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脑肠互动角度探讨脾主运化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47
1
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1 位作者 符竣杰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6-999,共4页
基于经典中医理论及现有科学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与"脾主运化"理论存在广泛且深刻的联系。试从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脾主运化的表现形式、脑肠互动与脾主运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健脾类方药对脑肠互动的干预作用等角度进行探讨,... 基于经典中医理论及现有科学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与"脾主运化"理论存在广泛且深刻的联系。试从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脾主运化的表现形式、脑肠互动与脾主运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健脾类方药对脑肠互动的干预作用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揭示"脾主运化"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脾虚证 升清降浊 互动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建香 过伟峰 +3 位作者 傅淑平 袁梦果 刘云芳 顾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4,298,共4页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物质基础,而肠道菌群则是治疗的重要靶点。认为机体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功能,形成脑肠互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通腑泻热法 互动 - 道菌群
原文传递
脑肠互动与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玥 张丹华 +2 位作者 陈媛 余曙光 曾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1-496,共6页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功能失调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而针刺对脑肠轴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着眼点.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脑肠肽研究...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功能失调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而针刺对脑肠轴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着眼点.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脑肠肽研究的进展,功能性胃肠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肠肽代谢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一部分,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显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大量研究显示,针刺既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也能调控脑肠肽代谢.本文拟从中枢神经系统、脑肠肽代谢两方面,探讨脑肠互动与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针刺 功能性胃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34
4
作者 汪龙德 杜晓娟 +1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中医研究》 2019年第4期1-3,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身心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脑肠互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笔者试从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脑肠轴、脑肠互动和脑肠肽的关系以及脑肠互动与功能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紊乱性身心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脑肠互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笔者试从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脑肠轴、脑肠互动和脑肠肽的关系以及脑肠互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揭示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思路,亦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 疏肝健脾法/治疗应用
下载PDF
探讨“脑肠同调”治疗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33
5
作者 毛心勇 陈建德 +8 位作者 荣培晶 苏晓兰 杨洋 国嵩 张涛 刘倩 罗梦雪 潘雨烟 魏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8-632,共5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同调 功能性胃 易激综合征 辛开苦降调枢法 温肾健脾调枢法
原文传递
脑-肠轴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更珍 张耀丹 贺国斌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4期4473-4475,共3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道动力与内脏感觉异常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多种症状叠加或相互转换,有难治愈、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FGIDs的发生与脑-肠轴异常密切相关。脑-肠轴在FG...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道动力与内脏感觉异常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多种症状叠加或相互转换,有难治愈、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FGIDs的发生与脑-肠轴异常密切相关。脑-肠轴在FGI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主要总结脑-肠轴在FGIDs中的作用,并对脑-肠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 易激综合征 - 互动
下载PDF
从脑肠互动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冬华 白霞 +1 位作者 谢小磊 耿建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从脑肠互动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高剂量组、痛泻要方低剂量组、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束缚制动... 目的:从脑肠互动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高剂量组、痛泻要方低剂量组、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束缚制动加ig番泻叶的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脑区核团c-fos蛋白表达,同时通过观察大鼠粪点数、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及小肠墨汁推进率来检测大鼠结肠转运功能、小肠运动功能。结果: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粪点数明显减少(P<0.05),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减慢,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不同脑区核团c-fos阳性神经元灰度值明显增高(P<0.05),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痛泻要方对IBS大鼠的脑肠轴功能紊乱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痛泻要方 互动 C-FOS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互动功能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夏 王凤云 +3 位作者 吴皓萌 秦金燕 马金鑫 唐旭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29-234,共6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多样,因其发作突然、缠绵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IBS-D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影响生活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焦虑,抑郁的状态亦可影响内脏感受,增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多样,因其发作突然、缠绵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IBS-D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影响生活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焦虑,抑郁的状态亦可影响内脏感受,增加肠道敏感性,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IBS-D的主要发病机制如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紊乱、肠道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均与脑肠互动紊乱相关。IBS-D患者长期精神慢性应激状态易诱发脑肠互动功能紊乱,脑肠互动是脑肠轴调控胃肠功能的主要调控方式,以脑肠轴及脑肠肽为物质基础进行脑与肠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医认为IBS-D患者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郁则情志不畅,而脑内各类神经递质的分泌及含量与情绪密切相关。痛泻要方为临床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常用基础方,具有柔肝补脾,祛湿止泻的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多项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及其对脑肠互动功能及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但未将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联系起来。笔者以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基于脑肠互动紊乱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阐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笔者综合近5年来痛泻要方治疗IBS-D及痛泻药方与脑肠互动关系的研究文献,探讨痛泻要方通过影响脑肠轴及脑肠肽来治疗IB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互动 痛泻要方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从肝论治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欣宇 孙冰 +1 位作者 孙滨滨 杨雪春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功能性便秘以肠道动力异常为主要表现,并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属脑肠互动异常,以脑肠轴为基础,表现为胃肠动力异常及伴随的精神心理异常。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和调节情志方面,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肝失疏泄为病理... 功能性便秘以肠道动力异常为主要表现,并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属脑肠互动异常,以脑肠轴为基础,表现为胃肠动力异常及伴随的精神心理异常。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和调节情志方面,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肝失疏泄为病理基础辨证分型,从肝气郁滞、肝气逆乱及兼顾调畅情志等方面论治选方。其中,肝气郁滞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始发证候,常兼见于便秘的各个证型之中,因此,疏肝解郁方药的应用可贯穿便秘治疗的始终,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药物,对便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同时,治疗时应注意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用药应兼顾疏肝和柔肝之法,重视肝气的条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互动 肝主疏泄 从肝论治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瑞平 舒劲 +2 位作者 马国珍 卢雨蓓 高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脑肠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甚至癌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以传统中医理论和多肽组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多靶点整体调治脑肠肽水平的机制,以此来预测慢性胃炎的发展状况及评估疗效,从而为临床...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脑肠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甚至癌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以传统中医理论和多肽组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多靶点整体调治脑肠肽水平的机制,以此来预测慢性胃炎的发展状况及评估疗效,从而为临床遴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互动 多肽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中西医维度对脑肠轴的探讨 被引量:23
11
作者 徐春悦 李宝玲 《中医研究》 2021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卒中后抑郁及其脑肠轴机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分别从中医学、西医学的角度对国内外涉及的脑肠轴基本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卒中后抑郁脑肠轴相关机制,并对脑肠轴的现代应用进行了... 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卒中后抑郁及其脑肠轴机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分别从中医学、西医学的角度对国内外涉及的脑肠轴基本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卒中后抑郁脑肠轴相关机制,并对脑肠轴的现代应用进行了分析。接着介绍了中西医对脑肠轴的具体认识,综合性地汇总了中医大家们对脑肠轴中医维度的理解。中医学对脑肠轴的认识主要包含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肾相关3个方面,重点从脾、肝、肾3个方面阐述了“脑”与“肠”互动的机制;西医学主要阐述了脑肠轴、肠脑互动等相关概念,以及脑肠的信号传导与相互作用,分别从肠屏障和血脑屏障、微生物群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中西医维度具体阐述脑肠轴,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脑肠轴的研究现状,为随后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中西医对脑肠轴的分析,引出了认识和治疗卒中后抑郁脑-肠-微生物轴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中西医维度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学说探析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22
12
作者 韩娟 荣培晶 +4 位作者 王宏才 侯理伟 张涛 苏晓兰 张金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现代医学认为脑肠互动以肠道菌群为媒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经络联系,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脑-肠-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此网络... 现代医学认为脑肠互动以肠道菌群为媒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经络联系,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脑-肠-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此网络被称为脑-肠-微生态轴,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发展与该轴密切相关。针刺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态并通过脑-肠-微生态轴对脑肠肽分泌、神经递质及内分泌免疫因子释放等产生相应影响,以此改善FD患者胃肠动力、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焦虑抑郁状态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互动 道菌群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互动学说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肠腑病变机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云芳 黄赛忠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274-277,共4页
中医学肠腑与脑腑上下相通、相互联系形成脑肠互动学说,西医胃肠道与脑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双向调节从而形成脑肠轴。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与肠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脑出血腑实或腑气不通的病理环节,为临床防治中风及后遗... 中医学肠腑与脑腑上下相通、相互联系形成脑肠互动学说,西医胃肠道与脑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双向调节从而形成脑肠轴。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与肠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脑出血腑实或腑气不通的病理环节,为临床防治中风及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出血 通腑 上病下治
下载PDF
基于“脑肠同调”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潘雨烟 毛心勇 +7 位作者 刘倩 蒋天媛 罗晓颖 罗梦雪 徐楚楚 吴宝麒 苏晓兰 魏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30-1133,1143,共5页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肠同调"...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肠同调"诊疗思路,具体包括温肾健脾调枢、养心健脾安神、疏肝健脾调神等治法,该诊疗思路也可被应用于针刺、艾灸、等多种治疗方式。"脑肠同调"兼顾"脑""肠"多靶点进行治疗,可同时缓解患者精神心理症状与消化道不适,体现出脑肠同调诊疗思路的优势,可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调 互动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的脑肠互动及针灸干预 被引量:21
15
作者 包春辉 窦传字 +2 位作者 徐斌 刘慧荣 吴焕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00-2307,共8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脑肠互动在IB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IB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自主神...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脑肠互动在IBD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IB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轴(HANS轴)与肠道应答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调,并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业已证实,针灸是治疗IBD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脑肠互动功能的整体调节可能是针灸治疗IBD的关键效应机制.因此,本文旨在阐释IBD脑肠互动机制以及中医理论对脑肠互动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针灸的干预机制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互动 针灸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作用与脑肠互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冷金成 张微 +2 位作者 李思宇 田珍 李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2-1145,共4页
功能性肠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尚不明确。脑肠互动理论在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肠互动的整体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发挥其双向调节效应的切入点。本文... 功能性肠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尚不明确。脑肠互动理论在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肠互动的整体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发挥其双向调节效应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互动理论入手对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调节 针刺 互动 功能性
下载PDF
健脾理气颗粒对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桂花 钟子劭 +2 位作者 叶振昊 王静 黄穗平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85-989,共5页
目的分析健脾理气颗粒对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3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3只)和健脾理气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西药组(12只)、模型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碘乙酰... 目的分析健脾理气颗粒对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3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3只)和健脾理气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西药组(12只)、模型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碘乙酰胺+站小平台法+隔日禁食建立脾虚气滞证FD大鼠模型。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健脾理气颗粒灌胃,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比较6组大鼠造模前后、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治疗后的胃排空率、血清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造模后,其他5组大鼠的体重增加均少于空白组大鼠(均P<0.05);药物治疗后,健脾理气颗粒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的体重增加均大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的胃排空率低于空白组,而健脾理气颗粒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的胃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胃促生长素(Ghrelin)、胃动素水平降低,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健脾理气颗粒中、高剂量组血清VIP、CCK8水平降低而Ghrelin、胃动素水平升高,健脾理气颗粒低剂量组血清CCK8水平亦降低(均P<0.05)。6组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脾理气颗粒均能促进脾虚气滞证FD大鼠胃排空及体重增长,纠正胃肠激素紊乱;其或通过调节脑-肠的动态平衡而有效改善胃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证 健脾理气颗粒 互动 胃排空 激素
下载PDF
抑郁焦虑情绪与肠道炎症潜在交互作用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笑笑 吴飞燕 +2 位作者 费宁 连乐竞 潘建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48-353,358,共7页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情绪与肠道炎症疾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应激组)、肠道炎症模型(肠道炎症组)、应激加肠道炎症模型(应激+肠道炎症组),并设正常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大理石掩埋实验评估动...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情绪与肠道炎症疾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应激组)、肠道炎症模型(肠道炎症组)、应激加肠道炎症模型(应激+肠道炎症组),并设正常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大理石掩埋实验评估动物抑郁焦虑样行为;采用排便颗粒数及腹壁撤退反射(AWR)评估动物肠道动力情况与内脏敏感性;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大鼠脑内及肠道内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应激+肠道炎症组游泳不动时间抑制率为108.4%,远大于应激组的50.2%;应激+肠道炎症组的大理石掩埋颗粒数抑制率为211.6%,远大于应激组的112.3%。应激+肠道炎症组排便颗粒数增加的抑制率为131.4%,远大于肠道炎症组的97.1%;在内脏敏感性实验中,无论在60 mm Hg还是在80 mm Hg时,应激+肠道炎症组的AWR抑制率均大于肠道炎症组。应激+肠道炎症组大鼠海马及额叶皮层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降低较应激组更为显著;应激+肠道炎症组回肠及结肠内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升高均较肠道炎症组更为显著。结论:抑郁焦虑等情绪可通过调节肠内IL-1β及IL-6表达加重肠道功能紊乱,而肠道功能的紊乱又可通过调节脑内BDNF水平及降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绪,即抑郁焦虑情绪和肠道炎症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焦虑 道炎症 互动
下载PDF
抑郁症、焦虑症的脑肠互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曼 高月 +4 位作者 何晓微 臧知明 张延丞 李家静 武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8期132-136,共5页
脑肠互动机制是建立在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轴基础上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机制,肠道菌群有效参与并调控着机体的复杂的生理过程。近年来大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互动机制紊乱... 脑肠互动机制是建立在微生物-肠-脑(Microbiota–Gut–Brain,MGB)轴基础上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机制,肠道菌群有效参与并调控着机体的复杂的生理过程。近年来大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互动机制紊乱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而菌群调节或许成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 互动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浩 孙建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3期430-431,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在我国属于多发病,常见病。潘国宗等[1]对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48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在我国属于多发病,常见病。潘国宗等[1]对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486人进行问卷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互动 肝郁脾虚 针灸 治疗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