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王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9,共7页
创伤经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集体记忆,对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等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反思历史。创伤不仅带来个体精神上的打击,更压抑了记忆,造成行为重演或叙事障碍;创伤见证是交流和传播创伤记忆的重要方式,包... 创伤经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集体记忆,对战争、大屠杀、恐怖事件等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反思历史。创伤不仅带来个体精神上的打击,更压抑了记忆,造成行为重演或叙事障碍;创伤见证是交流和传播创伤记忆的重要方式,包含了讲述和倾听。创伤记忆在家庭的范围内通过代与代的交流而传递,在同时代人或有共同经历的幸存者中通过集体记忆来传播和保存。创伤叙事起到了情感宣泄和修复创伤的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创伤文化。其中,创伤小说成为集体创伤记忆的载体,再现了战争、经济萧条、性别歧视等集体共同拥有的创伤经历,成为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特殊文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叙事 见证 创伤文化 创伤小说
下载PDF
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创伤以噩梦、闪回等方式重复地、逼真的出现,使创伤人物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创伤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时,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通过口头讲述、倾听、文字等方式,创伤记忆参与对过去的集体重建,是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重复 延宕 潜伏期 见证 创伤小说
下载PDF
从“共同回应”到“真实体验”——数字化传播环境下“见证真实”的理解转向 被引量:17
3
作者 金圣钧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30,共14页
回答"何以理解新闻真实"比"何以实现新闻真实"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数字化传播环境下,对"新闻真实"的理解可以转向价值论意义维度的"见证真实"。它一方面有赖于媒体"作证"的合法... 回答"何以理解新闻真实"比"何以实现新闻真实"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数字化传播环境下,对"新闻真实"的理解可以转向价值论意义维度的"见证真实"。它一方面有赖于媒体"作证"的合法化努力,另一方面离不开受众"见证"的真实体验。就前者而言,媒体话语通过建构包含责任、道德、情感等层面的"回应性空间",形构认同度更高的"真实空间"以作证真实;就后者而言,"受众见证"作为一种目击和参与的体验,借由"机器真实"形构的物质性空间,形成了"物证统合于人证"的真实感知,表征了新闻真实的可视化和具身化转向。建基于此,本文认为,回应性空间与受众体验的融合形塑了见证真实的"形式空间",新闻真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有限度的、基于事实表象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真实 见证 回应 真实体验 数字媒介
原文传递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若干证据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宗文 戴晓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后,由于监察调查不受刑事诉讼法的节制,监察调查获取的证据如何运用在法律上留下不少空白,一些原来刑事诉讼实践中已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因调查权的转移而呈现新特点。情况说明材料的运用、监察人员出庭... 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后,由于监察调查不受刑事诉讼法的节制,监察调查获取的证据如何运用在法律上留下不少空白,一些原来刑事诉讼实践中已存在的问题也可能因调查权的转移而呈现新特点。情况说明材料的运用、监察人员出庭作证和搜查中的见证是三个突出问题。情况说明材料的运用和监察人员出庭作证应在以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寻找解决方案。搜查中的见证问题应兼顾效率与公正,在完善见证人制度的同时,积极思考以搜查录音录像加以替代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 情况说明 出庭作证 见证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几个误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智辉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12,共10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和适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立法精神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解为一种诉讼程序;二是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和适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立法精神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解为一种诉讼程序;二是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控辩协商机制;三是把值班律师作为控辩协商的"见证人"。这些观点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的贯彻实施,有必要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诉讼程序 协商量刑 见证
下载PDF
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占善刚 楚晗旗 《证据科学》 CSSCI 2016年第1期59-65,共7页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的相关规定条文简单粗糙,在适用过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从公证文书的性质着手,公证与见证确实存在差异,不应否认其作为书证之证据方法。而以公证之二元区分来看,对于公证标的不同的公证与认证应分... 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的相关规定条文简单粗糙,在适用过程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从公证文书的性质着手,公证与见证确实存在差异,不应否认其作为书证之证据方法。而以公证之二元区分来看,对于公证标的不同的公证与认证应分开讨论其形成的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基于现行民诉及公证立法,公证程序中的公证审查实质上确属形式审查,实际体验的要素欠缺因而无法为公证文书的实质证据力提供基础。因此,宜借鉴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相关立法例,将公证文书与一般的公文书作相同处理,而非赋予其特殊的实质证据力甚至将其作为免证事实。对于文书之公证,实质上即认证,其形成的公证文书则以认证书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证文书 见证 认证 实质证据力
原文传递
音乐是最好的证词──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形象说到《见证》的真伪 被引量:6
7
作者 钱仁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章在梳理分析了战争状况下肖斯塔科维奇的言行、《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七交响曲》演出后的大量评论、肖斯塔科维奇不同时期针对自己作品相一致的评论与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对应分析,揭示了在炮火纷飞中诞... 文章在梳理分析了战争状况下肖斯塔科维奇的言行、《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七交响曲》演出后的大量评论、肖斯塔科维奇不同时期针对自己作品相一致的评论与叙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对应分析,揭示了在炮火纷飞中诞生、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第七交响曲》,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对祖国、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深切关注的艺术家,对发生在他面前的、并亲自参加的战争的音乐化描述与思考。从而论证《见证》最起码在关于《第七交响曲》音乐形象问题方面是不真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 创作背景 音乐结构 音乐形象 见证 真伪
下载PDF
清宫寿桃丸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临床效应及其对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可冀 周文泉 +7 位作者 李春生 石体仁 雷淑萍 李醒华 王静淑 徐景华 丁力 梁洪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84年第11期658-659,642,共3页
将73例具有衰老见证的老年人(≥60岁),随机分为清宫寿桃丸治疗组(37例)和维生素 E 对照组(36例),经8周治疗后,两组衰老见证积分平均值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组下降均差值(7.2±0.62,M±SE、下同)较对照组(3.5±0.89)... 将73例具有衰老见证的老年人(≥60岁),随机分为清宫寿桃丸治疗组(37例)和维生素 E 对照组(36例),经8周治疗后,两组衰老见证积分平均值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组下降均差值(7.2±0.62,M±SE、下同)较对照组(3.5±0.89)为优。对治疗组10例、对照组11例测定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nM/mJ),两组给药前后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清宫寿桃丸确有改善衰老效应及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寿桃丸 维生素 蟠桃丸 过氧化脂质 见证 血浆
下载PDF
情感实践视野下纪念类博物馆的馆校合作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行前一课”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红芳 严建强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行前一课”教育活动是爱国主义和国际和平教育的一次创新。馆校合作中博物馆作为特定的学习空间,往往通过观众情感参与来提高馆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性,目的在于重视情感在博物...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行前一课”教育活动是爱国主义和国际和平教育的一次创新。馆校合作中博物馆作为特定的学习空间,往往通过观众情感参与来提高馆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性,目的在于重视情感在博物馆教育领域中的协同作用,促进博物馆可持续性记忆和公共话语的形成。在这个典型的博物馆教学活动中,记忆与观众亲密接触的关键是历史事件中的人与物,无论是物质表现的真实性光环还是幸存者个人见证的多重阐释,这些对塑造与回应观众情感关系来说都至关重要,增强了观众从博物馆参与中获取意义与获得情感体验的能力。博物馆作为与过去建立关系的地方,需要从情感参与的角度重新想象博物馆中观众的学习面貌,从而开展具体的馆校合作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馆校合作 见证 情感实践 观众体验
原文传递
古代音乐光辉创造的见证——曾侯乙大墓古乐器见闻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翔鹏 《人民音乐》 1979年第4期43-45,共3页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古代音乐的发达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有名声的;但是,古代音乐的真相却被悠远的年代和难解的古代典籍蒙上了一层迷雾,难得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弄得清楚。我们在应邀去湖北省隋县以前,对于春秋战国之际我国音乐文化的状况确实...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古代音乐的发达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有名声的;但是,古代音乐的真相却被悠远的年代和难解的古代典籍蒙上了一层迷雾,难得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弄得清楚。我们在应邀去湖北省隋县以前,对于春秋战国之际我国音乐文化的状况确实也很难描绘出一个鲜明而具体的轮廓;但是一见曾侯乙大墓,见到大墓中的一百二十四件乐器,立刻就感觉到它们的份量,意识到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大发现了。曾侯乙是春秋战国之际,在政治和文化上接受楚国很大影响的一个小诸侯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春秋战国 重大发现 诸侯国 湖北省 文明古国 见证 楚国 中国古代音乐史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小小的梧桐叶
11
作者 黄诗聆 何永蓉(指导) 《少先队员(新苗圃)》 2025年第1期54-55,共2页
在通往学校的那条路上,挺立着两排整齐的梧桐树。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日复一日地守望着我的成长。每当我走过它们的身边,总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仿佛它们是我成长路上的老朋友,见证了我的每一次蜕变。
关键词 梧桐叶 守望 见证
恩典真理论--从《约翰福音》看希腊哲学和希伯来文化的真理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文郁 《哲学门》 2007年第1期63-93,共31页
本文涉及的是西方思想史上关于真理问题讨论的重要一支,即恩典真理论。由于这种真理论在西方思想界主要是在基督教神学框架内进行讨论,而中国学术界的西学研究一直受到近代主体理性主义思潮的主导,因而在主体理性真理观的盲点中无法讨... 本文涉及的是西方思想史上关于真理问题讨论的重要一支,即恩典真理论。由于这种真理论在西方思想界主要是在基督教神学框架内进行讨论,而中国学术界的西学研究一直受到近代主体理性主义思潮的主导,因而在主体理性真理观的盲点中无法讨论恩典真理论。然而,恩典真理论自从进入西方思想史后,作为一种认识论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推动中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本文对恩典真理论的原始文本《约翰福音》的有关论述进行注释,考察这一真理观的希腊哲学(真理情结和怀疑主义思潮)和希伯来文化(恩典意识)背景,对这一真理观的几个主要概念进行分析,使我们对恩典真理观的基本思路有一个文本上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恩典 见证 相信 认识论
原文传递
长城宁夏段见证历史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海英 马建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长城遗址是中国体系最健全、规模最宏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长城宁夏段遗址遍布5个市19个县(市、区)。现存有战国秦、秦汉、隋、宋、明各时期长城,墙体遗存1038公里,附属设施城堡等1225个。战国秦昭襄王长城... 长城遗址是中国体系最健全、规模最宏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长城宁夏段遗址遍布5个市19个县(市、区)。现存有战国秦、秦汉、隋、宋、明各时期长城,墙体遗存1038公里,附属设施城堡等1225个。战国秦昭襄王长城的修建与秦人的扩展和戎人的兴盛融合密不可分;秦汉长城实证了匈奴融入大一统格局之中的史实;隋长城的修建和东突厥的交融相关联;明长城的修筑促进了沿线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些长城资源与各地长城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大一统,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历程与历史上“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宁夏段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见证
下载PDF
淮南律辩——评《淮南子》在历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9-35,共7页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工作的重要部份。古代律学方面的文献史科,亦是反映古代乐理发展水平的有力见证。但,有些文献史科的原文,几经数家校勘和训释后,难免掺以诸训释者的主观偏见,因而难以得到正确的、公...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工作的重要部份。古代律学方面的文献史科,亦是反映古代乐理发展水平的有力见证。但,有些文献史科的原文,几经数家校勘和训释后,难免掺以诸训释者的主观偏见,因而难以得到正确的、公正的评价。淮南子德可能就属此列。如何公正地评价《淮南子·天文训》(以下简称为《淮》文)中有关律学部份的历史价值,已引起当今学术界的关注。对淮南律法的解释,从现见文献来看有三种:1.认为淮南律法仍属三分损益法;2.是对纯律的探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文献史 历史价值 学术界 吕氏春秋 司马迁 见证 三分损益律 史记 十二律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见证的类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阿莱达.阿斯曼 陈国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本文聚焦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受大屠杀影响,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记忆曾被历史学家当成不可靠的、歪曲的材料而丢弃,现在它却被看成重构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记忆从史学的对手变成了搭档。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不只... 本文聚焦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受大屠杀影响,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记忆曾被历史学家当成不可靠的、歪曲的材料而丢弃,现在它却被看成重构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记忆从史学的对手变成了搭档。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不只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且还包括事件是如何被经验的,又是如何被人记住并传递给后代的。录像见证是一种新的记忆—历史类型,这种由创伤故事组成的档案一方面不同于其他自传体叙事,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法律见证。录像见证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在那些受害者的声音和影像与那些倾听他们的人之间建立起跨越代际的联系,从而超越了家庭记忆的局限——通常情况下,家庭记忆都会在三代以后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记忆 见证 大屠杀
下载PDF
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见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静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传统意义上的见证强调见证者的“在场”与“看见”,也因此赋予了见证者无可比拟的“事实权威”与“道德优势”。但在数字时代,随着媒介与技术的发展,见证的方式、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数字时代的见证有两个含义:一是数字见证... 传统意义上的见证强调见证者的“在场”与“看见”,也因此赋予了见证者无可比拟的“事实权威”与“道德优势”。但在数字时代,随着媒介与技术的发展,见证的方式、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数字时代的见证有两个含义:一是数字见证,二是在数字时代见证。数字见证就是计算机取证与作证,其实质就是为数据赋权,以数字记忆代替完成人的记忆工作。数字见证不能完全取代人类自身的见证,在数字时代进行见证受到媒介的深度影响,是一种媒介见证和全民性的情境见证,它不以复原历史真相为目的,而强调经验转换和情感生成,它也重塑了见证者与过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见证 媒介 经验
原文传递
以表传情 见证时间流转之美
17
作者 郭嘉 《时尚北京》 2024年第11期30-33,共4页
随着落叶轻舞,我们悄然步入了11月,这不仅预示着一年之末的临近,也掀开了年终献礼的序幕。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为自己挑选一款心仪已久的腕表,不仅是对过往岁月不懈努力的自我嘉奖,也是对未来日子的一份美好期许与投资。一款精致的腕... 随着落叶轻舞,我们悄然步入了11月,这不仅预示着一年之末的临近,也掀开了年终献礼的序幕。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为自己挑选一款心仪已久的腕表,不仅是对过往岁月不懈努力的自我嘉奖,也是对未来日子的一份美好期许与投资。一款精致的腕表,它不仅是时间的忠实记录者,更是个人品位与身份的优雅彰显,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常瞬间都因之而充满仪式感。精心甄选一款年度热门新品腕表,从“芯”开始,以全新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篇章,共同见证时间流转中的那份从容与优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感 心仪已久 忠实记录者 腕表 传情 流转 见证 优雅
原文传递
北京西山文化带:见证中法友谊的风景坐标
18
作者 张丽娜 《中国国家旅游》 2024年第4期46-65,共20页
西山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是北京西部山区的总称,也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山脉。在北京建都的各个王朝都对这块山水兼备的宝地极为重视,相继在此建行宫、修御苑,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造就了具有多重生态与历史文化属性的“西山文化带”。但... 西山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是北京西部山区的总称,也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山脉。在北京建都的各个王朝都对这块山水兼备的宝地极为重视,相继在此建行宫、修御苑,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造就了具有多重生态与历史文化属性的“西山文化带”。但鲜有人知的是,西山还曾见证中法友谊的发展历程,保存着近代以来中法文化交流的众多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文化交流 文化属性 北京市区 西山文化带 历史遗迹 发展历程 友谊 见证
原文传递
四十载见证光辉税月 新起点奔赴壮阔前程——写在《中国税务》创刊40周年之际
19
作者 《中国税务》编辑部 黄诗睿 《中国税务》 2024年第10期22-30,共9页
4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短短一瞬;40年,却是一本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生、见证税收事业发展而行的杂志走过的激荡时光。2024年10月,《中国税务》杂志迎来40岁生日。
关键词 改革开放大潮 新起点 《中国税务》 见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