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6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278
1
作者 王汉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分析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菜籽及其制品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认为植物油产需缺口扩大、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利用、冬闲土地开发、科技进步及外资进驻等都将促进我国油菜产... 分析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菜籽及其制品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认为植物油产需缺口扩大、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利用、冬闲土地开发、科技进步及外资进驻等都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未来发展。同时,面对当前形势,提出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市场 产业前景
下载PDF
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 被引量:107
2
作者 李为民 郑晓林 +2 位作者 徐春明 徐鸽 邬国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1-716,共6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 焙烧后得到Mg Al复合氧化物, 以此为催化剂进行菜籽油的酯交换反应, 正交实验表明该酯交换反应的小试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65 ℃、醇油摩尔比6∶1、反应时间为3 h, 催化剂加入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 脂肪酸甲...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滑石, 焙烧后得到Mg Al复合氧化物, 以此为催化剂进行菜籽油的酯交换反应, 正交实验表明该酯交换反应的小试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65 ℃、醇油摩尔比6∶1、反应时间为3 h, 催化剂加入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 含量为95. 7%. 得到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好, 闪点高达170 ℃, 氧化安定性好, 主要性能指标符合0#柴油标准, 可以和0#柴油以任何比例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催化剂 水滑石 菜籽油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 氧化安定性
下载PDF
菜籽油与不同食用植物油营养品质的比较——兼论油菜品质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87
3
作者 熊秋芳 张效明 +3 位作者 文静 李兴华 傅廷栋 沈金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从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微量元素与维生素E等几个植物油营养品质方面比较了菜籽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菜籽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且油酸含量较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合理;胆固醇含量较低,对身体有益的菜籽甾醇... 从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微量元素与维生素E等几个植物油营养品质方面比较了菜籽油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菜籽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且油酸含量较高,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合理;胆固醇含量较低,对身体有益的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含量比其他食用植物油高;主要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等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且维生素E功能性成分比例适当。另外,菜籽油含有特有的天然抗氧化剂菜籽多酚;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及其有害组分且增加有益组分含量、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分析了菜籽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四高三低二适中"的油菜品质改良目标及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菜籽油 营养品质 遗传改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 被引量:84
4
作者 郭涛 杜蕾蕾 +1 位作者 万辉 何东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6-289,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继而定性分析食用油中是否掺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当待检菜籽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大于0.05mg/g时,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胆固醇色谱峰,且菜籽油中胆固醇含量随地沟油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合格...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继而定性分析食用油中是否掺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当待检菜籽油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大于0.05mg/g时,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胆固醇色谱峰,且菜籽油中胆固醇含量随地沟油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合格的食用植物油未检测出胆固醇。可利用此特征作为判断植物油中是否掺混了地沟油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地沟 胆固醇 色谱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菜籽油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3
5
作者 杨湄 刘昌盛 +2 位作者 周琦 郑畅 黄凤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1-557,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初步分析发现,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烃、酮等)、杂环类物质是构成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代-1-丙烯基-氰、5-己腈、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丙氰、2-苯基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主要硫甙降解产物;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壬醛等醛类物质是氧化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加工工艺对菜籽油风味影响显著,经高温蒸炒、压榨获得的预榨毛油中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菜籽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处理后,一级油中产生的醛、醇、酮、烃等氧化挥发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提高;在一级油中未检测到硫甙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 GC/MS联用 菜籽油 挥发性风味 加工
下载PDF
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4
6
作者 孙建霞 孙爱东 +2 位作者 白卫滨 张晓伟 李福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对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为5 8%的乙醇,液料比为4mL :1g ,在6 2℃下提取4 5min。另外,苹果多酚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性能试验表明,苹果多酚对植物油和动物油均具有较明显的抗... 对苹果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为5 8%的乙醇,液料比为4mL :1g ,在6 2℃下提取4 5min。另外,苹果多酚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性能试验表明,苹果多酚对植物油和动物油均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对于植物油其抗氧化效果要远优于BHT ,可延长菜籽油的出厂合格期接近1倍。而对动物油的抗氧化效果虽不及BHT ,但与空白组相比仍起到了较显著的抗氧化和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效果 试验结果 体积分数 提取条件 性能试验 保鲜作用 菜籽油 动物 植物 BHT 乙醇 料比 合格
下载PDF
磷酸三甲酚酯和亚磷酸二正丁酯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曹月平 余来贵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磷酸三甲酚酯 (TCP)和亚磷酸二正丁酯 (DBP)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的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 .结果表明 :TCP和 DBP能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磷酸三甲酚酯 (TCP)和亚磷酸二正丁酯 (DBP)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的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 .结果表明 :TCP和 DBP能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能并提高其承载能力 ,但减摩效果不好 ;含上述添加剂的菜籽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变化 ,生成由菜籽油三甘油酯和添加剂摩擦化学反应产物组存的边界润滑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可生物降解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TCP DBP
下载PDF
菜籽脱皮冷榨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46
8
作者 H.J.拉泽洪 H.D.戴克 忻耀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4,共5页
介绍了对菜籽脱皮和冷榨工艺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 ,脱皮冷榨毛菜籽油的质量与脱胶油相同 ,类似于中和后的油。同时压榨饼在相同能量供给试验中对家禽饲养较不脱皮菜籽饼表现出一更高的增重率。由于脱皮冷榨菜籽油不需精炼即可食用 ,因... 介绍了对菜籽脱皮和冷榨工艺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 ,脱皮冷榨毛菜籽油的质量与脱胶油相同 ,类似于中和后的油。同时压榨饼在相同能量供给试验中对家禽饲养较不脱皮菜籽饼表现出一更高的增重率。由于脱皮冷榨菜籽油不需精炼即可食用 ,因此 ,该工艺也许可叫做绿色油脂加工工艺 ,它不仅避免了对食用油的热和化学处理 ,同时提高了压榨饼对家禽的增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 脱皮 冷榨 食用 压榨饼 产品质量 菜籽油
下载PDF
菜籽油油脚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为民 章文峰 邬国英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以油脚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及副产品甘油,分离菜籽油油脚中的菜籽油条件:溶剂/油脚(质量分数)为2,室温下萃取分离,搅拌时间30min,分离出菜籽油量为12 5%、皂化值为161 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菜籽油与甲醇醇解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甲... 以油脚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及副产品甘油,分离菜籽油油脚中的菜籽油条件:溶剂/油脚(质量分数)为2,室温下萃取分离,搅拌时间30min,分离出菜籽油量为12 5%、皂化值为161 4;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菜籽油与甲醇醇解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油为6,反应温度40℃,催化剂用量1%,脂肪酸甲酯的得率87 4%;以油脚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其主要性能指标冷滤点为-11℃,大大低于0#柴油的4℃的指标(优级品),其他性能指标与0#柴油接近,与其它柴油组分的调和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制备 生物柴 脂及酸甲酯 醇解 性能指标
下载PDF
酶及处理参数对水酶法提取菜籽油和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刘志强 贺建华 +1 位作者 曾云龙 金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2-596,共5页
分别用复合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对油菜籽进行水酶法制油,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分析了酶反应参数对菜籽油与菜籽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酶对水酶法制油的出油率与蛋白质得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复合酶最高,... 分别用复合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对油菜籽进行水酶法制油,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分析了酶反应参数对菜籽油与菜籽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酶对水酶法制油的出油率与蛋白质得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复合酶最高,蛋白酶作用较明显,纤维素酶次之,三者皆高于无酶水浸取,而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效果较差,二者皆低于无酶水浸取。固液比对油脂与蛋白质得率影响较大,加酶量对油脂提取率影响较显著,酶反应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菜籽蛋白质 水酶法 蛋白质得率 响应曲面分析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不同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兴国 裘爱泳 +1 位作者 史小华 史文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5,共4页
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在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AP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猪油为最好 ,其次为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 ,同时 ,对AP在不同油脂的Schaal烘箱抗氧化性能 ,AP与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 ,A... 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AP)在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AP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猪油为最好 ,其次为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 ,同时 ,对AP在不同油脂的Schaal烘箱抗氧化性能 ,AP与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 ,AP对油脂的烟点、溶解度和浊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AP既具有VC 的全部生理活性 ,又具有油溶性好的特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大豆 菜籽油 抗氧化
下载PDF
水酶法从菜籽中提取油及水解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章绍兵 王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3-219,共7页
为了同时从菜籽中提取清油和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酶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水解湿磨菜籽浆,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水解蛋白液.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复合细胞壁多糖酶:浓度3%(v/w),pH 5.0,48℃,5 h;Alcalase 2.... 为了同时从菜籽中提取清油和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酶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水解湿磨菜籽浆,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水解蛋白液.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复合细胞壁多糖酶:浓度3%(v/w),pH 5.0,48℃,5 h;Alcalase 2.4 L:浓度1.5%(v/w),初始pH 9.0,60℃,3 h)、洗渣和破乳后总菜籽清油提取率为88%~90%,总水解蛋白提取率为93%~95%.和溶剂萃取油相比,水酶法提取油的酸价偏高,颜色略深,但过氧化值低,两者皂化价,碘价和脂肪酸组成均接近.菜籽水解蛋白分子量小于1500的组分约占96%,其中小于600的约占87%.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菜籽肽中糖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和植酸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菜籽 菜籽油 菜籽水解蛋白 品质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生物柴油的制备 被引量:13
13
作者 盛梅 邬国英 +1 位作者 徐鸽 巫淼鑫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菜籽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经转酯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最适宜工艺条件:摩尔比6: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1%。考察了工业甲醇、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对脂肪酶催化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采...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菜籽油在NaOH作用下与甲醇经转酯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最适宜工艺条件:摩尔比6: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1%。考察了工业甲醇、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对脂肪酶催化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内标法分析产品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研究了生物柴油与O#柴油的调和油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生物柴油其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与O#柴油调和后低温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 转酯反应 菜籽油 甲醇 脂肪酶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24
14
作者 盛梅 杨文伟 郭登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研究了菜籽油与甲醇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作用下转酯反应生成菜籽油甲酯(即生物柴油)的过程,考察了酶的预处理方式、反应体系含水量、醇与油摩尔比和甲醇的加入方式等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酶在油酸甲酯中浸泡2h,用菜籽油洗... 研究了菜籽油与甲醇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作用下转酯反应生成菜籽油甲酯(即生物柴油)的过程,考察了酶的预处理方式、反应体系含水量、醇与油摩尔比和甲醇的加入方式等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酶在油酸甲酯中浸泡2h,用菜籽油洗涤,再在菜籽油中浸泡12h后,可明显提高其催化活性,加快醇解反应速率。原料菜籽油和甲醇本身含有的微量水,可激活酶的催化活性,加快醇解反应速率,体系含水量过高反而使酶的活性有所下降。酶催化菜籽油醇解反应最适醇与油摩尔比为3∶1,甲醇分3次加入,可避免酶在甲醇溶液中失活,最终产物中甲酯含量高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酯反应 固定化脂肪酶 菜籽油 甲醇 生物柴
下载PDF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新工艺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大川 张麟 +2 位作者 刘金波 叶平 张安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报道了一种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新工艺。油菜籽用YTPG10 0型油菜籽脱皮机脱皮 ,其脱皮率高达 96 %以上 ,仁皮分离后 ,含皮仅 2 %的菜籽仁再经过LYZX·2 4型低温螺旋榨油机在常温至 6 5℃压榨制得低温压榨菜籽油。低... 报道了一种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新工艺。油菜籽用YTPG10 0型油菜籽脱皮机脱皮 ,其脱皮率高达 96 %以上 ,仁皮分离后 ,含皮仅 2 %的菜籽仁再经过LYZX·2 4型低温螺旋榨油机在常温至 6 5℃压榨制得低温压榨菜籽油。低温压榨菜籽油经沉淀和过滤后即得成品油 ,其质量接近菜籽油一级国家标准 (GB 15 36 - 1986 )。低温压榨饼经YPH·2 0型挤压膨化机组织化处理 ,形成多微孔颗粒膨化料 ,经溶剂浸出制得残油率 1%左右、蛋白质含量 4 6 %以上 (干基 )的菜籽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 浸出制 脱皮 膨化料 菜籽 菜籽油 螺旋榨 榨菜 低温 菜籽
下载PDF
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虹 高霞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2,共5页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育酚(VE)对油脂加热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法都会使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升高,而微波加热条件下两指标的升高是常规加热条件下的两倍左右;VE对延缓植物油脂品质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加热 品质 大豆 花生 菜籽油 芝麻
原文传递
Ca/Al固体碱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郑华艳 李茜茜 +1 位作者 崔丽萍 李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Al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种类、Ca/Al摩尔比、沉淀温度、溶液pH值、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制备Ca/Al复合固体碱催化剂前躯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Al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种类、Ca/Al摩尔比、沉淀温度、溶液pH值、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制备Ca/Al复合固体碱催化剂前躯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淀剂NaOH,Ca/Al摩尔比为3,沉淀温度为60℃,沉淀过程中pH值保持在10,在90℃老化18 h。在该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主要以Ca4Al2O6(NO3)2.10H2O晶相存在,在N2气保护下300℃焙烧2 h后,催化剂形成高分散钙铝复合氧化物,且碱性强度达到26.5以上。在催化菜籽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菜籽油的转化率达到95%,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l复合氧化物 固体碱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 菜籽油
下载PDF
油脂返色机理分析和防止对策 被引量:28
18
作者 左青 高轶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6-29,共4页
大豆油和菜籽油返色现象是精炼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油脂返色机理 ,防止油脂返色给销售环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结合在色拉油生产中的认识 ,分析了油脂返色机理 ,返色主要由油脂自动氧化造成的。通过采取降低脱胶油含磷... 大豆油和菜籽油返色现象是精炼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油脂返色机理 ,防止油脂返色给销售环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结合在色拉油生产中的认识 ,分析了油脂返色机理 ,返色主要由油脂自动氧化造成的。通过采取降低脱胶油含磷量、使用低活性白土、降低脱臭温度及严格各段过滤等措施 ,可减缓色拉油返色速率 ,使大豆色拉油色泽控制在Y4、R0 .1,6h加热实验色泽从R0 .1升到R0 .3;菜籽油储存 10d后色泽回升值在R0 .3、Y3 5。通过生产工艺的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菜籽油 返色机理 防止措施 精炼生产
下载PDF
水相酶解法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志强 令玉林 +1 位作者 曾云龙 金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提高菜籽蛋白的利用率,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以超滤法分离菜籽蛋白,重点对酶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对各种酶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按活力比3∶1配方的复合酶处理效果较好;由优化试... 为提高菜籽蛋白的利用率,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以超滤法分离菜籽蛋白,重点对酶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对各种酶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按活力比3∶1配方的复合酶处理效果较好;由优化试验得出酶处理的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5,酶用量30U/g,酶处理时间10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菜籽油与菜籽蛋白,油与蛋白质得率分别为92.6%、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蛋白 菜籽油 水相酶解法 水浸提
下载PDF
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久盛 饶文琦 +3 位作者 曾祥琼 刘维民 任天辉 徐新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一种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B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 ,并通过钢球磨损表面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机理 .结果表...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一种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BDDP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 ,并通过钢球磨损表面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其在菜籽油中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承载能力 ,可以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苯并三氮唑衍生物 摩擦学性能 润滑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