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2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长势的定义与遥感监测 被引量:157
1
作者 杨邦杰 裴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监测作物生长过程的状况与趋势,即长势监测是农业遥感更为重要的任务。其目的是:1)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2)早期估计产量。该文以冬小麦为例,根据实地调查与北方数省的资料,用作物的个体与群体特征定义作物长势, 讨论了... 监测作物生长过程的状况与趋势,即长势监测是农业遥感更为重要的任务。其目的是:1)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2)早期估计产量。该文以冬小麦为例,根据实地调查与北方数省的资料,用作物的个体与群体特征定义作物长势, 讨论了遥感监测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植被指数与植被表面温度的长势遥感监测的评估模型与诊断模型的概念与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长势 遥感监测 NDVI 表面温度
下载PDF
Analysis of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haze in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atmospheric humidity 被引量:81
2
作者 DING YiHui LIU YanJ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6-46,共11页
Our analysis of fog and haze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 (from 196l to 2011)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fog days has experienced two-stage variations, with an increasing ... Our analysis of fog and haze observations from the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 (from 196l to 2011)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fog days has experienced two-stage variations,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before 1980 an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1990. Especially, an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after 1990 can be clearly see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creas- ing trend of the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However, the number of haze days has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trend. As such, the role of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fog into haze has been further investigat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mean relative humidity of haze days is about 69%, low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which implies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 haze particles to transform into fog drops. This is possibly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number of fog days. The threshold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for transition from fog into haze is about 82%, also lower than previously estimated. Thus, the reduction of the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in China mainly due to the in- crease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aturation specific humidity may exert an obviou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 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s of fog and haze. In addition,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ze and visibility reveal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aze days, the visibility has declined markedly. Since 1961, the mean visibility has dropped from 4-10 to 2-4 kin, about a half of the previous horizontal distance of vi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 and haze VISIBILITY relative humidity transition from fog into haze
原文传递
根据电缆表面温度推算导体温度的热路简化模型暂态误差分析 被引量:70
3
作者 刘刚 雷成华 刘毅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电力电缆运行中导体的温度是确定电缆是否达到载流量的依据,为分析热路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精度,根据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各层温度的热路模型及其简化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推导出了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式,理... 电力电缆运行中导体的温度是确定电缆是否达到载流量的依据,为分析热路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的精度,根据1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各层温度的热路模型及其简化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推导出了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式,理论上演算了电缆热路完整模型与简化模型之间的误差,并给出该误差与所施加电流的函数关系。同时,设计了直埋电缆的暂态温升试验,根据实测表面温度数据利用简化模型计算了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对比分析了简化模型所计算的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与实测导体温度、绝缘层温度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计算电缆导体温度与实测导体温度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用于工程上基于电缆表面温度推算电缆导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路简化模型 表面温度 导体温度 误差分析 试验验证 电力电缆
下载PDF
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对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鲍淳松 楼建华 +1 位作者 曾新宇 项志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进行了园林绿化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在杭州的夏季 ,经过园林绿化后 ,气温能降低 0 .7℃、最高可降 2 .3℃、相对湿度提高 4 %、最高可达 15 % ;冬季阴雨天气时没有降温作用 .没有绿化的主街是个热源 ,经过绿化的小... 进行了园林绿化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 ,在杭州的夏季 ,经过园林绿化后 ,气温能降低 0 .7℃、最高可降 2 .3℃、相对湿度提高 4 %、最高可达 15 % ;冬季阴雨天气时没有降温作用 .没有绿化的主街是个热源 ,经过绿化的小区比主街低 0 .6℃ .良好的行道树具有降温作用 ,能降低 0 .5~ 1℃ ,相对湿度提高 4 % .不同的植物类型降温作用有差别 ,总的说来 ,树冠高大、枝叶浓密的降温作用大 ,乔木的降温作用大于草坪 .植物表面的温度低于人工下垫面 ,夏季可降低 4~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相对湿度 绿化 行道树 降温作用 表面温度 杭州 城市 园林绿化 小气候
下载PDF
作物冠层表面温度诊断冬小麦水分胁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袁国富 罗毅 +1 位作者 孙晓敏 唐登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7,共5页
利用红外测温装置能够观测获得作物的冠层表面温度 ,从而诊断作物是否遭受水分胁迫。基于这种技术 ,使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水分胁迫状况。研究比较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的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 ,根据... 利用红外测温装置能够观测获得作物的冠层表面温度 ,从而诊断作物是否遭受水分胁迫。基于这种技术 ,使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水分胁迫状况。研究比较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WSI的经验模式和理论模式 ,根据它们的波动特征 ,可以看出用 CWSI经验模式反映华北地区冬小麦水分胁迫不很理想。研究分析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理论模式与其他一些反映作物水分状况的指标 ,包括叶水势、叶片气孔阻力 ,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面理论模式与上述这些指标关系良好 ,表明其很好地反映了作物的水分胁迫特征。该研究给出了适合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计算的主要参数。研究从实际田间应用的可能性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冠层 表面温度 诊断 水分胁迫指数 CWSI 冬小麦 经验模式 理论模式
下载PDF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50
6
作者 柳钦火 辛景峰 +2 位作者 辛晓洲 田国良 杨贵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18,共7页
农业旱灾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土壤含水量是农业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结合,可以估算土壤湿度,监测农作物旱情。重点研究了LST/NDVI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提取方... 农业旱灾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土壤含水量是农业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结合,可以估算土壤湿度,监测农作物旱情。重点研究了LST/NDVI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提取方法,通过14年全国NOAA/AVHRR的8km合成数据集分析发现,在LST/NDVI特征空间中,曲线斜率与实测土壤湿度显著相关(R=0.78,P<0.01),干边的截距和斜率与湿边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但干湿边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性。将全国分为6个区,分别确定LST/NDVI特征空间,根据特征空间干湿边参数反演土壤湿度,在土壤湿度分布图和全国耕地分布图基础上,进行旱情分级,得到全国耕地旱情分布图,可以为农业抗旱救灾提供快速宏观的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土壤湿度 表面温度 植被指数LST/NDVI特征空间 干湿边
下载PDF
摩擦制动器接触表面温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保吉 朱均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5-39,共5页
应用局部热流和整体热流的概念,将接触表面的温升划分为名义表面温升和局部温升,从而建立了摩擦制动器接触表面的温度计算模型.建立模型中考虑了制动盘的有限尺寸和摩擦产生的摩擦热在制动过程中沿制动盘同一摩擦半径重复的实际情况... 应用局部热流和整体热流的概念,将接触表面的温升划分为名义表面温升和局部温升,从而建立了摩擦制动器接触表面的温度计算模型.建立模型中考虑了制动盘的有限尺寸和摩擦产生的摩擦热在制动过程中沿制动盘同一摩擦半径重复的实际情况,使该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制动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制动器 表面温度 热传导 接触表面 制动器
下载PDF
太阳辐射对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胡泽勇 钱泽雨 +1 位作者 程国栋 王介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在不考虑大气影响的情况下 ,铁路路基和左右边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日总量随铁路走向和季节的不同 ,而有很大的差异 .利用实测资料 ,计算了青藏铁路梯形路基不同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 ,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及左右边坡表面的热状... 在不考虑大气影响的情况下 ,铁路路基和左右边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日总量随铁路走向和季节的不同 ,而有很大的差异 .利用实测资料 ,计算了青藏铁路梯形路基不同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差异 ,分析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及左右边坡表面的热状况及其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有关高原铁路建设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利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反演了青藏铁路路基和边坡表面温度 ,并进行了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青藏铁路 太阳辐射 热状况 下垫面 边坡 表面温度
下载PDF
透水性地砖蒸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波 霍亮 高建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不同孔隙率、不同材质透水地砖的蒸发试验与结果,探讨了孔隙率、材质及表面颜色对透水地砖蒸发强度及表面温度的影响。透水性地砖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关键词 地砖 透水性 孔隙率 试验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 材质 表面温度 蒸发强度
下载PDF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传递转矩精确计算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胡建军 李光辉 +1 位作者 伍国强 秦大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公式;以某一轿车为实例,对其起步时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仿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起步 离合器 转矩传递 滑磨功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基于CFD的水收集系数及防冰表面温度预测 被引量:26
11
作者 卜雪琴 林贵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 ics)软件FLUENT,对二维机翼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时的水收集系数,以及防冰系统工作并达到稳定后的防冰表面温度进行了计算.水收集系数计算采用FLUENT中的欧拉两相流模型以及用户自定义...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 ics)软件FLUENT,对二维机翼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时的水收集系数,以及防冰系统工作并达到稳定后的防冰表面温度进行了计算.水收集系数计算采用FLUENT中的欧拉两相流模型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特定飞行条件及热气防冰系统结构下的防冰表面平衡温度分布预测采用防冰腔内外热流耦合的方法.所得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了利用FLUENT可以有效的进行防冰研究,包括水收集系数及防冰表面温度的预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设计热气或电热防冰系统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防冰 水收集系数 表面温度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ver North China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被引量:28
12
作者 ZHANG Qiang ZENG Jian ZHANG Li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1872-1880,共9页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Norther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the arid Northwest China,the Loess Plateau,and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The consistencies,differences,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of land surface...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Northern China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the arid Northwest China,the Loess Plateau,and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The consistencies,differences,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major variables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using data collected during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July and August,2008).It is shown that differences of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are remarkable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impacts of summer monsoon.Especially their soil wet layers occur at different depths,and the average albedo and its diurnal variation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Surface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close to that in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but its surface net long-wave radiation is close to that in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And the ratio of net radiation to global solar radiation in the cool Northeast China i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regions,though its temperature is lower.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ios of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to net radiation for the three regions because of distinct contribution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to land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e three regions are markedly different in the ratio of water vapor flux to pan evaporation,but they are consistent in the ratio of water vapor flux to precipitation.These results not only indicat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in the three regions,but also show that summer monsoon is im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pattern of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regions of North China prevailing summer monsoon period coordinated experiment land surface thermalhydrologic processes influence factors
原文传递
可燃材料火灾性能参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立中 邓志华 陈晓军 《火灾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32-37,共6页
利用新建的火灾早期特性实验台对可燃材料的质量损失速率以及表面温度在不同的热辐射条件下进行了测量 ,并与锥形量热计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 。
关键词 可燃材料 表面温度 质量损失速率
下载PDF
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表面温度与红外突防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姚连兴 侯秋萍 罗继强 《航天电子对抗》 2005年第2期5-6,16,共3页
   提出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时球形弹头和球形气球的表面温度计算方法。对球形弹头和球形气球的典型热物性参数(质量、比热、表面材料的反射率和发射率)与不同的中段初始表面温度,分别计算了在白天和夜晚下,弹头表面温度和气球表面温...    提出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时球形弹头和球形气球的表面温度计算方法。对球形弹头和球形气球的典型热物性参数(质量、比热、表面材料的反射率和发射率)与不同的中段初始表面温度,分别计算了在白天和夜晚下,弹头表面温度和气球表面温度随中段飞行时间的变化。给出了弹道导弹中段对抗红外探测、识别和跟踪的有效方案是降低中段弹头的表面温度到-100℃或-50℃,并使中段气球的表面温度和形状尺寸等模拟中段弹头的表面温度和形状尺寸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导弹 飞行中段 表面温度 红外特征
下载PDF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内部缺陷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冯力强 王欢祥 +1 位作者 晏大玮 刘吉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6,共6页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饰面层在太阳辐射下的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大小、饰面砖颜色以及红外热像仪的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外墙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试验,研究饰面层在太阳辐射下的表面温度随时间、空间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内部缺陷的厚度、大小、饰面砖颜色以及红外热像仪的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厚度越大、面积越大的内部缺陷越容易被检测出;存在内部缺陷的深色饰面砖缺陷部位与完好部位间的表面温差较浅色的明显偏高;沿内部缺陷宽度方向的饰面层表面温度关于其中心最大温度点呈近似对称关系;饰面层表面温度随着红外热像仪竖向拍摄角度和发射率的增大而减小,但不同拍摄角度下同一路径上的表面温度-位置曲线近似平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红外热像法检测饰面砖饰面层内部缺陷大小的估算方法,并建立了缺陷面积的估算公式,可供后续相关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墙饰面层 红外热成像技术 表面温度 变化规律 估算公式
下载PDF
三维内外热耦合计算热气防冰系统表面温度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卜雪琴 林贵平 郁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495-250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三维内外强固传热耦合计算热气防冰系统表面温度的方法并进行算例计算.外部表面传热系数计算采用附面层积分方法,内部热气流动与换热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利用FLU-ENT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user-defined functions)... 提出了一种三维内外强固传热耦合计算热气防冰系统表面温度的方法并进行算例计算.外部表面传热系数计算采用附面层积分方法,内部热气流动与换热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利用FLU-ENT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user-defined functions)实现蒙皮外表面热载荷计算及热流边界条件的自动加载,使迭代自动推进.对表面温度及外部热载荷进行亚松弛来稳定迭代计算,用强固传热耦合迭代来加快计算速度.所研究的三维热气防冰系统表面温度计算新方法可应用于防冰系统的热性能验证及系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气防冰系统 热耦合 表面温度 三维
原文传递
冷暖地板换热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付祥钊 康宁 刘宪英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建立了冷暖地板换热的数理模型 ,分析了盘管内水与管壁、盘管管壁与地板表面、地板表面与房间的换热过程 ,形成了地板表面换热能力与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冷暖地板 传热过程 模拟 换热量 表面温度
下载PDF
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顾慰兰 杨燕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42-350,共9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及所得到的结果。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随着接触面温度升高,接触热阻呈下降规律。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是由于当接触面温度变化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 介绍了一种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及所得到的结果。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随着接触面温度升高,接触热阻呈下降规律。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是由于当接触面温度变化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接触热阻的变化。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对应同一宏观接触状况其微观接触状况却不尽相同。通过实验获得了接触热阻的变化范围和接触热阻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带。实验中观察到温度使固体表面产生的变形有些能够恢复,有些则不能.本文提出了能否建立温度与变形、时间三者关系的假设,当固体接触表面温度较高时,还提出了一种研究接触热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导热 传热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天棚辐射供冷系统换热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闫全英 齐正新 王威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年第6期13-18,34,共7页
天棚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度很高的新型空调技术。系统的供冷能力和天棚表面温度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关键,研究它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天棚辐射供冷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影响... 天棚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度很高的新型空调技术。系统的供冷能力和天棚表面温度是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关键,研究它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天棚辐射供冷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影响系统供冷能力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温度越低,天棚表面温度越低,系统提供的冷量越大。天棚表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量大于对流换热量,舒适度好。管子埋深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但差别不显著。埋管间距越大,天棚表面温度越大,换热能力越小,所以埋管间距不宜取得过大。埋管管径的变化对天棚表面温度及换热量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棚 辐射供冷 埋管 冷水温度 换热过程 管间距 室内环境 对流换热 表面温度 换热能力
下载PDF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邵勰 廖要明 +4 位作者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5,共7页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温度 海洋热容量 厄尔尼诺 极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