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对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倩 楚世峰 +1 位作者 张均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慢性应激对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和20 mg·kg-1)和...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慢性应激对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予人参皂苷Rg1(5、10和20 mg·kg-1)和度洛西汀(1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用强迫游泳和糖水消耗的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应激后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糖水偏好实验中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异常,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密度减小,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也减少。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行为,改善大鼠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结论人参皂苷Rg1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和额前皮质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 强迫游泳实验 糖水偏好实验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黎东明 许世彤 区英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电镜技术研究105dB(A)白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在强噪声暴露期间(5min),其神经元放电出现减频反应(占53.3%),增频反应(占20%)和基本无反应(占26.7%)。而强噪声定时重... 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及电镜技术研究105dB(A)白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电活动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在强噪声暴露期间(5min),其神经元放电出现减频反应(占53.3%),增频反应(占20%)和基本无反应(占26.7%)。而强噪声定时重复暴露(每天1h共50天)后,单位放电频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以及高频单位消失而低频单位增加;同时,突触超微结构(大鼠和豚鼠)也出现小泡不集中于突触前膜和线粒体空泡化增多等不利于突触功能的变化。表明强噪声对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影响是明显的,且以抑制性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结合本室以往工作进行讨论,认为噪声影响学习功能可能有通过影响海马的活动而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突触超微结构 噪声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慧娟 李陈莉 +3 位作者 赵秀丽 邢敏 赵春芳 李玉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损伤对突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顶叶皮质突触的变化。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中突触小泡、线粒体也发生改变。缺血48 h,突触小泡减少,甚至消... 目的:探讨脑缺血损伤对突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脑顶叶皮质突触的变化。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中突触小泡、线粒体也发生改变。缺血48 h,突触小泡减少,甚至消失;线粒体变性、减少乃至消失,嵴减少或消失呈空泡状。突触前后膜被破坏,典型的突触结构已不存在。结论: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延长,突触结构异常,突触密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突触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观察
下载PDF
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 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国帅 周小艳 +2 位作者 周治平 安学芳 余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在NT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免疫组化观察癫痫后24 h、3 d和14 d海马synapsinⅠ的表达,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电镜观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NC和Sham组比较,NT组大鼠的synapsinⅠ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平台数减少(P<0.05);突触减少,线粒体肿胀,前后膜不清,髓鞘断裂。与NT组比较,HT组synapsinⅠ表达在24 h无差异,3 d和14 d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过平台数增加(P<0.01);突触结构转清,界面增长,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结论:亚低温可上调synapsinⅠ表达并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改善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亚低温 认知功能 突触素Ⅰ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电针对快速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邵欣 余曙光 +2 位作者 卢圣锋 唐勇 尹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作用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SAMP8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电针"百会"、"涌泉"穴,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作用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SAMP8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电针"百会"、"涌泉"穴,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D的治疗效应;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SD)和突触间隙宽度的变化。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模针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模针组〔(38.55±3.59)s〕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较模型组〔(30.59±6.02)s〕延长(P<0.05);模针组突触后致密物〔(76.928±25.236)nm〕较模型组〔(65.371±24.219)nm〕增厚(P<0.05);突触间隙宽度〔(25.941±6.217)nm〕较模型组〔(29.161±7.830)nm〕减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1.083±0.049)较模型组(1.062±0.048)变化不明显,呈增大趋向(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发挥,增强学习记忆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超微结构 突触形态可塑性 海马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成对关联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香玉 胡艳 +2 位作者 郭铁成 鲁银山 张秀娟张松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2-817,共6页
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及PAS组,每组15只。手术对照组和PAS组采... 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及PAS组,每组15只。手术对照组和PAS组采用线栓法行右侧MCAO造模,假手术组行同样操作,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24 h,PAS组给予0.05 Hz、共90对脉冲的PAS干预,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28 d(周围神经电刺激强度为6 mA,波宽200μs;经颅磁刺激强度120%RMT),手术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正常饲养但不给予任何干预。术后28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半暗带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BDNF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对照组和PAS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减小(P<0.05);与手术对照组相比,PAS组突触界面曲率、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加(P<0.05)。②术后28 d,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对照组和PA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比率明显增加(P<0.05);PA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比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③术后28 d,PAS组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手术对照组(P<0.05),手术对照组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PAS可调节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而上调缺血半暗带皮质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对关联刺激 突触超微结构 凋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抑郁、焦虑模型大鼠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及加味温胆汤的情志双向调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齐 何晓微 +3 位作者 戴建业 范卫红 高月 武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117,I0027,共5页
基于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抑郁、焦虑模型大鼠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6只SPF级雄性SD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焦虑模型组、抑郁中药组、焦虑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和焦虑西药... 基于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抑郁、焦虑模型大鼠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6只SPF级雄性SD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焦虑模型组、抑郁中药组、焦虑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和焦虑西药组。分别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及天敌暴露应激制作大鼠抑郁及焦虑模型,其中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及焦虑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抑郁中药组、焦虑中药组给予12 g/kg加味温胆汤灌胃,抑郁西药组及焦虑西药组分别给予1.8 mg/kg百忧解及帕罗西汀灌胃。35 d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及取材,通过电镜检测各组大鼠前额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以及总路程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加味温胆汤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抑郁行为表现(P<0.05),抗抑郁西药百忧解只对总路程有显著影响(P<0.05);焦虑模型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以及总路程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加味温胆汤能改善垂直运动次数和水平运动次数(P<0.05),对总路程无显著影响,抗焦虑西药帕罗西汀能改善垂直运动次数,对其他无显著影响(P<0.05)。电镜结果显示,抑郁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囊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增大,部分间隙模糊,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降低、长度缩短,突触界面结构参数降低,而加味温胆汤能改善此变化;焦虑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以及突触界面结构参数变化与抑郁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加味温胆汤无显著影响。结论 研究发现,加味温胆汤对抑郁、焦虑模型大鼠前额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界面参数的影响并不一致,加味温胆汤的抗抑郁机制与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抗焦虑作用可能与突触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温胆汤 情志 双向调节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胎儿端脑突触素表达和突触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靖 董大翠 +3 位作者 张艳 李国营 曾明辉 蒋裕芸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9-614,共6页
为了探讨突触素(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端脑额叶中的表达与胎儿额叶皮质突触发育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 为了探讨突触素(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端脑额叶中的表达与胎儿额叶皮质突触发育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同时取材、常规电镜技术处理、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突触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光镜下各组均可见SYN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胎儿的额叶皮层,其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6~24周胎儿额叶的阳性产物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呈均匀的浅黄色,神经元突起内未见阳性产物;25~29周额叶的阳性产物呈黄色,在胞浆和突起内均可见,但阳性产物的量却下降;而30~39周额叶的SYN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突起内,神经元胞浆内未见阳性产物,阳性产物的量显著增加;(2)透射电镜下19~36周胎儿大脑额叶均可见到突触样结构,随着周龄的增加,突触的数量逐渐增多,结构逐渐清晰和完整。上述结果提示SYN的表达可以反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程度,SYN的表达与突触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胎儿大脑额叶的表达部位经历由神经元胞浆内表达为主到神经元终末表达为主的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SYN先是在神经元胞浆内合成,再随着神经元的发育而逐步转移到神经元突起的末梢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额叶免疫组织化学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慧娟 钱金泽 +4 位作者 张金平 李莉 李航 赵春芳 李陈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方法同前,但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于制模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自由活动、进食;康复训练组大鼠于制模后给予运动训练,包括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等。各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神经毡内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前后成分境界清楚、轮廓完整,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较多,分布密集而均匀、大小均等。脑缺血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也发生异常改变,如突触前、后膜模糊不清,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到制模后第21天时,可见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突触前、后膜被破坏,突触典型结构已不存在。康复训练组从制模后第7天开始,其突触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可见该组大鼠神经毡内突触及突触小泡数量均显著多于脑缺血组。结论脑缺血大鼠可见脑皮质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恢复正常,从而加速其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康复训练 突触超微结构 大鼠
原文传递
早期给予霍山石斛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龙海 吴鹏 +1 位作者 王国权 汪长中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霍山石斛早期给药预防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功效。方法33只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早期给药组和晚期给药组,另设12周龄小鼠为对照组,每组11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 目的探讨霍山石斛早期给药预防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功效。方法33只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早期给药组和晚期给药组,另设12周龄小鼠为对照组,每组11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免疫印迹检测海马CA3区SYT1表达。结果1~5 d逃避潜伏期,对照组分别为(50.33±14.07)s、(42.13±11.29)s、(28.24±17.78)s、(24.61±19.85)s、(16.11±6.18)s,模型组分别为(59.93±0.07)s、(52.37±6.47)s、(43.97±7.64)s、(42.34±15.10)s、(32.22±11.78)s,早期给药组分别为(53.81±13.59)s、(43.02±12.69)s、(29.40±7.79)s、(23.86±7.05)s、(22.96±8.45)s。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对照组、模型组、早期给药组和晚期给药组分别为(55.34±16.00)s、(40.70±9.97)s、(50.83±10.04)s、(41.62±10.03)s。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1~5 d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9,P=0.000);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与模型组比较,早期给药组逃避潜伏期缩短2~5 d,靶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海马CA3区早期给药组和对照组相似,突触结构较清晰,紧靠突触前膜处具有完整结构的突触囊泡较多、分布均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3区SYT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早期给药组CA3区SYT1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霍山石斛可以延缓或预防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突触结构和突触蛋白SY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预防衰老 学习记忆 突触超微结构 突触结合蛋白1
原文传递
针灸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骨架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荣军 侯哓蓉 +3 位作者 蔡兴慧 宋小鸽 吴生兵 赵梦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4-328,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以及突触骨架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8只。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d(染毒),正常饲养5d(脱毒),染毒—脱毒3个循环... 目的:观察针灸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以及突触骨架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8只。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d(染毒),正常饲养5d(脱毒),染毒—脱毒3个循环形成海洛因复吸模型。针灸组在染毒期处理与模型组相同,在脱毒期给予针灸治疗,毫针斜刺"百会"穴1~2mm,留针30min,同时艾灸双侧"肾俞"穴30min。正常组染毒期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脱毒期常规饲养。于实验第39天取材并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骨架蛋白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突触超微结构。结果: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MAP)-2、Tau较正常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rc)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前额叶皮层脑组织中MAP-2、Tau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Arc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大鼠电镜下突触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修复趋势。结论:针灸可改善海洛因复吸大鼠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调节突触骨架蛋白的表达,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干预 海洛因成瘾 突触超微结构 突触骨架蛋白
原文传递
艾灸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瑶 赵百孝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04-809,共6页
目的:探讨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8,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8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另取9只SAMR1小鼠为空白组,空白组、模型组小鼠不做干预,艾灸组小鼠... 目的:探讨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8,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8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另取9只SAMR1小鼠为空白组,空白组、模型组小鼠不做干预,艾灸组小鼠艾灸关元穴。6周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并计算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目标象限游程比和停留时间比显著下降(P<0.05),电镜下可见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突触间隙显著增宽,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SD)厚度、突触界面曲率显著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逃避潜伏期显著下降,目标象限游程比显著上升(P<0.05),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突触形态结构改善,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减小且PSD厚度显著增大(P<0.05),但突触界面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干预能够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损伤,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艾灸 海马 学习记忆能力 突触超微结构 快速老化小鼠
下载PDF
慢性间断性酒精暴露大鼠海马组织MMP-9的表达及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丽天 李凤青 +5 位作者 谢晓岩 王宁 李珏 薛琳媛 陈增荣 张策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酒精暴露(CIE)大鼠海马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及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4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染毒组大鼠间断性灌胃给予酒精4 g/(kg·d),灌胃2 d,戒断2 d,直至第28天...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酒精暴露(CIE)大鼠海马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及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4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染毒组大鼠间断性灌胃给予酒精4 g/(kg·d),灌胃2 d,戒断2 d,直至第28天。对照组大鼠给予等热量麦芽糖7 g/(kg·d)。实验期间测量大鼠体重、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酒精浓度。第0、26和28天时,每组随机处死7只大鼠,取海马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并定量分析突触结构参数。结果染毒组大鼠血清酒精浓度达到810 mg/L,对照组血清未检出。暴露第26和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海马中MMP-9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染毒组海马中MMP-9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tive MMP-9的表达量在第26和第28天时分别升高2.46倍和2.16倍,pro MMP-9蛋白表达量第26和第28天时分别升高1.65倍和1.49倍,总体(total)-MMP-9蛋白表达量在第26和第28天时较对照组分别升高2.07倍和1.82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海马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P<0.05),突触间隙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间断性酒精暴露可能通过改变突触超微结构从而导致大鼠海马区MMP-9表达升高。本研究为探索MMP-9在酒精依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性酒精暴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海马 突触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的蛋白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原淑娟 胡金家 +1 位作者 丁文龙 陈明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不同时期视网膜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0.1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于4、8、1... 目的观察糖尿病不同时期视网膜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0.1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于4、8、12周取眼球,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2h,冷冻切片厚20μ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SD95蛋白表达的变化,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全层并摄片,图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突触并摄片。结果 PSD95蛋白表达在糖尿病第8周时开始升高,至12周时升高具有显著意义;视网膜内丛状层的突触结构中的突触间隙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变长。结论 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突触后致密物蛋白 突触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大鼠
下载PDF
电针镇痛对尾核突触超微结构作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15
作者 杨友泌 王萍萍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1期59-61,119,共4页
近年来多数资料表明,尾核对痛与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有关。刺激尾核可以使痛阈升高^([1])。刺激尾核头部的背侧部位能抑制痛反应^([2])。尾核头部参与电针一定穴位的镇痛过程^([3])。但有关电针镇痛对尾核突触作用的实验研究,迄今尚未见... 近年来多数资料表明,尾核对痛与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有关。刺激尾核可以使痛阈升高^([1])。刺激尾核头部的背侧部位能抑制痛反应^([2])。尾核头部参与电针一定穴位的镇痛过程^([3])。但有关电针镇痛对尾核突触作用的实验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电子显微镜方法,试图观察尾核头部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其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与镇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小泡 尾核 头部 突触前膜 解剖部位 突触超微结构 电针镇痛 电镜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黄蒲通窍胶囊对V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 谢道俊 +8 位作者 储丹晨 韦彪 孙愘叡 丁伟军 鲍婷婷 王秋烨 赵志勇 王玉娇 鲍远程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黄蒲通窍胶囊对V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各组大鼠术后24 h给予相应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剂量为5.0 ml/(kg·... [目的]观察黄蒲通窍胶囊对V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各组大鼠术后24 h给予相应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剂量为5.0 ml/(kg·d);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配制液灌胃,剂量为0.63 mg(/kg·d),连续45 d;黄蒲通窍胶囊组给予黄蒲通窍配制液灌胃,剂量为1.51 g(/kg·d),连续灌胃45 d。末次用药24 h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染色情况,以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突触间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蒲通窍组突触后膜致密物(PSD)厚度、突触界面曲率和活性带长度均显著增加(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蒲通窍胶囊能够改善海马CA1区突触结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蒲通窍胶囊 血管性痴呆 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益肾填精法对SHR大鼠纹状体及前额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巍 李亚平 +7 位作者 李瑞 杨常泉 魏小维 王伟 钟成梁 晋黎 吴海娇 唐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以益智宁神颗粒为药物载体观察中医益肾填精法对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清洁级SH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4周龄雄性清洁... 目的以益智宁神颗粒为药物载体观察中医益肾填精法对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清洁级SH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托莫西汀组,哌甲酯组。4周龄雄性清洁级WKY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5组大鼠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SHR三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突触较密集,可清晰观察到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中细胞器水肿程度较轻,突触后膜中突触后致密物(PSD)较厚。结论益肾填精法可以改善SHR大鼠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突触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填精法 益智宁神颗粒 SHR大鼠 突触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春霞 郭俊和 +6 位作者 陈云波 闫蓉 王奇 于旭华 魏刚 刘四军 程淑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1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1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安理申(以安理申为阳性对照药)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每组3只,用同龄同背景APPswe/PS1dE9转基因阴性小鼠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4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脑内海马及皮层APP表达水平,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β-细辛醚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丁香酚组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毡内突触结构表现为大片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减少,突触界面变短或融合消失,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后膜及突触间隙大多模糊不清,突触后成分致密区厚度变薄,典型的突触结构已遭破坏,部分线粒体有轻微破损。安理申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在细胞器结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突触界面、突触小泡数量及突触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β-细辛醚及丁香酚可以抑制APP的过量表达,对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突触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石菖蒲 Β-细辛醚 丁香酚 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Aβ_(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改变的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荣 罗小光 张朝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 目的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表达。结果Aβ1-40作用PC12细胞4h时,突触囊泡数目明显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突触数目明显减少,突触素和GAP-43表达也明显减少,磷酸化ERK(p-ERK)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β1-40可以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而且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因而推测Aβ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机制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受到抑制有关,这可能是AD早期神经突触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 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突触素(synaptophsin)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ERK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钩藤降压解郁方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TLR4、NF-κB p65和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朱智恒 赵红霞 +7 位作者 刘叶倩 陈蕾 黄铃格 李弘 马丹凤 陈春茗 曾水清 任卫琼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8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钩藤降压解郁方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H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海马炎症反应及海马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 目的:研究钩藤降压解郁方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H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海马炎症反应及海马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0.45 mg/kg)+盐酸氟西汀(1.80 mg/kg)]和钩藤降压解郁方低、中、高(6.35、12.69、25.38 g/kg)剂量组,另取7只SD大鼠作空白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联合孤养的方法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复制HD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1次/d,连续6周。用无创血压计测量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18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中TLR4、NF-κB p65和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给药干预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P<0.01);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第一次跨越平台时间延长,目标象限总时间和目标象限总路程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模糊,部分突触结构出现融合,突触内线粒体嵴肿胀断裂,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较小(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18含量及TLR4、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钩藤降压解郁方低、中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低(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钩藤降压解郁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第一次跨越平台时间较短,目标象限总时间和目标象限总路程增加;钩藤降压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突触结构清晰,突触前膜、后膜存在,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增多,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增大(P<0.01);阳性对照组和钩藤降压解郁方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抑郁症 钩藤降压解郁方 海马突触超微结构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p65 NOD样受体蛋白3 学习记忆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