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精钠生产工艺评述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美菊 蒲帅天 +1 位作者 张万青 苏鸿钧 《广东化工》 CAS 2007年第1期70-72,共3页
对糖精钠四种生产工艺进行了论述,并着重阐述了甲苯法和苯酐法两种工艺,对两种工艺从产品收率、产品质量、污染及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糖精钠 甲苯 甲苯法 苯酐 苯酐
下载PDF
聚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费柳月 蒋平平 +1 位作者 卢云 杭春涛 《塑料助剂》 2005年第3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聚酯增塑剂 合成 碳氢化合物 缩合反应 低分子量 性能优异 二元醇 二元酸 相容性 PVC 挥发性 芳香族 脂肪族 耐老化 迁移性 耐高温 永久性 抽出 苯酐 耐油 橡胶 相比
下载PDF
2,2-双(2-噁唑啉)与苯酐联用改性回收PET的动态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长庚 唐峰 贾德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40,共5页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柔性链段而导致聚合物弹性模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2-噁唑啉) 苯酐 PET 改性技术 测定方法 聚酯
下载PDF
新型高负荷苯酐催化剂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保军 盛丁杰 +3 位作者 胡波 卢灏 张秀兰 罗国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通过单管模试装置研究了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PA)高负荷催化剂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 0m3/h、盐浴温度358~360℃的条件下,邻二甲苯质量浓度达85~90g/m3,反应器出口苯酐质量收率111%~113%,粗苯酐中苯... 通过单管模试装置研究了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PA)高负荷催化剂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 0m3/h、盐浴温度358~360℃的条件下,邻二甲苯质量浓度达85~90g/m3,反应器出口苯酐质量收率111%~113%,粗苯酐中苯酞质量分数不大于0 04%。同时,重复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能。此外,在催化剂开车初期,少量停车次数对催化剂性能无明显影响,高热点温度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高负荷 苯酐 催化剂 邻二甲苯 氧化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国安 郭锡坤 庄庆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无水条件下 ,苯酐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单丁酯 ,经碱中和后 ,与正溴丁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使用的三种碱 Na2 CO3、K2 CO3和 KOH中 ,K2 CO3的效果最满意 ,产率达95%。在少量水存在下 ,此酯化反应... 在无水条件下 ,苯酐与正丁醇反应生成单丁酯 ,经碱中和后 ,与正溴丁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使用的三种碱 Na2 CO3、K2 CO3和 KOH中 ,K2 CO3的效果最满意 ,产率达95%。在少量水存在下 ,此酯化反应不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正丁醇 正溴丁烷 相转移催化 增塑剂
下载PDF
碱金属铷对邻二甲苯制苯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盛丁杰 张明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41,共6页
利用单管模式催化剂评价装置、X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吡啶程序升温脱附 (TPD)等方法 ,研究了碱金属助剂Rb对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 (PA)V Ti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PS的数据 ,以半定量方法计算钒(V)相在二氧化钛 (TiO2 )表面的表面浓... 利用单管模式催化剂评价装置、X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吡啶程序升温脱附 (TPD)等方法 ,研究了碱金属助剂Rb对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 (PA)V Ti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PS的数据 ,以半定量方法计算钒(V)相在二氧化钛 (TiO2 )表面的表面浓度。结果表明 ,碱金属Rb可改善V物种在TiO2 表面的分散性 ,减少活性中心的富集。TPD测定结果表明 ,添加碱金属Rb助剂会影响催化剂的表面酸性 ,降低强酸位的吸附 ,改变催化活性中心的电子性质。当Rb添加量适当时 ,可获得较高的苯酐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邻二甲苯 苯酐 氧化 催化剂 性能
下载PDF
2-戊基蒽醌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于海涛 康汝洪 +3 位作者 董玉环 朱智甲 甄小丽 韩建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首次以苯和叔戊醇为基础原料经烷基化、酰基化和关环3 步反应合成了2戊基蒽醌。改进和优化了各步合成工艺条件:在三氯化铝- 硫酸双酸催化下,当n(AlCl3)∶n(H2SO4)= 1∶1-25,n(C6H6)∶n(tC... 首次以苯和叔戊醇为基础原料经烷基化、酰基化和关环3 步反应合成了2戊基蒽醌。改进和优化了各步合成工艺条件:在三氯化铝- 硫酸双酸催化下,当n(AlCl3)∶n(H2SO4)= 1∶1-25,n(C6H6)∶n(tC5H11OH) =9∶1,温度6 ℃,反应4 h 时,戊苯收率为79-3% ;在2甲基吡啶存在下,中间体2(4′戊基苯甲酰) 苯甲酸收率为80-2 % ;关环反应采用氯仿为溶剂,利用类似分水器的装置,有效控制反应温度使炭化减少,2戊基蒽醌收率为81-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戊醇 戊基蒽醌 苯酐 合成
下载PDF
铌对V_2O_5/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静 张明森 罗国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5-668,共4页
考察了含铌的V2 O5/TiO2 催化剂在邻二甲苯催化氧化制苯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并与不含铌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发现铌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催化剂的初始反应温度 ,提高催化剂在低温区的活性 ,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苯酐的选择性较高 ,有利... 考察了含铌的V2 O5/TiO2 催化剂在邻二甲苯催化氧化制苯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并与不含铌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发现铌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催化剂的初始反应温度 ,提高催化剂在低温区的活性 ,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苯酐的选择性较高 ,有利于工业操作 ,用TPD、X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甲苯 苯酐 V2O5/TIO2催化剂 性能 五氧化二钡 二氧化钛
下载PDF
苯酐生产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方争群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1年第6期17-21,共5页
介绍了苯酐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进展 ,分析了国外苯酐的生产及消费状况 ,指出我国苯酐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间的差距 。
关键词 苯酐 生产现状 技术进展 苯酐工业 BASF工艺 Wacker-Chemie工艺
下载PDF
PET扩链反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 徐秀雯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用双口恶唑啉化合物作扩链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聚酯扩链反应。考察扩链剂用量、反应温度、螺杆转速对扩链反应的影响。并与苯酐联用,测定了联用效果。
关键词 扩链反应 聚酯 双(口恶)唑啉化合物 苯酐
下载PDF
铜酞菁的微波辐照法合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晓梅 陆剑波 +1 位作者 路建美 朱秀林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 ,对铜酞菁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辐照时间、尿素和氯化亚铜的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铜酞菁产率的影响。发现在高功率微波辐照条件下 ,采用间歇辐照方式 ,以苯酐质量 3%的钼酸铵为催化剂 ,mol苯酐 ∶mol尿素 ∶...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 ,对铜酞菁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辐照时间、尿素和氯化亚铜的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铜酞菁产率的影响。发现在高功率微波辐照条件下 ,采用间歇辐照方式 ,以苯酐质量 3%的钼酸铵为催化剂 ,mol苯酐 ∶mol尿素 ∶mol氯化亚铜 =1∶ 5∶ 0 .2 0~ 0 .2 3,累计辐照 630 s,产率最高。若以氧化钼为催化剂 ,产率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并逐步趋向平稳 ,但催化效果不如钼酸铵。在相同原料配比条件下 ,微波法的产率比用常规的加热方法 ( 2 0 0℃ )高、反应时间短。两种方法所得产物的晶型经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均是β型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照 铜酞菁 合成 苯酐 尿素 氯化亚铜 钼酸铵 氧化钼 金属颜料 催化剂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萍 田忠江 《广西化工》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探索了苯酐与尿素反应生产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新工艺并试验出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苯酐 尿素 邻苯二甲酰亚胺 工艺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用苯酐聚酯多元醇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祺风 宋文生 朱长春 《中国胶粘剂》 CAS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苯酐和新戊二醇为原料制备热塑性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在实验室制备过程中,醇酸比、酯化反应温度、真空度和酯化时间对聚酯树脂合成的影晌;对该聚酯树脂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表征,并从理论... 介绍了一种以苯酐和新戊二醇为原料制备热塑性聚氨酯用聚酯多元醇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在实验室制备过程中,醇酸比、酯化反应温度、真空度和酯化时间对聚酯树脂合成的影晌;对该聚酯树脂分别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表征,并从理论上讨论了其耐水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新戊二醇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酞菁铁的微波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新宏 陈大俊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采用微波辐照法合成酞菁铁,并用IR、UV-VIS、EDS和TG对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考察了辐照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酞菁铁产率的影响,微波法合成的适宜条件为:苯酐/尿素的物料比为1∶6,辐照时间为360 s左右,... 采用微波辐照法合成酞菁铁,并用IR、UV-VIS、EDS和TG对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考察了辐照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酞菁铁产率的影响,微波法合成的适宜条件为:苯酐/尿素的物料比为1∶6,辐照时间为360 s左右,催化剂含量为2%,在此条件下酞菁铁的产率可达53.6%。产率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铁 苯酐 尿素 微波合成
下载PDF
微波催化氧化邻二甲苯制苯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晔 刘省明 殷元骐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微波催化氧化邻二甲苯制苯酐刘晔,刘省明,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催化氧化,邻二甲苯,苯酐,微波幅射CatalyticOxidationofo-XylenetoPhthalicAn... 微波催化氧化邻二甲苯制苯酐刘晔,刘省明,殷元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催化氧化,邻二甲苯,苯酐,微波幅射CatalyticOxidationofo-XylenetoPhthalicAnhydrideunderMic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邻二甲苯 苯酐 微波幅射
原文传递
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8
16
作者 牛效迪 马继承 +1 位作者 赵宝中 傅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综述了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重点在于单体的合成。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金属酞菁的单体来直接合成 ,这种方法分别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达到 ,一是以... 综述了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重点在于单体的合成。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金属酞菁的单体来直接合成 ,这种方法分别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达到 ,一是以苯腈为原料的途径 ,二是以苯酐为原料的途径 ,三是二亚氨基异吲哚啉路线 ,它们都是以单体为原料 ;第二种合成方法是通过金属酞菁聚合物在配体溶剂中的解离而得到的。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简单的金属酞菁配合物相比 ,吸收峰明显红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 轴向配合物 光学性质 苯腈 苯酐 二亚氨基异吲哚啉 热稳定性 光稳定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邻苯二甲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鹏飞 肖敏 +2 位作者 王拴紧 杜风光 孟跃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共4页
利用负载戊二酸锌(s-ZnGA)催化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三元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苯酐(PPCPA)。用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了PPCPA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 利用负载戊二酸锌(s-ZnGA)催化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三元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苯酐(PPCPA)。用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了PPCPA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的引入可以提高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PA含量的增加,PPCPA的热分解温度显著升高,其玻璃化温度(Tg)和拉伸强度先增高后降低,主要是由于聚合物中聚醚含量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苯酐 共聚反应
下载PDF
苯酐生产技术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滨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介绍了目前苯酐主要的生产技术,包括邻二甲苯法和萘或者邻萘混合法进行苯酐生产的主要工艺、催化剂以及生产装置和三废后处理;并对苯酐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未来苯酐发展建议。
关键词 苯酐 生产技术 邻二甲苯
原文传递
苯酐渣制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增塑剂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顺存 易平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苯酐渣系萘氧化或邻二甲苯氧化的副产物。在杂多酸催化下 ,与异丁醇直接酯化再经减压蒸馏制得合格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增塑剂 ,苯酐回收利用率可达 95 %以上。在 30 0t/aDIBP工业生产装置上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 苯酐渣系萘氧化或邻二甲苯氧化的副产物。在杂多酸催化下 ,与异丁醇直接酯化再经减压蒸馏制得合格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增塑剂 ,苯酐回收利用率可达 95 %以上。在 30 0t/aDIBP工业生产装置上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搅拌及蒸馏压力等因素对制备产品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 :(1)酯化反应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 0 % ,n(异丁醇 )∶n(苯酐 ) =1 2∶1 0 ,温度 12 0~ 16 0℃ ,时间 4h ,反应在搅拌下进行 ;(2 )减压蒸馏 :蒸馏压力≤ 5 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苯酐 酯化反应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增塑剂
下载PDF
苯酐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俐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48-54,共7页
介绍了通过邻二甲苯工艺路线生产苯酐的几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单固定床氧化反应器、开发的双固定床反应器、用马来酸酐作为液体低共熔混合物回收苯酐和基于改善的耐磨催化剂的流化床反应器。探讨了生产技术的经济性,并对催化剂技术、工艺... 介绍了通过邻二甲苯工艺路线生产苯酐的几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单固定床氧化反应器、开发的双固定床反应器、用马来酸酐作为液体低共熔混合物回收苯酐和基于改善的耐磨催化剂的流化床反应器。探讨了生产技术的经济性,并对催化剂技术、工艺研究与开发及其工业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经济性 催化剂 技术进展 单固定床氧化反应器 双固定床反应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