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贠延滨 刘丽英 马润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1,共5页
探讨和介绍了聚偏氟乙烯 (PVDF)微孔膜、超滤膜、共混膜和改性膜近来的研究情况 ,提出开发高性能的疏水性微孔膜和小孔径亲水性超滤膜 ,并解决亲水性PVDF膜的耐污染问题 ,成为PVDF膜的主要研究方向 .
关键词 乙烯 研究进展 微孔 超滤 共混 改性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武利顺 孙俊芬 王庆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8,共6页
系统地总结了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添加剂对膜结构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论,低沸点添加剂的加入使膜的支撑层具有海绵状孔结构;而无机盐、水溶性高聚物的加入,会使溶剂与沉淀剂的交换速率加快,使膜的支撑层具有指状孔... 系统地总结了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添加剂对膜结构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论,低沸点添加剂的加入使膜的支撑层具有海绵状孔结构;而无机盐、水溶性高聚物的加入,会使溶剂与沉淀剂的交换速率加快,使膜的支撑层具有指状孔结构.沉淀剂的凝固强度越高、溶剂与沉淀剂的亲和力越强,越易形成指状孔结构的膜.通过对聚偏氟乙烯膜的改性,可以提高膜的实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结构 性能 添加剂 改性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苗小郁 李建生 +1 位作者 王连军 孙秀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膜本体及膜表面两个角度对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共混、共聚、化学改性、等离子体处理及接枝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的机理、特点及改性效果。
关键词 乙烯 亲水化改性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耿玉秀 王龙 +2 位作者 郑洪领 张芹芹 李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概述了PVDF材料的特点,重点介绍了PVDF膜在给水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含油废水、重金属废水、印染废水、焦化废水、含酚废水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目前PVDF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乙烯 水处理 给水净化 中水回用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丙烯酸接枝改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虎 许振良 +1 位作者 周立志 平郑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31,共4页
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改性的聚偏氟乙烯膜,研究了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后样品的红外光谱、表面接触角、水通量、蛋白吸附等.结果表明,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丙烯酸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接枝后... 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改性的聚偏氟乙烯膜,研究了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后样品的红外光谱、表面接触角、水通量、蛋白吸附等.结果表明,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丙烯酸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接枝后膜的水通量也非常明显下降,特别是在高丙烯酸浓度下.改性的膜的通量对溶液的pH值有明确的响应关系,表明接枝链在水中的溶胀对膜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蛋白吸附实验表明,改性后的膜相比未改性膜有较高的吸附量,而且在酸性情况下,膜的吸附量较大,这主要与丙烯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乙烯 亲水改性 蛋白吸附
下载PDF
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6
作者 苏艳敏 郑化安 +3 位作者 付东升 李克伦 肖荣林 吕晓丽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反渗透膜技术已逐渐成为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的首选技术,但是反渗透膜技术的产水率一般只有75%,剩余浓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处理这部分反渗透浓水对中国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反渗透浓水浓缩技术、膜蒸馏浓缩反... 反渗透膜技术已逐渐成为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的首选技术,但是反渗透膜技术的产水率一般只有75%,剩余浓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处理这部分反渗透浓水对中国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反渗透浓水浓缩技术、膜蒸馏浓缩反渗透浓水膜材料和制备聚偏氟乙烯膜3个方面对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介绍了反渗透浓水浓缩技术研究进展,概述了膜蒸馏用膜材料浓缩反渗透浓水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反渗透浓水 浓缩 蒸馏 乙烯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立盈 李东亮 《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主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在近年来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辐照改性、等离子体改性、共混改性和化学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要介绍了PVDF膜作为离子交换膜的一些最新应用.
关键词 乙烯 改性 综述
下载PDF
碱处理PVDF膜对制备高电导率质子交换膜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沈娟 邱新平 +2 位作者 李勇 朱文涛 陈立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187-1192,i002,共7页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低污染的新型能源.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在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了碱处理改性的基础上制备了高电导率的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VDF-g-PSSA)质子交换膜,对碱处理后的PVDF膜进行了傅...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低污染的新型能源.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在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了碱处理改性的基础上制备了高电导率的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VDF-g-PSSA)质子交换膜,对碱处理后的PVDF膜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及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振动光谱显示在处理后的膜中存在共轭碳碳双键.首次用ESR检测到碱处理后的PVDF膜中形成了自由基,其浓度在1016spin/g.研究表明碱处理引起的膜结构变化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对提高所合成的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有重要作用,电导率提高一个数量级,至6.40×10-2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 燃料电池 乙烯 碱处理 电导率 接枝共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膜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少明 王明花 +4 位作者 张宏忠 周立明 高丽君 韩俊南 徐改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乙二醇(EG)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备了一种既含有相对疏水链段、又含有相对亲水...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乙二醇(EG)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并进一步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备了一种既含有相对疏水链段、又含有相对亲水链段的两亲聚合物.最终产物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原材料中通过L—S相转化法制得聚合物分离膜、通过FT-IR表征了大分子单体的结构,GPC测定了两亲聚合物的分子量;通过纯水渗透通量、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接触角测定和耐污染性实验表征了超滤膜的性能.实验表明,两亲聚合物占聚合物质量分数的5%时,膜的纯水渗透通量由23.4L/(m^2·h)提高到78L/(m^2·h),而截留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在两亲聚合物质量分数从0~15%变化范围内,接触角由79°降至62°.膜通量衰减实验表明改性后膜的耐污染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酯丙烯酸酯 大分子单体 两亲合物 乙烯 改性
下载PDF
PVDF/TiO_2复合平板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斯维 文晨 +1 位作者 朱愉洁 肖长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自制纳米TiO2溶胶、商品化纳米TiO2粒子溶胶表面涂覆PVDF膜制得PVDF/TiO2复合膜.通过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以及抗污染性能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SEM表征了该复合膜的微观... 采用自制纳米TiO2溶胶、商品化纳米TiO2粒子溶胶表面涂覆PVDF膜制得PVDF/TiO2复合膜.通过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以及抗污染性能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SEM表征了该复合膜的微观构造.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得到提高,且自制纳米TiO2溶胶改性的PVDF膜综合性能较优异,其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5.0°降至46.0°,并且去离子水清洗50min后,通量恢复率稳定在95%以上;FT-IR分析显示,复合膜表面羟基数有所增加;SEM观察表明,在PVDF膜表面镶嵌和吸附有一定量纳米TiO2粒子使复合膜呈现出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TIO2溶胶 复合平板超滤 有机-无机复合 表面改性 抗污染
下载PDF
亲水疏油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用于油水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坤朋 沈舒苏 +1 位作者 聂士超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2,共7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一种具有亲水疏油性的添加剂为原料制备的新型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为对象,研究了该膜的微观结构、机械强度、表面润湿性,并以错流过滤方式处理配制的含油水(质量浓度400 mg/L),考察了原液温度、操作压力、浓液...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一种具有亲水疏油性的添加剂为原料制备的新型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为对象,研究了该膜的微观结构、机械强度、表面润湿性,并以错流过滤方式处理配制的含油水(质量浓度400 mg/L),考察了原液温度、操作压力、浓液回流量等操作条件对其处理过程中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越大,初始通量越大,但通量衰减也越快;原液温度升高,通量随之升高,基本成线性关系;浓液回流量越大,膜的通量越大,且通量衰减程度越小。该亲水疏油膜对含油废水具有优异的分离效果,在进水TOC的质量浓度为300~400 mg/L时,出水中TOC的质量浓度达1~4 mg/L,油分去除率达到99%以上,并仅在水力清洗的情况下就能完全恢复通量。该改性PVDF膜具有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亲水疏油改性 含油废水 错流过滤
下载PDF
膜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奚文清 李洁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针对乳化油废水的处理,着重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内压管式膜的配方和膜的制备方法,对聚合物含量、压力、温度等影响透过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与进口膜性能相似,能直接装上整机使用。
关键词 乙烯 乳化油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耿玉秀 王龙 +2 位作者 郑洪领 张芹芹 李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6,69,共4页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对PVDF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膜材料共混改性是今后发展的主...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对PVDF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膜材料共混改性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亲水化改性 共混改性 表面改性
下载PDF
PVDF中空纤维膜改性研究(2)表面接枝两性离子制备抗污染性电解质响应PVDF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倩 周波 +2 位作者 毕秋艳 肖燕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8,61,共7页
利用化学引发原子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将两性离子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MPDSAH)接枝于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外表面,获得具有抗污染性能的电解质响应膜(PVDF-g-polyMPDSAH).随着接枝量的增加,表面改性PVDF膜的亲... 利用化学引发原子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将两性离子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MPDSAH)接枝于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外表面,获得具有抗污染性能的电解质响应膜(PVDF-g-polyMPDSAH).随着接枝量的增加,表面改性PVDF膜的亲水性提高,蛋白质吸附量减少.改性PVDF膜的在过滤实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抗污染性能.PVDF-g-polyMPDSAH膜的蛋白质吸附量随着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大幅降低.Na+和Cl-渗入polyMPDSAH支链亦会屏蔽MPDSAH正负偶极的相互作用,导致polyMPDSAH溶胀堵塞膜孔,减小膜的渗透通量.因此,PVDF-g-polyMPDSAH表面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电解质响应性使膜的渗透性得到了智能化地控制.这为两性离子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在蛋白质分离和净化等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 乙烯 抗污染性 电解质响应性 表面接枝
下载PDF
Fe(OH)_3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邱恒 《环保科技》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过滤涂膜的方法把氢氧化铁(Fe(OH)3)胶体涂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进行膜的表面改性,研究了制膜压力、Fe(OH)3胶体浓度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在制膜压力0.15 MPa,Fe(OH)3胶体质量分数0.05%的条件下,制得的改性膜纯水通量为350 mL/(... 通过过滤涂膜的方法把氢氧化铁(Fe(OH)3)胶体涂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进行膜的表面改性,研究了制膜压力、Fe(OH)3胶体浓度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在制膜压力0.15 MPa,Fe(OH)3胶体质量分数0.05%的条件下,制得的改性膜纯水通量为350 mL/(cm2.h)左右,截留率超过99%,高于未改性膜。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改性膜的出水水质优于未改性膜。污染膜清洗后,改性膜纯水通量恢复率高出未改性膜12%;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亦表明,改性PVDF膜抗污染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铁胶体 乙烯 表面改性 抗污染性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孟晓荣 张海珍 +3 位作者 王旭东 王磊 赵亮 黄丹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亲水接触角和泡点压力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水凝胶浴中4种添加剂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及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添加剂与PVDF/DMAc的共混相容性顺序为PEG>PVP>PVA>PMMA。共混体系均以液液分相为主;其中PEG、PVP共混PVDF体系以瞬时分相为主,膜内部有大孔,表皮层及支撑层较为致密。PMMA和PVA共混PVDF体系有延时分相和液固分相行为,膜表面多孔、内部有大孔且亚层疏松。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结构。PVA能有效提高膜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乙烯 超滤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膜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玉 金建波 +1 位作者 严咪咪 陆茵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9年第3期419-424,共6页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作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一种常用的方法已得到广泛推广,但因影响其成膜因素诸多,至今没有一种较好的协同效果.作者介绍了不同溶剂、聚合物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凝胶浴的组成和温度、蒸发时间及后处理等制...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作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一种常用的方法已得到广泛推广,但因影响其成膜因素诸多,至今没有一种较好的协同效果.作者介绍了不同溶剂、聚合物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凝胶浴的组成和温度、蒸发时间及后处理等制膜条件对膜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制膜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超亲水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继锋 蒋团辉 +4 位作者 詹晓梅 祁娅婷 杨园园 康逊 秦舒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8-364,共7页
采用超声辅助接枝聚合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制备PVDF-g-GMA膜;再利用氨基诱导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将苏氨酸(Thr)接枝到PVDF-g-GMA膜表面,制备了具有两性离子结构表面的PVDF-g-GMA-Thr膜。... 采用超声辅助接枝聚合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制备PVDF-g-GMA膜;再利用氨基诱导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将苏氨酸(Thr)接枝到PVDF-g-GMA膜表面,制备了具有两性离子结构表面的PVDF-g-GMA-Thr膜。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试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过滤实验等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PVDF膜表面的化学组成、润湿性能、表面形貌和抗污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DF-g-GMA接枝Thr反应时间的增加,PVDF-g-GMA-Thr膜的亲水性能明显提高,接触角从90°降为0°,呈现出超亲水性能。同时PVDF-g-GMA-Thr膜的水通量明显提高,当Thr诱导开环反应时间为12 h时,PVDF-gGMA-Thr膜的水通量高达686 L/(m^2·h),与PVDF原膜相比,水通量提高了204. 5%。在BSA的过滤测试中,与PVDF膜相比,PVDF-g-GMA-Thr膜呈现出良好的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BSA截留率从42%提高到84%,水通量恢复率从53%提高到87%,不可逆污染率从47%降到12%,表明通过接枝Thr构筑两性离子结构表面可以有效减小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超亲水 苏氨酸 抗污染性能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膜蒸馏过程膜润湿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霞 韩浩思 +1 位作者 丁忠伟 刘丽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介质,通过考察温度、原料质量分数以及是否加入NaCl等因素对跨膜通量的影响来研究膜润湿的过程。结果表明:膜蒸馏过程中膜润湿的进程与膜表面孔径的分布有关,表面活性剂...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介质,通过考察温度、原料质量分数以及是否加入NaCl等因素对跨膜通量的影响来研究膜润湿的过程。结果表明:膜蒸馏过程中膜润湿的进程与膜表面孔径的分布有关,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表面扩散作用在部分润湿膜孔内爬伸的过程中,由于热侧气液界面处温度的降低导致的传质推动力降低占主要作用。当膜孔全润湿后,通量完全由膜两侧渗透压决定,脱盐率下降到较低水平。降低膜蒸馏的温度或降低SDBS含量均可以减缓膜蒸馏膜润湿的进程;加入NaCl导致溶液表面张力增大,也可以减缓膜润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乙烯 蒸馏
下载PDF
Fenton试剂对聚偏氟乙烯膜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艳琴 周军 +3 位作者 张宏忠 方少明 王明花 陈绍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8-10,71,共4页
采用n(H2O2)∶n(Fe2+)=12的Fenton试剂对聚偏氟乙烯膜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渗透通量由26.7 L/(m2.h)提高到103.2 L/(m2.h),膜表面水接触角由75°降为58.5°,黏附功由91.64 mN/m提高到110.84 mN/m,Ji/J0由48... 采用n(H2O2)∶n(Fe2+)=12的Fenton试剂对聚偏氟乙烯膜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渗透通量由26.7 L/(m2.h)提高到103.2 L/(m2.h),膜表面水接触角由75°降为58.5°,黏附功由91.64 mN/m提高到110.84 mN/m,Ji/J0由48.8%提高到69.3%,衰减系数由51.2%降至30.9%,膜的亲水性能和耐污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FENTON试剂 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