会 运动功能 综合康复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18
作者 梁天佳 吴小平 +3 位作者 龙耀斌 曹锡忠 杜灿荣 廖明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臀肌肌力训练及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9
19
作者 周子英 谢艳华 钟凤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同时予以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同时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Barthel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其神经以及运动功能恢复,促进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8
20
作者 操良松 李秀娟 +5 位作者 何丽娟 王振军 江光耀 喻桂姣 朱广为 肖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