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J—2可变矩形电子束曝光机的DMA驱动程序 被引量:373
1
作者 罗武庭 《LSI制造与测试》 1989年第4期20-26,47,共8页
关键词 矩形 电子束 曝光机 DMA驱动程序
下载PDF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被引量:86
2
作者 哈益明 施惠栋 +2 位作者 王锋 刘志弢 谢宗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国内电子加速器辐照食品加工的现状,介绍了电子束辐照食品加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关键词 加速器 电子束 食品辐照
下载PDF
复杂结构与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技术进展 被引量:68
3
作者 刘伟 李能 +4 位作者 周标 张国栋 梁家誉 郑涛 熊华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8-151,159,共25页
增材制造具有逐点熔凝、分层制造的工艺特征,一方面可实现三维复杂结构零件的快速制造,另一方面可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结构及高性能材料制备方面的巨大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综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点阵结构、大型... 增材制造具有逐点熔凝、分层制造的工艺特征,一方面可实现三维复杂结构零件的快速制造,另一方面可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结构及高性能材料制备方面的巨大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综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点阵结构、大型薄壁结构、复杂曲面结构、一体化结构等典型复杂结构,以及在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基合金、铝基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功能梯度材料、陶瓷等高性能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技术进展,并对增材制造技术在结构设计、专用材料体系、新材料研发、修复与再制造以及数据库与标准等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激光 电子束 电弧 复杂结构 高性能材料
原文传递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姚雨 郭占成 赵团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烟气脱硫、脱硝及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现状 ,分析了各种技术手段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指出了我国解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办法 。
关键词 脱硫 脱硝 电子束 选择催化还原 钢铁企业 废气处理
下载PDF
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工业示范工程进展 被引量:39
5
作者 邰德荣 韩宾兵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处理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Nm3/h烟气。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过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处理过程为干法,无废水废渣,... 处理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Nm3/h烟气。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过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处理过程为干法,无废水废渣,副产品硫(硝)铵可用作化肥。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对烟气SO2浓度及烟气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负荷跟踪性。烟气中残氨浓度及周围的辐射剂量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烟气脱硫 脱硝 工业示范工程 锅炉
原文传递
焊接/连接与增材制造(3D打印) 被引量:56
6
作者 关桥 《焊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3,共8页
金属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的技术基础是焊接/连接。近20年来,在国内外增材制造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是把早期的激光快速成形(3D打印)光敏树脂等非金属材料制品向金属结构件的增材制造发展的突破;其二是把高能束流热源(电子束、激光束)的... 金属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的技术基础是焊接/连接。近20年来,在国内外增材制造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是把早期的激光快速成形(3D打印)光敏树脂等非金属材料制品向金属结构件的增材制造发展的突破;其二是把高能束流热源(电子束、激光束)的柔性和焊接成形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金属结构订制式无模制造,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入"广义增材制造"的概念,更是把其它类型能源用于增材制造也涵盖其中,扩大了热源范围,有利于增材制造产业面的扩展,如氩弧堆焊成形、焊接修复、等离子喷涂成形、冷喷涂成形、线性摩擦焊块体组焊成形等。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高能束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搅拌摩擦焊接中心历年来研究开发了基于高能束流的增材制造技术和系列广义增材制造技术,简要论述了焊接/连接与增材制造的渊源,综述了研发并已工程应用的主要增材制造技术,为航空工业提供了新产品研发制造的快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连接 增材制造(3D打印) 电子束 激光 块体组焊
下载PDF
DJ—2可变矩形电子束曝光系统偏转放大器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淑兰 《LSI制造与测试》 1989年第4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矩形 电子束 曝光系统 偏转放大器
下载PDF
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郭超 张平平 林峰 《工业技术创新》 2017年第4期6-14,共9页
电子束选区熔化(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EBSM)是一种增材制造工艺,通过电子束扫描、熔化粉末材料,逐层沉积制造三维金属零件,适用于钛合金、钛铝基合金等难熔、高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形制造。对国内外EBSM装备研发、工艺研究、... 电子束选区熔化(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EBSM)是一种增材制造工艺,通过电子束扫描、熔化粉末材料,逐层沉积制造三维金属零件,适用于钛合金、钛铝基合金等难熔、高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形制造。对国内外EBSM装备研发、工艺研究、材料组织与性能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表明EBSM技术在航空航天高性能复杂零部件的制造、多孔结构医疗植入体制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电子束 选区熔化 成形装备 缺陷 微观组织 航空航天 多孔植入体
原文传递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康新园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燃煤烟气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主要来源,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开发技术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具有良好运行性能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各国控制烟气污染的研发热点。文章重点介绍已成熟或尚在研究的各种固相吸附/再生脱硫脱... 燃煤烟气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主要来源,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开发技术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具有良好运行性能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各国控制烟气污染的研发热点。文章重点介绍已成熟或尚在研究的各种固相吸附/再生脱硫脱硝法、气/固催化脱硫脱硝法、液相脱硫脱硝法和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等一体化技术及其最新进展,分析了相关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分析了大力发展和推广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脱硫脱硝 活性炭 电子束 等离子体
下载PDF
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成型技术与组织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陈哲源 锁红波 李晋炜 《航天制造技术》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利用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薄壁结构和实体结构试样,分析了成型技术特点,探讨了组织形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对于薄壁结构,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获得的熔积层的宽度为7.4mm,层高为1.5mm;结构纵截面的组织形貌... 利用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薄壁结构和实体结构试样,分析了成型技术特点,探讨了组织形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对于薄壁结构,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获得的熔积层的宽度为7.4mm,层高为1.5mm;结构纵截面的组织形貌特征是原始β柱状晶与沉积高度方向大约成15°角,较为粗大,宽3~5mm,单个柱状晶贯穿几层到十几层熔积层不等。对于实体结构,熔积间距为4.7mm时得到的试样表面较为平整,熔积高度基本一致;试样纵截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层带,而原始β柱状晶垂直向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熔丝沉积 快速制造 成型特点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进口甜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戚蓉迪 颜伟强 +6 位作者 岳玲 徐赟 陈志军 包英姿 戚文元 吴爱忠 孔秋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844,共6页
辐照处理在农产品检疫除害、杀菌保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智利进口甜樱桃为对象,研究了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对果实花青素、色泽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甜樱桃经过0.00、0.41、1.06、1.8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分别于室温(13-17℃)贮藏... 辐照处理在农产品检疫除害、杀菌保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智利进口甜樱桃为对象,研究了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对果实花青素、色泽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甜樱桃经过0.00、0.41、1.06、1.8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分别于室温(13-17℃)贮藏7 d、低温(4±1℃)下储藏15 d。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与贮藏温度和剂量有关,0.41kGy电子束处理的总花青素和单体花青素含量高于对照和其它剂量电子束处理。电子束处理可影响花青素的聚合和降解,4℃贮藏15 d时,电子束处理花青素聚合色素比均小于对照。硬度下降是甜樱桃贮藏的主要问题,适宜剂量电子束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可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幅度。电子束辐照对甜樱桃的色泽、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其果实的失重率和霉变率均低于未辐照果实,保鲜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辐照 甜樱桃 花青素 色泽 保鲜效果
下载PDF
电子束在花卉诱变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林祖军 孙纪霞 +4 位作者 迮福惠 崔广琴 辛国胜 刘学庆 王建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用电子束辐射对菊花组培苗、唐菖蒲及百合种球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旨在探索新的高效诱变育种途径。
关键词 电子束 花卉 诱变育种 应用 菊花 唐菖蒲 百合 辐射育种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鲈鱼肉杀菌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张晗 吕鸣春 +2 位作者 梅卡琳 卢佳芳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6-71,共6页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在水产品保鲜应用上的可行性,利用1、3、5、7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鲈鱼肉,对冷藏期内鲈鱼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色值及...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在水产品保鲜应用上的可行性,利用1、3、5、7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鲈鱼肉,对冷藏期内鲈鱼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色值及质构进行测定,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鲈鱼肉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鲈鱼肉的菌落总数,延缓鲈鱼肉在冷藏期内TVB-N含量的上升速率;辐照后鲈鱼肉TBA值有所增加,且在冷藏期内高剂量辐照组鱼肉TBA值上升速率大于低剂量辐照组;辐照对鲈鱼肉感官、质构和色值影响不显著,但能略微提高鱼肉的亮度。综合考虑,冷藏前对鲈鱼肉采取3~5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较为合适,可有效延长鲈鱼肉货架期6~10 d。该结果可为电子束辐照应用于鱼肉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电子束 杀菌 保鲜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范林林 韩鹏祥 +4 位作者 冯叙桥 段小明 李萌萌 张蓓 蔡茜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74-380,共7页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绿色高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食品辐照加工研究与应用实例,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装置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杀菌、杀虫、...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绿色高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食品辐照加工研究与应用实例,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装置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成熟、降解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等。并对电子束辐照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和进展情况,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杀菌 杀虫 食品辐照 食品品质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蓝莓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周慧娟 叶正文 +3 位作者 张学英 苏明申 杜纪红 张旻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6,共9页
探讨电子束辐照对"艾利奥特"蓝莓采后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实用、有效的蓝莓贮藏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辐照剂量分别为0.5、1、1.5、2和3kGy,以未辐照的处理为对照,蓝莓辐照后置于温度为(1±0.5)... 探讨电子束辐照对"艾利奥特"蓝莓采后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实用、有效的蓝莓贮藏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辐照剂量分别为0.5、1、1.5、2和3kGy,以未辐照的处理为对照,蓝莓辐照后置于温度为(1±0.5)℃、相对湿度为80%~85%的冷库中,定期检测各项指标,研究不同剂量辐射对蓝莓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电子束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的腐烂率、失重率,并可有效抑制蓝莓的呼吸强度,较好的保持了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对蓝莓果皮无显著褪色的副作用,延长了其有效贮藏期。其中以辐照剂量为1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艾利奥特"蓝莓的贮藏效果最为显著,可将其有效贮藏期由原来的30d延长至60d,好果率可达90%以上,失水率控制在10%以内,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生理代谢 品质
下载PDF
辐照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光涛 曹阳 +1 位作者 孙辉 李燕羽 《粮食储藏》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辐照杀虫是利用电离辐射与害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导致害虫不育或死亡的一种物理防虫技术。用于辐照杀虫处理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60Co或137Cs)、10MeV以下电子束以及5MeV以下的X射线,其中钴源辐照杀虫产业化发展迅... 辐照杀虫是利用电离辐射与害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导致害虫不育或死亡的一种物理防虫技术。用于辐照杀虫处理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60Co或137Cs)、10MeV以下电子束以及5MeV以下的X射线,其中钴源辐照杀虫产业化发展迅速,电子束和X射线辐照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加速器技术的进步,电子束辐照杀虫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辐照对不同储粮害虫、同一种储粮害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和性别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总体来看储粮害虫对辐照较为敏感:不同害虫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鞘翅目>蜱螨目>鳞翅目;同种害虫不同虫态的敏感性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雌性害虫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害虫。粮食辐照杀虫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辐照前处理、虫情调查、剂量决策、辐照处理、辐照后管理和重复辐照等几个部分。在辐照杀虫的工艺剂量(0.3~0.5kGy)条件下,辐照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功能特性没有影响,辐照后的粮食也不存在卫生安全性问题。因此,辐照杀虫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储粮害虫防治手段,是储粮化学药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替代,在储粮害虫防治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辐照杀虫 辐照不育 电子束 伽马射线
下载PDF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林祖军 孙纪霞 +3 位作者 崔广琴 刘学庆 辛国胜 王建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5期10-11,共2页
采用电子束处理菊花组培苗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结果表明 ,电子束辐射组培苗的适宜剂量为 30~ 5 0Gy ,在此范围内 ,后代变异率高、性状稳定 ,且变异程度大、幅度广 ,在诱发花色、花瓣、开花期变异上效果较好。花色变异可由粉红色变紫红... 采用电子束处理菊花组培苗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结果表明 ,电子束辐射组培苗的适宜剂量为 30~ 5 0Gy ,在此范围内 ,后代变异率高、性状稳定 ,且变异程度大、幅度广 ,在诱发花色、花瓣、开花期变异上效果较好。花色变异可由粉红色变紫红色或橘黄色 ;花瓣可由长管状变为匙状或平展状 ;开花期可比对照提早 6 0天。但不同花色品种变异率有较大差异 ,以粉红色花后代变异率最高 ,而黄色和白色品种后代变异率较低。结果证明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是菊花辐射育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电子束 诱变育种 组培苗 辐射育种
下载PDF
电子束对赤拟谷盗辐照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淑荣 王殿轩 +1 位作者 温贤芳 原锴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采用了ИЛУ-6М2型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了辐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度不同,卵最为敏感,高于210Gy的辐照的卵不能孵化.305Gy以上... 采用了ИЛУ-6М2型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Herbst)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了辐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度不同,卵最为敏感,高于210Gy的辐照的卵不能孵化.305Gy以上的剂量可以完全阻止赤拟谷盗的幼虫发育为成虫;高于305Gy辐照的蛹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羽化后的成虫不能正常存活;518Gy以上的剂量辐照的成虫在4周后100%死亡.518Gy辐照剂量可以作为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赤拟谷盗 辐照效应 试验研究 仓库害虫 辐照剂量 防治 粮食 药材
下载PDF
等离子体脱硫脱硝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颜峥 余刚 顾璠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1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中综述了等离子体脱硫脱硝的重要成果 ,总结了国内外应用等离子体技术脱硫脱硝的反应机理、特性及其发展 ,最后对该技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子束 脱硫 脱硝
原文传递
电子束辐照对真空包装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冯晓琳 王晓拓 +1 位作者 王丽芳 王志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以真空包装探究冷鲜猪肉用电子束(1.9,3.8,5.6 k Gy)辐照后理化指标(TBARS值、酸价、颜色、保水性)和感官特性在贮藏温度4℃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真空包装冷鲜猪肉的...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以真空包装探究冷鲜猪肉用电子束(1.9,3.8,5.6 k Gy)辐照后理化指标(TBARS值、酸价、颜色、保水性)和感官特性在贮藏温度4℃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真空包装冷鲜猪肉的脂肪氧化程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辐照后,冷鲜猪肉的酸价降低,感官品质优于未辐照组,然而其保水性降低,并出现明显异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辐照异味有所降低。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低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真空包装冷鲜猪肉影响较小。用1.9 k Gy的电子束辐照,真空包装冷鲜猪肉的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真空包装 冷鲜猪肉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