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陶伟 王绍续 朱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3-1187,共15页
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女权运动,身体研究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兴起,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来临了。身体研究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众多哲学家、社... 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女权运动,身体研究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兴起,一个被布莱恩·特纳(Bryan Turner)称之为"身体社会崛起"的时代来临了。身体研究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众多哲学家、社会理论学家纷纷投身于身体研究,重新解读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性。身体转向作为文化转向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了人文地理学家的关注。许多批判地理学家,如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反种族主义、后殖民主义、酷儿地理学家认为,身体研究是改善社会、文化、经济关系的可能途径。在"身体转向"的影响下,身体研究逐渐渗入到情感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家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引入多种理论,如表演理论、精神分析法、非表征理论等对身体研究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基于这样的背景,梳理了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关身体研究的文献,归纳了人文地理学中身体研究的主要议题和理论,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成果,此工作具有切实的学术意义并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转向 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从身体与教育的关系探当代教育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36
2
作者 冯合国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身体与教育携手同行的路途中,身体逐渐成了人类追求知识的绊脚石,身体与教育"亲密无间"的关系被扭断。随着身体哲学的异军突起,"身体"也由"遮蔽"逐渐走向"澄明",本文从身体哲学的视角重新审... 在身体与教育携手同行的路途中,身体逐渐成了人类追求知识的绊脚石,身体与教育"亲密无间"的关系被扭断。随着身体哲学的异军突起,"身体"也由"遮蔽"逐渐走向"澄明",本文从身体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身体与教育的应然关系,对身体与教育相互背离的实然状态进行梳理,进而探讨当代教育的身体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教育 身体转向 哲学
原文传递
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兼论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再林 李军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1,共11页
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美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 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美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到对世界的本真性了解;(2)纠正人们在对待身体现象上偏向外在表面的矫饰行为,而主张建立身心合一的新身体观;(3)反对把身心分离为手段-工具的二元论思想,而主张建立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寓的身心一体的身体观,重视身体在人类行为中的基础性价值;(4)反对身体的禁欲主义主张,从身体出发对于身体合理性欲望予以充分肯定。舒斯特曼建立身体美学的目的就在于,恢复鲍姆嘉登遗漏的"身体",重置了"身体"作为美学学科的本体性地位。此外,本文勘比了这一身体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身体美学异同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转向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原文传递
论触觉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再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9,36,共11页
伴随着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的兴起,在人类感觉领域,开始出现了从"视觉中心"向"触觉为本"的战略性转移。较之视觉,触觉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在场感、行动性、交互式以及灵魂化而更加贴近我们身体的感觉,也... 伴随着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的兴起,在人类感觉领域,开始出现了从"视觉中心"向"触觉为本"的战略性转移。较之视觉,触觉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在场感、行动性、交互式以及灵魂化而更加贴近我们身体的感觉,也更能真实地把握我们面前的世界。无疑,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把握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当代人类文化日益凸显的触觉化的时代趋势,而且还告诉我们,立足于触觉才能使中国古老而神秘的生命哲学智慧得以破译和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触觉特性 文化触觉化 中国哲学触觉性
下载PDF
从身体哲学中寻找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欣然 范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学关系就是主仆之间最为信赖和忠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依附。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关注,转向于竞技身体、艺术身体视野之中,希望从身体哲学中寻找到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育哲学 身体转向 竞技身体 艺术身体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泽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身体转向"意味着身体的感性层面得到突出和强调,身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人文社科研究的视野。"身体转向"的热潮首先发生在社会学领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身体... "身体转向"意味着身体的感性层面得到突出和强调,身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人文社科研究的视野。"身体转向"的热潮首先发生在社会学领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身体转向"的回应,对西方思想史上的身体哲学的反思,深具后现代主义色彩。但"身体转向"并不意味着身体问题在"转向"之前就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社会学 思想史 文化史
下载PDF
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 被引量:9
7
作者 程相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3,共8页
环境美学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艺术转向艺术以外的环境以及环境之中的各种事物,提出并论证了新型的环境观、美学观及各种环境审美欣赏与审美体验模式。环境不仅是常识意义上的物理环境,而且也是被人知觉到的环境格式塔;美学不仅是... 环境美学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艺术转向艺术以外的环境以及环境之中的各种事物,提出并论证了新型的环境观、美学观及各种环境审美欣赏与审美体验模式。环境不仅是常识意义上的物理环境,而且也是被人知觉到的环境格式塔;美学不仅是美的哲学,而且也是审美欣赏理论与审美体验理论;恰当而审美地欣赏环境,需要恰当的欣赏模式。美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环境扩大了美学的研究领域,美学则促成了一种新型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的主旨在于克服人与环境的二元对立,倡导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环境美学隐含着三重富有美学史意义的重要转向:美学的生态转向、身体转向和空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转向 身体转向 空间转向
原文传递
身体转向与肉身化叙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红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20世纪,身体问题在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领域成为关注焦点和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工具。但在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身体也失去了个体性、神秘性、诗性以及与终极意义相互接通的价值维度与意义功能,被理论化、结构化和政治化。肉身化叙事则与... 20世纪,身体问题在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领域成为关注焦点和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工具。但在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身体也失去了个体性、神秘性、诗性以及与终极意义相互接通的价值维度与意义功能,被理论化、结构化和政治化。肉身化叙事则与之相反,是我们反思身体转向的重要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后现代哲学 肉身化叙事
下载PDF
教育史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诺亚·索贝 周娜(译) 王晴佳(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受史学情感转向及情绪转向的影响,教育史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受到重视。目前教育情感史研究主题是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以调控和培养情感行为的规章制度为主要对象,以"治理"为研究视角,集中于学生情感行为的研究,这同史学家把&qu... 受史学情感转向及情绪转向的影响,教育史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受到重视。目前教育情感史研究主题是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以调控和培养情感行为的规章制度为主要对象,以"治理"为研究视角,集中于学生情感行为的研究,这同史学家把"情感"视为可以调节与控制的行为的认识有关。近年来史学领域出现的"情绪转向",较于情感史,更为注重"事实的"情感行为及强调身体关涉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认识和理解教育历史的能力。对身体的关注,则可以沟通情绪研究与情感调控研究,而教育史研究实现合理的身体关注,需要教育转向为情绪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史 情绪史 情绪转向 身体转向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娟红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0,共5页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转向的实现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注重离身思维向具身思维的转变;其二,注重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其三,注重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身体转向 离身思维 具身思维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语境中的身体美学及其话语生产
11
作者 王婉晴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关于身体与技术关系的探讨已由来已久,而在审美维度上进行追问可发现两者关系在演化的进程中紧密关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可显著发现其开拓了身体实践的新范式,并引发感知、经验、意识等身体美学意蕴的变化,深刻重构当下的身... 关于身体与技术关系的探讨已由来已久,而在审美维度上进行追问可发现两者关系在演化的进程中紧密关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可显著发现其开拓了身体实践的新范式,并引发感知、经验、意识等身体美学意蕴的变化,深刻重构当下的身体话语。一方面,智能技术推动身体实践,提高了生产效率,赋予身体新表征;另一方面,技术理性对身体的渗透已难以忽视,正潜移默化侵蚀身体主体性,影响身体审美感知。在双向度的境遇里,身体话语的转向带来了意义解构,这不仅唤起学界对当下身体话语转变的重视,也为当下身体美学理论拓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身体美学 身体转向 身体图式 智能具身化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身体转向——近期中国电影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焦虑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晓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8,共5页
近期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身体转向”的潮流,《世界》、《青红》、《孔雀》、《红颜》、《诅咒》、《向日葵》、《茉莉花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香之旅》等影片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身体关注、身体呈现和身体焦... 近期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身体转向”的潮流,《世界》、《青红》、《孔雀》、《红颜》、《诅咒》、《向日葵》、《茉莉花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香之旅》等影片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身体关注、身体呈现和身体焦虑。而这种身体焦虑可以读解为转型时期身份焦虑和精神焦虑的某种征兆。指涉身体焦虑的中国电影对于身体的展示却是非常有限的,其背后则隐含着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意图。身体问题开始受到极大关注,而真正的身体在电影中却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这种矛盾性构成了中国电影深刻的悖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身体呈现 身体焦虑 中国电影
下载PDF
身体:一个遗产关键词的东西方对话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菲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4年第1期61-74,共14页
本文以"身体"作为理论支点来重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吸纳西方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的反思成果的同时,更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本土"体验"、"体知"、"身体力行"等身体经... 本文以"身体"作为理论支点来重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吸纳西方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的反思成果的同时,更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本土"体验"、"体知"、"身体力行"等身体经验、身体知识、身体伦理以及身体价值观等加以回顾和整理。东西方两种"身体"之间的对话将开拓出富于生长性的意义空间,使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点重返身体这一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 身体转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美学的身体转向: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身体美学的内在关联。生命美学和生活美学也承认生命/生活的身体性,有意识地走向"身体之维"。随着这种转向的深入,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美学 实践美学 生态美学 生命美学 生活美学 身体转向
下载PDF
论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灿 《编辑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以元宇宙为媒介的信息交换活动较之于其他数字传播方式,表现出鲜明的身体转向特征。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主要从主体、话语、空间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分别为从“数字化生存”到“身体的回归与再造”,从“符号文本”到“沉浸感知”,从“脱... 以元宇宙为媒介的信息交换活动较之于其他数字传播方式,表现出鲜明的身体转向特征。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主要从主体、话语、空间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分别为从“数字化生存”到“身体的回归与再造”,从“符号文本”到“沉浸感知”,从“脱域传播”到“空间重构”。明确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有助于重新认识“身体知觉”对传播活动的价值,助力元宇宙平台维护用户法律权益,引导互联网产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元宇宙传播 身体转向 具身性
原文传递
身体转向语境下的电影审美消费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英莉 王志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75,139,共5页
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现象,明星身体文化的研究却在学术界姗姗来迟。"身体转向"文化热潮中,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却未能得到真正地表达。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时,观众游走在视觉狂欢的审美与消费之间,精神与灵魂被闲置甚... 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现象,明星身体文化的研究却在学术界姗姗来迟。"身体转向"文化热潮中,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却未能得到真正地表达。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时,观众游走在视觉狂欢的审美与消费之间,精神与灵魂被闲置甚至摒弃。如何解决电影身体文化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成为当下电影身体文化发展的紧迫问题。在反思和批评之际,如何重构中国电影文化的未来,则是研究身体文化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明星 身体转向 审美消费 身体狂欢
下载PDF
“身体”转向:论竞技体育之“体”的遮蔽与去蔽
17
作者 苏刚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本研究基于“身体”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发展问题进行反思与展望。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身体哲学的视域,对竞技体育之“体”的基本属性进行阐释。分析了西方哲学中身体的隐匿与失落,阐述了竞技体育中“身体”的遮蔽及其异化。... 本研究基于“身体”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发展问题进行反思与展望。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身体哲学的视域,对竞技体育之“体”的基本属性进行阐释。分析了西方哲学中身体的隐匿与失落,阐述了竞技体育中“身体”的遮蔽及其异化。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兴衰,与西方传统哲学之于身体的隐匿与遮蔽密切相关。基于此,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应遵循一种“身体”转向的逻辑理路,规避竞技体育中作为主体的“身体”失落。同时,以重塑尊身取向为基础,以彰显身体形象为本义,从而重拾一种健康发展的取向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竞技体育 异化 身体形象 遮蔽 去蔽
下载PDF
空间认知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沐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114,共5页
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三维财富,我们的身体使这个世界得以呈现,人们按照自己身体的尺度制造了餐具、桌、椅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建造了房屋、街道以及城市;人们甚至参照自己的身体构造建立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同时也按照自己的身体拟像出... 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三维财富,我们的身体使这个世界得以呈现,人们按照自己身体的尺度制造了餐具、桌、椅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建造了房屋、街道以及城市;人们甚至参照自己的身体构造建立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同时也按照自己的身体拟像出了神的形象……当一个人说"这里""那里",是他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来阐述位置;当一个人说"上面""下面",是他以自己身体为标准来判断纵向空间;当一个人说"大""小",是他以自己身体为尺度来丈量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用品 空间认知 社会秩序 身体转向 身体构造
原文传递
人类世的身体:当代艺术中的身体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丽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24,150,160,共9页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身体转向 身体—环境 身体—技术 物质—话语
下载PDF
当代文艺思潮的“后人文主义”转向——从“人性”到“物性”的流变研究
20
作者 罗崇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6,共13页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肇始于对“人学”问题的思考,伴随着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人性”“新启蒙”等概念,标志着人文主义理论思潮的形成。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一些源自西方的诸如身体、事件论、思辨实在论以及物性论等新概念的翻译和引...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肇始于对“人学”问题的思考,伴随着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人性”“新启蒙”等概念,标志着人文主义理论思潮的形成。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一些源自西方的诸如身体、事件论、思辨实在论以及物性论等新概念的翻译和引介,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人文主义逐渐为后人文主义所取代。如果从文艺理论演绎的内在逻辑来看,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的转变,也可视为从人与物主客二元对立的建构论(语言论),转向人与物交融互通的物性论(反语言论),并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新变提供契机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身体转向 物性 后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