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 被引量:173
1
作者 张志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互促共进,前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实施该战略的助推器,后者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可归因于相关主体责任缺失,既有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互促共进,前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实施该战略的助推器,后者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可归因于相关主体责任缺失,既有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也有部分地方企业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甚至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因素。另外,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等因素亦不容忽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社会的全方位振兴,亟待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地方企业、农民、非政府组织、农村社区等“利益攸关者”各司其责,且“多元共治”。其中,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主导者”责任;地方企业需强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农民应增强治理主体意识;非政府组织需提升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农村社区则应发挥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 多元共治 美丽乡村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中国盐渍土研究:历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2
2
作者 杨劲松 姚荣江 +5 位作者 王相平 谢文萍 张新 朱伟 张璐 孙瑞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7,共18页
盐渍土研究是以盐渍土和盐渍生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盐渍土和盐渍化的发生与演变过程、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盐渍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盐渍土的治理、改良和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为主体的研究领域。我国盐渍土面积巨大、种类繁多,盐渍化问... 盐渍土研究是以盐渍土和盐渍生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盐渍土和盐渍化的发生与演变过程、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盐渍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盐渍土的治理、改良和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为主体的研究领域。我国盐渍土面积巨大、种类繁多,盐渍化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盐渍土"水盐调控""水盐平衡","淡化肥沃层"和"障碍消减"等理论与技术方法,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我国在土壤盐渍化演变过程的监测与多源数据融合、土壤水盐运移过程模拟与尺度转换、盐渍农田养分循环与减损增效、盐渍障碍的生态消减、盐渍障碍微生物修复、盐渍农田灌排优化管理与边际水安全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果。建议今后深入开展盐渍土精准控盐的高效和安全用水、土壤盐渍障碍的绿色消减与健康保育、盐渍农田养分库容扩增与增碳减排、土壤盐渍化与区域生态的耦合响应和协同适应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应面向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和行业,致力于拓展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为国家农业升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安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盐渍土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之间的联系,系统阐述了近期盐渍土相关研究工作的特色进展,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国家需求,提出了我国盐渍土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盐渍化防控 障碍消减 生态治理 水盐调控 盐碱地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被引量:124
3
作者 吕忠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64,共1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理论创造,是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并在中...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理论创造,是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并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扩展与升级的理论贡献。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价值论;以"整体观"为要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方法论;以"协同推进"为目标,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学理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实现路径包括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生态文明 生态法治 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4.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途径 被引量:97
4
作者 王涛 朱震达 赵哈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23,共9页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仍然面临着"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为了使沙漠化防治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以自然与人为因素及...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仍然面临着"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严峻态势。为了使沙漠化防治更加有效,需要我们以自然与人为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主线,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或逆转过程、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等关键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明确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和途径。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战略、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防治 植被保护 生态治理 退耕还林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被引量:85
5
作者 王克林 岳跃民 +5 位作者 陈洪松 吴协保 肖峻 祁向坤 张伟 杜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432-7440,共9页
国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实现“持续净减少”,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的转变,石漠化治理也面临转型。现有喀斯特生态研究已阐明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人为干扰退化机制,... 国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实现“持续净减少”,面临由传统高强度人为干扰向大规模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的转变,石漠化治理也面临转型。现有喀斯特生态研究已阐明了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人为干扰退化机制,初步揭示了生态治理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机理,突破了保土集水与植被恢复的适应性石漠化治理技术与模式,评估了石漠化治理显著加速区域植被生长与恢复的固碳效应。但目前石漠化治理面临着治理成效巩固困难、治理技术与模式缺乏区域针对性、大规模低效人工林亟待改造、社会人文驱动机制不清等问题。未来喀斯特生态恢复应聚焦石漠化治理提质增效,从侧重单一生态要素、单一生态过程的研究向多要素综合、多过程综合以及喀斯特地表 地下过程耦合、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自然与人文过程耦合等陆地表层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成效巩固、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生态治理 恢复成效 人地耦合
下载PDF
浑善达克地区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青丰 胡春元 王明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阐述了浑善达克沙化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牧业主... 本文阐述了浑善达克沙化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牧业主要生产方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 (以 N为例 )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 -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 (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者指出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退化 生态治理 氮平衡 生态环境劣化 治理对策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与政府信任重塑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勤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现有网络空间中各种形式的话语表达与激情讨论释放出来的倒逼力量十分强大,网络舆情所显现的政府信任危机成为当代网络政治学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网络空间不仅是民情...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现有网络空间中各种形式的话语表达与激情讨论释放出来的倒逼力量十分强大,网络舆情所显现的政府信任危机成为当代网络政治学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网络空间不仅是民情民意表达的场所,更是方便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一种方式。为适应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政府应转变管理模式,在规范网络生态秩序、加强网络治理时,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变"倒逼"为"自觉",重塑政府信任,构建一个真正意义的阳光政府、回应型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风险的生态治理和政府信任重塑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网络生态 政府信任 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1
8
作者 田长彦 买文选 赵振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64-7068,共5页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 现阶段新疆干旱区高强度水土资源开发,致使传统灌排水盐平衡模式难于维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改变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需要创新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传统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模式资源效率低、维持成本高,需要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构建盐碱地高效率资源化利用模式。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400)的资助下,通过机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县域集成示范实现:(1)建立新疆干旱区现代水盐平衡调控理论,(2)创新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3)建成盐碱地产业化集成示范区,形成全产业链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技术服务体系,(4)稳定一支以新疆相关单位为主体,国内优势单位参与的根植新疆的盐碱地生态治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碱地 水盐平衡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74
9
作者 孔祥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问题。...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问题。(2)聚焦耕地保护新要求,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核心内涵包括“耕地空间适宜性、作土垂直关系匹配性、耕地生产生态功能协调性”等三个方面。(3)实现路径包括科学技术领域突破、部门形成合力、政策对接融合转型、区域之间协同共进等。(4)保护与治理工具包括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提升耕地空间适宜性;调整粮食生产布局、确定合理复种指数等强化作土垂直关系的匹配性;对耕地生产空间进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灌溉投入强度,优化耕地功能的协调性;建立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实现三性协同。研究结论:中国耕地保护从单独侧重数量、质量保护进入到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阶段,要建立起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治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生态治理 内涵 路径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治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70
10
作者 林初夏 龙新宪 +2 位作者 童晓立 徐颂军 章家恩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根据对广东大宝山矿区的实地调查、测试和所采集土、水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现状进行报道。矿坑似乎是大宝山矿最重要的污染源地,据有限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推算,当其所含无机还原态硫彻底氧化后,平均... 根据对广东大宝山矿区的实地调查、测试和所采集土、水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现状进行报道。矿坑似乎是大宝山矿最重要的污染源地,据有限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推算,当其所含无机还原态硫彻底氧化后,平均1 t矿坑表土可产出207 kg浓硫酸。大部分矿坑表土和排土场废土已经历不同程度的酸化。实验室模拟试验显示:5 g强烈酸化的矿坑表土在接力水提条件下可产出超过750 mL的酸性“矿水”(pH<3.9)。实测数据表明:排入翁江支流的矿水,其酸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最高允许值。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大宝山矿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状况的治理,宜采用环境地球化学工程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酸性硫酸盐土 金属硫化物 生态环境退化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网络犯罪形态的碎片化与刑事治理的体系化 被引量:65
11
作者 喻海松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70,共13页
罪刑规范的基本架构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符合传统犯罪的规制需要,但在网络犯罪方面则应对不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犯罪纵向精细切割,横向分工细化,交错而成利益链条,形成复杂的网络犯罪生态。这导致实行行为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犯罪的单... 罪刑规范的基本架构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符合传统犯罪的规制需要,但在网络犯罪方面则应对不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犯罪纵向精细切割,横向分工细化,交错而成利益链条,形成复杂的网络犯罪生态。这导致实行行为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犯罪的单一性和完整性被打破,传统的罪刑规范适用于网络犯罪呈现出碎片化局面。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网络犯罪规则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应对网络犯罪刑法适用碎片化的进程。这一进程秉持“分而治之”的对策,在多个维度采取措施,但成效尚不明显,应对思路还有不足。立足未来,应当对网络犯罪坚持生态治理的刑事对策,完善网络刑法体系,做到罪名完备、实体与程序融合、法律与技术融通,以整合性应对碎片化实现网络犯罪刑事治理的体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链条化 碎片化 生态治理 整体考量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部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的实践 被引量:58
12
作者 徐国钢 赖庆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中国西部道路基础建设 ,是国家西部开发工程投资的重点 ,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结我国西南部高速公路堑边坡类型、特点及生态治理模式 ,应用喷混植生新技术绿化治理石质坡面 ,并作出规模示范。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与布局的立... 中国西部道路基础建设 ,是国家西部开发工程投资的重点 ,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总结我国西南部高速公路堑边坡类型、特点及生态治理模式 ,应用喷混植生新技术绿化治理石质坡面 ,并作出规模示范。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与布局的立体性出发 ,提出以草为主 ,乔灌草结合 ,恢复破坏边坡自然生态植被 ,以促进公路边坡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 生态模式 生态治理 中国 西南部地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0
13
作者 王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初步构建了政府间环境合作的行动框架,环境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环境合作的主要探索和经验是:制定区域规划引领大湾区环境合作;签署行政协议推动大湾区环境合作;构建组织机制保障大湾区环境合作;实... 粤港澳大湾区初步构建了政府间环境合作的行动框架,环境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环境合作的主要探索和经验是:制定区域规划引领大湾区环境合作;签署行政协议推动大湾区环境合作;构建组织机制保障大湾区环境合作;实施环保工程推动大湾区环境合作。但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政府环境合作面临许多困境。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合作的下一步行动是:粤港澳共同编制大湾区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坚持区域统筹、流域统筹、陆海统筹,形成大湾区环境治理新模式;完善大湾区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会,加强专责小组的功能,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大湾区环境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陆海统筹机制、法制兼容机制;优化大湾区生态空间格局;深化大湾区水环境的合作治理和大气环境的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环境合作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生态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8
14
作者 史恒通 睢党臣 +1 位作者 徐涛 赵敏娟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80,共13页
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生态恢复及补偿政策中的偏差,提升有关政策的执行效率。本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价值(包括流域生态系... 在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民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生态恢复及补偿政策中的偏差,提升有关政策的执行效率。本文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生态价值(包括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认知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价值认知还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认知,都对农民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影响强度上,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95和0.174)。同时,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对农民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女性相比,男性农民具有更强的流域生态治理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认知 流域 生态治理 参与意愿
原文传递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及其生态治理 被引量:37
15
作者 姚长宏 杨桂芳 蒋忠诚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8,82,共5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 ,地势起伏较大 ,土壤贫瘠 ,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 ,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土...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 ,地势起伏较大 ,土壤贫瘠 ,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 ,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原因 ,提出了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 ,为保证贵州省、西南岩溶区植被顺向演替 ,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治理 贵州 岩溶地区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成因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态势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玉 刘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3-11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过程—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据此对世纪之交我国的... 本文提出了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过程—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据此对世纪之交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与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宏观调控 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生态治理的多元协同:太湖流域个案 被引量:49
17
作者 朱喜群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7,共12页
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嵌套性使得生态治理难以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而需寻求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以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案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分析对象的研究发现,生态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趋向多元化;多元... 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嵌套性使得生态治理难以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而需寻求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以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案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分析对象的研究发现,生态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趋向多元化;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开始互动融合;政府在生态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生态治理效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内部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有效应对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现行困局,需建立强有力的生态治理专门机构以协同政府内部的治理行为,建立环境市场以协同政府和企业的治理行为,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以协同公众与政府以及公众与企业的治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太湖流域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政府生态治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与政治锦标赛 被引量:49
18
作者 金太军 沈承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0,77,共7页
市场机制的内在机制失灵与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困境凸现了政府生态治理的主体角色。然而,以往对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效能的塑造路径局限于政府组织层面的理念、体制与机制上。这实质上是传统西方组织理论囿于组织结构研究视角的逻辑作用结... 市场机制的内在机制失灵与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困境凸现了政府生态治理的主体角色。然而,以往对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效能的塑造路径局限于政府组织层面的理念、体制与机制上。这实质上是传统西方组织理论囿于组织结构研究视角的逻辑作用结果。事实上,政府生态治理过程无法回避政府体制中的核心行动者,即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其意愿与行为将直接影响政府生态治理的政策走向与政策效能。通过政治锦标赛模式,塑造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态治理意愿与合理生态治理行为,从而有效保障政府生态治理的持续性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 政治锦标赛 意愿 行为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 被引量:48
19
作者 张金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7,33,共5页
黄河下游滩区总面积3 154 km^2,现有耕地22.7万hm^2,人口189.52万人,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安全建设进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治水新思路,考虑黄河下游自然特点和水沙输移规律,提出"洪... 黄河下游滩区总面积3 154 km^2,现有耕地22.7万hm^2,人口189.52万人,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安全建设进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结合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治水新思路,考虑黄河下游自然特点和水沙输移规律,提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区分区改造治理开发"的再造与生态治理设想。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实现了治河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符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实施精准扶贫、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开展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方案研究,选择典型试点河段编制实施方案并进行治理试验,而后逐步向全下游河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划 生态治理 滩区再造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治理对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占斌 周波 +5 位作者 马田田 柯浩成 徐国策 张祎 于坤霞 成玉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2-318,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为例,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林地、草地...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为例,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等5个样地0—100cm土壤样品的C、N、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坡耕地经过生态治理转变为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等生态用地,土壤C、N含量分别提高了1.27,1.18,1.24,1.14倍及1.64,1.64,1.76,1.57倍;土壤C和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0—100cm土层,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的土壤C、N分布规律一致,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且在0—20cm土层出现了富集现象,而土壤P含量分布比较均匀;(2)坡耕地C∶N均值显著大于其他样地(P<0.05),在0—20cm土层,土壤C∶P与N∶P表现为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显著高于坡耕地(P<0.05);土壤C∶N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显著,C∶P与N∶P随土层加深呈减小的趋势;(3)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分布主要由土壤C、N决定;土壤C∶P、N∶P与土壤中铵态氮、粘粒、砂粒、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不仅受生态治理和土层深度的影响,还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土壤C∶N、C∶P、N∶P可以指示土壤的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治理 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