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 被引量:258
1
作者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47,共12页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在城市郊区,由于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大,种植结构调整空间大,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也会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出务工 粮食生产 要素替代 种植结构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0
2
作者 李祎君 王春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适应措施,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7年资料和1961—...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适应措施,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7年资料和1961—2007年全国逐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明显。小麦种植比例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波动大;水稻种植比例变化南北方反向,且变化幅度趋缓;玉米种植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加大。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均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现不同增减趋势。而作物熟制、复种指数也发生明显变化,种植北界持续北推。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扩种水稻,原来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为水稻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种植结构 小麦 玉米 水稻
下载PDF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3
3
作者 王石立 庄立伟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 0世纪 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 1 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水热条件 东北地区 气象资料 冬季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 被引量:92
4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1 位作者 林大燕 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3,110-111,共8页
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除播种面积扩大和各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以外,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粮食"九连增"的贡献因... 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除播种面积扩大和各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以外,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粮食"九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结构调整三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增产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增"期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率年均为26%,贡献率最高的年份达到67%。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也最为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 贡献率 增产潜力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2
5
作者 孟菲 谭永忠 +1 位作者 陈航 熊雯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2004—2018年,中国整体的“非粮化”水平呈波动变化,2016年后“非粮化”最...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2004—2018年,中国整体的“非粮化”水平呈波动变化,2016年后“非粮化”最为显著;“非粮化”类型逐渐由蔬菜、油料、棉花等多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2)“非粮化”在空间上大致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步严重的态势,类型多为蔬菜和油料作物,又以蔬菜为主导。(3)各影响因素中,人工成本和种粮比较收益在后期对非粮种植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非粮化”现象发生;机械动力水平在前期对“非粮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后期表现为正面作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对“非粮化”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应对耕地“非粮化”现象,应继续保障粮食种植收益、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与服务市场、健全法律政策与制度,以稳定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非粮化” 时空格局 空间计量模型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比较研究 被引量:85
6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2 位作者 安萍莉 张卫峰 严良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区县,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2000~2004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和种植结构。结果显示,3个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次序同经济发展水平次...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3个处于不同经济区位和发展水平下的典型区县,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2000~2004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和种植结构。结果显示,3个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次序同经济发展水平次序是一致的,依次为:大兴>曲周>武川。同时,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耕地利用集约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同时,集约度的内部构成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资金集约度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劳动集约度比重会逐渐下降,体现了资金投入逐步替代劳动投入的趋势。另外,农业种植结构同耕地利用集约度关系也十分密切,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种植结构集约度会大于以大田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集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经济发展水平 种植结构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动因何在?——基于农地产权与要素配置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84
7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80,共16页
本文利用全国9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会抑制农户种植农作物,但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抑制作用,且不显著降低粮食种植户的粮... 本文利用全国9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会抑制农户种植农作物,但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抑制作用,且不显著降低粮食种植户的粮食播种面积;(2)随着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纯务农劳动力占比越高的农户,务农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会激励他们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3)兼业农户与"离农"农户具有相同的行为目标,即务农成本最小化,强化地权稳定性将诱导这两类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4)随着粮食生产中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绩效。本文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地权稳定性的改善以及农业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均会诱导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从而表现出种植结构的"趋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趋粮化”农地产权 要素配置
原文传递
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张惠中 宋文 +3 位作者 张文信 李新举 刘佳琦 李俊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103,共10页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深刻影响着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多方位解决粮食销路问题,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种植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 山东省
下载PDF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3
9
作者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3-1073,共11页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财政支农政策 种植结构 化肥 农业机械 农业碳排放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被引量:71
10
作者 黄青 唐华俊 +3 位作者 周清波 吴文斌 王利民 张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8-223,386,共7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作物种植结构自动提取及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小麦、一季稻及大豆等主要作物时序光谱特征,确定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阈值,建立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上述4种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模型,获取2009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空间种植结构格局特征。其次,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差值模型,通过与近5a作物长势的平均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东北地区2009年4种作物的长势状况。结果显示,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遥感提取的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总体精度达到了87%以上;不同作物长势在其整个生育期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提取不同作物种植结构及进行大尺度作物长势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是可行的,研究为中国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大尺度业务化运行的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作物 MODIS NDVI 种植结构 精度评价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耕地地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1
11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6,共12页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农业生产 种植结构 农业机械
原文传递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种植结构 被引量:68
12
作者 张卫峰 季玥秀 +3 位作者 马骥 王雁峰 马文奇 张福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 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 消费 驱动因素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小农的种粮逻辑--40年来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转变与未来策略 被引量:69
13
作者 罗必良 张露 仇童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共28页
基于已有文献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质疑与担忧,作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从"去粮化"到"趋粮化"的历史性转变。文章认为,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长期且连续的增长,并非由外生的经济因素直接激发,... 基于已有文献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质疑与担忧,作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从"去粮化"到"趋粮化"的历史性转变。文章认为,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长期且连续的增长,并非由外生的经济因素直接激发,亦非农业税减免和农业补贴政策的直接诱导,而是由农户在要素流动与卷入农业分工的过程中所内生的自我执行机制来决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小农的种粮逻辑是通过要素配置、地权预期、分工深化三个方面来共同表达的。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家庭经营格局并不构成中国粮食安全的阻碍,相反,却内含着重要的组织优势与可动员潜力。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策略与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家庭经营 种植结构 “去粮化” “趋粮化” 中国粮食安全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66
14
作者 徐清华 张广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3,共11页
全球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农业耕作方式增加了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绿色资源利用率低、农田污染严重的双重... 全球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农业耕作方式增加了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绿色资源利用率低、农田污染严重的双重困境,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承压力已达极限,严重阻碍了地区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基于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999—2019年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农业领域已提前完成了2020年碳减排目标,然而从局部来看仍有14.89%的城市农业产业未完成碳减排目标,且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优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显著降低了本地农业碳排放强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减碳效应。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的空间减碳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克服土地产权不稳定和土地细碎化等条件限制,通过农机跨区域作业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进而降低邻近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发的农村土地集中化利用挤压了农机跨区域服务市场发展,反而弱化了农业机械化的空间减碳效应。在文章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出台农机跨区域作业补贴政策以解决跨区域农机服务市场失灵问题,激发市场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农机产品,严控非粮食主产区耕地用途变更,为进一步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碳排放强度 种植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低碳农业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4
15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刘德祥 蒲金涌 郭慧 张宇飞 张谋草 张惠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32,共6页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得出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北和高海拔地区推移... 采用对农作物生长有指标意义的≥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农作物适宜种植面积、生长发育速度及产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得出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冬小麦西伸北扩,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多熟制向北和高海拔地区推移。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春播作物提早播种,喜热和喜温作物生育期延长,越冬作物推迟播种,生育期缩短。喜热作物棉花气候产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气候变暖 作物 种植结构 生长变化
下载PDF
农地流转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被引量:65
16
作者 罗必良 江雪萍 +1 位作者 李尚蒲 仇童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1,238,共8页
农地流转引发的"非粮化"问题颇受关注。基于全国9省区2704个样本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大规模农地转入户相比,小规模农地转入户倾向于"非粮化"生产;在农业劳动力充裕和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封闭经营条件下,小... 农地流转引发的"非粮化"问题颇受关注。基于全国9省区2704个样本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大规模农地转入户相比,小规模农地转入户倾向于"非粮化"生产;在农业劳动力充裕和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封闭经营条件下,小规模农地转入户为提高其劳动力和土地的利用率,将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非粮化"现象具有严格的情境依赖特征。随着农户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不断发育,种植结构将转向"趋粮化"。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农业家庭经营卷入分工经济,能够有助于化解农地流转引发的"非粮化"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非粮化” 农地流转 劳动力约束 农业社会化服务
下载PDF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陈玉洁 张平宇 +1 位作者 刘世薇 谭俊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7-1407,共11页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种植结构 优化布局 东北西部
下载PDF
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和河南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6
18
作者 王翌秋 陈玉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8,111,共8页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 种植结构 种植概率 种植比重
原文传递
应用Sentinel-2A NDVI时间序列和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的农作物分类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杜保佳 张晶 +3 位作者 王宗明 毛德华 张淼 吴炳方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51,共12页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表现形式。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对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分配资源以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作物信息提取研究大多局限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NDVI时间序列,影...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表现形式。及时精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对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分配资源以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作物信息提取研究大多局限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NDVI时间序列,影响了作物空间分布信息提取的准确性。随着Sentinel-2A卫星成功发射,为高分辨率NDVI时间序列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黑龙江省北安市为研究区,基于覆盖完整生育期的Sentinel-2A多光谱数据,构建10 m分辨率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Savitzky Golay (S-G)滤波器对Sentinel-2A 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滑。基于典型时相的多光谱数据和NDVI时间序列构建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作物类型遥感识别。通过对样本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分析,可以得出NDVI时间序列能够清晰地区分作物物候差异。此外,本文还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两种方法,对典型时相的多光谱数据进行了作物分类对比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典型时相多光谱数据引入平滑重构后的NDVI时间序列能够更好地描述作物的物候特性,能够准确刻画研究区作物发育情况,有效区分各类作物;②通过对比分类实验发现,典型时相多光谱数据引入NDVI时间序列特征,增强了不同作物之间的光谱差异,提高了作物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较典型时相多光谱数据进行分类的结果分别提高了7.7%和0.055;③基于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在作物分类的结果中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6.2%,kappa系数为0.892。本研究的方法为其他大区域农作物的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A 时序数据 NDVI 面向对象 决策树 农作物 种植结构 北安市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无棣县耕地优化配置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郑新奇 阎弘文 徐宗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53-56,共4页
通过对耕地质量的适宜性评价 ,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不同耕地质量中的种植结构进行面积控制 ,借助Arc/Info和MapInfo等工具 ,实现耕地优化配置的自动化 。
关键词 耕地 GIS 优化配置 无棣县 地理信息系统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