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温海燕 纪冬梅 王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24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120眼)。对照组戴框架眼镜,观察组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年后眼轴变化。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24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120眼)。对照组戴框架眼镜,观察组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1年后眼轴变化。结果观察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4.1700±0.1405)、(24.2000±0.1317)mm均短于对照组的(24.9900±0.2341)、(25.2400±0.24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均大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应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更好的控制眼轴增长,减轻近视增加程度,从而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戴型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增长 有效性
下载PDF
眼保健操对初中学生眼轴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田飞飞 刘丽娟 +7 位作者 郭寅 王硕 田鑫 田秋月 孟晓妮 王友信 郭秀花 吴立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1-1627,共7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初一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与1年后眼轴增长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2017年从北京市抽取6个区(县)的9所中学,共1443名初一学生参与基线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眼轴测量、屈光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 目的评价北京市初一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与1年后眼轴增长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2017年从北京市抽取6个区(县)的9所中学,共1443名初一学生参与基线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眼轴测量、屈光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眼保健操与眼轴增长过度的关系。结果在1197名(82.95%)参与两次调查的学生中,年龄M(QR)为12.00(1.00)岁,女生占44.28%,眼轴增长M(QR)为0.22(0.18)mm。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性别、年龄、身高、父母近视人数、户外活动时间、课外读书写字时间后,男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显著相关(β=-0.135,95%CI:-0.253~-0.018),女生做眼保健操的频率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β=-0.075,95%CI:-0.207~0.058),男生(β=-0.028,95%CI:-0.114~0.058)、女生(β=-0.035,95%CI:-0.134~0.064)做眼保健操认真程度与眼轴增长过度无统计学关联。结论北京市男生做眼保健操频率增高有利于减缓其眼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操 增长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轻度近视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淑彦 庞龙(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对轻度近视患儿的视功能及视疲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8例(76眼)轻度近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40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治疗组给予配镜矫正联用子午流注开...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对轻度近视患儿的视功能及视疲劳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8例(76眼)轻度近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40眼)和对照组18例(3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治疗组给予配镜矫正联用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疗程为10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视疲劳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35.0%(14/40),对照组为8.3%(3/36);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患儿仅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患儿裸眼视力及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值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视疲劳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患儿视疲劳评分值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仪配合戴镜矫正治疗比单纯戴镜矫正治疗儿童轻度近视,更能改善裸眼视力,减缓眼轴增长速度,减轻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开穴法 低频治疗 儿童轻度近视 视力 增长 视疲劳
原文传递
低强度红光治疗调节眼轴增长的机制
4
作者 王喻墨 孙洪岩 +1 位作者 林鸿展 杨明明 《国际眼科纵览》 2024年第6期426-432,共7页
近视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低强度红光治疗以其非侵入性的方式,已被证实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低强度红光治疗基于特定分子吸收光子并响应光信号的原理,导致分子电子激发态改变,暂时性地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实现高... 近视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低强度红光治疗以其非侵入性的方式,已被证实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低强度红光治疗基于特定分子吸收光子并响应光信号的原理,导致分子电子激发态改变,暂时性地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实现高特异性和靶向的生物调节。眼轴长度的调节涉及复杂的级联反应,起始于视网膜并影响巩膜。光暴露与眼轴增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低强度红光引起的视觉刺激由视网膜神经元接收并产生信号经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转导至巩膜,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脉络膜血流改变和巩膜重塑。本文综述了低强度红光治疗与眼轴调节的关系以及低强度红光延缓眼轴增长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红光 近视 增长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史向钊 李振萍 +3 位作者 陈兹满 俞晓艺 庞龙 张彩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980-2984,共5页
【目的】分析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168眼)低度近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成2组,将针刺联合... 【目的】分析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168眼)低度近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成2组,将针刺联合常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的42例(84眼)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联合常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的42例(84眼)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儿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屈光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儿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眼轴长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2%(71/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10%(53/84),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及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低度近视,均可有效延缓患儿的近视程度,减缓眼轴增长速度,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子午流注开穴法 低频治疗 儿童低度近视 增长
原文传递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轴性近视患者非病理性眼组织变化的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歆梓 +2 位作者 王菁菁 何鲜桂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5-1122,共8页
目的描述人眼的非病理性近视相关特征。方法基于组织形态学与临床研究,分析与近视眼轴增长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结果在轴性近视眼中,眼球形状由球形变为长椭球体,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总体厚度均减少,以赤道... 目的描述人眼的非病理性近视相关特征。方法基于组织形态学与临床研究,分析与近视眼轴增长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结果在轴性近视眼中,眼球形状由球形变为长椭球体,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总体厚度均减少,以赤道后部最为明显,其次为赤道部。脉络膜和巩膜变薄,以后极部最为明显,锯齿缘最不显著。巩膜成纤维细胞活性发生改变,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与重塑。Bruch膜(BM)体积增加,但其厚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中度近视时,BM开口发生移位,通常朝向中心凹的方向,导致BM突出至鼻侧视乳头内区而在颞侧(如视乳头旁gamma区)缺失;视盘呈垂直椭圆形,中心凹至视盘的距离增大但不伴黄斑区BM的延长,kappa角减小;视乳头黄斑的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纤维变直拉长。高度近视时,BM开口和视盘增大,筛板、视乳头周巩膜缘(如视乳头旁delta区)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边界组织变长变薄,形成圆形gamma区和delta区。结论全面描述非病理性近视的眼部变化对于更好地了解近视眼轴增长的机制、病理性结构改变,以及近视导致的心理生理后遗症对视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近视 高度近视 增长 视网膜色素上皮 BRUCH膜
下载PDF
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瑞 林江 +5 位作者 李丽 边思林 付雪梅 毛馨遥 周仕萍 王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评价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07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3岁近视患者94例94眼(单眼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者,选取该眼作为观察眼,双眼均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则以... 目的:评价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07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3岁近视患者94例94眼(单眼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者,选取该眼作为观察眼,双眼均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则以右眼作为观察眼),根据患者所配戴的角膜塑形镜基弧区的设计不同分为观察组: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患者46例;对照组:配戴基弧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患者48例。根据两组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SE)不同进一步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SE≤-0.75D)52例52眼和中度近视组(-6.00D<SE≤-3.00D)中度近视组42例42眼。评估戴镜后1d,1wk,1、3、6、9mo,1a裸眼视力,并于戴镜后6mo,1a分别测量眼轴。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戴镜1mo后观察组裸眼视力(LogMAR)-0.12±0.08与对照组(-0.17±0.07)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戴镜后6mo,1a眼轴增长平均值均无差异(均P>0.05)。低度近视组中,观察组戴镜1a眼轴增长值为0.19±0.17mm,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18mm)(P<0.05);中度近视组中,观察组戴镜1a眼轴增长值为0.22±0.18mm,与对照组(0.19±0.12mm)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后6mo,1a观察组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眼轴增长值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低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戴镜后6mo(0.15±0.13 vs 0.05±0.12mm)、1a(0.31±0.18 vs 0.19±0.12mm)眼轴增长值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配戴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提高裸眼视力,延缓眼轴增长。对于低度近视患者,基弧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优于基弧球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基弧非球面设计 低度近视 增长
下载PDF
重视6岁以下儿童的近视防控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行涛 陈志 赵婧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近年来呈现发病早、进展快、度数高的趋势,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6岁以下是进行近视防控的关键阶段,对延缓近视发生与发展、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要从视力筛查、档案建立、近视预测、...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近年来呈现发病早、进展快、度数高的趋势,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6岁以下是进行近视防控的关键阶段,对延缓近视发生与发展、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要从视力筛查、档案建立、近视预测、方案制订、方案执行及跟踪随访这6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防控 屈光发育 增长 户外活动
下载PDF
基于生存分析的青少年近视进展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云云 张蓓蕾 +3 位作者 周韦禾 冯克谜 章莹莹 郑景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25-832,共8页
目的:建立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初始预测模型,为近视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5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同意接受近视防控效果预测问卷调查... 目的:建立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初始预测模型,为近视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5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同意接受近视防控效果预测问卷调查。眼轴增长≥0.2 mm定义为近视有进展,并计算进展时间。根据套索回归(LASSO)、最优子集回归、逐步回归和临床意义筛选预测因子,建立Cox生存分析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使用交叉验证法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最终纳入42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其中近视进展175例。LASSO回归、最优子集回归、逐步回归结合临床意义,最终选择12个因子建立预测模型。模型区分度为0.78[95%可信区间(CI):0.75~0.81]。6个月、9个月和1年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31~0.912)、0.812(95%CI:0.759~0.866)、0.806(95%CI:0.742~0.870),交叉验证的平均AUC分别为0.853、0.789、0.792,DCA下面积分别为0.058、0.152、0.263,具有较好的净获益。结论:建立的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初始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可为近视防控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增长 预测模型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集合不足型外隐斜对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影响
10
作者 李长菲 刘桂香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118-11124,共7页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方法: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6~16岁近视儿童152例参与调查,其中集合不足型外隐斜82例,眼位正位70例。基线时行眼部检查、眼轴测量,1年...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方法: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6~16岁近视儿童152例参与调查,其中集合不足型外隐斜82例,眼位正位70例。基线时行眼部检查、眼轴测量,1年后复测眼轴并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关联。结果: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父母近视人数、年龄、性别、每天课外近距离用眼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后,眼位(β = 0.054, 95%CI: 0.021~0.087)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存在显著关联。集合不足型外隐斜近视儿童眼轴增长量M (QR)为0.37 (0.26) mm,显著高于眼位正位组的0.29 (0.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9)。结论:集合不足型外隐斜与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存在关联,更容易导致近视儿童眼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隐斜 增长 近视 儿童
下载PDF
艾尔兴哺光仪联合蔡司成长乐镜片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李恩斌 黄喜姣 +2 位作者 王俊 黄桦 邓有涛 《医药前沿》 2023年第8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艾尔兴哺光仪联合蔡司成长乐镜片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荔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5岁近视患者120例,最终纳入108例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近视矫治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四组。A组(n=28):... 目的:观察艾尔兴哺光仪联合蔡司成长乐镜片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荔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5岁近视患者120例,最终纳入108例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近视矫治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四组。A组(n=28):应用艾尔兴哺光仪联合蔡司成长乐镜片对近视进行矫治;B组(n=27):应用艾尔兴哺光仪联合普通单光镜片对近视进行矫治;C组(n=27):单纯佩戴蔡司成长乐镜片对近视进行矫治;D组(n=26):单纯佩戴普通单光镜片对近视进行矫治。对比四组初诊、3个月复诊、6个月复诊、9个月复诊、12个月复诊时的散瞳屈光度、眼轴长度。结果:A组与C组在初诊和3个月复诊时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复诊、9个月复诊和12个月复诊时A组与C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在初诊和3个月复诊时屈光度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复诊、9个月复诊和12个月复诊时B组与D组屈光度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初诊时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复诊、9个月复诊和12个月复诊时B组与D组眼轴长度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个月观察A组的平均屈光度增长为:0.03D,平均眼轴长度增长为:0.04mm,B组的平均屈光度增长为:-0.13D,平均眼轴长度增长为:0.16mm,C组的平均屈光度增长为:-0.83D,平均眼轴长度增长为:0.51mm;D组的平均屈光度增长为:-1.03D,平均眼轴长度增长为:0.73mm。12个月时,A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更慢,对控制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艾尔兴哺光仪联合蔡司成长乐镜片有助于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增长 艾尔兴哺光仪 蔡司成长乐镜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