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4
1
作者 叶佳媚 林青 彭飞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疗效及对外周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栓素B2(TXB2)、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疗效及对外周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栓素B2(TXB2)、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PCI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治疗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0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6-keto-PGF1α、CD62P、TXB2、Hcy、MCP-1、VE-cadherin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逐步降低,BI、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逐步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6-keto-PGF1α、CD62P、TXB2、Hcy、MCP-1、VE-cadherin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57%VS 63.54%,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PCI能够下调患者外周血6-keto-PGF1α、CD62P、TXB2、Hcy、MCP-1、VE-cadherin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保护认知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6-酮-前列腺素F1Α 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血栓素B2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洪波 常艳 蒋丽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946-1949,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试验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辅助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 L+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 L,每日1次...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试验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辅助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 L+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 L,每日1次;试验组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87.5 m L+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 m L,每日1次。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45/54例),试验组为96.30%(52/54例,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MGB1为(2.28±0.32)mg·L^(-1),VE-cadherin为(3.69±0.39)mg·L^(-1),LPO为(5.11±0.54)mmo L·L^(-1),TXB2为(249.38±26.84)ng·L^(-1),SOD为(115.93±13.92)ng·L^(-1),6-Keto-PGF1a为(35.30±3.86)ng·L^(-1);试验组血清HMGB1为(1.43±0.14)mg·L^(-1),VE-cadherin为(2.98±0.35)mg·L^(-1),LPO为(4.75±0.53)mmo L·L^(-1),TXB2为(228.50±23.94)ng·L^(-1),SOD为(123.83±14.95)ng·L^(-1),6-Keto-PGF1a为(43.63±5.02)ng·L^(-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低钾软病2例,轻度发热1例,心慌2例,皮肤瘙痒1例,注射部位疼痛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7/54例);试验组出现头痛1例,血压降低1例,胃肠道不适1例,药物不良反应率为5.56%(3/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高迁移率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习艳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78例患者作为病理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78例患者作为病理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MCP-1、VE-cadherin、神经损伤分子、炎症介质、蛋白酶及其水解产物的含量。结果: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与NGB、NSE、S100β、HMGB-1、sCD40L、YKL-40、visfatin、CatK、MMP9、ICT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MCP-1、VE-cadherin的含量异常升高并且与神经功能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下载PDF
血浆Hcy、VE-cadherin、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花 陆新颖 +3 位作者 刘辉 吴璁 刘甫 王书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溶血磷脂酸(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AT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AT型ACI患者120例(ACI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溶血磷脂酸(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AT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AT型ACI患者120例(ACI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CI组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加重,ACI患者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呈显著增高趋势(P<0.01);IMT与NIHSS评分、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4、0.661、0.621、0.563,P<0.01),且VE-cadherin与Hcy、LPA呈显著正相关(r=0.623、0.521,P<0.01);检出CAS斑块组的NIHSS评分、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均显著高于非CAP组(P<0.05)。结论 AT型ACI患者IMT明显增厚,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明显升高,且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与IMT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杜开先 张华玲 +5 位作者 李曼曼 贾天明 董燕 关静 李林 刘梦颖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42例(病毒性脑炎组)、BM患儿36例(BM...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及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42例(病毒性脑炎组)、BM患儿36例(BM组),并将同期经检查证实无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脑脊液、血清中的VE-cadherin、PCT水平。结果急性期病毒性脑炎组、BM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5.60±1.17)mg/L、(7.08±1.01)mg/L、(2.52±0.68)mg/L,而脑脊液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6.00±1.09)mg/L、(6.97±1.11)mg/L、(1.93±0.88)mg/L。病毒性脑炎组、BM组及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26±0.11)μg/L、(0.82±0.17)μg/L、(0.27±0.13)μg/L,脑脊液PCT水平分别为(0.25±0.11)μg/L、(0.72±0.14)μg/L、(0.28±0.17)μg/L。急性期BM组血清、脑脊液中VE-cadherin、PCT水平较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94、163.21、151.62、127.37,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VE-cadherin水平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其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病毒性脑炎组、BM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2.34±0.81)mg/L、(2.67±1.29)mg/L,脑脊液VE-cadherin水平分别为(2.55±0.92)mg/L、(2.39±0.74)mg/L,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0.25±0.11)μg/L、(0.30±0.17)μg/L,脑脊液PCT水平分别为(0.22±0.10)μg/L、(0.27±0.12)μg/L。经有效治疗后,BM组及病毒性脑炎组血清、脑脊液VE-cadherin、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3、0.76、2.72、3.89,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脑脊液VE-cadherin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12,P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0.668。结论VE-cadherin可能参与颅内感染早期发生过程,其与PCT在鉴别病毒及细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素原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崔勇 王炎 +1 位作者 钱晓伟 杨静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19-1321,132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氟桂利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甲钴胺片、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曲鬓、听会、耳门、翳风为...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氟桂利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甲钴胺片、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曲鬓、听会、耳门、翳风为主穴及双侧血海、足窍阴、太冲穴为配穴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听阈值、耳聋评分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听阈值、耳聋评分及血清LPO、VE-cadherin水平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氟桂利嗪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血清LPO、VE-cadherin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突发性耳聋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永庆 吴春健 黄友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102例,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分为大梗死灶组(32例),中梗死灶组(34例)和小梗死灶组(36例)。病情程度按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2例。稳定性脑梗死组65例,病情稳定,无头痛、头晕及耳鸣等不适。对照组:共60名,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当时采集肘静脉血(发病6h内),以后分别在24h,3d、7d、14d、21d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采等量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检测。VE-cadherin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急性期升高,发病3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d下降明显,21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则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重型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于轻型组。结论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VE-cadherin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精氨酸加压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莉 黄友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E—cadherin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V...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E—cadherin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VP含量,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12h、伤后3,5d血中VE—cadherin和AVP含量,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1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12h内)血VE—cadherin和AVP含量随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颅脑损伤越严重,VE—cadherin和AVP升高越明显,脑水肿程度越重,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越长(P〈0.01)。颅脑损伤早期血VE—cadherin和AVP含量与脑水肿严重程度(r=0.69,0.65,P〈0.01)和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间(r=0.70,0.64,P〈0.01)呈正相关。此外,不同COS组之间VE—cadherin和AVP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预后不良组血VE—cadherin和AVP水平在伤后5d持续升高,而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VE-cadherin和AVP的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VE-cadherin和AVP的变化与继发性脑水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精氨酸加压素 脑损伤 脑水肿 预后
原文传递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德艳 周慧 +1 位作者 陈赟 吴敏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就诊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就诊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脑神经保护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予以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次/d,两组均连用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WF和VE-cadherin水平,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强化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vWF [(112.03±25.81)%vs (136.21±20.42)%]和VE-cadherin水平[(3.71±0.62) mg/L vs (4.86±0.74) mg/L]较治疗前[(170.12±30.15)%vs (167.62±29.57)%、(5.89±1.17) mg/L vs (5.97±1.08) mg/L]均不同程度下降,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4.76%)与5例(11.90%),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予以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药物安全性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托伐他汀 强化降脂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晓艳 徐艳丽 +1 位作者 牛安林 张彦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MCP-1及VE-cadherin水平,采用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 C)及尿酸(UA)水平。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43)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102),根据患者梗死病灶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n=35)和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n=110),根据MCP-1和VE-cadherin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又分为高MCP-1组(MCP-1≥315. 9 ng·L-1,n=72)、低MCP-1组(MCP-1 <315. 9 ng·L-1,n=73)和高VE-cadherin组(VE-cadherin≥6. 0 mg·L-1,n=72)、低VE-cadherin组(VEcadherin <6. 0 mg·L-1,n=73)。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及各亚组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或Hcy、Cys C及U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 <0. 05);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完全性前循环梗死组(P <0. 05);高MCP-1组患者血清Hcy、Cys 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MCP-1组(P <0. 05);高VE-cadherin组患者血清Hcy、Cys C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VE-cadherin组(P <0. 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和VE-cadherin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MCP-1和VE-cadherin水平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前循环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程王生 张钲 +1 位作者 白锋 黄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1-853,8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19例;另设经CA...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19例;另设经CAC排除冠心病患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行Gensini评分,并与VE-cadherin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I组、UAP组与SAP组中血清VE-cadherin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与SAP组之间血清VE-cadher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VE-cadher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VE-Cad、ENA-78和HMGB1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琳艳 邱振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679-2682,268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17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同期该院45例...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17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同期该院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VE-Cad、ENA-78和HMGB1水平,比较ACI组和对照组及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预后的ACI患者血清VE-Cad、ENA-78和HMGB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对ACI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ACI组的血清VE-Cad、ENA-78和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E-Cad、ENA-78和HMGB1水平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水平越高,ACI患者预后越差(P<0.05)。ACI患者血清VE-Cad水平与ENA-78、HMGB1呈正相关(r=0.685、0.813,P<0.05),ENA-78水平与HMGB1也呈正相关(r=0.739,P<0.05)。血清VE-Cad、ENA-78和HMGB1对ACI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3项联合检测预测ACI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高于VE-Cad、ENA-78和HMGB1单独检测的0.898、0.861、0.851(P<0.05)。结论血清VE-Cad、ENA-78和HMGB1水平与ACI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CI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琰 郭大川 +1 位作者 刘玉莹 任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62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化脑组)作为研究对象,无热惊厥非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62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0例(化脑组)作为研究对象,无热惊厥非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结果3组血清VE-cadherin、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病脑组(P<0.01),病脑组高于对照组(P<0.01)。化脑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病脑组(P<0.01),而病脑组PCT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为82.5%,PCT异常升高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异常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异常升高率高于病脑组(P<0.05)。病脑组血清VE-cadherin与CSF清蛋白呈正相关(P<0.05),血清PCT水平与血WBC、CRP、CSF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VE-cadherin与PCT水平无相关性(P>0.05);化脑组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与血WBC、CRP、CSF清蛋白、CSFWBC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E-cadherin和PC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VE-cadherin、PCT浓度对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素原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平蕊 谢广贺 汪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1期3697-370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9月在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9月在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2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临床疗效,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病人的残疾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病人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S-100β蛋白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6.25±2.11)分,低于对照组的(8.54±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1.83±4.10)分,高于对照组的(18.36±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cadherin和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乙酰谷酰胺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残疾程度,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乙酰谷酰胺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S-100Β蛋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Lp-PLA2、MCP-1、VE-cadherin、PTX3变化及与IMT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有清 张富娥 +1 位作者 郭虎林 华国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7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AT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五聚素3(PTX3)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T型AC...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AT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五聚素3(PTX3)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T型ACI患者104例(ACI组),根据ACI程度分为轻度组(n=46)、中度组(n=34)和重度组(n=24),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P)性质分为非CASP组(n=23)、CASP稳定组(n=38)与CASP不稳定组(n=43)。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n=40)。测定并比较各组的血清Lp-PLA2、MCP-1、VE-cadherin、PTX3水平及与IMT的关系。结果ACI患者的血清Lp-PLA2、MCP-1、VE-cadherin、PTX3水平及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CASP稳定组和CASP不稳定组显著高于非CASP组,CASP不稳定组显著高于CASP稳定组(P<0.05)。ACI患者的血清Lp-PLA2、MCP-1、VEcadherin、PTX3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AT型ACI患者具有明显IMT增厚及血清Lp-PLA2、MCP-1、VE-cadherin、PTX3高表达,且Lp-PLA2、MCP-1、VE-cadherin、PTX3水平与IMT厚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五聚素3 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缺血卒中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强 王娟娟 高喜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前循环缺血卒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can)、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berin,VE-C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前循环缺血卒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can)、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berin,VE-C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前循环缺血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病人入院后立即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对照组病人直接进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指标、取栓后即刻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比较2组术前、术后72 h、术后1周及术后30 d的NIHSS评分,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30 d血浆Endocan、VE-Ca水平及3年后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取栓次数、取栓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取栓失败率、植入支架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2 h、1周、30 d 2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2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d 2组血浆Endocan、VE-Ca水平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支架植入,降低Endocan、VE-Ca水平,有利于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和神经损伤恢复,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 前循环缺血卒中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丽 陈擘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64例2型糖尿病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血... 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64例2型糖尿病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入院1 w后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PCI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也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观察组血清VE-cadherin和MCP-1的水平随着IMT的厚度增加而升高(P<0.05)。PCI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PCI组(61.82%vs 35.6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而且血清VE-cadherin和MCP-1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世英 胡琨 +4 位作者 李峥 张晋霞 贺永贵 张文彦 刘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其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15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97例,... 目的观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其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15例、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97例,进展性脑梗死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75例,轻型47例、中型41例和重型24例。另选4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ACI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PACI患者(P均<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均<0.01)。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升高,二者的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脑梗死患者临床类型、病情进展及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海燕 谢丛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28-303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探索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2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cadherin和VEGF在肝...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探索肿瘤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2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cadherin和VEGF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浓度;收集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VE—cadherinY658位点的活化,Trans well法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VEGF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58.43ng/L和42.73ng/L,提示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分泌丰富的VEGF;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VE-cadherin和VEGF均有显著高表达,其强阳性(卅)表达率分别为63%(14/22)和73%(16/22),提示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用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HUVEC,可检测到MAPK的活化和VE—cadherinY658位点的磷酸化,以及内皮细胞迁移速率的增强。结论肝癌组织可通过VEGF等生长因子的分泌引起内皮细胞活化、迁移增强、新生血管形成增多,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组织 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突发性耳聋患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牛善利 黄友敏 周永勤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3期394-395,487,共3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测定结果。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1(HMGB1) 突发性耳聋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