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3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耿怀成 陈龙邦 +2 位作者 王靖华 褚晓源 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  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的培养液培养人肺癌SPC A 1细胞 ,收集培养上清并制备条件培养液 (CM )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团培养在纤维蛋白凝胶中 ,在凝胶上面加入CM ,观察并...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  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的培养液培养人肺癌SPC A 1细胞 ,收集培养上清并制备条件培养液 (CM )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团培养在纤维蛋白凝胶中 ,在凝胶上面加入CM ,观察并记录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状结构数量。 结果 :来自肺癌细胞的CM能刺激内皮细胞呈管状结构生长 ,用人参皂苷Rg3处理肺癌细胞后的CM对管状结构生长的刺激作用减弱。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血管形成 肿瘤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戎利民 蔡道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3-14,共2页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柱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 3个月 ,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硬膜外疤痕组织少 ,疤痕与硬膜间仅有少量散在粘连。游离脂肪移植组 ,移植的脂肪块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 ,硬膜囊前后均有粘连。空白对照组有较厚的疤痕增生 ,硬膜囊周围的粘连最为明显。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能减少实验动物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疤痕形成和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纤维蛋白凝胶 预防
下载PDF
刺参酸性粘多糖对纤维蛋白凝胶结构及其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存记 李家增 +3 位作者 彭林 武怀珠 马丽 刘杰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58-461,共4页
为探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促纤溶的机制,体外用浊度法和发色底物法观察了Sjamp对纤维蛋白凝胶聚集和溶解以及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电镜下也观察了Sjamp对纤维蛋白凝胶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Sjamp以浓度... 为探讨刺参酸性粘多糖(Sjamp)促纤溶的机制,体外用浊度法和发色底物法观察了Sjamp对纤维蛋白凝胶聚集和溶解以及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电镜下也观察了Sjamp对纤维蛋白凝胶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Sjamp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提高纤溶酶的活性;在Sjamp存在下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被纤溶酶溶解的速度明显较对照组为快;在Sjamp存在下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中纤维蛋白丝的质量-长度比(μ)及直径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了凝块对纤溶酶的敏感性;此外Sjamp还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提高纤溶酶的活性。Sjamp可通过影响纤维蛋白的聚集而改变纤维蛋白凝胶的结构以及增强纤溶酶的活性而促进纤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酸性 粘多糖 纤维蛋白凝胶 溶解性
原文传递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梁峰 王韫芳 +5 位作者 南雪 岳慧敏 徐迎新 施双双 李荣 裴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5-669,i0005,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为复杂器官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组织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及基底膜基质中的BDMSC进行三维立体诱导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组织切片和CD34、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VEGFR-2(Flk-1)、vWF的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结果诱导后的人BDMSC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4、CD31、Flt-1、Flk-1、vWF,并生成内皮样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诱导后表达的Flt-1、Flk-1等表面分子可能在BDM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过程中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起重要作用,这为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修复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基底膜基质 纤维蛋白凝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复合纤维蛋白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宸 钱卫庆 陈昌红 《现代医学》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A)复合纤维蛋白凝胶(FG)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兔24只,行L4、L5、L6椎板切除,72个节段分3组,分别植入HA、FG和HAFG复合凝胶。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取出腰椎,分别行大体、组织、生化及MR...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A)复合纤维蛋白凝胶(FG)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兔24只,行L4、L5、L6椎板切除,72个节段分3组,分别植入HA、FG和HAFG复合凝胶。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取出腰椎,分别行大体、组织、生化及MRI研究。结果HAFG复合凝胶在局部存留时间较长,能有效地防止硬膜外粘连。单独使用HA或FG早期有一定预防粘连作用,晚期作用不明显。结论HAFG复合凝胶能减少实验动物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长期防粘连效果较单独使用两种凝胶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 硬膜 粘连 透明质酸钠 纤维蛋白凝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加外膜固定修复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长青 顾玉东 陈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比较凝胶粘合技术与显微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选用健康雄性SD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缝合组和凝胶粘合组,每组各10只动物。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全部采用双面刀片切断坐骨神经方法。粘合神经... 为比较凝胶粘合技术与显微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选用健康雄性SD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缝合组和凝胶粘合组,每组各10只动物。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全部采用双面刀片切断坐骨神经方法。粘合神经后用类似锚式缝合进行外膜固定。术后瞬间,各组取2只大鼠修复神经进行纵向冰冻切片,观察神经对位情况,其余动物连续饲养8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凝胶粘合瞬间神经对位获得改善,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吻合口远端纤维较缝合组密;吻合口神经纤维通过率、吻合口远端轴突截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认为,采用凝胶粘合法修复周围神经较常规缝合法优越,加用外膜固定缝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修复 纤维蛋白凝胶 粘合 外膜固定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庆大霉素缓释药物的制备及其体内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陈克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制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庆大霉素的缓释药物 ,了解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方法 :将复合物植入小鼠股部肌囊中 ,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局部组织及复合物的庆大霉素浓度 ,并组织学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 :复合物于术... 目的 :研制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庆大霉素的缓释药物 ,了解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方法 :将复合物植入小鼠股部肌囊中 ,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局部组织及复合物的庆大霉素浓度 ,并组织学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 :复合物于术后 12h在周围组织产生 (111.3± 13.4) μg·g-1的高浓度 ,并可在 14d内产生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局部浓度。异位诱导成骨情况良好。结论 :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缓释作用 ,既可抗感染 ,又可促进骨生长 ,有望成为一期治疗慢性骨髓炎清创后骨缺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 骨形态发生蛋白 纤维蛋白凝胶 慢性骨髓炎 庆大霉素 体内动力学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3 位作者 董晓萍 葛宝丰 白孟海 陈克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 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方法 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干骺端内侧1.5 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 目的 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方法 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干骺端内侧1.5 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作骨细菌培养及其计数,X线摄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 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抗感染及促进成骨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也可用于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骨缺损 纤维蛋白凝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 庆大霉素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展生 詹新立 +1 位作者 朱峥嵘 王卫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接种在可吸收性纤维蛋白凝胶上向成骨细胞分化 ,表型维持的影响。方法 :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于含 10 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 ,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将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复合 ,通...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接种在可吸收性纤维蛋白凝胶上向成骨细胞分化 ,表型维持的影响。方法 :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于含 10 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 ,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将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复合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附着情况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的分泌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 ,ALP含量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可吸收性纤维蛋白凝胶表面附着良好并继续增殖 ,可分泌Ⅰ型胶原 ,这些细胞的ALP染色呈强阳性 ,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结论 :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低抗原性、好的降解吸收性的纤维蛋白凝胶具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是良好的细胞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I型胶原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预制微血管样结构凝胶的植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迎新 吴仕和 +4 位作者 阎锡蕴 宋旭华 尹太 王金晶 李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4-955,共2页
目的观察含有微血管样结构的凝胶块植入体内后与体内血液循环的连通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对凝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在纤维蛋白凝胶中以VEGF165诱导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形成微血管样结构,设无VEGF165为对照,将制... 目的观察含有微血管样结构的凝胶块植入体内后与体内血液循环的连通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对凝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在纤维蛋白凝胶中以VEGF165诱导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形成微血管样结构,设无VEGF165为对照,将制作的凝胶块用有微孔的塑料薄膜包裹后植入小鼠肠系膜间,2周后取样进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并测量血管化面积。结果凝胶植入2周见实验组凝胶周围有丰富的新生血管网经过塑料薄膜的小孔与凝胶内血管相连,对照组表面新生血管较少。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见VEGF组血管化总面积约为对照的50倍(P<0.01)。实验组新生血管直径10~100μm,分布于凝胶中心和周边部位;而对照组新生血管最大直径<20μm,主要分布于凝胶的周边。结论含微血管样结构的预制凝胶植入后能形成具有血流灌注的微血管网。纤维蛋白凝胶在此过程中充当了一种较为合适的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VEGF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种诱导、刺激和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样结构凝胶 植入体 血液循环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
原文传递
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成鸿 庄福连 +5 位作者 黄拔瑞 郭志辉 谢义德 周亚宽 王彪 陈文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2~3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 目的建立一种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手术标本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以双层夹心法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2~3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后呈枝丫状生长,至第8~9天长成树枝状血管,分叉交叠,之后血管生长渐缓停滞。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结论该模型的成功建立有助于血管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生成 纤维蛋白凝胶 体外培养模型 抗血管生成药物 体外培养模型 血管瘤 三维 纤维蛋白凝胶 特异性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血管生长
原文传递
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贵清 汤勇智 +2 位作者 杨立群 黎昭华 利洪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5,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显露L3/4、L4/5L,5/6椎间盘,使用20号穿刺针进行椎间盘穿刺,L3/4椎间... 目的研究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5,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显露L3/4、L4/5L,5/6椎间盘,使用20号穿刺针进行椎间盘穿刺,L3/4椎间盘穿刺后注入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复合物组),L4/5椎间盘穿刺后注入纤维蛋白凝胶(纤维蛋白凝胶组),Ls/6椎间盘穿刺后不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片检查、MRI检查、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测定、椎间盘组织学检查,了解各组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术后2,4,8,12周X线片示三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heightindex,DHI)逐渐下降,但复合物组DHI下降速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MRI显示三组椎间盘信号值均随时间推移进行性下降,但复合物组的信号值下降速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4周复合物组、空白对照组和纤维蛋白凝胶组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6.3±0.4,5.9±0.4,5.8±0.3,复合物组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2周复合物组、空白对照组和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5.28±0.41,7.54±0.53,7.21±0.44,复合物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应用GDF-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局部注射能促进椎间盘的修复,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生长分化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
原文传递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绍安 靳安民 +2 位作者 蔡宝塔 肖莎 肖晓桃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预防方法。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或不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预防方法。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或不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6周后采用形态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神经修复或未予修复其运动终板结构基本正常,肌肉无明显萎缩;对照组运动终板明显退变或消失,肌肉明显萎缩。结论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以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运动终板 纤维蛋白凝胶 大鼠 肌萎缩
原文传递
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药粒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永峰 靳安民 +3 位作者 汤善华 王旭东 闵少雄 丁金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制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缓释药粒,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L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 目的研制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缓释药粒,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L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复合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与纤维蛋白凝胶(FS)研制出一种可塑形LDDS,研究其抑菌作用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可塑形LDDS药粒有明显的抑菌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长达56d,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54.3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49d以上。结论可塑形抗感染nano-HA药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操作简便,可预塑成各种形状的特点,为治疗骨髓炎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纤维蛋白凝胶 可塑形材料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原文传递
自体骨联合CGF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泰 孙志干 +1 位作者 丁晓梅 张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联合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CGF)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30例,采用随机左右侧分2组,研究组(A组30例)一侧采用超声骨刀设计块状去骨...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联合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CGF)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30例,采用随机左右侧分2组,研究组(A组30例)一侧采用超声骨刀设计块状去骨,术后将原位置骨块处理后,把自体碎骨混合CGF后置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窝处,用CGF双膜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ECM)覆盖后缝合。对照组(B组30例)另一侧采用传统拔除术,术后直接缝合黏膜。对2组患者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深度及CBCT影像测量成骨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行临床检查2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深度,A组:颊侧远中(3.26±0.69)mm,舌侧远中(3.12±0.65)mm;B组:颊侧远中(3.28±0.37)mm,舌侧远中(3.30±0.42)mm,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测量2组患者BAC至CEJ距离,A组分别为(4.48±1.21)mm、(4.46±1.10)mm、(4.26±0.75)mm;B组分别为(5.36±1.40)mm、(5.43±1.55)mm、(5.30±1.62)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联合CGF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应用可促进远中硬组织的形成且增加第二磨牙远中成骨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纤维蛋白凝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文忠 汪玉良 +4 位作者 孙正义 王栓科 孙莉 吴萌 李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FG)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12只兔24个膝关节按左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扩增,实验组以MSCs与F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FG)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12只兔24个膝关节按左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抽取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扩增,实验组以MSCs与F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复合后填充到兔膝关节全厚软骨缺损模型中,而对照组以FG/TGFβ1填充,于术后12周取材,观察检测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类透明软骨或透明软骨修复,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甲苯胺蓝异染性明显,修复面较平整光滑;而对照组则以纤维软骨及纤维组织修复,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MSCs复合FG及TGFβ1能够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软骨缺损 骨重建
下载PDF
血小板浓缩物在骨关节病和运动损伤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晋 王文波 +1 位作者 谢燕霞 阎影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07-413,共7页
血小板浓缩物(PC1是外科使用多年的纤维蛋白凝胶技术衍化发展而来的新型制剂。最初用富集的血小板和血小板所含生长因子,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后,促进外科手术创口的愈合。血小板α颗粒中含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关键词 血小板浓缩物 运动损伤 骨关节病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凝胶 疾病 凝胶技术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促进兔胫骨牵张成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娇阳 徐陆晨 李运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关于药物缓释载体携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愈合和骨缺损中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其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对兔胫... 背景:关于药物缓释载体携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愈合和骨缺损中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其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对兔胫骨牵张成骨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取4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选取右侧胫骨行牵张成骨,胫骨延长10 mm后,随机分4组干预,牵张间隙内分别注射赋形剂(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rhBMP-2、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注射4,8周后,进行牵张胫骨X射线检测;注射8周后,进行Micro-CT、生物力学及组织学检测,观察牵张区骨痂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1)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纤维蛋白凝胶可延长体外rhBMP-2的作用时间,整个周期可达17 d;(2)X射线显示,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内放射密度最高,皮质骨连接最好;(3)Micro-CT显示,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区骨矿物质密度、骨体积分数、皮质骨厚度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4)组织学观察显示,rhBMP-2组、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皮质骨形成和骨连接效果好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组,且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牵张间隙皮质骨形成和骨连接效果好于rhBMP-2组;(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rhBMP-2组、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极限载荷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组(P<0.05),且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组极限载荷高于rhBMP-2组(P<0.05);(6)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凝胶是一种理想的rhBMP-2缓释载体,rhBMP-2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可促进兔胫骨牵张成骨中的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牵张成骨 纤维蛋白凝胶 骨生成 缓释 生物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纤维蛋白 凝胶 骨生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令军 喻锦成 +1 位作者 符俏 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8期7161-7168,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其中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已逐渐成为当前新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背景: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其中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已逐渐成为当前新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有关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支架材料(scaffold material);胶原(collagen);壳聚糖(chitosan);藻酸盐凝胶(alginatehydrogel);纤维蛋白凝胶(fibringlue);聚羟基丁酸酯(poly-b-hydroxybutyrate);琼脂糖凝胶(agarose);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合成水凝胶(synthetic hydrogels);聚乙二醇(polyet hyleneglycol)",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及基础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修复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内容。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有了很大发展,相继出现了新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脊髓损伤 支架材料 胶原 壳聚糖 藻酸盐凝胶 纤维蛋白凝胶 聚羟基丁酸酯 琼脂糖凝胶 聚乳酸 合成水凝胶 聚乙二醇 文献计量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3 位作者 董晓萍 葛宝丰 白孟海 陈克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39-241,i009,共4页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材料:实验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象为体质量1.9~2.4kg的48只成年健康青紫兰兔,雌雄不限,购自甘肃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干预: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1.5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做骨培养及细菌计数,X射线拍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促进成骨及抗感染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及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骨缺损 纤维蛋白凝胶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 庆大霉素 缓释药物 生物制品研究所 慢性骨髓炎 对照实验研究 一期修复 兰州军区 骨科研究所 近侧干骺端 组织学检查 开放性损伤 复合物 临床处理 创伤骨科 术后观察 观察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