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 被引量:36
1
作者 甄尚灵 《方言》 1988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本文根据《西蜀方言》的罗马字注音材料,整理出它的音系,论证这个音系所代表的语音为十九世纪后期的成都语音,并讨论其与本世纪五十年代成都语音的异同。
关键词 西蜀 方言 语音系统 十九世纪 成都话 五十年代 内地会 声韵配合 韵母表 入声字
原文传递
五代西蜀词题材处理的地域文化论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韩云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32-38,共7页
后世对五代西蜀词评价的分歧,主要在于五代西蜀词中过多的艳情题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在于西蜀的偏安,也在于西蜀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有西蜀地域中个人抱负与人格、文格的狭小,也有整个当时地域文化的停滞。西蜀词的失败。
关键词 西蜀 五代词 地域文化 题材
下载PDF
浅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娟 廖嵘 余燕 《四川建筑》 2008年第4期27-29,共3页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地区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文中分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形成背景、性质演变、类型及艺术风格,提出纪念性是此类园林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名人纪念园 西蜀 综述
下载PDF
关于“经西宁通西域路线”的一些补充 被引量:6
4
作者 馮汉鏞 《考古》 1958年第7期59-64,共6页
夏鼐先生在"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一文中,根据西宁出土的波斯银币和法显行程与宋云行纪等书,谓我国在五、六世纪时,通西域至中近东的"丝路",除了"河西走廊"一线外,而取道西宁沿大通河谷至张掖与... 夏鼐先生在"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一文中,根据西宁出土的波斯银币和法显行程与宋云行纪等书,谓我国在五、六世纪时,通西域至中近东的"丝路",除了"河西走廊"一线外,而取道西宁沿大通河谷至张掖与"丝路"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传 柴达木盆地 唐人 西山 吐谷浑 唐时 松州 大积石山 西蜀 西宁 青海 积石
原文传递
深谷里的幽兰——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形象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宗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3-39,32,共8页
人们不会忘记,一九七五年微露春意的严冬是个什么岁月。 就在那年冬日的一个清晨,轻柔的薄雾冉冉升起,弥漫在西蜀乡村葫芦坝的上空。转瞬间,雾变得浓重起来,几乎淹没了那里的竹篱瓦舍,崖谷田川。在一片迷濛的雾气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人们不会忘记,一九七五年微露春意的严冬是个什么岁月。 就在那年冬日的一个清晨,轻柔的薄雾冉冉升起,弥漫在西蜀乡村葫芦坝的上空。转瞬间,雾变得浓重起来,几乎淹没了那里的竹篱瓦舍,崖谷田川。在一片迷濛的雾气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女主人公,处于命运纠葛中心的许四姐,提着花布小包,迈着急促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她那消瘦而苗条的身姿在朦胧中渐渐化出;她那憔悴而不失俊俏的面庞逐渐清晰:那上面刻着悲伤,含着羞涩,透出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秀云 女主人公 幽兰 崖谷 命运 瓦舍 西蜀 葫芦 竹篱 着花
下载PDF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景名特色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涛 李春浓 +1 位作者 陈其兵 余小芳 《广东园林》 2015年第2期65-67,共3页
景名是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园林景点特色、营造园林意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梳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对其表现内容、创作依据和命名手法等的分析,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主要特点,这对保护与传... 景名是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园林景点特色、营造园林意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梳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对其表现内容、创作依据和命名手法等的分析,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主要特点,这对保护与传承地域园林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蜀 名人纪念园林 景名特色 传承创新
下载PDF
五代西蜀诗词中的成都游乐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睿 《文史杂志》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成都市 五代 文化 诗词 西蜀 花间词 文物考古
下载PDF
论冯延巳词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素霞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3-57,共5页
论冯延巳词的历史地位郭素霞词产生于唐,从民间曲子词至中晚唐文人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渐成熟兴盛。晚唐五代,诗歌大势已去,词却是遍布幽芬。作为词的主要繁盛之地,唐末大江流域各偏安政权的交替与更叠,使文士们无所依托的心寄放于... 论冯延巳词的历史地位郭素霞词产生于唐,从民间曲子词至中晚唐文人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渐成熟兴盛。晚唐五代,诗歌大势已去,词却是遍布幽芬。作为词的主要繁盛之地,唐末大江流域各偏安政权的交替与更叠,使文士们无所依托的心寄放于那一首首追欢逐笑醉生梦死的宴乐之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花间词 南唐词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之词 伶工之词 西蜀 内心情感 人生 寄托
下载PDF
四川明代佛寺壁画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繁森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9-61,73,共4页
四川明代的佛寺壁画,虽与历史上的晚唐、两蜀时期的盛况不能相比,但也是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晚唐、西蜀以来的佛寺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兵火及自然毁损等原因致使荡然无存,但时代尚遗存下来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并在明代壁画艺术中占有重... 四川明代的佛寺壁画,虽与历史上的晚唐、两蜀时期的盛况不能相比,但也是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晚唐、西蜀以来的佛寺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兵火及自然毁损等原因致使荡然无存,但时代尚遗存下来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并在明代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佛寺壁画,它象落日的余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艺术 古代壁画 新津观音寺壁画 西蜀 觉苑寺 摩耶夫人 供养人像 民间画工 北壁 善财童子
原文传递
江渎崇拜与西蜀文明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九香 《文史杂志》 2006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崇拜 西蜀 山川 人民
下载PDF
定州花瓷琢红玉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毅 《收藏家》 1995年第2期28-29,共2页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一首《试院煎茶》诗,诗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一首《试院煎茶》诗,诗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长苦饥,分为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相行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起。这是一首讲究茶道的诗作,但其中的"定州花瓷琢红玉"一句却曾引起不少古瓷研究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花 红玉 苏东坡 定窑 煎茶 古瓷 研究者 刻划花 西蜀 宋代
原文传递
民国泉家“北方南张西蜀罗”之比较
12
作者 霍宏伟 《中国钱币》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民国时期,在钱币学界流传着一个“北方南张西蜀罗”的说法,实指民国三位钱币收藏大家。所谓“北方”,即居住于天津的方若;“南张”,是指生活在上海的张叔驯;“西蜀罗”,则是出生于四川巴县、后迁居上海的罗伯昭。其实,“北方南张西蜀罗... 民国时期,在钱币学界流传着一个“北方南张西蜀罗”的说法,实指民国三位钱币收藏大家。所谓“北方”,即居住于天津的方若;“南张”,是指生活在上海的张叔驯;“西蜀罗”,则是出生于四川巴县、后迁居上海的罗伯昭。其实,“北方南张西蜀罗”之说,有一个先称“北方南张”、后补上“西蜀罗”逐渐形成的过程。虽然这一赞誉传颂至今,版本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欲通过上述三位泉家的比较,得出一些令今人思考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币收藏 西蜀 罗伯昭 民国 北方
原文传递
浅析宋代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丁亚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7-80,共4页
我国的花鸟画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战国、汉代的帛画上,我们已可看到各种花、鸟、虫、鱼的生动形象,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花鸟画是在中晚唐才正式确立的。唐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有边鸾、刁光胤、膝昌佑等,这时的花鸟画尚未成... 我国的花鸟画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战国、汉代的帛画上,我们已可看到各种花、鸟、虫、鱼的生动形象,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花鸟画是在中晚唐才正式确立的。唐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有边鸾、刁光胤、膝昌佑等,这时的花鸟画尚未成熟。五代时,画坛涌现了两个杰出的花鸟画家,一个是西蜀的黄筌,一个是南唐的徐熙。黄筌善画珍禽异兽,奇花怪石,用笔精细,色彩艳丽,有富贵气;徐熙善画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落墨为格,杂彩副之”,有野逸气。宋代的花鸟画,在黄筌、徐熙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成熟。宋代出现了易元吉、崔白、文同、苏轼、赵佶、梁楷、牧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筌 徐熙 易元吉 崔白 画科 赵佶 野逸 梁楷 牧溪 西蜀
下载PDF
南唐、西蜀诗词中吹奏类乐器研究
14
作者 陈镭镭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五代中最为繁盛的南唐、西蜀文学吹奏类乐器诗词中,共出现笳、笛、箫、笙、角、籥、篪、埙、觱篥9种乐器。通过分析与乐器相关的作品,笙的宴乐特性明显,使其在诗词作品的使用频率中都高居不下;笛、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出尘、可入世;... 五代中最为繁盛的南唐、西蜀文学吹奏类乐器诗词中,共出现笳、笛、箫、笙、角、籥、篪、埙、觱篥9种乐器。通过分析与乐器相关的作品,笙的宴乐特性明显,使其在诗词作品的使用频率中都高居不下;笛、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出尘、可入世;角的使用在强调其边塞特性之外,还突出了其报时特性;籥、埙、篪三者更具有早期原始乐器特色,常将其作为沟通天人的角色,具有更多的庄严肃穆性;觱篥调高音悲,且可作为打谱乐器。总体上展现了五代文人因为动乱时代而产生的迷茫无助心态,欲求解脱而不得解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南唐 西蜀 诗词
下载PDF
略说明代“西蜀四大家”对四川文化的拓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朝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2-68,共7页
西蜀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才硕俊彦,志士仁人,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出了璀灿的光华,也给四川文化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毋庸讳言,四川文化也曾堕入低谷,而明代“西蜀四大... 西蜀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才硕俊彦,志士仁人,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出了璀灿的光华,也给四川文化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毋庸讳言,四川文化也曾堕入低谷,而明代“西蜀四大家”就是从低谷中走出来的文化巨匠,他们为四川文化的拓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家 四川 西蜀 文化人 明代 中国文化史 赵贞吉 杨慎 任瀚 文学家
下载PDF
西蜀画像砖“桑林野合”图像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力 田晓膺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89,共4页
画像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图像资源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一席之地。其中,西蜀新都出土的"桑林野合"砖既是珍贵的图像文物资料,又是汉末西蜀仙化思维流变与整合的重要实物见证。
关键词 桑林 野合 画像砖 西蜀
原文传递
从《关张双赴西蜀梦》谈元初文人心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臧洁 《艺海》 2008年第6期54-55,共2页
元代历史剧的空前繁荣,给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面貌。元代历史剧大多不顾及史事的真实,剧作家只是借助历史来倾吐自己内心情愫,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以史写心,从而使作品处处烙印着作家个人思想境遇的特... 元代历史剧的空前繁荣,给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面貌。元代历史剧大多不顾及史事的真实,剧作家只是借助历史来倾吐自己内心情愫,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以史写心,从而使作品处处烙印着作家个人思想境遇的特征和时代精神的特征。剧中人物也往往是一种情绪一种时代精神的化身,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创作主体意识,隐现着元代剧作家鲜明的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心态 元代历史剧 元初 西蜀 创作主体意识 时代精神 剧作家 自我形象
下载PDF
《花间集》编纂背景及编纂原则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争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编纂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编纂背景 编纂原则 西蜀 精雕细刻
下载PDF
宋代诸路的辖区与治所沿革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昌宪 《历史地理》 2001年第1期124-152,共29页
宋行路制,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分天下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路、广南东、广南西等十五路。迨至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王均乱后,以“西蜀辽隔,事有缓急,难以应援”之故,... 宋行路制,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分天下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路、广南东、广南西等十五路。迨至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王均乱后,以“西蜀辽隔,事有缓急,难以应援”之故,遂分“川峡转运使为益、利、梓、夔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浙 京东 西蜀
下载PDF
宋代画院和宋徽宗趙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儀 《美术》 1956年第1期57-60,共4页
(一) 宋代画院在中國繪画藝術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宫庭中罗致画師,供应皇家的需要,歷代都有。但不能都像宋代的画院和宋代画院的前身,五代的画院那样对当時繪画藝術的繁荣有顯著的推動作用谒未?繪画藝術有廣大的社会基礎,而重要的繪... (一) 宋代画院在中國繪画藝術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宫庭中罗致画師,供应皇家的需要,歷代都有。但不能都像宋代的画院和宋代画院的前身,五代的画院那样对当時繪画藝術的繁荣有顯著的推動作用谒未?繪画藝術有廣大的社会基礎,而重要的繪画活動則是圍繞着画院進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居宝 代都 崔白 画学 黄鉴 西蜀 院体 林椿 人物画家 王希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