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常龙 张晨 +3 位作者 张佳林 付斌 夏根 陈德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PKP治疗的2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PKP治疗的2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结果 2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1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 d改善;术后1 d ODI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后1 d减小;术后1 d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并且能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椎体后凸畸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老年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何卫斌 冉学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99-15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完全缓解39例,基本缓解18例,缓解不明显者4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41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20例。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对缓解腰痛明显且起效快,尤其适用于新鲜骨折患者,老年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7
3
作者 金成浩 蔡迎 +2 位作者 钟杰林 苏啸天 靳小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双侧组,均39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双侧组,均39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双侧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QUALEFFO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双侧组术后3 d、6个月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相比术前依次降低(P<0.05);而组间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PKP入路方式治疗效果相当,单侧入路可减少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及骨水泥注射量,而双侧入路对术后疼痛、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原文传递
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华 蒋林 +3 位作者 柳昊 滕宇 简小飞 张卫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524-352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脊柱外科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脊柱外科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和伤椎上下终板有无损伤及椎间盘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压缩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研究各种因素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的影响。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出现椎体高度丢失18例,其中4例为经双侧椎弓根注射病例,14例为经单侧椎弓根注射病例。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手术入路途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的剂量和分布情况、伤椎上下终板损伤及椎间盘损伤是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侧凸畸形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可以将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高度丢失 体重指数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6
5
作者 孔庆华 秦祥德 +1 位作者 徐媛媛 王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45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病程1-20d。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术前所有患者胸腰段C...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45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病程1-20d。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术前所有患者胸腰段CT示椎体后壁平整,无骨块凸向椎管内,无下肢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结果]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50 min,所有椎体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患者术后6 h可站立及行走。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36例中28例随访超过1年,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5±0.3)cm矫正至术后的(2.4±0.2)cm,末次随访的(2.3±0.3)cm,后突Cobb角由术前(28.5°±5.0°)矫正至术后的(15.6°±3.8°),末次随访的(16.7°±4.2°)。[结论]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较PKP、PVP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骨水泥得到有效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填充网袋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6
6
作者 司泽兵 吴继功 +6 位作者 马华松 张乐乐 陶有平 邵水霖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9-03于我院行PKP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9-03于我院行PKP治疗的23例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0-60 min/椎,平均55 min。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背部垫高位侧位X线片椎体内存在"假关节"者(10例),VAS评分由术前(7.5±1.1)改善至术后(2.4±1.1)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6.8±10.2)%,术后(30.4±9.8)%。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术前(32.5±2.5°),术后(14.25±4.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椎体内"假关节"形成者(13例):VAS评分由术前(7.3±0.9)改善至术后(2.6±1.0)分。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术前(74.6±9.2)%,术后(68.4±9.6)%。Cobb角:术前(30.3±4.25)°,术后(25.55±5.5)°。VAS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及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ODI指数分别71、68分,术后分别为25、23分。术后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骨水泥局部渗漏4例(占17.3%),无椎管内渗漏。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病例,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伟杰 马航展 曾展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Cobb角更小,恢复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更高,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复位床 椎体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洪亮 翁阳华 +2 位作者 黎佩珍 赵胜利 闵少雄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47-265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和Cobb角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分别为(34.21±7.18)min、(3.51±0.92)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3±9.52)min、(5.82±1.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患者的椎旁软组织渗漏、椎旁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椎间孔渗漏率分别为0、6.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32.0%、22.0%、24.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为(72.43±0.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1±1.13)%,Cobb角为(11.65±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4±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 疗效
下载PDF
仙灵骨葆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2
9
作者 冯达周 陈钢 +2 位作者 潘京华 吴青云 陈晓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OV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后持续服用仙灵骨葆胶囊、钙...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OV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术后持续服用仙灵骨葆胶囊、钙剂和骨化三醇6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服用钙剂和骨化三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和骨密度数据。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处理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术后1个月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骨密度T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结合PKP治疗老年OVF可促进患者术后腰部功能的恢复,提高腰椎骨密度,可作为PKP治疗老年OVF术后行抗骨质疏松的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胶囊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岱琦 杨欣建 +3 位作者 顾洪生 田长庆 陈扬 余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中缘高度、Cobb’s角测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中缘高度分别为(56.02±12.08)%、(58.19±13.11)%,术后分别为(72.10±16.19)%、(78.33±19.02)%,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VAS评分由术前的(8.31±1.22)分降低至术后的(1.65±0.33)分;Cobb’s角由术前的(24.12±3.28)°降低至术后的(13.56±2.05)°。手术前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VAS评分及Cobb’s角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术前的23.75%降低至术后的1.2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Cobb’s角度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灿亚 袁宏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驻马店市159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其疼痛程...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驻马店市159医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其疼痛程度和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无痛和轻度疼痛的发生率较术后低,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较术后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丢失高度、骨折椎体中部丢失高度、Cobb角分别为(4.27±1.43) mm、(3.25±0.99) mm、(9.16±2.26)°,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本研究38例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呼吸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不仅能够降低其疼痛程度,还能够改善其椎体受损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雪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2期49-51,共3页
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大部分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由此导致的骨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该种骨折导致疼痛剧烈,部分... 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大部分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由此导致的骨折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该种骨折导致疼痛剧烈,部分患者甚至难以忍受几近崩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保守对症治疗以及钉棒系统固定,都有明显的不足。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基础上新近发展而成的,是一种治疗OVCF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军 刘培太 吴硕柱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4例PKP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获随访12~57个月;根据病人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将病人...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4例PKP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获随访12~57个月;根据病人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将病人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对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数量、术前陈旧性楔形变椎体率及受累椎体数、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和胸腰椎结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病人术后再骨折13例(1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PKP再骨折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均低于未再骨折组(P<0.01),术前陈旧性椎体楔形变率、术后胸腰椎结构异常率高于未再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低、术前有陈旧性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结构异常是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胸腰椎结构的损伤程度是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回顾性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庞巨涛 张新虎 +4 位作者 孙建华 周连军 刘斌 李凤国 李文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2-1187,共6页
背景:已有一些研究分析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但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椎体再骨折的高危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尚存有争议。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风险因... 背景:已有一些研究分析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但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椎体再骨折的高危风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尚存有争议。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风险因素干预在预防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60例作为A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次椎体骨折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2013年5至2015年5月60例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接受针对性干预处理(对患椎邻近存在椎体真空裂隙征的椎体,予以预防性注入骨水泥;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进行健康用药指导等),术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与结论:(1)A组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21例再次发生骨折,38例未发生骨折;B组10例患者再次出现椎体骨折,B组2年无事件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15);(2)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T值、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术中骨水泥渗漏及椎体裂隙征是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次骨折的独立因素(P <0.05);(3)经ROC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T值和抗骨质疏松依从性评分预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再次骨折的AUC分别为0.772和0.693(β=0.064,0.067,95%CI=0.646-0.898,0.562-0.823,P=0.001,0.01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4和4.53分,敏感度分别为0.795和0.81,特异度分别为0.762和0.59;(4)结果说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后重视术前骨密度、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糖皮质激素用药史等高危风险因素警示作用,给予针对性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危险因素 组织工程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统计学分析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锋 王东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4-826,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共9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共93个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3个椎体均经皮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2±0.49)分,术后第3天平均为(2.38±0.22)分;术后1个月VAS平均为(1.88±0.12)分。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5.65±0.68)m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3.68±0.83)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3.5~7.5 ml,平均5.5 ml。骨水泥少量渗漏到椎间隙1个椎体,沿手术通道反流至椎弓根2个椎体,均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3.23%。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一定程度的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磊 冼树强 +1 位作者 杜贵忠 李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improve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IPK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improve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IPK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IPKP组和PKP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并发症。结果PK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与PK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IPKP组和PK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测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IPK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测定值高于PK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obb角测定值低于PK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ODI功能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ODI功能指数、VAS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有利于维持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远期疗效优于PKP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伟国 王想福 +3 位作者 叶丙霖 石瑞芳 陈晓娟 葛黁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绝经后OVC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KP及钙尔奇D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二仙汤联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绝经后OVCF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PKP及钙尔奇D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二仙汤,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服药5 d停2 d。2组均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再骨折率、骨密度,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再骨折率为3.22%(1/31),对照组为16.12%(5/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二仙汤联合PKP治疗绝经后OVCFs,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骨量丢失,降低再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与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何蔚 青祖宏 +3 位作者 高巍 李永焕 黄潇楠 刘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0月Ovid 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并手... 目的评价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0月Ovid 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Pkp及Sky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0.25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篇,其中Pkp组146例,Sky组83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种术式在恢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柱高度、矫正Cobb角和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0,95%CI–0.27~1.27;SMD=0.33,95%CI–0.11~0.77;SMD=0.46,95%CI–0.74~1.66;SMD=–0.09,95%CI–0.37~0.18)。但亚组分析显示,Sky在恢复椎体前缘和中柱高度以及纠正椎体后凸角方面优于Pkp。结论 Pkp与Sky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无明显差异,但Sky的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P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7
19
作者 段显亮 程维 牛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092-5094,共3页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过伸复位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益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共214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正常组,根据两组患...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共214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正常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其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共有31例发生椎体骨折,再发骨折的概率为14.5%,年龄(OR:3.512,95%CI:1.452-4.243)、骨密度(OR:4.952,95%CI:1.832-7.523)、手术椎体数(OR:5.642,95%CI:1.677-6.672)、单节骨水泥量(OR:4.576,95%CI:1.434-5.185)、手术前后的高度变化(OR:2.752,95%CI:0.742-3.532)、后凸角变化(OR:3.421,95%CI:0.876-3.014)和骨水泥渗漏(OR:6.562,95%CI:1.522-7.524)均为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年龄、骨密度、手术椎体数、单节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手术前后的高度和后凸角变化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再发骨折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