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5
1
作者 葛发欢 史庆龙 +3 位作者 林香仙 童新华 李青 黄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报道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为 2 9MPa,温度 5 5℃ ;分离 压力为 10 MPa,温度 6 0℃ ;分... 报道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为 2 9MPa,温度 5 5℃ ;分离 压力为 10 MPa,温度 6 0℃ ;分离 压力为 5 .6 MPa,温度 45℃ ;分离柱压力为 18MPa,温度为 70℃ ;CO2流量为 12 kg/ kg原料· h;萃取时间 3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 CO2 萃取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 ,并和传统汽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 CO2 萃取方法比汽油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高、提取时间短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薯蓣皂素 黄山药
下载PDF
植物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1
2
作者 刘俊 吕波 徐朗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Ti (Ⅳ ) H2 O2 比色法因背景物质干扰而测得的植物叶片内H2 O2 含量偏高 ,5 %三氯乙酸抽提 ,活性炭脱色 ,Ti (Ⅳ ) 4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 (PAR)比色法测得的H2 O2 含量偏低 .萃取法有效地脱去丙酮提液中的色素 ,且H2 O2 的回收率... Ti (Ⅳ ) H2 O2 比色法因背景物质干扰而测得的植物叶片内H2 O2 含量偏高 ,5 %三氯乙酸抽提 ,活性炭脱色 ,Ti (Ⅳ ) 4 (2 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 (PAR)比色法测得的H2 O2 含量偏低 .萃取法有效地脱去丙酮提液中的色素 ,且H2 O2 的回收率在 95 %以上 .用过氧化氢酶 (CAT)处理作空白对照 ,利用H2 O2 与Ti (Ⅳ ) PAR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植物叶片内的H2 O2 含量测定方法 ,H2 O2 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 2 5 μmol·L-1.用该方法测得多种植物叶片中H2 O2 的含量在 0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植物叶片 萃取 丙酮抽提液 Ti(Ⅳ)-PAR比色
下载PDF
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 被引量:107
3
作者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701,共5页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H2SO4+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P20... 采用碱溶解→酸浸出→P204萃取净化→P507萃取分离钴、锂→反萃回收硫酸钴和萃余液沉积回收碳酸锂的工艺流程,从废旧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回收钴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碱溶解可预先除去约90%的铝,H2SO4+H2O2体系浸出钴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P204萃取净化后,杂质含量为Al3.5mg/L、Fe0.5mg/L、Zn0.6mg/L、Mn2.3mg/L、Ca<0.1mg/L;用P507萃取分离钴和锂,在pH为5.5时,分离因子βCo/Li可高达1×105;95℃以上用饱和碳酸钠沉积碳酸锂,所得碳酸锂可达零级产品要求,一次沉锂率为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锂离子电池 回收 硫酸钴 碳酸锂 碱溶 酸浸 萃取
下载PDF
含酚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77
4
作者 张锦 李圭白 马军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作者根据工业含酚废水的特点———源广、量大 ,介绍了含酚废水的危害性及治理的必要性 ,并就当前含酚废水的主要治理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
关键词 含酚废水处理 废物利用 治理原则 萃取 盐析法 吸附法 气提 蒸馏
下载PDF
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萃取技术——极性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 被引量:99
5
作者 戴猷元 徐丽莲 +1 位作者 杨义燕 嫡丽巴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可逆络合反应分离极性有机稀溶液的萃取技术,分析了这类过程的特点,并结合典型体系概述了这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有机溶液 络合反应 萃取 分离 极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李菁 葛发欢 +3 位作者 黄晓芬 李莹 辉国钧 吴惠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当归(Angclica sinensis)中萃取分离出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8个成分,并进行了含量测定。亚油酸、藁木内酯、棕榈酸为其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6.74%、19.82%及14...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当归(Angclica sinensis)中萃取分离出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8个成分,并进行了含量测定。亚油酸、藁木内酯、棕榈酸为其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6.74%、19.82%及14.20%。其中乙酸(acetic acid)等28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超临界CO2 萃取 挥发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桂生 马成俊 +1 位作者 刘志峰 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79-583,共5页
目的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及 ( Z) -藁本内酯的含量基本一致 ,而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当归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 2倍。结论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是... 目的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及 ( Z) -藁本内酯的含量基本一致 ,而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当归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 2倍。结论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是当归挥发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水蒸气蒸馏 当归挥发油 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研究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德权 吕飞杰 台建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7,共4页
就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物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山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萃取率可达 30 %以上。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山苍子油 萃取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周瀚成 陈楠 +1 位作者 石峰 邓友全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7,共4页
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通过萃取降低汽油中硫含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较长碳链的DMImBF4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深度脱硫性能,并且能够重复使用.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离子液体可以同时降低低碳烯烃的含量,而低碳烯烃的存在可以促进... 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通过萃取降低汽油中硫含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较长碳链的DMImBF4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深度脱硫性能,并且能够重复使用.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离子液体可以同时降低低碳烯烃的含量,而低碳烯烃的存在可以促进离子液体对汽油中硫的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脱硫 萃取 汽油
原文传递
铼-锇同位素定年法中丙酮萃取铼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83
10
作者 李超 屈文俊 +1 位作者 杜安道 孙文静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铼-锇定年法中丙酮萃取铼的实验条件,对萃取介质的碱度和萃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对振荡萃取时间以及碱洗进行了选择。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对铼有较高的回收率,对其他杂质元素也有较高的分离系数,不仅简化了实验流程... 文章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铼-锇定年法中丙酮萃取铼的实验条件,对萃取介质的碱度和萃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对振荡萃取时间以及碱洗进行了选择。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对铼有较高的回收率,对其他杂质元素也有较高的分离系数,不仅简化了实验流程,而且节约了化学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同位素定年 萃取 丙酮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用于萃取酚类物质 被引量:63
11
作者 李闲 张锁江 +3 位作者 张建敏 陈玉焕 张延强 孙宁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测定了苯酚、苯基酚、苯二酚等几种不同取代基的酚类物质在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dmim]PF6(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很快可以达到平衡. 与传统有... 测定了苯酚、苯基酚、苯二酚等几种不同取代基的酚类物质在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dmim]PF6(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很快可以达到平衡. 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分配系数处在同一个数量级. 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对不同取代基的酚类萃取能力有很大差异,咪唑基团上取代烷基链的长度对不同酚类物质的分配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离子液体结构使其适用于不同成分的含酚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分配系数
下载PDF
超声波在萃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2
作者 朱国辉 丘泰球 黄卓烈 《声学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188-190,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声波强化萃取的原理———机械作用和空化作用。综述了超声在萃取植物中酶、中草药和茶叶中特定成分、溶液中金属等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超声波 萃取 植物 中草药 茶叶 机械作用 空化作用
下载PDF
吡啶类离子液体在汽油萃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王建龙 赵地顺 +1 位作者 周二鹏 董芝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利用合成的六种吡啶类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硝酸盐离子液体([BPy]NO3),N-乙基吡啶硝酸盐离子液体([EPy]NO3),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Py]BF4),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EPy]BF4)、N-乙基吡啶乙酸盐([EPy]Ac)、N-丁基吡啶... 利用合成的六种吡啶类离子液体,N-丁基吡啶硝酸盐离子液体([BPy]NO3),N-乙基吡啶硝酸盐离子液体([EPy]NO3),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Py]BF4),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EPy]BF4)、N-乙基吡啶乙酸盐([EPy]Ac)、N-丁基吡啶乙酸盐([BPy]Ac),进行了汽油萃取脱硫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BPy]BF4的脱硫效果最好,[EPy]BF4的脱硫效果最差。[BPy]BF4对模型化合物单程脱硫率达到45.5%,可以有效地脱除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使用过的离子液体可以通过真空加热或用四氯化碳反萃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汽油模型 脱硫 萃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直接测定甲醛衍生物反应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3
14
作者 陈笑梅 施旭霞 +2 位作者 朱卫建 郑自强 单慧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89-1491,共3页
研究了直接用于液相色谱测定甲醛与 2 ,4 二硝基苯肼的反应条件 ,使反应在弱酸性和 5 0 %的乙腈条件下进行 ,反应产物甲醛衍生物不需要有机溶剂萃取 ,可直接用于液相色谱分析 ,避免了萃取过程的损失。该反应条件与传统的在强酸性条件... 研究了直接用于液相色谱测定甲醛与 2 ,4 二硝基苯肼的反应条件 ,使反应在弱酸性和 5 0 %的乙腈条件下进行 ,反应产物甲醛衍生物不需要有机溶剂萃取 ,可直接用于液相色谱分析 ,避免了萃取过程的损失。该反应条件与传统的在强酸性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比较。本实验所研究的反应条件用于液相色谱测定甲醛具有操作方便、准确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样品中添加 5 .14 ,10 .2 8和 5 1.4mg/kg ,回收率分别为 10 8%、93 1%和 86 .2 %相对标准偏差 (n =10 )分别为 1.13%、1.34%和 1.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甲醛 2 4-二硝基苯肼 萃取 乙腈 缓冲溶液 信号强度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在紫苏子脂肪油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辉国钧 葛发欢 +5 位作者 王海波 李菁 梁宝钻 老徵民 吴惠勤 张桂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1-53,共3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紫苏子中萃取脂肪油,经常法皂化和甲酯化后,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α-亚麻酸等12个脂肪酸成分,占总脂肪酸的99.91%。棕榈油酸等8个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与传统的...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紫苏子中萃取脂肪油,经常法皂化和甲酯化后,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中分离鉴定了α-亚麻酸等12个脂肪酸成分,占总脂肪酸的99.91%。棕榈油酸等8个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与传统的石油醚萃取法相比,其萃取时间短,得油率高。主要有效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达73.5%,约提高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紫苏子 脂肪油 气相色谱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蛇床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王海波 葛发欢 +5 位作者 李菁 黄晓芬 李莹 辉国钧 吴惠勤 张桂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蛇床子中萃取出油状物质,得率为10%,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研究,从中检出34个成分,鉴定出33个成分。有17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油状物中蛇床子素、亚油酸、油酸含量最高,其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高...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蛇床子中萃取出油状物质,得率为10%,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研究,从中检出34个成分,鉴定出33个成分。有17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油状物中蛇床子素、亚油酸、油酸含量最高,其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高达2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蛇床子 二氧化碳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柴油臭氧氧化脱硫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金荣 侯影飞 +2 位作者 孔瑛 姚建福 符陈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9,共6页
用臭氧作为氧化剂 ,以扬子石化炼油厂FCC段粗柴油为研究对象 ,在常温、常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柴油进行了臭氧氧化 ,再利用极性溶剂萃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考察了催化剂、萃取剂以及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 用臭氧作为氧化剂 ,以扬子石化炼油厂FCC段粗柴油为研究对象 ,在常温、常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柴油进行了臭氧氧化 ,再利用极性溶剂萃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考察了催化剂、萃取剂以及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扬子石化炼油厂FCC段粗柴油 ,在以KH3为催化剂、以 90 %N ,N 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为极性萃取剂、且萃取剂与油的体积比为 1的条件下 ,粗柴油脱硫效果最好 ,最高脱硫率可达79 2 % ,是未氧化柴油经溶剂萃取脱硫率的 1 .8倍。而且反应时间越长 ,脱硫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臭氧 氧化脱硫 研究 催化 臭氧 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李宏 刘传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 萃取 葡萄籽油 工艺条件 萃取
下载PDF
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回收钴镍锰 被引量:68
19
作者 陈亮 唐新村 +2 位作者 张阳 瞿毅 王志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2-1198,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回收钴镍锰的工艺。该工艺采用物理擦洗-稀酸搅拌浸出的方法分离集流体与活性物质,采用H2SO4+H2O2为浸出剂对活性物质进行浸出,然后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浸出液中的铁,再采用N902萃取分离铜,通过水... 提出一种新型的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回收钴镍锰的工艺。该工艺采用物理擦洗-稀酸搅拌浸出的方法分离集流体与活性物质,采用H2SO4+H2O2为浸出剂对活性物质进行浸出,然后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浸出液中的铁,再采用N902萃取分离铜,通过水解沉淀法除铝,最后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碳酸盐前躯体。结果表明:最优浸出条件为液固比10:1、H2SO4浓度2.5 mol/L、H2O2加入量2.0 mL/g(粉料)、温度85℃、浸出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钴、镍和锰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98%和96%;除去浸出液中的铁、铜和铝后,钴、镍和锰的损失率分别为1.5%、0.57%和4.56%;总体来说,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镍和锰的回收率均可以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浸出 萃取 N902 回收
下载PDF
煤气化废水酚氨分离回收系统的流程改造和工业实施 被引量:67
20
作者 钱宇 周志远 +1 位作者 陈赟 余振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1-1828,共8页
煤气化工艺中产生的洗气废水含有酚氨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工业上采用化工分离和生化处理两段法来依次实现回收酚氨和净化排放。现有工艺中酚回收效率较低,难以保证进入生化工艺段的水质,影响最终排放。本文研究发现:萃取剂的选... 煤气化工艺中产生的洗气废水含有酚氨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工业上采用化工分离和生化处理两段法来依次实现回收酚氨和净化排放。现有工艺中酚回收效率较低,难以保证进入生化工艺段的水质,影响最终排放。本文研究发现:萃取剂的选择和分离序列对萃取过程的pH值及随之对脱酚效率的影响极大。本文将脱氨装置单元前置,提出了精馏汽提塔侧线脱氨技术,将废水的pH值从10.5降到6.5,使萃取在偏酸条件下进行。采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替代原有的二异丙醚(DIPE)萃取剂,显著提高了对多元酚的分配系数,总酚萃取效率从76%提升到93%。以上新流程已在某大型煤化工企业3200t.d-1煤气化污水化工分离系统中得以成功改造实施。新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脱除率,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工艺的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萃取 煤气化废水 甲基异丁基甲酮 苯酚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