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二醇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许茜 王保伟 许根慧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对国内外乙二醇合成的传统工艺:直接水合法、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进行了介绍;对乙二醇合成的新工艺,包括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和C1化学法的工艺流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其中,C1化学法主要分为乙烯合成法、合成气合成法和甲... 对国内外乙二醇合成的传统工艺:直接水合法、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进行了介绍;对乙二醇合成的新工艺,包括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和C1化学法的工艺流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其中,C1化学法主要分为乙烯合成法、合成气合成法和甲醛、甲醇合成法。作为合成气合成法之一的合成气偶联合成法,具有工艺要求不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希望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催化水合 -化学
下载PDF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应用于甲烷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爱民 宫为民 +3 位作者 张秀玲 周杰 师华 张报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在常压和室温下,研究了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甲烷偶联反应。从注入能量、气体总流量、O2/CH4的比率和电极表面的催化作用4个方面考察了C2烃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于CH4/O2双组分体系时,较高... 在常压和室温下,研究了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甲烷偶联反应。从注入能量、气体总流量、O2/CH4的比率和电极表面的催化作用4个方面考察了C2烃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于CH4/O2双组分体系时,较高的注入能量,适宜的气体总流量和O2/CH4的比率,是获得C2烃高产率的必要条件。另外,放电电极表面对甲烷偶联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偶联 等离子体 脉冲电晕 OCM -化学
下载PDF
论我国碳一化学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5
3
作者 成思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在我国发展碳—化学的战略意义;从碳—开发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制取合成燃料及烯烃的研究;开发碳—产品必须加强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的研究。
关键词 -化学 中国
下载PDF
迎接21世纪煤化工产业发展春天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尚 颜泽泓 《煤化工》 CAS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随着国际性能源紧张、石油价格的动荡,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多样化。中国从资源特点和能源安全出发,更加关注煤化工的发展。在以煤的气化为核心生产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煤液化生产合成油等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引... 随着国际性能源紧张、石油价格的动荡,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多样化。中国从资源特点和能源安全出发,更加关注煤化工的发展。在以煤的气化为核心生产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煤液化生产合成油等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引进、开发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21世纪煤化工产业将推上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发展 -化学 洁净煤技术 煤制油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增强制备碳一化学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艳 徐晶晶 +2 位作者 王晓辉 李靖 王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碳一化学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催化剂的研发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等离子体在增强催化剂性能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可。综述了三种常见的冷等离子体——低气压辉光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等离... 碳一化学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催化剂的研发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等离子体在增强催化剂性能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可。综述了三种常见的冷等离子体——低气压辉光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增强制备碳一化学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等离子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活性组分粒径小、分散度高、晶格缺陷少、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强等优势,因而在甲烷燃烧、甲烷重整、二氧化碳加氢等反应中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这主要得益于冷等离子体"低温高能"的特性:1)冷等离子体较低的温度不仅可以避免金属粒子烧结和团聚,还可以抑制金属粒子向载体内部扩散,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2)冷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能够吸附在金属粒子表面,使其带负电荷,彼此排斥,有利于提高金属粒子的分散度;3)冷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能够快速分解催化剂前驱体,金属粒子以低表面能的(111)晶面快速成核,晶格缺陷较少的(111)晶面能够减缓碳的生成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化学 催化剂 活性 稳定性 抗积
下载PDF
高分散度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基涛 高利珍 +1 位作者 张伟德 陈明树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2,共2页
高分散度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李基涛高利珍张伟德陈明树(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361005)70年来甲醇合成催化剂被广泛关注,特别是60年代后期英国ICI公司发明低温低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以来,人们对铜基甲醇... 高分散度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李基涛高利珍张伟德陈明树(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361005)70年来甲醇合成催化剂被广泛关注,特别是60年代后期英国ICI公司发明低温低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以来,人们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进行了深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催化剂 铜基 高分散度 -化学
原文传递
氮磷施肥对拟南芥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6
7
作者 严正兵 金南瑛 +2 位作者 韩廷申 方精云 韩文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 研究植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C、N、P元素的分配规律和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理解生长速率调控的内在机制。该研究基于盆栽施肥试验,测定不同N、P供应水平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生物量和C、N、P含量,分析拟南芥的限制元素类型、验证生长速率假说、探讨N、P的内稳性差异和C、N、P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结果如下:盆栽试验基质中限制元素是P,施N过多可能引起毒害作用;拟南芥的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即随着叶片N:P和C:P的增加,比生长速率显著减小;叶片P含量存在显著的调整系数(3.5),但叶片N含量与基质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叶片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不符合N-P3/4关系,施P肥导致表征N、P异速生长关系的幂指数(0.209)显著低于施N肥处理(0.466)。该研究首次基于温室培养实验分析了拟南芥C、N、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P添加的响应,研究结果将为野外研究不同物种、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关系 生长速率假说 内稳性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氮磷肥
原文传递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阶段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婵 张仕吉 +5 位作者 李雷达 刘兆丹 陈金磊 辜翔 王留芳 方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8-671,共14页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及植物的生存策略,根据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南烛(Vacciniumbracteatu)+杜鹃(Rhododendron ...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及植物的生存策略,根据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南烛(Vacciniumbracteatu)+杜鹃(Rhododendron mariesii)灌草丛(LVR)、檵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白栎(Quercus fabri)灌木林(LCQ)、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柯(Lithocarpus glaber)+檵木针阔混交林(PLL)、柯+红淡比(Cleyera japonic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LCC)作为一个恢复系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植物叶片、未分解层凋落物和0–30 cm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运用异速生长关系、养分利用效率和再吸收效率分析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养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叶片C:N、C:P、N:P显著下降,而叶片C、N、P含量和土壤C、N含量、C:P、N:P显著增加,其中LCC植物叶片C、N含量,土壤C、N含量及其N:P,PLL植物叶片P含量,土壤C:P显著高于其他3个恢复阶段,各恢复阶段植物叶片N:P> 20,植物生长受P限制;凋落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波动较大。(2)凋落物与叶片、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叶片与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叶片C、N、P含量与土壤C、N含量、C:N (除叶片C、N含量外)、C:P、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N与土壤C、N含量、C:P、N:P,叶片C:P与土壤C含量、C:N、C:P,叶片N:P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植被恢复过程中,叶片N、P之间具有显著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指数为1.45,叶片N、P的利用效率下降,对N、P的再吸收效率增加, LCC叶片N利用效率最低, PLL叶片P利用效率最低而N、P再吸收效率最高。(4)叶片N含量内稳态弱,而P含量具有较高的内稳态,在土壤低P限制下植物能保持P平衡。植被恢复显著影响叶片、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植被恢复 氮磷化学计量比 内稳态 养分利用效率 氮磷再吸收效率
原文传递
喀斯特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俞月凤 何铁光 +6 位作者 曾成城 宋同清 彭晚霞 韦彩会 苏利荣 张野 范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5-946,共12页
为摸清喀斯特植被退化对群落各组分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态特征的影响,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退化程度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植物叶片、凋落物、土... 为摸清喀斯特植被退化对群落各组分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态特征的影响,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退化程度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的C、N、P含量,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特征、相互关系及植物内稳性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叶片C、N、P含量、N∶P和凋落物N∶P、微生物量C显著下降,而叶片C∶N、C∶P则显著增加,且植物叶片N∶P<14;随退化程度加剧,凋落物N、P含量、土壤C、N、P含量、微生物量N、P呈先略有增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不同退化程度群落土壤N∶P和微生物量C∶N无显著差异。(2)叶片N、P含量与土壤N、P含量,叶片C∶P与土壤C∶N、C∶P、N∶P,叶片N∶P与凋落物N、N∶P,叶片C、N、P含量与微生物量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N与土壤C、N,叶片C∶P与土壤N、P,叶片N∶P与土壤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N、P元素的内稳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74和2.31,属于弱稳态型,叶片N∶P的H值为5.14,为稳态型,相对于N、P元素,元素计量比N∶P具有更高的内稳性。喀斯特地区群落退化引起系统C、N、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植物N∶P呈现一定的内稳性,说明其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退化导致叶片N∶P下降植物生长受N限制作用不断增强,因此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注重N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群落 氮磷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喀斯特 内稳性
下载PDF
聚磷腈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建生 綦明正 +2 位作者 孔庆山 纪全 夏延致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近年来聚磷腈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探讨了聚磷腈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磷腈 合成 应用 研究进展 氯化磷腈 六氯环三磷腈 聚二氯磷腈 化学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杉木根叶功能性状与碳氮磷化学计量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睿 刘静 +3 位作者 王利艳 颜耀 马祥庆 李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298-6310,共13页
为认识地理环境因子对不同种源杉木的影响及其响应和适应特征,对生长在同质园的7个种源3年生杉木王幼树根、叶功能性状及碳氮磷化学计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杉木功能性状种源间变异系数为7.3%—18.9%,化... 为认识地理环境因子对不同种源杉木的影响及其响应和适应特征,对生长在同质园的7个种源3年生杉木王幼树根、叶功能性状及碳氮磷化学计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杉木功能性状种源间变异系数为7.3%—18.9%,化学计量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6%—18.9%,均小于20%,叶、根C含量变异系数较小,说明C是植物体最稳定的元素。不同地理种源杉木幼树叶厚、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表明杉木叶片形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种源地地理环境变化。不同地理种源杉木根N含量、根C∶N和根C∶P差异极显著,反映不同种源地气候与土壤养分对根系化学计量特征的潜在影响。江西文公山种源的杉木比叶面积最大,比根长、根干物质含量最小;安徽休宁种源的杉木叶片C含量、C∶P、根C∶N、N∶P最小,细根N、P含量最高;江西安福山种源的杉木细根C∶N最大,叶片N∶P、细根C、N、P含量、C∶N、C∶P最小。不同种源地经度与杉木叶组织密度、叶C∶P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降水梯度升高,不同种源杉木叶根N∶P、比叶面积、比叶重升高。随海拔升高和气温的降低,叶片厚度增加,叶组织密度密度减小,叶干物质含量减小,比叶面积减小。对不同地理种源杉木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分析表明,不同种源杉木根比表面积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且与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及细根N含量与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杉木叶、根面积存在关联性,根长与根面积生长趋势相同,根叶对N、P元素含量的响应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种源 杉木 功能性状 氮磷化学计量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红壤区城郊湿地松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弓晓静 余明泉 +2 位作者 胡小飞 郭恢财 陈伏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7-2333,共7页
城市化易导致城市森林氮(N)沉降和磷(P)富集,进而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影响。以位于南昌市郊的湿地松(Pinuse lliottii Engelm.)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模拟N沉降(10g N·m-2·a-1,[N])、P积累(2.5g P·m-2·... 城市化易导致城市森林氮(N)沉降和磷(P)富集,进而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影响。以位于南昌市郊的湿地松(Pinuse lliottii Engelm.)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模拟N沉降(10g N·m-2·a-1,[N])、P积累(2.5g P·m-2·a-1,[P])和N沉降+P积累(10N·m-2·a-1+2.5g P·m-2·a-1,[N+P])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N]、[P]和[N+P]均促进凋落叶的前期(0~180d)分解速率,抑制中期(180~360d)、后期(360~540d)的分解速率;至540d时分解速率表现为[N]、[P]和CK无差异,但均高于[N+P](P<0.05)。[N]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N浓度,N含量表现为分解前期积累、后期释放;[P]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P浓度,P含量持续积累;[N+P]提高N和P浓度,分解前期N、P含量积累,后期释放;而不同处理的C含量均表现为释放。凋落物基质C/N/P比与分解速率的相关性随分解阶段而表现各异。综合来看,城市化导致的N沉降和P富集叠加效应具有抑制城市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潜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化学计量比 凋落物分解 湿地松 城市化
原文传递
荒漠草原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潘军 宋乃平 +4 位作者 吴旭东 杨新国 陈林 曲文杰 翟德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荒漠草原不同林龄(9 a,17 a,27 a)人工柠条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深度以及柠条灌丛不同部位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柠条灌丛各部位SOC和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统计学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灌丛各部位SOC、TN含量均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灌丛各部位均表现为内部>边缘>外部;随着柠条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TP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灌丛各部位土壤C/N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土壤C/P在灌丛内部和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N/P在灌丛内部和外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灌丛边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C/P和N/P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P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T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柠条林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柠条灌丛出现肥岛效应;由于柠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需加强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N、P养分限制和植被养分适应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灌丛 种植年限 土壤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合成气化学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锦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1,共5页
论述了由合成气制取甲醇、乙醇、异丁醇、醋酸、二甲醚、乙二醇以及合成气制脂族聚酯系生物降解类塑料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 1化学 合成气化学 异丁醇 甲醇 乙醇 醋酸
下载PDF
甲烷化学最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锦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5,共7页
论述了由甲烷为原料生产和制取合成气、合成汽油、高级烃( 主要是乙烯) 、甲醇、甲醛、苯、乙酸、乙酸甲酯、乙醛、乙醇、氢氰酸、乙炔、碳纤维、萘和甲酸等一碳化学产品的国内外新技术进展。
关键词 甲烷 合成气 甲醇 甲醛 乙炔 化学
下载PDF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余华 钟全林 +4 位作者 程栋梁 张中瑞 徐朝斌 郑文婷 裴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各种源地间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利用Pearso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合熵权法和冗余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环境因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拟合模型,并按赤池信息准则选取最佳模型,据此分析环境因子对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P含量、C∶P和N∶P均差异极显著(P<0.01),但C,N含量和C∶N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变异系数表现为P含量> C∶P> N∶P> N含量> C∶N> C含量;叶片N含量均与C,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和C∶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P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C∶N、C∶P和N∶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C∶N和N∶P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叶片C,N含量分别与经度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 C∶N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 P含量与经度和年均气温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2者受经度影响程度均大于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 N∶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显著负相关(P<0.05),受经度影响程度大于年均气温。【结论】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主要受经度和年均气温影响。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及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过程中,考虑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种源地环境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地理环境 林下幼苗 种源 刨花楠
下载PDF
放牧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玉祯 刘文亭 +5 位作者 杨晓霞 李彩弟 冯斌 俞旸 张春平 董全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1259,共9页
为明确全球尺度下放牧管理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国内外8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了放牧家畜组合(羊单牧、牛单牧和牛羊混牧)和放牧强度... 为明确全球尺度下放牧管理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国内外8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了放牧家畜组合(羊单牧、牛单牧和牛羊混牧)和放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叶片、凋落物、根系,以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会显著降低叶片和凋落物C含量、C/N、C/P,增加N、P含量及N/P;显著降低根系和土壤C、N含量,C/P和N/P,增加P含量和C/N。叶片、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牛、羊单独放牧响应更为明显,而根系、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则对混牧响应更为明显,重度放牧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产生更大的影响。放牧会降低土壤N含量,增加P含量,表明放牧对草地N、P含量的影响路径不同。进一步研究N、P含量变化对放牧活动不平衡响应机制,将放牧方式、强度的影响纳入草地生态系统预测、管理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放牧强度 草地生态系统 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甲醇化工与碳一化学品生产工艺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琼玖 潞澄华 +2 位作者 顾子樵 廖宗富 漆长席 《化肥设计》 CAS 2003年第5期5-11,共7页
介绍了甲醇衍生物甲醛、醋酸、二甲醚、烯烃、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
关键词 甲醇化工 化学 工艺 甲醇衍生物 甲醛 醋酸 二甲醚 烯烃 甲基叔丁基醚 甲醇单细胞蛋白
下载PDF
重视碳一化学开发丙烯及汽柴油合成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洪定一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3年第7期8-13,共6页
论述了天然气和煤炭在替代石油资源中作为碳一化学重要原料的意义,分别介绍了已工业化的和正在开发的各项碳一化学工程化技术,并强调应重点开发合成丙烯和汽柴油的几项技术。
关键词 化学 丙烯 汽柴油 合成
下载PDF
国内碳一化学进展──甲烷化学及合成气化学 被引量:5
20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4-49,共6页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甲烷化学及合成气化学进展概况。
关键词 甲烷 合成气 1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