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信用政府 被引量:194
1
作者 唐铁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人民满意 政府行政 法治政府 信用政府 行政能力 服务型政府 要求
原文传递
政府利益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涂晓芳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18,共3页
政府利益是政府管理的原动力。在对政府属性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忽视政府利益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一方面 ,政府利益的取向与公共利益正相关 ,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合理范围内的政府利益能够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激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负责任... 政府利益是政府管理的原动力。在对政府属性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忽视政府利益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一方面 ,政府利益的取向与公共利益正相关 ,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合理范围内的政府利益能够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 ,激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负责任地、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 ,政府利益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政府机构自我扩张 ,阻碍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进行 ,造成部门利益独立化 ,进而导致政府行为的失范和扭曲 ,影响政府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利益 行政能力 政府行为 部门利益 行政管理体制 公共利益 政府机构 独立化 存在 失范
原文传递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与社会对瘟疫的反应 被引量:57
3
作者 余新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56,共12页
清代江南的疫病救疗 ,国家虽然缺乏制度性建设 ,但因江南社会力量和医疗资源的活跃和充裕反使其内容更见丰富。嘉道以降 ,江南日常救疗设施数量激增 ,并由纯粹的慈善机构逐步向经常、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演进。在此过程中 ... 清代江南的疫病救疗 ,国家虽然缺乏制度性建设 ,但因江南社会力量和医疗资源的活跃和充裕反使其内容更见丰富。嘉道以降 ,江南日常救疗设施数量激增 ,并由纯粹的慈善机构逐步向经常、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演进。在此过程中 ,国家和官府同社会力量非但未见日趋严重的对立 ,相反出现了更广泛的合作 ,国家和官府具体职权亦未见退缩反而有所扩展。社会力量活跃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社会力量 行政能力 普遍 职权 慈善机构 民生 江南 清代 官府
原文传递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构建服务型政府 被引量:33
4
作者 吴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1期23-27,共5页
全面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应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目标 ,以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核心内容 ,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实现政府管理观念、模式、体制、方法等方面的转型。同时 ,还要规范和培育各类非政府组织 ,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全面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应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目标 ,以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作为核心内容 ,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实现政府管理观念、模式、体制、方法等方面的转型。同时 ,还要规范和培育各类非政府组织 ,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能力 服务型政府 行政改革
下载PDF
政府行政能力与政府财力资源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康团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对政府行政能力与政府财力资源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 ,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地行政 ,以实现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目的。全文重点论述我国行政能力和政府财力资源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财力资源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政府 行政能力 财力资源 行政改革 中国
原文传递
试论政府执行力的生成与提升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克利 《大连干部学刊》 2006年第8期29-32,共4页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能力体系中,政府执行力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行政效果的关键,是保持和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法宝。我们应从政府执行力生成的机理中,尤其从现实的需要中,努力探寻强化提...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能力体系中,政府执行力是政府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行政效果的关键,是保持和增强政府公信力的法宝。我们应从政府执行力生成的机理中,尤其从现实的需要中,努力探寻强化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行政能力 政府执行力
下载PDF
电子政务对公务员行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平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6-38,共3页
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求公务员具备在虚拟的政府管理环境中开展管理工作的能力。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 ,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广泛开展和应用的结果将全面提升政府公务员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公务员素质 行政能力 管理能力 工作方式 决策者 沟通能力 政策制定能力
原文传递
营造金融生态环境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新才 《甘肃金融》 2004年第1期4-9,共6页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体系 资本 银行 行政能力 金融机构 财政金融 金融 中央政府 金融生态环境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报告 被引量:8
9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课题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8-83,共6页
在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发展进入高速度推进和高风险挑战共存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提高政府能力的战略要求.本研究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政... 在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社会发展进入高速度推进和高风险挑战共存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提高政府能力的战略要求.本研究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为、政府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能力、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等焦点问题,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能力建设 社会发展 研究报告 和谐 社会主义 人均GDP 理论与实践 审时度势 行政能力 焦点问题
原文传递
后发展国家的治理能力: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汪仕凯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后发展国家的治理能力主要由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强制能力、建制能力和协商能力组成。由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和强制能力组成的行政能力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仅凭行政能力并不足以保障经济的长足发展,反而会陷入... 后发展国家的治理能力主要由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强制能力、建制能力和协商能力组成。由汲取能力、再分配能力和强制能力组成的行政能力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仅凭行政能力并不足以保障经济的长足发展,反而会陷入行政吸纳政治的困局。由建制能力和协商能力组成的政治能力才是决定后发展国家最终崛起的关键因素,因为强大的政治能力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政治联盟网络,增强了精英群体对国家权力的支持,从而使得后发展国家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持强大的行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展国家 治理能力 行政能力 政治能力
原文传递
加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小森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区域一体化力量的增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被赋予许多新的职能。单个地方政府无法有效履行这些新的职能。为此,必须依靠相互间的合...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区域一体化力量的增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被赋予许多新的职能。单个地方政府无法有效履行这些新的职能。为此,必须依靠相互间的合作,从经济、政治和法律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良好的横向合作与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横向关系 合作机制 协调机制 行政能力 政府职能
下载PDF
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和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行政成本 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 行政效率 科学决策机制 成本意识 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
下载PDF
明代庶吉士制度考评 被引量:10
13
作者 颜广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83-89,共7页
明代庶吉士制度是朱元璋始创的高级官员职前培训制度.本文试图通过考证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史实,检讨明代庶吉士制度利弊,对这一前人基本没作系统研究的制度作一初步总结,以有助于对明代政治史及行政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 朱元璋 科举制 庶吉士 行政能力
下载PDF
论农村行政机制的过渡性调整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39-42,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变,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等,都极大地更新了农村的面貌。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变,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等,都极大地更新了农村的面貌。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正象任何社会变革都不可能在一个早上臻于完美,加上某些失误,在这同时,近年农村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农业基础地位的削弱,集体经济的萎缩、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近乎废弛、基层组织趋于涣散、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教育的放松、社会风气的败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行政 过渡性 行政机制 大农村 国民素质 集体经济 乡干 乡里 行政能力 行政制裁
下载PDF
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红 宁国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是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促进行政体制创新 。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公务员素质 行政管理 体制创新 行政能力 知识结构 组织纪律 录用制度
下载PDF
论行政能力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海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5,共3页
论行政能力郭海行政能力是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关的综合性能力。它在形式上是国家能力的一种,是国家(尤其是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包括汲取财政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正象美... 论行政能力郭海行政能力是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关的综合性能力。它在形式上是国家能力的一种,是国家(尤其是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包括汲取财政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正象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诺顿·朗所说:“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能力 行政改革 行政权力 社会组织 行政管理机构 制度变迁 资本主义 行政管理主体 行政机构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论公务员队伍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陆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者,从根本上说,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政府的效能。同时,公务员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从增强公务员行政意识、提高公务员行政能力、完善公务员管... 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者,从根本上说,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政府的效能。同时,公务员管理机制也是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从增强公务员行政意识、提高公务员行政能力、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等方面大力加强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行政意识 行政能力 管理机制
下载PDF
透明政府建设是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琼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透明政府建设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向社会公开除法律禁止公开外的一切政务信息,并由此采取的一切措施。透明政府建设源于对权力监督与制衡的探讨,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有利于公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避免公众对政府意图的误会,促... 透明政府建设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向社会公开除法律禁止公开外的一切政务信息,并由此采取的一切措施。透明政府建设源于对权力监督与制衡的探讨,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有利于公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避免公众对政府意图的误会,促使公共目标的实现。因此,透明政府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能力 透明政府建设
下载PDF
多角度入手完善我国失独父母扶助体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喆 刘智勇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7,共2页
近年来,失独父母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失独父母扶助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应提上了日程。但从总体上看,现有扶助体系不健全,扶助力度不大,重经济资助轻心理救助等问题突出。如何加强我国失独父母扶助体系建设,进一... 近年来,失独父母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失独父母扶助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应提上了日程。但从总体上看,现有扶助体系不健全,扶助力度不大,重经济资助轻心理救助等问题突出。如何加强我国失独父母扶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扶助力度和水平,可以反映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伦理和行政能力。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应尽的公共职责,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从多角度入手完善失独父母扶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助体系 父母 法律制度建设 社会关注 心理救助 经济资助 行政理念 行政能力
原文传递
发展型国家论的研究传统与中国悖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228,共20页
发展型国家论中存在两个研究传统:第一个研究传统重视政商关系和资本形成,流行于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第二个研究传统关注政企关系和资源使用,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色彩。在发展型国家论的初创期,分别以主流和潜流形式存在的两个研究传统相... 发展型国家论中存在两个研究传统:第一个研究传统重视政商关系和资本形成,流行于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第二个研究传统关注政企关系和资源使用,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色彩。在发展型国家论的初创期,分别以主流和潜流形式存在的两个研究传统相互补充,为发展型国家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连续的理论突破就是在这样的空间中实现的。在后续发展中,二者渐行渐远,发展型国家论的理论空间日益狭窄,理论突破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这种研究格局从未被识别,但是对于发展型国家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每当被引入关于重要新兴经济体的分析,发展型国家论都会经历一次重要的理论突破。但是,发展型国家论与中国实践的相遇并未带来类似突破,此即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悖论。两个研究传统的疏离是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悖论的成因之一,两个研究传统的统合是推动基于发展型国家论的中国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国家论 约翰逊传统 阿贝格兰传统 行政能力 企业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