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 被引量:131
1
作者 谢立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32,共8页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 ,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 ,常常令人困惑不已 ,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 ,对这... 在西方文献中 ,“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 ,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 ,常常令人困惑不已 ,不知所从。本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 ,对这些概念的涵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辨析 ,试图厘清人们的分歧所在 ,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提供某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现代主义 现代化 词义
原文传递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 被引量:118
2
作者 彭保良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彭保良翻译作为语际交流,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彭保良翻译作为语际交流,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汉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 词义 联想意义 文化空缺 文化内涵意义 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 文化移植
原文传递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128
3
作者 于建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论述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针对词和语句的翻译,举例说明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语义理解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词义 语义 英汉翻译
原文传递
语境关系顺应论对词义选择的制约 被引量:70
4
作者 戈玲玲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29,39,共4页
本文从语境关系顺应论的观点出发 ,着重探讨语境顺应对词义的影响 ,特别是在科技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制约。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语境关系顺应限制了词语的词典语义 ;语境关系顺应补充了词语的省略义 ;语境关系顺应增添了词语的... 本文从语境关系顺应论的观点出发 ,着重探讨语境顺应对词义的影响 ,特别是在科技翻译中对词语意义的制约。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语境关系顺应限制了词语的词典语义 ;语境关系顺应补充了词语的省略义 ;语境关系顺应增添了词语的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关系顺应理论 词义 翻译理论 省略义
下载PDF
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79
5
作者 汤志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8,共9页
自 2 0世纪 80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当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突出表现是 :1 .汉语的“新词”和“新义”在不断地急速涌现出来 ;2 .大陆汉语吸收了大量流行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词语 ;3 .普通话吸收了不少“... 自 2 0世纪 80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当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突出表现是 :1 .汉语的“新词”和“新义”在不断地急速涌现出来 ;2 .大陆汉语吸收了大量流行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词语 ;3 .普通话吸收了不少“强势方言”———北方话、粤语和吴方言的词语 ;4.某些原来废弃不用的“老词语”又恢复使用。对于当代汉语这些方面的明显而迅速的变化 ,现今的汉语教学 ,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 ,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 ,还是在教科书编撰、语言测试等方面 ,都反映甚慢或者甚少。为了使语言教学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新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 词义
原文传递
文化语境与翻译 被引量:89
6
作者 关孜慧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通过对文化语境分析探讨了如何正确翻译词汇并理解其含义.所关注的问题有英语辞典的使用策略,词义确定策略,语境制约与译文选择.
关键词 英语 文化语境 翻译 词义 语言形式 非语言因素
下载PDF
“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 被引量:70
7
作者 李晋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9,96,共7页
本文考察"好"的两种语法化现象:(1)"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为程度副词"很";(2)"好"由"容易"、"可以"义的助动词演变为"便于"、"以便"义的关联副词.在... 本文考察"好"的两种语法化现象:(1)"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为程度副词"很";(2)"好"由"容易"、"可以"义的助动词演变为"便于"、"以便"义的关联副词.在这两种语法化过程中,伴随着"好"的虚化程度的增高,"好"的词义的主观化程度也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性质形容词 程度副词 虚化 助动词 词义 主观化 过程 现象 主观性
原文传递
论“常规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六 被引量:72
8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3-20,82,共9页
1. 导言作为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的列文森三原则(见Levinson, 1987;1991)中的"信息原则",有一个至为关键的概念,就是.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它既是启动信息原则(乃至量原则)推导进程的契机,又是理解... 1. 导言作为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的列文森三原则(见Levinson, 1987;1991)中的"信息原则",有一个至为关键的概念,就是.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它既是启动信息原则(乃至量原则)推导进程的契机,又是理解含意的"符号".信息原则中的说话人准则规定,说话人要"说得尽量少",只提供最小极限的信息,只要能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关系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 说话人 列文森三原则 含意推导 语句 语义空缺 荷恩等级关系 理解过程 词义
原文传递
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 被引量:44
9
作者 徐时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词义和语义功能的虚化是语言演变中的语法化现象,汉语语法化现象的理论探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汉语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词组演变为词实际上是词汇语法化的过程,考察了偏义复词和复音虚词的虚化过程,剖... 词义和语义功能的虚化是语言演变中的语法化现象,汉语语法化现象的理论探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汉语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词组演变为词实际上是词汇语法化的过程,考察了偏义复词和复音虚词的虚化过程,剖析了动宾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认为这类词组实际上是在动宾的形式下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其宾语功能已经虚化。因而,虚化还可以是一种语法功能的表达范围逐步增加较虚的成份和演变成一种较虚的语法功能。虚化一方面使某一语素或语法功能显得缺乏原有的较为具体的意义,一方面也使得其应用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语法功能 汉语 虚化现象 语义关系 复音词 语义结构 组结构 词义 词汇语法
下载PDF
RELEVANCE, 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 被引量:68
10
作者 DEIRDRE WILSON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共13页
Lexical pragmatics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investigate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linguistically-specified ('literal') word meaningsare modified in use. Well-studied examples include nar... Lexical pragmatics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investigates the processes by which linguistically-specified ('literal') word meaningsare modified in use. Well-studied examples include narrowing (e.g. drink used tomean 'alcoholic drink'), approximation (e.g. square used to mean 'squarish') andmetaphorical extension (e.g. dragon used to mean 'frightening person'). In the past,narrowing, approximation and metaphorical extension have been seen as distinctpragmatic processes and studied in isolation from each other. Recently, relevancetheorists (e.g. Sperber & Wilson 1998; Carston 2002; Wilson & Sperber 2002) havebeen defending the alternative view that they are outcomes of a single pragmaticprocess which fine-tun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rtually every word. After brieflyoutlining some of the arguments for this unified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andillustrating its application to some examples from daily communication, I will suggestsome ways in which it might be tested, and explore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research on pragmatics,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change,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 This paper forms part of a broader project onlexical pragmatics which has just started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ith a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England in 2005. The project would benefit greatly fromcollaboration with colleagues in China, and I will end by outlining some possibilitiesfor join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词汇 比喻义 词义 平衡理论
下载PDF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与语用负迁移 被引量:55
11
作者 刘绍忠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考察了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指出它们在词性词义搭配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许多相似或重叠的地方在异同方面该词在搭配和词义上汉语多于英语具体表现为相互之间的部分不同和完全不同两种情况作者认为无视母语语言知识对目的语表... 本文考察了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指出它们在词性词义搭配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许多相似或重叠的地方在异同方面该词在搭配和词义上汉语多于英语具体表现为相互之间的部分不同和完全不同两种情况作者认为无视母语语言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学习者个体的趋同心理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功能 词义 汉英对比 负迁移 用法 汉语 目的语 具体表现 作者 语言
全文增补中
飞散 被引量:62
12
作者 童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59,共8页
关键词 “飞散” 词义 美学判断 文化研究 古词 语境 文学思维
原文传递
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 被引量:43
13
作者 文旭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2,80,共7页
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文旭AStudyoftheFuzzinessofLanguagebyField-theory¥WenXuAbstract:Inrecentyears,moreandmoreschlarsha... 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文旭AStudyoftheFuzzinessofLanguagebyField-theory¥WenXuAbstract:Inrecentyears,moreandmoreschlarshavestudiedthefuz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场理论 语言的模糊性 语义特征 语言的味 词义 搭配意义 指称范围 同义词 语义关系 顺序义
原文传递
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被引量:47
14
作者 常敬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18,45,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汉语词汇的词形和词义的内部规律 ,即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如果让外国学生掌握了这些词汇网络性特点 ,不仅能使他们认识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和词汇的生成规律 ,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汉语词汇语义文化内... 本文重点探讨汉语词汇的词形和词义的内部规律 ,即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如果让外国学生掌握了这些词汇网络性特点 ,不仅能使他们认识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和词汇的生成规律 ,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汉语词汇语义文化内涵的理解 ,从而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 同素词 词义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15
作者 郭胜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6,共10页
本研究以构词语素义与词义存在一定关联的复合词为对象 ,考察学习汉语已满一年的非日韩留学生在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推测新词词义的能力。结果发现 ,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构词语素的显义程度及其他一些因素均能影响词义的获得 ;对于“词... 本研究以构词语素义与词义存在一定关联的复合词为对象 ,考察学习汉语已满一年的非日韩留学生在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推测新词词义的能力。结果发现 ,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构词语素的显义程度及其他一些因素均能影响词义的获得 ;对于“词义等于语素义直接加合”的加合型生词 ,学习者“自悟”词义的能力十分有限。由此 ,我们提出一种强调“合”的词汇教学思路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学习词义 ,把握语素分析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语素义 汉语 构词语素 生词 新词 强调 留学生 助学 能力
原文传递
“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 被引量:51
16
作者 邢福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26,共11页
程度副词"最"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一般以为,凡是称之为"最"的事物只能有一个,而且理所当然地总是位居第一。事实并非如此。"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涵... 程度副词"最"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一般以为,凡是称之为"最"的事物只能有一个,而且理所当然地总是位居第一。事实并非如此。"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涵量,对于所涵容的事物来说,不仅可以是单个体的,还可以是多个体的。本文首先从不同侧面对"最"义级层做综合性的考察,然后分别描述"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数量标示式、多个体并列标示式和多个体隐性总括式。文章末尾,讲几点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最" 词义 "最"义级层 多个体涵量
全文增补中
汉语新词误译现象剖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张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1-29,共9页
本文着重分析汉语新词英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译现象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些现象。文章认为 :译者的语言造诣越深 ,知识面越广 ,政治修养越好 ,其新词英译中的错误就越少。
关键词 汉语新词 误译现象 翻译 词义 汉泽英 修饰词
下载PDF
表达负面评价的语用标记“问题是”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李宗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3-426,共4页
关键词 语用标记 负面评价 《现代汉语词典》 回答 词义
原文传递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时仪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6,共9页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因在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词形和词音是为表达词义服务的,因而也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就形而言,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因在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词形和词音是为表达词义服务的,因而也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就形而言,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语素,用不同的搭配方式组合成大量双音词,适应了表达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大量新生事物、新概念的需要,继形声字之后又一次适应了汉语词汇不断增长的要求,从词形上奠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基础。就音而言,音节的简化、声调的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语音现象也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之一,由声韵相拼组词到由两个音节相合组词的双音步特点为词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语音形式,体现了汉语词音适应汉语词汇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义而言,主要体现在词义的表达由综合渐趋于分析。形态变化衰落的汉语,主要是立足于词义,顺应人的思维,由已知昭示未知,以单音词为基础,以文组字而生字熟旁;又适应词义发展的需要,由单音词充当语素发展为双音词,以字组词而生词熟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 词义 单音词 双音化 词形 双音词 音步 组词 适应 生字
原文传递
方言本字考证说略 被引量:46
20
作者 王福堂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 本字问题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考证要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文献材料来进行。词语音义的变化可能会比较复杂,为此考证工作还要借助其他某些原则和方法。比如语音方面,要注意通过与不同方言的比较寻找本字,在白读音和早期时间层次中寻找本字,用音变规律解释本字的特殊音值等。词义方面,要注意词语意义的转化,词类的转化,以及某些本字词义脱离基本意义范围的变化等。本字考证难度大,又加历史文献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考证工作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本字 考证工作 字形 读音 词义 考证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