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0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鉴别 被引量:42
1
作者 徐晓晨 甘卫东 +8 位作者 李笑弓 张古田 刘铁石 姚林方 屈峰 连惠波 张士伟 燕翔 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11.2 TFE3 透明细胞 螺旋CT CT值
下载PDF
中国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IV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31
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5-246,共2页
肾癌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占肾癌的80%~85%。对肾透明细胞癌VHL综合征的研究,带动了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
关键词 靶向治疗药物 晚期 临床结果 舒尼替尼 透明细胞 中国 VHL综合征 病理类型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PDCD5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谭万龙 熊林 +4 位作者 郑少斌 郁兆存 齐桓 杜跃军 吴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探讨PDCD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DCD5表达进行研究,对患者存活率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癌旁肾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肾癌组织。PDCD5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PDCD5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DCD5表达进行研究,对患者存活率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癌旁肾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肾癌组织。PDCD5阳性表达率随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染色强度也减弱。PDCD5阳性表达组3年及5年存活率高于阴性表达组。结论PDCD5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负性调节因子,对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转化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PDCD5 TFAR19
下载PDF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的高分辨螺旋CT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康钦钦 马超 +4 位作者 张火俊 潘春树 宋涛 常乐 陆建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2-737,共6页
目的比较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MF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M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 目的比较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MF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M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43岁。同期24例CCRCC患者,男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4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密度、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强化数值、强化方式)、边缘、钙化及肾周的改变等。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CT特征对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FAML组肿瘤位于下极11例、中部7例、上极6例,CCRCC组下极9例、中部9例、上极6例;MFAML组21例和CCRCC组19例肿瘤边缘较光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1例在皮质早期明显强化,为富血供肿瘤,但CCRCC组皮质早期及皮质期的平均强化数值(175、196HU)均高于MFAML组(125、14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AML组15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为不均匀强化;CCRCC组7例为均匀强化,17例为不均匀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方式对鉴别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AML组13例中8例为富血供肿瘤(6例为快进快出性强化,2例为持续性强化),余5例乏血供肿瘤为持续或渐进性强化;CCRCC组24例中21例为富血供肿瘤(15例为快进快出性强化,5例为持续性强化,1例为渐进性强化),余3例乏血供肿瘤为持续性强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平扫期高密度(OR=0.010,P=0.002)和以皮质期CT值增加129.5HU作为阈值(OR=0.057,P=0.004)是鉴别MFAML与CCRCC最有价值的特征。结论平扫期高密度及皮质期强化数值〈129.5HU是MFAML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75%富血供MFAML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舒俊 孟小丽 +2 位作者 徐婉妮 张劲松 杨如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87例,将Ⅰ级与Ⅱ级共47例合并作为低级别组,Ⅲ级与Ⅳ级共40例合并作为高级别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 目的探讨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Fuhrman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87例,将Ⅰ级与Ⅱ级共47例合并作为低级别组,Ⅲ级与Ⅳ级共40例合并作为高级别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CT征象,包括囊性肾癌、假包膜、肿瘤血管、肾周侵犯、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低级别组囊性肾癌的发生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组肾周脂肪囊侵犯、肿瘤血管、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0.041、0.041、0.001、0.000)。结论 MSCT可用于初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不同病理分级肾透明细胞癌与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金坤 叶兆祥 +1 位作者 陈旭升 潘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肿块CT增强均匀性,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肿瘤的肾窦或肾周侵犯情况,是否存在静脉瘤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上述CT表现与病理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CCRCC肿块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与低级别CCRC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6、20.95和26.51,P〈0.01)。结论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的CT表现多发生于高级别CCRCC;与之相反,低级别CCRCC则较少发生上述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uhrman分级
原文传递
平扫CT能谱成像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安良 刘爱连 +4 位作者 刘静红 王逸敏 韩铮 赵莹 刘义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平扫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1~3 cm乏脂肪RAML(A组)7例(15个病灶)、CCRCC(B组)18例(18个病灶)的CT能谱成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平扫40~140 ke V各单... 目的探讨能谱CT平扫对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1~3 cm乏脂肪RAML(A组)7例(15个病灶)、CCRCC(B组)18例(18个病灶)的CT能谱成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平扫40~140 ke V各单能量CT值及混合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水基浓度值及平均脂基浓度值,并计算平扫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 A组平扫单能量及混合能量对应的中位CT值皆大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于40 ke V两者差异最大。当平扫40 ke V下CT值>76.54 HU时,诊断A组排除B组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3.3%,AUC为0.819,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CT值;A组中位有效原子序数大于B组,而A组中位k、平均脂基浓度值皆小于B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基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T能谱成像平扫可以较好的鉴别乏脂肪RAML及CCRCC,特别是低ke V水平CT值有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原文传递
CT纹理分析在鉴别乏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清 稽昀 +5 位作者 武江芬 王姗 王茹 岱岳 彭来娟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对鉴别乏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错构瘤与79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通过纹理分析的方法测得其平均值、标准差、熵、不均匀度、峰值、偏度等定量参数,并...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对鉴别乏脂肪肾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错构瘤与79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增强图像;通过纹理分析的方法测得其平均值、标准差、熵、不均匀度、峰值、偏度等定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的CT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的一致性分析结果如下:平均值、标准差、熵、不均匀度、峰值及偏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7、0.93、0.97、0.94、0.56、0.68。纹理分析定量参数中差、熵、不均匀度三个参数两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标准差(t=3.60,P<0.01),熵(t=4.80,P<0.01),不均匀度(t=3.86,P<0.01);利用标准差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78、45.46、70.9%、81.2%、72.6%;利用熵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2、4.50、84.8%、68.8%、82.1%;利用不均匀度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0、0.09、70.9%、81.2%、72.6%。利用多参数联合鉴别肾乏脂肪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效能:标准差+熵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3%、75.0%、81.0%、80.0%;标准差+不均匀度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1%、81.2%、70.1%、71.6%;熵+不均匀度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3、81.2%、70.1%、72.6%;标准差+熵+不均匀度鉴别两组肿瘤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4、87.5%、69.6%、72.6%。结论 CT纹理分析的部分定量参数(标准差、熵、不均匀度)可用于鉴别乏脂肪错构瘤与肾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9
作者 滕文浩 臧卫东 +3 位作者 魏丞 刘文居 刘胜 肖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腹部单一小切口置入多枚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的方式[1]。1969年Clifford Wheeless首先报道了经脐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自此开启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大门,此后此技术被部分医师采纳,并...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在传统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腹部单一小切口置入多枚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的方式[1]。1969年Clifford Wheeless首先报道了经脐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自此开启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大门,此后此技术被部分医师采纳,并应用于妇科、普通外科、胸科等领域。但由于存在器械干扰、视野欠佳、操作难度偏大等原因未能被广泛开展,直至2007年,Raman等[2]才报道为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结扎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透明细胞 胃肠手术 切除术 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器械 经脐单孔腹腔镜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雷光武 彭光春 +2 位作者 曾纪珍 熊国强 胡小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 5 8例术前已行CT检查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者 ,比较癌细胞核DNA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1)肿瘤直径 >5 0cm者其癌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 5 ...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 5 8例术前已行CT检查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者 ,比较癌细胞核DNA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1)肿瘤直径 >5 0cm者其癌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 5 0cm者 (t=5 86 0 ,P <0 0 1)。 (2 )CT表现有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不清的肿瘤 ,其DNA含量显著高于无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清晰的肿瘤 (t=5 95 2 ,P <0 0 0 1)。 (3)CT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侵 ,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 ,其DNA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未受侵犯、无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 (t=4 90 9、4 4 6 2 ,P <0 0 0 1)。 (4)肾周脂肪是否受累 ,肿瘤强化明显或不明显 ,其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t=0 791、0 4 87,P >0 0 5 )。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直径 >5 0cm ,肿瘤内出现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不清 ,有淋巴结转移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 ,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其DNA含量明显增高 ,肿瘤生物学行为恶性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CT 细胞 DNA含量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引发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二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位变 王华庆 +2 位作者 柳凤亭 常智 赵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3,共2页
例1男,65岁。2018年12月因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就诊。患者曾在2011年于外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术后于2012~2016年采用树突细胞瘤苗治疗。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多发肿物,肝脏多发肿物。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双肺、肝... 例1男,65岁。2018年12月因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就诊。患者曾在2011年于外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术后于2012~2016年采用树突细胞瘤苗治疗。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多发肿物,肝脏多发肿物。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双肺、肝脏多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增生 透明细胞 刺激性干咳 右肺上叶 肺下叶 切除术 单抗治疗 引发反应
原文传递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征象鉴别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丁玉芹 于泳 +3 位作者 罗荣奎 缪熙音 曾蒙苏 周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目的综合分析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透明细胞癌(ccRCC)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4 cm的46例乏脂肪AML和176例ccRC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分... 目的综合分析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透明细胞癌(ccRCC)的临床和CT特征,提高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4 cm的46例乏脂肪AML和176例ccRC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两者之间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结果与ccRCC组相比,乏脂肪AML组患者以女性为主(73.9%vs 34.1%),发病年龄小(49.6岁vs 56.5岁),病灶最大径小[(2.0±0.9)cm vs (2.7±0.8) cm],肿瘤性质均为实性或实性为主(100%vs 73.3%),大部分肿瘤密度均匀(82.6%vs 21.6%),坏死少见(4.3%vs 73.9%),无囊变(0%vs 36.9%)或钙化(0%vs 6.8%),劈裂征(34.8%vs 10.8%)及瘤内血管影(17.4%vs 6.8%)相对常见,假包膜罕见(2.2%vs 67.0%),肿瘤边界清晰(100%vs 89.2%),多排螺旋CT(MDCT)平扫病灶以高密度为主(76.1%vs 22.7%),以上特征两组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鉴别乏脂肪AML和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扫CT值(OR=6.58)、强化率A(OR=4.42)、患者性别(OR=0.10)、肿瘤坏死(OR=0.03)和假包膜(OR=0.03),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0.943~0.990)。结论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有利于提高对乏脂肪AML和ccRCC的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透明细胞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原文传递
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宁 龚侃 +5 位作者 果宏峰 那熙 吴关 杨新宇 辛殿旗 那彦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 探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 (CCRCC)中vonHippel Lindau (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77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 目的 探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 (CCRCC)中vonHippel Lindau (VHL)基因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77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情况。结果 VHL基因突变 4 0例 ( 5 1 9% ) ,VEGF染色阳性 6 1例 ( 79 2 % )。在VHL基因突变组中VEGF阳性率 ( 92 5 % )高于无突变组 ( 6 4 9% ) ,P =0 0 0 3;VHL基因突变组MVD均值 ( 76 0 80 /mm2 )也高于无突变组 ( 5 4 7 0 3/mm2 ) ,P =0 0 0 1。VEGF阳性组MVD均值 ( 715 95 /mm2 )高于VEGF阴性组 ( 4 37 4 4 /mm2 ) ,P =0 0 0 1。在VEGF阳性组中 ,按照VHL基因是否突变分组 ,突变组MVD值仍高于无突变组 ,P =0 0 11。结论 在国人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VHL基因突变率较高 ,其突变会使VEGF表达和MVD升高。VHL基因突变失活后除通过VEGF ,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 ,并因此可能增加了CCRCC的恶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L基因 突变 VEGF 透明细胞 散发性 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论 方法分析 情况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辛红 孙鹏然 +1 位作者 宋鹏 徐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抗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ISL(0,10,25,50,75,100μmol·L^(-1))对786-O...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抗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ISL(0,10,25,50,75,100μmol·L^(-1))对786-O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ISL对786-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Ad-GFP-LC3转染实验观察细胞自噬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ISL能够明显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ISL能够抑制785-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吖啶橙染色和Ad-GFP-LC3转染实验表明ISL能够诱导786-O细胞发生自噬。此外,与空白组比较,ISL能够诱导细胞内自噬标志物-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蛋白表达(P<0.05),并显著下调p62蛋白表达(P<0.05),当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可逆转上述现象(P<0.05);同时ISL能够抑制Akt,m TOR的磷酸化水平(P<0.05),加入抑制剂LY294002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LC3-Ⅱ,Beclin1,Atg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6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ISL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透明细胞 786-O细胞 自噬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恩烨 都继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H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6
作者 顾庆春 范亦辉 +6 位作者 陈炜 吕传国 杨波 李健 彭新华 薛春华 郁冬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或稍高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或实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和/或出血,钙化1例。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皮质期强化程度等于、低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MMP2、TIMP2在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伟 清岛圭二郎 +1 位作者 八尾隆史 恒吉正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2(TI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测定 44例RCCC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TIMP2蛋白的表达。44例RCCC中病理分级G1 14例,G...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2(TI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测定 44例RCCC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TIMP2蛋白的表达。44例RCCC中病理分级G1 14例,G2 28例,G3 2例,病理分期pT1 24例,pT2 8例,pT3 12例。 结果 M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9. 6% (35 /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 15% ( 3 /20 ),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 (r=0. 6316,P<0. 01;r=0.5096,P<0. 01);TI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100% (44 /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 35% (7 /20),但TI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r=0.2404,P>0. 05;r=-0.1236,P>0. 05)。在RCCC中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 (r=0.2015,P>0. 05 )。 结论 RCCC中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提示MMP2免疫活动增高不良预后有关系,而TIMP2的反常表达以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MMP2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TIMP2 阳性表达率 正常 透明细胞 组织 病理分期 反常 结论 意义
原文传递
VHL综合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讯波 王刚刚 +1 位作者 王正 夏庆华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48-53,55,共7页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MIM编号193300)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以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腹部多发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如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内淋巴囊肿瘤、肾脏和胰腺多发囊肿等)为... 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MIM编号193300)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以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腹部多发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如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内淋巴囊肿瘤、肾脏和胰腺多发囊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显著的表型变异及年龄依赖性的外显率[1]。本文简要回顾了VHL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 嗜铬细胞 透明细胞 内淋巴囊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遗传学特征 良恶性肿瘤 胰腺肿瘤 视网膜血管瘤 细胞
下载PDF
评估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DWI模型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性错构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浩杰 李佳丽 +4 位作者 梁丽丽 李安琴 胡瑶 胡道予 李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DWI模型在肾乏脂肪性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经病理证实为肾乏脂肪性错构瘤(27例)与透明细胞肾癌(10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3.0 T MRI上接受多b值DWI检查(...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DWI模型在肾乏脂肪性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经病理证实为肾乏脂肪性错构瘤(27例)与透明细胞肾癌(10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3.0 T MRI上接受多b值DWI检查(b值为0~1700 s/mm^2)。基于单指数模型计算出各向同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应用双指数模型计算出假扩散系数(D_p),纯扩散系数(D_t)和灌注分数(f_p);应用拉伸指数模型计算出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扩散分布系数(DDC)。所有扩散参数在乏脂肪性错构瘤与肾透明细胞癌两组中的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分析。同时采用ROC曲线及组内相关系数等方法比较诊断效能。结果肾乏脂肪性错构瘤组的ADC,Dt,α值显著低于肾透明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虽然D_p,f_p及DDC值略高于肾透明细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0.090,0.424)。鉴别两类肿瘤,α(0.953)和D_t(0.964)的曲线下面积(AUC)都显著高于ADC(0860),D_p(0.605),f_p(0.596)及DDC(0.477)的AUC值(P<0.001)。结论与传统扩散参数相比,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与D_t在鉴别乏脂肪性错构瘤与透明细胞肾癌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并提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模型 扩散加权成像 错构瘤 透明细胞
下载PDF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亚琴 朱俊颖 +1 位作者 侯永和 方友强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CT误诊为肾癌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6例及肾透明细胞癌(ccRCC)30例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CT误诊为肾癌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6例及肾透明细胞癌(ccRCC)30例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独立评价肿瘤形态特征如有无钙化、假包膜、劈裂征、喙征;测量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ccRCC)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的CT值、计算强化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平扫fpAML肿瘤CT值为(44±9)Hu,ccRCC平扫CT值为(31±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各期CT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AML与ccRCC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强化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fpAML75%强化较为均匀一致,而ccRCC组93.3%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结论 fpAML平扫CT值明显高于ccRCC,增强扫描fpAML在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ccRCC,实质期fpAML强化较为均匀一致,ccRCC强化不均匀。这三点是fpAML与ccRCC重要的CT鉴别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透明细胞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