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9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 被引量:299
1
作者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具身认知强调了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依赖性。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模式不同的是,它认为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认知既是具身的,也是嵌入的,大... 具身认知强调了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依赖性。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模式不同的是,它认为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认知既是具身的,也是嵌入的,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构成了一体的认知系统。最初,具身认知仅仅是一种反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哲学思潮,经由认知科学哲学和理论心理学而逐渐进入了实验领域。具身认知研究充分利用了神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和结论,但是它并不主张把心理还原为生理或物理,同时,具身认知的神经科学取向仅仅给传统心理研究提供一个认识心智的新视角,其目标并非取消行为水平的心理研究,因此不会损害心理学的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理论心理学 还原论 神经科学
下载PDF
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 被引量:96
2
作者 赵炬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2,共22页
本文是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系列研究的第二篇,主要探讨这场改革的科学基础。这场改革有四大基础:了解大脑、了解学生、了解认知、了解学习,分别代表脑科学与神经科学、青春期大学生发展研究、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 本文是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系列研究的第二篇,主要探讨这场改革的科学基础。这场改革有四大基础:了解大脑、了解学生、了解认知、了解学习,分别代表脑科学与神经科学、青春期大学生发展研究、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科学。在简要介绍这四个领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这场改革的贡献和意义。由于原文较长,故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发表。上篇主要介绍脑科学和和青春期大学生发展,并讨论它们对SC改革的贡献和意义。其余两部分将在下篇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神经科学 青春期发展 成人呈现期研究 大学生发展研究 本科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 被引量:58
3
作者 叶航 汪丁丁 贾拥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联结和神经网络)在...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联结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济学 行为济学 演化心理学 神经科学 济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被引量:63
4
作者 韩济生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共3页
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100083)韩济生(1928一)萧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中华疼痛学会理事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生理科学... 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100083)韩济生(1928一)萧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中华疼痛学会理事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生理科学进展》杂志主办世界卫生组织科学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 神经科学 针灸学
下载PDF
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 被引量:65
5
作者 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47,203-204,共17页
理性思考与情绪感觉(情感体验)相互交织,有限理性产生的结果比按逻辑和计算方法行动更加合理。作为进化遗产的一部分,情绪优化了人的互动方式,并起到动机和知觉的作用。情绪在心理功能与神经机制两个层面影响推理:在心理功能层面,情绪... 理性思考与情绪感觉(情感体验)相互交织,有限理性产生的结果比按逻辑和计算方法行动更加合理。作为进化遗产的一部分,情绪优化了人的互动方式,并起到动机和知觉的作用。情绪在心理功能与神经机制两个层面影响推理:在心理功能层面,情绪把人引向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从而使记忆、注意、言语、决策等认知过程变得更具选择性,并规定了认知的策略与风格;在神经机制层面,认知脑与情绪脑分离的假设被大量研究证据所否定,即使被视为情感中心的"边缘系统"也参与认知加工过程。情感经验具有非概念的内容,其作用在于填补纯粹理性决定行为和信念所留下的空隙。作为一种评价式的诠释,情绪引导着经验模式或场景。情绪的判断系统本身并不构成观点或观察的框架,它作为一种景象或情境,使事物在其中以某种方式被看作或想象为某个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理性 推理 认知 神经科学
原文传递
基于脑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亚鹏 董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6,共5页
教育应该重视儿童大脑发展的敏感期和可塑性。对于教育者而言,一方面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刺激和材料,促进他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但同时又要防止在大脑发生可塑性变化的过程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大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往... 教育应该重视儿童大脑发展的敏感期和可塑性。对于教育者而言,一方面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刺激和材料,促进他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但同时又要防止在大脑发生可塑性变化的过程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大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往往有其对应的神经机制,要使神经科学研究真正对教育有所贡献,真正"大面积"地进入教育教学实践,无论是教育决策部门、还是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其学者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思路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敏感期 可塑性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从神经经济学和神经营销学到神经管理学 被引量:41
7
作者 马庆国 王小毅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神经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随着脑成像和脑电测量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来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与交叉融合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本文介绍了21世纪出现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的、与神经科学交叉发展... 神经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之一,随着脑成像和脑电测量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年来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与交叉融合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本文介绍了21世纪出现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的、与神经科学交叉发展的学科:神经经济学和神经营销学。从它们的发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两者虽然同采用神经科学方法,都是研究个体行为的脑活动,却受各自学科研究方法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进而,本文分析了神经科学引入管理科学的可行途径,提出了神经管理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可能发展的方面,提出神经科学对管理科学的交叉,其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的发展,开创新的广阔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济学 营销学 管理学
下载PDF
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康复景观设计探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博新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51,共5页
21世纪获得重大突破发展的神经科学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大脑如何对环境感知反应,使这一原本在建筑界较为模糊的领域获得了科学的解释。神经科学与建筑学相结合使更符合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可能,并且适合运用于康复景观环境设计。首... 21世纪获得重大突破发展的神经科学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大脑如何对环境感知反应,使这一原本在建筑界较为模糊的领域获得了科学的解释。神经科学与建筑学相结合使更符合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可能,并且适合运用于康复景观环境设计。首先探讨了神经科学与建筑学结合的意义与方式,在此基础上从阐明环境的康复原理、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针对性的康复设计以及建立完备的理论框架4个方面重点探讨分析了神经科学对康复景观设计的意义,最后对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康复景观设计进行展望,认为康复景观将进行循证设计并拓展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神经科学 建筑学 康复景观 循证设计
下载PDF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31
9
作者 郭春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记忆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家 认知活动 问题解决 神经科学
下载PDF
学习与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教育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加仙 董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饰其形状,对脑的功能代表区产生影响。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多层面研究为理解学习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可塑性 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学习与 教育
下载PDF
斑马鱼行为学实验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邹苏琪 殷梧 +2 位作者 杨昱鹏 陈林 胡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2,共8页
斑马鱼作为新型模式动物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斑马鱼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除了在发育方面比其他模式动物更具优势外,在行为学方面的应用也更加丰富.由于斑马鱼幼体在受精后前两天通体透明,眼睛大小占... 斑马鱼作为新型模式动物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斑马鱼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除了在发育方面比其他模式动物更具优势外,在行为学方面的应用也更加丰富.由于斑马鱼幼体在受精后前两天通体透明,眼睛大小占到大脑体积的二分之一以上,成鱼昼夜节律明显,对光反应强烈,因此斑马鱼在视觉领域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斑马鱼的嗅觉、听觉器官都在体表可见,可以很容易地用行为学实验手段对嗅觉和听觉功能进行检测.斑马鱼习性好动,利用斑马鱼进行运动方面的行为学观察也非常便利.斑马鱼具有群聚习性,在社会生物学研究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斑马鱼行为学是一种比较简单而又有效地分析神经整合功能的方法,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行为学 神经科学
下载PDF
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昌 翁旭初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二、脑激活(一)T2变化(二)T1变化三、功能磁共振信号特点(一)信号强度(二)时间分辨率(三)空间分辨率四、FMRI研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二)头动问题五、FMRI... 目录一、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二、脑激活(一)T2变化(二)T1变化三、功能磁共振信号特点(一)信号强度(二)时间分辨率(三)空间分辨率四、FMRI研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二)头动问题五、FMRI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神经科学
下载PDF
教育神经科学:探究人类认知与学习的一条整合式途径 被引量:33
13
作者 胡谊 桑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4-520,共7页
教育神经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对人的具身认知进行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层面研究以整合态势来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的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当然结果。在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已有的良好沟通下,教育神经科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 教育神经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对人的具身认知进行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层面研究以整合态势来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的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当然结果。在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已有的良好沟通下,教育神经科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等的合力,借助多种技术(包括脑成像技术),多视角、多层面地分析人的心理活动,以求最终达到科学改进教育理论及其做法的目的。不可否认,本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会就此阻止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加快合作与融合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 科学
下载PDF
“大脑即银幕”:从神经科学到神经-影像 被引量:32
14
作者 孙绍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51,共12页
溯源与评介建立在当代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基础上伸延发展的电影思潮,特别是以"神经-影像"(neuro-image)为中心观念形成的当代电影思考。神经-影像概念的提出,印证了21世纪以来人文和艺术思考逐渐与科学、哲学最新成果整... 溯源与评介建立在当代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基础上伸延发展的电影思潮,特别是以"神经-影像"(neuro-image)为中心观念形成的当代电影思考。神经-影像概念的提出,印证了21世纪以来人文和艺术思考逐渐与科学、哲学最新成果整合的总体趋势,为电影实践中日益增多的"大脑旅程"找到了"物质基础"。如果说德勒兹的时间-影像诞生在"二战"废墟上的话,那么,神经-影像的浮现则关乎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2001年双子塔崩毁这两个历史节点。构成神经-影像的三重力量,即"虚幻的力量""谵妄的力量"和"感触/触感之力",有助于我们洞穿现象世界,直面事物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神经科学 感触/触感 影像具身性
下载PDF
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的途径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晓力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47,204,205,共27页
在广义涉身认知理论的背景下,对认知科学最具代表性也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三条路径几个焦点问题的考察,能揭示出这些路径所面对的理论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对于认知心理学的表征问题而言,除了命题式表征,... 在广义涉身认知理论的背景下,对认知科学最具代表性也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三条路径几个焦点问题的考察,能揭示出这些路径所面对的理论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对于认知心理学的表征问题而言,除了命题式表征,可以承认以身体为基础的知觉表征作为原初表征在基底层提供认知与行动的因果说明;对于脑神经科学而言,主张破解意识难题可行的路线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研究;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倡导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去建构心智的认知架构,未来既满足人类价值也兼顾机器利益的可信赖的道德主体应当是人—机交融的延展认知系统。在这些考察过程中可以看出,哲学与前沿的认知科学在某种条件下既构成双向挑战的态势,又具有双向推进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效应,这种效应为实现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认知科学 心理学 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联结主义神经网络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益文 张文新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8-375,共8页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主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文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 现代联结主义是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和心理科学融合生成的产物,神经网络是依据联结主义理论设计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模型。该文章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及其特性,在对生物神经元和人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分类、激活规则以及学习规则。最后简要讨论了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在心理学中的一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结主义 心理科学 存在 义理 首先 心理学 人脑 生成 依据 神经科学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现代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6
17
作者 沈建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9-86,共8页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现代诊断 治疗方 CVS 神经科学 致残率 病死率
下载PDF
解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被引量:24
18
作者 蒋子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7-568,共2页
头晕或眩晕与头痛是神经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上有涉及头晕或眩晕与头痛交叉症状的患者,随着学科的发展进步,曾经先后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相关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等。这不仅是2个... 头晕或眩晕与头痛是神经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上有涉及头晕或眩晕与头痛交叉症状的患者,随着学科的发展进步,曾经先后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相关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等。这不仅是2个症状之间的交叉,还是2个学科之间的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性眩晕 诊断标准 前庭性 解读 耳鼻咽喉科学 神经科学 相关性 头晕
原文传递
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和语言的起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77,共16页
本文认为语言首先是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手段 ,而不是一种思维工具进化而来的。从这一点出发 ,就有可能对语言进化起源的图景做出合情合理的清晰描述。基于这一观点 ,本文讨论了与语言起源的进化源头探索有关的各种“缺失环节” ,并以多... 本文认为语言首先是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手段 ,而不是一种思维工具进化而来的。从这一点出发 ,就有可能对语言进化起源的图景做出合情合理的清晰描述。基于这一观点 ,本文讨论了与语言起源的进化源头探索有关的各种“缺失环节” ,并以多个学科最近的科学发现为基础 ,探讨了“原始人类的前语言交际行为和后语言交际行为”、“语言的结晶形成”、“象征符号的出现与认知能力”以及“神经科学与语言的起源”诸问题 ,提出了一些假设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进化过程 交际工具 “缺失环节” 象征符号 认知能力 神经科学 交际行为 语言 起源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刍议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会明 史爱丽 +1 位作者 王宁 金文光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4,共3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脑神经科学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迎来新的发展热潮,并逐渐进入各个行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工作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脑神经科学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迎来新的发展热潮,并逐渐进入各个行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工作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①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提出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关注和发展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类脑智能计算、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等关键技术,培育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政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大数据 神经科学 移动互联网 人机协同 智能时代 产业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