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地搬迁移民社区的空间再造与社会融入——基于陕西省西乡县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04
1
作者 郑娜娜 许佳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8,165,共12页
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南西乡县易地搬迁工程的考察,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视角,从国家顶层空间规划设计、移民上楼到移民空间... 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南西乡县易地搬迁工程的考察,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视角,从国家顶层空间规划设计、移民上楼到移民空间适应三个层面分析移民社会空间的生产机制,从居住空间的压缩与集聚、经济空间的萎缩与繁育、心理文化空间的消解与重塑三个维度考察"移民上楼"后的空间再造样态。研究发现,从散居到聚居的居住方式带来了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社会网络和社区治理等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使移民在搬迁初期生计空间断裂,难以实现社区融合。易地搬迁工程不仅仅是自然居住空间的改善,更是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文化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消解与再造过程。按照精准扶贫的目标识别移民在社区空间再造过程中的区隔,以空间正义为价值诉求,通过多维空间的形塑与协调,构建移民社区共同体,才能使移民真正融入新社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乡村秩序的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易地搬迁 空间生产 空间再造 社会融入
下载PDF
论西部生态贫困、生态移民与社区整合 被引量:33
2
作者 于存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主要是生态贫困,经济开发式的反贫困战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采取生态移民的反贫困策略;生态移民不仅仅是反贫困的一种策略,它也是反贫困过程中的一种社区运动过程,它涉及到社区重组、社区组合和社区嵌入;在生态移民过程...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主要是生态贫困,经济开发式的反贫困战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采取生态移民的反贫困策略;生态移民不仅仅是反贫困的一种策略,它也是反贫困过程中的一种社区运动过程,它涉及到社区重组、社区组合和社区嵌入;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社区运动存在着社区冲突,它影响到生态移民的稳定性;要解决生态移民过程的社区冲突,就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促进生态移民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贫困 生态移民 社区整合 经济开发式 贫困战略 生态移民 社区冲突 利益冲突 文化冲突
下载PDF
生态贫困视角下的贫困县多维贫困综合度量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艳慧 钱乐毅 +1 位作者 陈烨烽 胡卓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77-2686,共10页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决策实施的重要单元,贫困县贫困程度及其致贫原因的识别和评估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生态贫困的视角,设计了顾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县级别多维贫困度量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决策实施的重要单元,贫困县贫困程度及其致贫原因的识别和评估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生态贫困的视角,设计了顾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县级别多维贫困度量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贫困指数-最小方差模型(PI-MVM)的县级多维贫困度量模型,以6个连片特困区的249个县为典型研究区,系统揭示片区-县级层面上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片区的综合贫困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各片区县存在"从北向南、从东到西,贫困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乌蒙片区西部、秦巴片区西北部各县贫困程度的高-高聚集现象突出;秦巴中南部以及乌蒙片区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贫困程度较深.一般致贫型片区县较多,主导致贫型片区县聚集在贫困程度较低的片区;经济因素对贫困的缓解作用逐渐下降,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逐渐明显.研究结果可以更加精准地全面把握贫困县的贫困区划特征,为指导研究区早日脱贫提供辅助决策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多维贫困度量 贫困程度 贫困类型 贫困指数-最小方差模型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深度贫困地区的“两山困境”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27
4
作者 于开红 付宗平 李鑫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21,共6页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既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从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两山困境"的苦恼:一是苦守"绿水青山",无缘"金山银山";二是既无"绿水青山",也无"...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既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从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两山困境"的苦恼:一是苦守"绿水青山",无缘"金山银山";二是既无"绿水青山",也无"金山银山";三是有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于是,将深度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便成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底线原则基础上,文章建立适度开发与充分保护相结合、创新生态移民手段与移民后期扶持相结合、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追责相结合、就地碳中和与绿水青山保卫计划开发相结合等模式,以期能对深度贫困地区走出"两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生态贫困
原文传递
新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永珍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4095-14098,共4页
本文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贫困理论、区位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贫困理论、区位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效果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生态贫困 人口迁移
下载PDF
“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发展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江小莉 温铁军 施俊林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世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思路,但各地实践中存在忽视内隐在"两山"理念中的辩证发展逻辑和价值本体论的范式转换的问题。将"两山"理念向前和向后各延展一阶段,即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世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思路,但各地实践中存在忽视内隐在"两山"理念中的辩证发展逻辑和价值本体论的范式转换的问题。将"两山"理念向前和向后各延展一阶段,即第Ⅰ阶段: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生态赤字恢复);第Ⅱ阶段: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生态价值深化);第Ⅲ阶段:从金山银山到大金山银山(生态资本深化),需系统梳理"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内涵及每阶段的特征及实践路径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各地践行"两山"理念中极易忽视的问题,提出"两山"三阶段即是广义的生态化扶贫和创富过程,并强调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两山"三阶段发展中所起的主体功能和维护空间正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生态贫困 新型集体经济 生态资源价值化 生态资本深化
原文传递
中国的生态扶贫评估和生态富民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周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4,共11页
生态扶贫具有拓展就业范围和增加收入来源、提升资源利用结构和改善社区发展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增加国民福祉等多重效应。我国生态扶贫在增加贫困农牧民的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生态扶贫具有拓展就业范围和增加收入来源、提升资源利用结构和改善社区发展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增加国民福祉等多重效应。我国生态扶贫在增加贫困农牧民的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消除绝对贫困历史使命的完成,我国生态扶贫跃迁到生态富民。这就要求:思想认知要由推崇独享意识拓展到普及共享意识;经济行为要由自营方式优化拓展到共营方式创新;政策设计要由自生能力维护拓展到共生能力培育;制度安排要由独赢权利保护拓展到共赢机会创造。在生态富民的政策设计上,要加强生态保育,改善乡村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生态文化,实现自洽、互洽和共洽耦合;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生态创新;强化生态管理,保障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生态扶贫 生态富民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生态贫困视域下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减贫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乔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生态脆弱地区,是经济与生态的双重贫困,它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本研究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汇聚了民族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基于生态贫困视角的基础上,对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脆弱引... 生态脆弱地区,是经济与生态的双重贫困,它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本研究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汇聚了民族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基于生态贫困视角的基础上,对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脆弱引发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三条用以扭转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减贫的路径选择,以期实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民族生态脆弱地区 减贫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生态扶贫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冷志明 丁建军 殷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生态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进入精准扶贫新时代所推进的一项重大扶贫举措。基于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多面的客观现象,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研究生态贫困的形成,将生态贫困界定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地关系地... 生态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进入精准扶贫新时代所推进的一项重大扶贫举措。基于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多面的客观现象,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研究生态贫困的形成,将生态贫困界定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地"维度上的剥夺及其制约"人""业"维度的发展或导致彼此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和状态,进而提出生态扶贫的机理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贫困 生态扶贫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贫困与生态型反贫困战略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艳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中国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一度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但很快就从反贫困问题转向“返贫困”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中国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一度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但很快就从反贫困问题转向“返贫困”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贫困使其不具备经济开发的基本条件。不能够按照传统的一般性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目标,应从生态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建立生态型反贫困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扶贫政策的中心,重建西部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西部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协调统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生态贫困 生态型反贫困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博弈策略及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骏 夏正仪 《资源与产业》 2020年第3期20-30,共11页
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影响全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些生态重点区域设置了一系列限制开发政策,这也对当地处于贫困线下的居民提出了更高的脱贫要求,而生态补偿可能给予因"生态贫困"而致贫的当地居民有效的脱贫... 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影响全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些生态重点区域设置了一系列限制开发政策,这也对当地处于贫困线下的居民提出了更高的脱贫要求,而生态补偿可能给予因"生态贫困"而致贫的当地居民有效的脱贫帮助。本文通过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合作机制,以上游(保护,不保护)、下游(补偿、不补偿)为策略建立演化博弈矩阵,分4种情况对上游-下游混合博弈稳定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上游保护,下游补偿)为最优稳定策略,对其中该稳定策略中各因素关于演化方向的影响进行探讨。长江流域精准补偿机制的合作趋势的概率主要受上游生态保护综合成本、上游生态保护综合收益、下游补偿额度、上游开发收益、上游赔偿额度、对上游惩罚力度以及下游惩罚力度7个参数影响,其中上游生态保护综合成本、下游补偿额度以及上游赔偿额度为重要影响因素。上游降低生态保护综合成本,中央政府适当降低下游补偿额度、提高上游赔偿额度,同时控制惩罚额度能够提高生态补偿合作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 演化博弈 生态贫困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关于生态贫困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态"致因而无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陷于贫困状态中。它主要分为环境退化型、自然灾变型、能力脆弱型和行为后果型等四种生态贫困类型。生态扶贫要消除的是生态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关系 生态贫困 贫困类型 生态扶贫
下载PDF
从生态贫困到绿色小康——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阿江 闫春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1,共8页
生态脆弱区因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致使生态退化进而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村庄精英依托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组织村民,应用地方性知识开展了植树造林,成功阻断了生态的恶化。利用农业技术集成,实践"高产饲料... 生态脆弱区因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致使生态退化进而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村庄精英依托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组织村民,应用地方性知识开展了植树造林,成功阻断了生态的恶化。利用农业技术集成,实践"高产饲料+舍饲养殖"的新型农牧相结合模式,重建"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走上了生态、经济与社会良性运行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贫困 绿色小康 农牧结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生态贫困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鲍青青 唐善茂 王瑛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贫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找出了生态贫困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贫困的定义,并对生态贫困的特征、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生态贫困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 生态贫困 生态环境 贫困
下载PDF
就业援助: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抉择——基于减缓地缘性贫困和生态贫困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丽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97,共4页
我国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向西部农村收缩的态势持续增强,而囿于自然环境、高度依赖农牧业的生计状况又引致地缘性贫困现象和生态贫困后果,并且"农业及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扶贫"对贫困的作用已经减弱,甚至对减缓生态贫困缺乏积... 我国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向西部农村收缩的态势持续增强,而囿于自然环境、高度依赖农牧业的生计状况又引致地缘性贫困现象和生态贫困后果,并且"农业及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扶贫"对贫困的作用已经减弱,甚至对减缓生态贫困缺乏积极作用。在西部贫困农村,生态环境支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其维护,必须依赖当地农民生计替代或转型;生态贫困问题的治理,必须依赖贫困人口生计空间和生计路径的拓展或转换。因此,实现劳动力流动对突破地缘性贫困困扰和解救生态贫困有着决定性意义,然此必须依赖国家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以赋能为重心,改变其劳动力人口缺乏就业资源禀赋的普遍性状况,促成劳动力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地缘性贫困 生态贫困 劳动力流动 就业援助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贫困与反贫困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蓉 米文宝 +1 位作者 陈丽 郑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通常不同贫困地区在众多的致贫因素中,总有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贫困。着力分析了宁南山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关系,提出宁南山区的反贫困应与生... 通常不同贫困地区在众多的致贫因素中,总有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贫困。着力分析了宁南山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关系,提出宁南山区的反贫困应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生态环境 生态贫困 贫困
下载PDF
基于EKC的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昭通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9,共9页
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和生态脆弱三大特征叠加。文章对昭通市1995~2011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拟合,发现通过各指标赋权构建的环境污染指标... 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和生态脆弱三大特征叠加。文章对昭通市1995~2011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拟合,发现通过各指标赋权构建的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缺乏拟合特性,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不成立。可能的原因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易受生态脆弱的限制而落入生态贫困陷阱。基于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和生态贫困陷阱理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该曲线不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连片特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生态贫困
原文传递
决定社会融合的经济因素——来自四川省阿坝州农牧区的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玲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95,共12页
在市场化进程中,四川省阿坝州农牧区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显著,"生态贫困"、"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的状况并存。基本健康无保障和非农就业市场教育水平"门槛"提高的现状,导致贫困人口受困于边... 在市场化进程中,四川省阿坝州农牧区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显著,"生态贫困"、"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的状况并存。基本健康无保障和非农就业市场教育水平"门槛"提高的现状,导致贫困人口受困于边缘化的可能性增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继续对最贫困的群体予以食品援助。同时,政府的地区发畏和扶贫政策,必须将人力资源发展和就业促进设为优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区 阿坝州 四川省 经济因素 社会融合 人力资源发展 市场化进程 不平等现象 社会经济 生态贫困 教育贫困 “门槛” 教育水平 就业市场 贫困人口 食品援助 扶贫政策 地区发展 就业促进 可能性 边缘化 健康 局面 优先
原文传递
全球生态贫困治理与“中国方案”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跃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5-213,共9页
生态贫困是贫困的一种新样式,是环境与贫困之间恶性循环的集中体现。生态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中遇到的又一重大时代课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去审视和应对。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尤其是生态脱... 生态贫困是贫困的一种新样式,是环境与贫困之间恶性循环的集中体现。生态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中遇到的又一重大时代课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去审视和应对。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尤其是生态脱贫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并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治理之路。这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选择模式,又为全球生态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生态贫困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生态资本视角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贫困治理——以四川藏区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明义 余忠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 生态脆弱区引发生态贫困产生,生态资本是生态贫困减少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生态脆弱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气候变化大;环境稳定性差;环境恢复功能低。四川藏区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本水平偏低,促使生态贫困蔓延。为此,对类似四川藏区的生态脆弱区应加大生态资本投资,提高生态资本水平;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资本经营水平,大力增加人们的收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本 生态贫困 生态脆弱区 四川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