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3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瓜类嫁接栽培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8
1
作者 蒋有条 张明方 孙利样 《长江蔬菜》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对瓜类嫁接的主要技术体系、嫁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瓜类 嫁接 栽培 砧木 亲和性 亲和力
下载PDF
大蒜轮作与瓜类枯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6
2
作者 金扬秀 谢关林 +1 位作者 孙祥良 蔡雪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大蒜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5种浓度3种浸提时间的大蒜浸提液中以浸提时间为1d浓度在25g/L的浸提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达72%;浸提7d浓度为1.56g/L的浸提液抑菌效果仅为20%。因此为减轻瓜类枯萎病的损失,提倡瓜类与大蒜作物轮作并适时休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轮作 瓜类 枯萎病 黄瓜 厚垣孢子 大蒜浸提液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57
3
作者 谢琼华 何谭连 +1 位作者 蔡德江 黄河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美洲斑潜蝇1993在海南三亚市首次发现,现已成为当地危害瓜菜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海南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21~24世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冬春季为害更重。瓜类受害重于豆类,豆类又重于叶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30... 美洲斑潜蝇1993在海南三亚市首次发现,现已成为当地危害瓜菜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海南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21~24世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冬春季为害更重。瓜类受害重于豆类,豆类又重于叶菜类蔬菜。叶被害率一般为30%~40%,严重达80%以上。寄主有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旋花科、藜科、锦葵科、菊科、大戟科、苋科、百合科、伞形科、芸香科和车前科等14科69种植物。2龄幼虫高峰期或叶片受害率达10%~20%时为该虫防治适期,应用10%赛波凯乳剂3000倍液或40%氧乐果100mL/667m2,加25%杀虫双25mL/667m2和少量煤油,对水60kg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发生危害 防治 瓜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菜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抗药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开运 姜兴印 +3 位作者 仪美芹 吕宝乾 张洪才 李长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及 7.9倍的抗性 ;寿光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也高达 2 74 59.3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为 4 .1、18.1及 2 .9倍 ;苍山、泰安两种群对 4种药剂的抗性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离体酶活性和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的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提高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抗性 山东 蔬菜区 瓜类 棉花 农药防治 蚜虫
下载PDF
瓜类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秀波 崔琦 崔崇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94-798,共5页
文章概述了引起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与其分布,S.fuliginea和E.cichoracearum的致病力类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化,分子标记在瓜类白粉病病原菌群体遗传差异检验中的应用及瓜类抗白粉病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白粉病 S.fuliginea E .cichoracearum 生理小种 瓜类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金扬秀 谢关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45,共3页
瓜类枯萎病是国内外重要的土传病害 ,本文就抗病育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该病的防治研究进展。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对该病均具局限性 。
关键词 瓜类 枯萎病 防治 植物病理学
下载PDF
上海市郊菜地土壤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状况 被引量:35
7
作者 姚春霞 陈振楼 +3 位作者 陆利民 许世远 范斌 侯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对农田土壤和蔬菜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土壤NO3--N含量依次为: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传统菜地;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绿叶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叶菜类中硝... 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对农田土壤和蔬菜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土壤NO3--N含量依次为:大棚蔬菜地>露天蔬菜地>传统菜地;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绿叶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叶菜类中硝酸盐含量均超过一级标准,污染指数高达3.50,污染最重;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样品中硝酸盐没有超过一级标准的,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含量 蔬菜 土壤 菜地 瓜类 食用菌 N含量 上海市郊 状况 管理方式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被引量:28
8
作者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枯萎病 尖孢镰孢菌 专化型
下载PDF
非杀菌剂化合物防治瓜类病害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元恩 刘英慧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两种非杀菌化合物诱导剂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苯基硫尿灌根处理可减少黄瓜炭疽病斑数28.5%,病斑面积减少64.5%;草酸喷洒叶片处理,病斑数可减少30%,病斑面积减少73.7%。经复配的黄瓜诱抗剂施于早春大棚黄瓜,喷施二次对细菌性条斑病,霜霉... 两种非杀菌化合物诱导剂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苯基硫尿灌根处理可减少黄瓜炭疽病斑数28.5%,病斑面积减少64.5%;草酸喷洒叶片处理,病斑数可减少30%,病斑面积减少73.7%。经复配的黄瓜诱抗剂施于早春大棚黄瓜,喷施二次对细菌性条斑病,霜霉病及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3%、42.0%、56.1%,对黄瓜植株有明显促进生长期和增产效果,株高叶面积增加10—25%,增产效果达12%。通过对几种非杀菌剂化合物的筛选,已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能产生抗病性的一种化合物,经复配成KT—乳剂,试验证明用KT—乳剂处理的育苗土育苗,在西瓜第一片真叶期用沾根法接种及在人工接种的病圃中试验,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可达6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病害 非杀菌剂 防治
下载PDF
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种内竞争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昌清 梅流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4,共5页
研究了种内竞争对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对不同竞争强度下蛹的生物量、成虫生物量、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的大小和成虫大小进行拟合分析,其模拟... 研究了种内竞争对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对不同竞争强度下蛹的生物量、成虫生物量、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的大小和成虫大小进行拟合分析,其模拟方程各不相同,但模拟方程的微分形式可用一通式来表示:dy/dx=k(x-x0)xiyj(k,x0,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南瓜实蝇 害虫 瓜类 种内竞争
下载PDF
瓜类新病毒病害(一):瓜类褪绿黄化病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古勤生 彭斌 +3 位作者 刘珊珊 刘英华 吴会杰 刘丽峰 《中国瓜菜》 CAS 2011年第3期32-33,71,共2页
介绍了我国最新发现的瓜类病毒病害—瓜类褪绿黄化病的症状、分布、病害发现历史,病原、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指出未来针对该病害需要开展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瓜类 新病害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下载PDF
防治监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确保瓜类安全生产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古勤生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花叶病毒 防治方法 黄瓜 安全生产 监控 瓜类 green 发生特点
下载PDF
瓜类作物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守正 王海燕 +1 位作者 李洪连 袁红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3,共4页
研究了西瓜、黄瓜对枯萎病和炭疽病的诱导抗病机制。结果发现 :西瓜、黄瓜经诱导后与抗病性有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增强 ;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增多。西瓜。
关键词 瓜类 诱导抗病机制 炭疽病 枯萎病
下载PDF
棉花和瓜类上棉蚜相互转换后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向东 张孝羲 翟保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实验采用 EPG技术测定了棉花和 3种瓜类上棉蚜转换后的取食行为 ,结果表明 ,西瓜、黄瓜和南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叶片上取食 ,均可出现 A、B、C、E、F和 G6种取食波 ,其中寻食刺探的次数和时间均较少 ,且每次达到韧皮部吸取营养的时间长... 实验采用 EPG技术测定了棉花和 3种瓜类上棉蚜转换后的取食行为 ,结果表明 ,西瓜、黄瓜和南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叶片上取食 ,均可出现 A、B、C、E、F和 G6种取食波 ,其中寻食刺探的次数和时间均较少 ,且每次达到韧皮部吸取营养的时间长于 1 0 min。而棉花上的棉蚜转到黄瓜叶片后 ,寻食和刺探的时间占整个处理时间的95 %以上 ,口针到达韧皮部的次数少、持续时间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瓜类 棉蚜 取食行为 EPG技术 寄主转换 电刺吸行为记录仪
下载PDF
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曹宜 刘波 +2 位作者 林营志 朱育菁 周涵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74-79,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RAPD组,确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类提供有利的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RAPD-PCR 多态性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瓜类
下载PDF
瓜类遗传育种中的染色体倍性操作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毅科 杜胜利 +1 位作者 王鸣 魏爱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0-34,共5页
综述了西瓜、甜瓜及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单倍体和多倍体诱导、细胞学倍性鉴定、染色体加倍研究的进展,并对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瓜类 遗传育种 染色体倍性操作 多倍体 单倍体 诱导 加倍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6
17
作者 乔燕春 林锦英 +3 位作者 谢伟平 郑岩松 李莲芳 谢丽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瓜类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在全球大部分瓜类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瓜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本文从瓜类作物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致病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其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 瓜类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在全球大部分瓜类产区均有发生。该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瓜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本文从瓜类作物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致病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其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枯萎病 抗病性 综述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的防治与健康种子生产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仁君 周志成 +1 位作者 冯孝立 王叶筠 《中国瓜菜》 CAS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是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Cucurbits,简称BFB).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是世界检疫性有害病原之一。曾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 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是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Cucurbits,简称BFB).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是世界检疫性有害病原之一。曾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乔治亚州等地大流行.对西瓜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现在加拿大、日本、泰国、土耳其、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等地均已发现,该病菌不仅侵染西瓜.还可以侵染甜瓜、打瓜以及其他葫芦科作物。在我国河南、内蒙古、山东、陕西、甘肃、新疆、海南等省区的西、甜瓜上发现了2种以上的致病细菌.曾给海南的西瓜造成了经济损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果腐病 种子生产 瓜类 西瓜生产 健康 防治 AVENAE 经济损失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防治瓜类及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彦 赵彤华 +1 位作者 徐蕾 王兴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281-284,共4页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药后7天和14天,氟吡菌酰胺防治甜瓜上白粉病的效果最高,防效均在95%以上。与之相比较,防治黄瓜上白粉病和草莓上的白粉病效果稍低,其防效也...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药后7天和14天,氟吡菌酰胺防治甜瓜上白粉病的效果最高,防效均在95%以上。与之相比较,防治黄瓜上白粉病和草莓上的白粉病效果稍低,其防效也在90%以上。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防治白粉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黄瓜、甜瓜、草莓白粉病的一种新型良好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瓜类 草莓 白粉病 田间药效
下载PDF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志红 徐永阳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5期33-35,i0001,共4页
BFB在我国瓜类产区蔓延较广,已对生产构成威胁,但国内科研单位对此研究较少。作者结合育种实践对该病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研究,并对其防治措施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值得各地甜瓜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 细菌性果腐病 防治 甜瓜 科研单位 育种实践 产区 瓜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