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3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 被引量:87
1
作者 李明姝 姚开 +2 位作者 贾冬英 何强 赖本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15,共3页
介绍了世界和我国的花生种植和生产情况 ,综述了花生的功能成分及其特性。对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种皮和花生壳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对花生中的磷脂、维生素E、植物甾醇、蛋白质、维生素K、白藜芦醇和粗纤维等功能成分在食... 介绍了世界和我国的花生种植和生产情况 ,综述了花生的功能成分及其特性。对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种皮和花生壳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对花生中的磷脂、维生素E、植物甾醇、蛋白质、维生素K、白藜芦醇和粗纤维等功能成分在食品、医药、饲料和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皮 粗纤维 饲料 花生 综合利用 功能成分 花生蛋白 花生油 食品
下载PDF
大蒜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56
2
作者 刘书成 李元瑞 +1 位作者 王丽华 杨柏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花生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花生油应尽量贮存于低温条件下;VC、柠檬酸、酒石酸对大蒜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大蒜精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对花生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花生油应尽量贮存于低温条件下;VC、柠檬酸、酒石酸对大蒜精油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大蒜精油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使用0.2%大蒜精油和0.04%大蒜精油+0.005%PG为花生油的抗氧化剂时,可使花生油在20℃下的货架寿命由4.2个月延长至24.3个月和14.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精油 抗氧化剂 花生油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我国花生生产、加工及发展情况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瑞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花生不仅是优质的食用油生产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食品生产原料。介绍了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进出口情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花生油产量、加工企业情况以及高油酸花生发展情况。花生已成为我国八大油料之首,我国用于榨油的花生比例(4... 花生不仅是优质的食用油生产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食品生产原料。介绍了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进出口情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花生油产量、加工企业情况以及高油酸花生发展情况。花生已成为我国八大油料之首,我国用于榨油的花生比例(47.3%)略高于全球用于榨油的花生比例(41.1%)。高油酸花生已成为全球花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我国已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43个,高油酸花生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十分看好,高油酸花生油也已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油 产量 油酸
下载PDF
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蛋白质与油——碱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瑛瑶 王璋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8,共3页
用碱从花生中初步提取花生蛋白与油是水酶法提蛋白质和油的基础。对碱提过程中影响蛋白质与油提出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RSA),确定最佳碱提条件为pH=8.80,温度59℃,时间63min;还得到了预测碱提时油与蛋白质提出率的两个多项式... 用碱从花生中初步提取花生蛋白与油是水酶法提蛋白质和油的基础。对碱提过程中影响蛋白质与油提出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RSA),确定最佳碱提条件为pH=8.80,温度59℃,时间63min;还得到了预测碱提时油与蛋白质提出率的两个多项式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花生蛋白 花生油 碱提过程 响应面
原文传递
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蛋白质与油——酶解工艺参数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瑛瑶 王璋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质,对酶制剂的筛选,酶解工艺中酶用量、蛋白质的水解度(DH)、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以及部分破乳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选用Alcalase作为水解酶,酶与底物比为2.5g/dL.推断了DH与清油得率及等电可溶...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同时提取油与水解蛋白质,对酶制剂的筛选,酶解工艺中酶用量、蛋白质的水解度(DH)、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以及部分破乳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确定选用Alcalase作为水解酶,酶与底物比为2.5g/dL.推断了DH与清油得率及等电可溶水解蛋白质得率的关系,并对花生水解蛋白质的部分功能性质及花生油质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花生 提取 蛋白质 花生油 酶解工艺
下载PDF
花生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7
6
作者 姚云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8,共3页
花生、花生油中不仅富含油酸、亚油酸,而且白藜芦醇、β-谷固醇、辅酶Q、Mg2+、Zn2+、VE等含量也很丰富。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花生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相似,两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花生油中SFA、MUFA和... 花生、花生油中不仅富含油酸、亚油酸,而且白藜芦醇、β-谷固醇、辅酶Q、Mg2+、Zn2+、VE等含量也很丰富。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花生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相似,两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花生油中SFA、MUFA和PUFA之比值,比橄榄油更接近1∶1∶1国际公认的膳食脂肪酸供能标准。花生油是中国人自己的非常经济的“橄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橄榄油 营养价值 白藜芦醇 保健功能 药用价值 营养成分 特性指标 PUFA 脂肪酸 亚油酸 谷固醇 辅酶Q 组成相 植物油 SFA 中国人 膳食
下载PDF
水酶法花生蛋白质提取及制油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志强 何昭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水剂法花生制油过程中碾磨后的油料,经纤维素酶为主体包含果胶酶的复合酶系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油收率及花生蛋白得率。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
关键词 花生油 纤维素酶 果胶酶 花生蛋白 水酶法
下载PDF
生物学法降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仪本 蔡斯赞 +3 位作者 黄伯爱 陈娇娣 傅航 黄长广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1-85,共5页
以F25(Aspergilusniger)为出发菌株制备的生物制剂BDA,在使用量为油样的5%~10%时,能使花生油中的AFB1由100~20μg/kg降至22.3~1.9μg/kg。在放大试验中,BDA能使花生油中... 以F25(Aspergilusniger)为出发菌株制备的生物制剂BDA,在使用量为油样的5%~10%时,能使花生油中的AFB1由100~20μg/kg降至22.3~1.9μg/kg。在放大试验中,BDA能使花生油中的AFB1含量从20μg/kg降至5μg/kg以下,BDA的最适解毒温度为45~48℃,解毒时间2小时。BDA选择谷壳等为解毒酶和水份的共同载体,通过固体发酵方式制备,经解毒处理的花生油样保持浓郁的花生油香味,对其酸价、过氧化值、折光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生物解毒 花生油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五种植物油的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范璐 王美美 +2 位作者 杨红卫 杨福勤 吴娜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2,共3页
以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光谱预处理后,提取红外特征信息,以1746cm-1和2855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为横坐标,1099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为... 以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光谱预处理后,提取红外特征信息,以1746cm-1和2855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为横坐标,1099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在Origin6.0上做出二维分布图,对各种油脂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大豆油与其它4种油脂之间有明显区分;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分布效果好,但棉籽油各样品点之间比较分散;能与其它油脂区分开的有以下几种分布花生油明显区别于芝麻油、棉籽油和大豆油;米糠油明显区别于棉籽油和大豆油。分布有交叉的油脂有米糠油与花生油或芝麻油有交叉,棉籽油与芝麻油有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花生油 芝麻油 大豆油 棉籽油 米糠油 识别分析
下载PDF
花生油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特征性香气成分鉴别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顾赛麒 张晶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某品牌花生油在四种不同热处理温度(60、70、80、90℃)下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得到了八大类54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醛类化合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各香气物阈值后,计算得到了...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某品牌花生油在四种不同热处理温度(60、70、80、90℃)下产生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得到了八大类54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醛类化合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各香气物阈值后,计算得到了其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结合聚类分析鉴定不同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的全新方法,并从54种香气物质中筛选得到了20种表征不同温度下花生油特征风味的关键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热处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特征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虹 高霞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2,共5页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育酚(VE)对油脂加热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法都会使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升高,而微波加热条件下两指标的升高是常规加热条件下的两倍左右;VE对延缓植物油脂品质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加热 品质 大豆油 花生油 菜籽油 芝麻油
原文传递
我国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裴剑慧 马荣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花生丰富的营养价值奠定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我国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花生蛋白、花生油、花生副产品和花生特殊功效的综合利用,并指出了影响我国花生食品产业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花生 花生蛋白 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晓君 金青哲 +1 位作者 刘元法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2,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花生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得到53种成分,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6.23%。主要是吡嗪、吡啶、呋喃等含氮、氧杂环化合物。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挥...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花生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得到53种成分,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6.23%。主要是吡嗪、吡啶、呋喃等含氮、氧杂环化合物。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测定花生油和花生酱氧化稳定性的对比 被引量:27
14
作者 黄克 崔春 +1 位作者 赵谋明 马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分别采用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测定花生油和花生酱的氧化稳定性,并对2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Rancimat法替代传统的过氧化值测定法评价花生油和花生酱的氧化稳定性是可行的。
关键词 油脂氧化稳定测试仪 花生油 花生 过氧化值 稳定时间
下载PDF
花生水酶法蛋白质提取及制油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志强 邓光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共4页
以纤维素酶为主体包含果胶酶的复合酶系处理花生水剂法制油过程中碾磨后的油料,能显著提高花生油收率及花生蛋白得率。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
关键词 酶处理 花生油 水剂法 花生蛋白
下载PDF
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福莉 王志岚 +3 位作者 郑驰原 景晶 陈星旦 陈华才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59-762,共4页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方法建立了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采集食用调和油样品在4000cm^-1~10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样品中花生油含量的定...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方法建立了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采集食用调和油样品在4000cm^-1~10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样品中花生油含量的定标模型,并用Leave—one—out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61,校正均方根RMSEC为0.830%。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阶导数Corr.coeff最好。采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定标模型中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调和油 花生油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定标模型
下载PDF
籽用南瓜油用性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耀伟 崔崇士 李云红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4期37-39,共3页
介绍了籽用南瓜的生产现状,并通过对国内外籽用南瓜含油量分析和籽用南瓜与其他油料作物的对比分析得知:籽用型南瓜含油量较高,南瓜籽油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性与大豆油相当,不低于花生油,优于菜籽油,南瓜可作为新型油料作物;从中可看... 介绍了籽用南瓜的生产现状,并通过对国内外籽用南瓜含油量分析和籽用南瓜与其他油料作物的对比分析得知:籽用型南瓜含油量较高,南瓜籽油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性与大豆油相当,不低于花生油,优于菜籽油,南瓜可作为新型油料作物;从中可看出南瓜高油育种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南瓜 评价 油用 油料作物 生产现状 对比分析 油量分析 营养价值 南瓜籽油 含油量 国内外 吸收性 花生油 菜籽油 大豆 消化 高油
下载PDF
花生油风味物质解析及风味增强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云花 杨颖 +5 位作者 胡晖 刘红芝 石爱民 刘丽 李军 王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4,共5页
花生油风味是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温压榨花生油因其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高温处理导致花生油品质较差,花生饼中蛋白质严重变性和破坏;低温压榨工艺虽然使花生饼的蛋白质变性较小,花生油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但低温压... 花生油风味是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温压榨花生油因其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高温处理导致花生油品质较差,花生饼中蛋白质严重变性和破坏;低温压榨工艺虽然使花生饼的蛋白质变性较小,花生油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但低温压榨花生油风味清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花生油的风味物质分析、风味物质的制备与提取技术研究和风味增强工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开发风味浓郁的低温压榨花生油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风味物质 风味增强技术
下载PDF
酶法提取花生油与花生水解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华娣 许时婴 +1 位作者 王璋 杨瑞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9,117,共5页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油和水解蛋白。选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60℃,pH9.5,料液比1∶5(W∶W),碱提时间90min,加酶量为1.5%(W∶W),酶解时间5h,此时,游离油得率为79.32%,水解蛋白得... 采用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油和水解蛋白。选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60℃,pH9.5,料液比1∶5(W∶W),碱提时间90min,加酶量为1.5%(W∶W),酶解时间5h,此时,游离油得率为79.32%,水解蛋白得率为71.38%。对工艺所得的渣和乳状液,选用中性蛋白酶As1398进行二次酶解,总游离油得率可达91.98%,总水解蛋白得率可达8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花生油 花生水解蛋白
下载PDF
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检测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金青哲 谢峰 +2 位作者 丁志华 施峰华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9,共5页
利用碳同位素比值法进行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检测研究。用气相色谱仪获得C4转化途径的玉米油和C3转化途径的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再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确定三种主要脂肪酸C16∶0、C18∶1、C18∶2的1δ3C值。利用所测得... 利用碳同位素比值法进行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检测研究。用气相色谱仪获得C4转化途径的玉米油和C3转化途径的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再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确定三种主要脂肪酸C16∶0、C18∶1、C18∶2的1δ3C值。利用所测得的数据,构建了玉米油与花生油混合油中主要脂肪酸的δ13C值-混合比例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玉米油与花生油的1δ3C值差异很大。应用试验中将花生油与一种未知的其他植物油进行掺和,可以检出15%以上花生油的掺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玉米油 掺伪 气相色谱 同位素比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