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61
1
作者 张林 蒲清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8,共12页
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是为高品质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从创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以生产力新质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质量理论,以生产力要素创新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水平跃升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进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从用意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化产业,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因应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而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经络”。新时代新阶段,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307
2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揭示了生产力新质、创新了生产力要素、推进了生产力跃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质量理论、要素理论、发展理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智能数字为经济发展“新介质”,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新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急需的“新素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既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又为传统生产力变革跃迁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 被引量:295
3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共21页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驱动力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 被引量:268
4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高度适配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增益于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以科技创新涵养新质生产力;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要塑造劳动者的科学思维、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培育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确保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与充分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66
5
作者 戴景瑞 鄂立柱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65
6
作者 刘峰 曹文君 +2 位作者 张建明 曹光明 郭林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业 科技创新 煤炭开发 清洁利用 发展方向 “十四五”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258
7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230
8
作者 徐玉莲 王玉冬 林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耦合关系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省级区域统计数据,对其耦...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耦合关系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省级区域统计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大部分省市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显著。据此给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被引量:196
9
作者 周叔莲 王伟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8,共9页
The Report on the Outline of the Fif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hereafter called THE OUTLINE) points out: "Our national economy has reached a period in which, if no... The Report on the Outline of the Fif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hereafter called THE OUTLINE) points out: "Our national economy has reached a period in which, if not adjusted, it cannot develop anymore" ; "In the coming five years, we must cast emphasis up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area adjustment, and city-village adjustment, and especially take ISA as the anchor job". It further indicates the tasks of ISA in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years, that is,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quicken industrial regrouping and reform on the one hand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optimalizatin upgradeon the other, devote major efforts to developing service industry, speed up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ntinue to throw more strength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acilities". THE OUTLINE also directs our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have to be pushed by system creation and STI [science-technoiogy innovation]". Such being the case, you might ask: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A in the Tenth Five-year-plan period? What are its meanings in sgtrategy? How to drive ISA by STI ? How to use it, in return, to accelerate STI?"This treatise will,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I and ISOU, mak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os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 对策 中国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21
10
作者 上官绪明 葛斌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还存在协同效应。为化解内生的环境规制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问题,本文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为了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采用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相乘,创新性地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再估计发现,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导致低估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应,而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不仅需中央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还需引导区域间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Durbin模型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被引量:200
11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2,共8页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原文传递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 被引量:217
12
作者 曹颢 尤建新 +1 位作者 卢锐 陈海洋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但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从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角度构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制定2001年—2008年科技金融资源指...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但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从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角度构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制定2001年—2008年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贷款指数,运用组间连接法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资源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金融经费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科技金融产出指数显现下降趋势。特别是科技金融贷款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反映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发展指数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16
13
作者 王宏起 徐玉莲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通过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作用分析,揭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 通过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作用分析,揭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协同发展 协同度
下载PDF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10
14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现阶段,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应用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弱、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鸿沟”、创新生态体系中主体间协作活力不足。未来我国应重点从体制机制、基础投入、营商环境和数字赋能四方面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要强化政策支持,夯实创新发展制度保障;强化平台建设,形成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强化产权保护,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强化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 “卡脖子”问题
下载PDF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05
15
作者 石建勋 徐玲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从新质战斗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 新质生产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与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数字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要素紧密结合的生产力新形态。从新质战斗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飞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和制度环境;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保障;以新型举国体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强化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支撑;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加大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强化金融“供血”功能,全面优化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加速构筑算力竞争优势,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基础;以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199
16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211,共10页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新质化 科技创新 数字信息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198
17
作者 张来武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共5页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非正式关系
下载PDF
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4
18
作者 张玉喜 赵丽丽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4,214,共9页
采用2004-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长期内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 采用2004-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长期内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本是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金融市场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较小;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地区差异,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受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受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影响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投入 科技创新 效果 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91
19
作者 刘洋 陈晓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9,共15页
本文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二... 本文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4)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存在边际效应减弱的趋势,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被引量:180
20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赵路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双碳”目标已对煤炭行业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谋划、从多个方面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发展路径,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定“量”、绿色提“质”、创新领“路”为纲,探索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阐述了开展煤炭安全区间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分析安全区间上下限影响因素,提出煤炭安全区间需要研究的科学命题;结合世界主要煤炭生产消费国家的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布局和国内低碳科技发展动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煤炭工业开拓前进、发展改革、洁净煤技术框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等5个阶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科技攻关需求;围绕技术升级、低碳融合、颠覆突破、负碳固碳等4种类型,提出了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碳汇、矿井空间开发利用、绿氢(电)与煤炭转化融合、煤与生物质/废弃物协同利用、地热资源利用、井下流态化开采与转化一体化、煤基高能燃料合成、先进煤基碳素材料制备、深部原位CO_(2)与CH_(4)制氢、煤矿采空区/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安全区间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 负碳固碳 技术路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