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的脂肪氧化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海滨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0年第2期63-67,共5页
本文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脂肪氧化酶的分布、测定方法、酶学特性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并讨论了该酶在食品原料种子的贮藏和加工中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瑛 吴跃进 +2 位作者 吴敬德 童继平 郑乐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65-566,共2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在筛选Lox 3缺失的稻谷耐贮藏材料的应用 ,并讨论了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贮藏的陈化变质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 稻谷贮藏 陈化变质 检测技术 Lox-3缺失型材料
下载PDF
中国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鉴定及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傅翠真 徐文英 +1 位作者 常汝镇 丁安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900份大豆资源进行类型鉴定,发现中国大豆资源中有缺失Lox-1、缺失Lox-2、缺失Lox-3及缺失...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应用改进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国26个省900份大豆资源进行类型鉴定,发现中国大豆资源中有缺失Lox-1、缺失Lox-2、缺失Lox-3及缺失Lox-2,3的珍贵材料,其中缺失Lox-3的材料较丰富。应用电泳图谱在激光光密度计上扫描,测定酶带峰值面积,比较了同一品种及品种间各条同工酶带活性差异。通过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生化实验,定量测定了品种脂肪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等电聚焦电泳 活性 峰值面积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脂肪氧化酶二级和三级构象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26
4
作者 钟葵 胡小松 +2 位作者 吴继红 陈芳 廖小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5-768,共4页
应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脂肪氧化酶(LOX)的二级和三级构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EF破坏了LOX二级和三级结构。PEF处理后,LOX的CD光谱中两个特征负峰值显著降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p<0.05)... 应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脂肪氧化酶(LOX)的二级和三级构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EF破坏了LOX二级和三级结构。PEF处理后,LOX的CD光谱中两个特征负峰值显著降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LOX中α-螺旋含量和电场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PEF处理后LOX发射光谱中特征峰(337和583 nm)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大(p<0.05),特征峰相对荧光强度和电场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结果表明PEF酶活钝化跟酶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破坏有关,为PEF钝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脂肪氧化酶 构象 圆二色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小麦胚微波灭酶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勇 马海乐 黎海珍 《粮油食品科技》 2005年第3期19-21,共3页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灭酶方法,稳定小麦胚的品质,试验采用微波对小麦胚进行灭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大大延长了小麦胚的存放期限,缩短了灭酶处理时间,改善了灭酶效果;且微波处理后加快了小麦胚油的提取速度。试验发现,料层厚度1~2cm时,...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灭酶方法,稳定小麦胚的品质,试验采用微波对小麦胚进行灭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大大延长了小麦胚的存放期限,缩短了灭酶处理时间,改善了灭酶效果;且微波处理后加快了小麦胚油的提取速度。试验发现,料层厚度1~2cm时,最佳灭酶参数为:微波功率,450W;灭酶时间,3.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 微波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与豆制品产生豆腥味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麻浩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全面阐述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参与形成豆腥味物质的主要途径、豆腥味的主要成份以及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及其缺失体类型在豆制品形成豆腥味中的作用差异,指出了在遗传育种上开展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体材料选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豆腥味 豆制品 种子
下载PDF
大豆中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丁安林 刘立军 +1 位作者 傅翠真 常汝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374,共2页
大豆是高蛋白和优质油料作物,自古以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对改善国民膳食营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但豆油的不稳定性以及豆制品具有的豆腥味,影响人们对大豆的更有效利用.大豆中存在约占总蛋白含量1%的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同功 品种鉴定
下载PDF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胡廷章 胡宗利 +2 位作者 屈霄霄 任彦荣 陈国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植物脂肪氧化酶(LOX)是一个多基因家族,是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的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LOX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加氧反应。植物中,不同脂肪氧化酶的最适pH、pI、底物和产物特异性、时空表... 植物脂肪氧化酶(LOX)是一个多基因家族,是由单一的多肽链组成的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LOX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加氧反应。植物中,不同脂肪氧化酶的最适pH、pI、底物和产物特异性、时空表达特性、亚细胞定位等存在差异。LOX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损伤、病原攻击、种子萌芽、果实熟化、植物衰老、脱落酸和茉莉酸合成,LOX也在正常的植物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作为营养储藏蛋白,参与脂类迁移、响应营养胁迫、调节"源"与"库"的分配。对LOX家族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LOX在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新型植保素的开发、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 结构 催化反应 功能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水稻耐储藏种质创新及相关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跃进 吴先山 +4 位作者 沈宗海 张瑛 吴敬德 卢义宣 余增亮 《粮食储藏》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利用水稻耐储藏基因解决稻谷耐储藏问题的主要进展。在解决脂肪氧化酶、脂肪酶检测和评价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稻谷脂肪氧化酶、脂肪酶在储藏过程中对稻谷陈化变质的影响极大。脂肪氧化酶的三种同功酶对稻...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利用水稻耐储藏基因解决稻谷耐储藏问题的主要进展。在解决脂肪氧化酶、脂肪酶检测和评价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稻谷脂肪氧化酶、脂肪酶在储藏过程中对稻谷陈化变质的影响极大。脂肪氧化酶的三种同功酶对稻谷的储藏特性影响不同。脂肪氧化酶Lox - 3的缺失能有效地延缓稻谷的陈化变质 ,并能够减轻仓储害虫的危害 ;Lox - 1、2可能是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和延长种子寿命的关键基因。利用遗传育种的方法 ,已经选育出脂肪氧化酶、脂肪酶缺失的耐储藏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 稻谷 脂肪氧化酶 水稻 种质创新 仓储害虫 种子寿命 延缓 失能 关键基因
下载PDF
茶儿茶素类物质对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向群 《中国茶叶》 1989年第3期8-9,共2页
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和加工期间会发生酸败而产生醇、醛、酮、酸类物质,使食品的色、香、味发生劣变。酸败主要是因有脂肪的存在而发生自动氧化、酶促氧化和脂肪分解。自动氧化反应的最初引发,如形成氢过氧化物,涉及光、γ射线和... 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和加工期间会发生酸败而产生醇、醛、酮、酸类物质,使食品的色、香、味发生劣变。酸败主要是因有脂肪的存在而发生自动氧化、酶促氧化和脂肪分解。自动氧化反应的最初引发,如形成氢过氧化物,涉及光、γ射线和χ射线,光敏染料,过渡金属离子和游离基等,因此冷藏、避光、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食品保存。由于抗氧化剂可以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延缓氧化物的生成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然而,自动氧化并不是油脂和含油脂食物变质的唯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大豆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大豆制品腥味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钱海峰 周惠明 《粮食与油脂》 2003年第8期18-21,共4页
该文对导致大豆制品产生腥味的化学物质组成,脂肪氧化酶及相关作用进行论述,比较国内外抑制及脱除大豆制品腥味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及各自优缺点,展望基因工程控制的脂肪氧化酶缺失体大豆品种推广前景及对大豆制品行业可能带来影响。
关键词 大豆制品 腥味 化学物质组成 脂肪氧化酶 脱除 抑制
下载PDF
米糠稳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严梅荣 《粮食储藏》 2005年第3期43-46,共4页
稳定化处理是米糠能够有效利用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米糠稳定化处理的意义、方法及其进展。对米糠稳定化处理的要求、食品用稳定化米糠的质量标准、各种稳定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发展现状作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 米糠 稳定化处理 质量标准 开发利用 脂解 天然抗氧化 挤压加热法 脂肪氧化酶 游离脂肪
下载PDF
小麦胚微波灭酶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玉荣 周显青 果玉茹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研究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投料量和小麦胚初始水分含量对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小麦胚中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钝化效果显著,对小麦胚起稳定作用.当投料量为180~210g,初始水分含量为13%-17%时,... 研究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投料量和小麦胚初始水分含量对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小麦胚中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钝化效果显著,对小麦胚起稳定作用.当投料量为180~210g,初始水分含量为13%-17%时,微波灭酶的最佳参数为:微波功率450~720W,灭酶时间2.5—3.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 微波灭 脂肪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水稻耐储藏特性相关基因的QTL及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5 位作者 李金华 符福鸿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德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72-1675,共4页
关键词 储藏特性 水稻品种 上位性分析 相关基因 QTL 种子发芽率 生态类型 脂肪氧化酶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及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文寅 汪帆 +2 位作者 司红起 张文明 姚大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 【目的】研究新鲜全麦粉及储存3个月后全麦粉中脂肪氧化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色泽性状与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储存时间对全麦粉色泽的影响及其品种间的差异,为全麦粉或面粉色泽的改良和相关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6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LOX、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用色差计法测定全麦粉色泽性状。【结果】品种间LOX、PPO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它色泽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新鲜全麦粉和存储3个月的全麦粉的LOX、PPO活性变化较大,储存期间LOX、PPO活性丧失较快,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稳定;储存3个月后的白度和亮度等色泽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不大。新鲜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均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黄度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OX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LOX活性与白度、亮度和黄度间相关均不显著;储存3个月的全麦粉的白度和亮度仅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全麦粉色泽改良中,PPO活性和类胡萝卜素的遗传控制是关键;通过储存全麦粉或面粉的方式并不能大幅度的提高其亮度、白度和降低黄度。所以,遗传育种方法是改良小麦粉白度性状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麦粉 色泽 脂肪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冷藏期间草鱼肌肉脂质降解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建辉 刘冬敏 +4 位作者 刘永乐 王发祥 俞健 李向红 杨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6-279,共4页
分别以酸价(AV)、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作为脂肪的水解、初期氧化和终期氧化指标,结合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冷藏(2~4℃)条件下草鱼肌肉脂肪的水解、氧化变化规律,探讨光照、脂肪酶及脂肪... 分别以酸价(AV)、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作为脂肪的水解、初期氧化和终期氧化指标,结合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冷藏(2~4℃)条件下草鱼肌肉脂肪的水解、氧化变化规律,探讨光照、脂肪酶及脂肪氧化酶对冷藏草鱼肌肉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草鱼肌肉脂肪不断发生水解和氧化。避光组和光照组草鱼肌肉脂肪分别从第6天和第4天开始大量水解,肌肉内游离脂肪酸大量积累;脂肪水解的同时,脂肪酸开始氧化,避光组和光照组鱼肉中氢过氧化物大量积累,分别于冷藏的第6天和第8天达最大值;随着氧化进程的发展,体系TBARs值不断升高。光照显著增加了冷藏草鱼肌肉脂肪POV及TBARs值(P〈0.05),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明显加速了脂质的水解和氧化降解。冷藏条件下草鱼肌肉脂肪的水解和氧化加快,脂肪劣变程度加深。因此,对新鲜草鱼肌肉进行避光和酶钝化处理有利于减少冷藏期间草鱼肌肉脂质的降解,保证肌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3H7-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脂质 氧化 水解 光照 脂肪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大豆脂肪氧化酶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麻浩 官春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6,共5页
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大豆为人类食用已有悠久历史,Andre和Hou(1932)首先发现大豆蛋白制品产生豆腥味是因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促反应的结果,其中关键的酶是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EC1.13.11.... 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的大豆为人类食用已有悠久历史,Andre和Hou(1932)首先发现大豆蛋白制品产生豆腥味是因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促反应的结果,其中关键的酶是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EC1.13.11.12),Theorel等(1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生理 作用
下载PDF
大豆脂肪氧化酶-1缺失基因(lx_1)的RAPD标记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君明 伍树明 +3 位作者 陶文静 丁安林 韩粉霞 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采用RAPD技术,以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近等基因系Century(分别含有Lx、lx1、lx2、lx3、lx1.3、lx2.3基因)为材料,筛选了520个随机引物,发现13个引物在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其中针对lx1、lx1.3基因的多态性引物有6个,分别为OPG06... 采用RAPD技术,以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近等基因系Century(分别含有Lx、lx1、lx2、lx3、lx1.3、lx2.3基因)为材料,筛选了520个随机引物,发现13个引物在6个近等基因系材料中具有多态性,其中针对lx1、lx1.3基因的多态性引物有6个,分别为OPG061300、S352900、S370900、S377780、S287950、和S389300。引物S352经多次重复和组合96P11×Century-1的F2代分离群体检测,χ2测验符合1∶2∶1分离比率,表明S352与lx1基因紧密连锁,连锁距离为7.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缺失 RAPD 基因连锁 豆腥味 脂肪氧化酶 分子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应用RNA干扰技术创造低脂肪氧化酶活性大豆新种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建 张君 +3 位作者 曲静 王云鹏 魏益凡 王丕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04-3811,共8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新种质,探索大豆品质育种新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Lx1、Lx2、Lx3)核心保守序列357bp片段,通过重组PCR构建大豆...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新种质,探索大豆品质育种新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Lx1、Lx2、Lx3)核心保守序列357bp片段,通过重组PCR构建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品种吉农18。【结果】获得了12个转基因株系,其中10个株系发生明显变化,SDS-PAGE电泳和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籽粒中脂肪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平均减低64.2%;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转基因植株脂肪含量平均提高0.8%~1.5%,总蛋白含量降低1.2%~3.0%;RT-PCR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中脂肪氧化酶mRNA积累受到明显抑制。转基因植株2代及3代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大豆籽粒中脂肪氧化酶基因表达,降低脂肪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油份含量,改良大豆品质,创造优良大豆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脂肪氧化酶 RNA干扰 重组PCR
下载PDF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义英 傅翠真 苏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6年第4期308-31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同工酶的生物化学特性、缺失体的分子结构、氨基酸同源性等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Lox与生长发育、调节分子合成、衰老和逆境反应等生理学功能的相关性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