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艳琴 万明 本德萍 《广西纺织科技》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本文从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基本因素—织物的热、湿、透气性能着手,探讨了 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机理,并表明了冬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内在原因及其选择,从而达到人 体的舒适感觉。
关键词 织物 舒适性 湿性能 机理
下载PDF
复合多层织物的热湿性能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涛 倪波 史晓昆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8,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纺织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也随之不断扩充和完善。文中介绍了最新的一些纺织材料热湿性能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结构的吸湿排汗复合双层织物进行了讨论 ,而且运用相关的热湿耦合模型全面分析了各种结构的织物在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纺织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也随之不断扩充和完善。文中介绍了最新的一些纺织材料热湿性能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结构的吸湿排汗复合双层织物进行了讨论 ,而且运用相关的热湿耦合模型全面分析了各种结构的织物在穿着情况下的热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层织物 湿性能 湿排汗 湿耦合模型 疏水性纤维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调温调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尚建丽 陈丹 武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以废弃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磨细、化学-物理耦合活化、微波加热法,制备出生物质多孔材料。采用压汞法、扫描电镜分别测试了生物质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特征。试验表明:制备生物质多孔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40W,活化时间6min... 以废弃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磨细、化学-物理耦合活化、微波加热法,制备出生物质多孔材料。采用压汞法、扫描电镜分别测试了生物质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特征。试验表明:制备生物质多孔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40W,活化时间6min,磷酸质量分数85%。采用真空浸入法,将有机相变材料渗入生物质多孔材料中,试验得出:生物质多孔材料与相变材料质量比为4∶6时,其吸附量可达34.7%。将多孔复合基体为调节剂,以不同比例掺入建筑石膏内。采用DSC对其热储存能力进行测试,采用饱和盐溶液方法对其湿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赋予建筑石膏具有较好的储热储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核桃壳 耦合活化 多孔材料 相变材料 真空吸附 湿性能
下载PDF
针织内衣热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岩 朱力军 张渭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应用暖体假人和干燥剂法测试了针织纯棉内衣的保暖性能和透湿性能 ,研究和分析隔热值和透湿阻力这两个服装热湿性能评价指标与面料密度、厚度的相关关系 ,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隔热值、透湿阻力与面料密度、厚度的回归方程 ,从而... 应用暖体假人和干燥剂法测试了针织纯棉内衣的保暖性能和透湿性能 ,研究和分析隔热值和透湿阻力这两个服装热湿性能评价指标与面料密度、厚度的相关关系 ,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隔热值、透湿阻力与面料密度、厚度的回归方程 ,从而得出面料密度和厚度是影响内衣热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体假人 湿性能 湿阻力 针织内衣
下载PDF
竹纤维织物热湿性能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兰萍 范立红 +2 位作者 张辉 谢光银 刘荣立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探讨竹纤维织物及竹棉混纺织物的热湿性能。采用竹纤维纯纺纱、竹棉混纺纱,分别设计了一上三下破斜纹、方平、一上三下右斜纹和凸条4种组织的织物。通过热湿性能的测试和作用原理的分析,得出导热性、吸湿性、透湿性和透气性等热湿性能... 探讨竹纤维织物及竹棉混纺织物的热湿性能。采用竹纤维纯纺纱、竹棉混纺纱,分别设计了一上三下破斜纹、方平、一上三下右斜纹和凸条4种组织的织物。通过热湿性能的测试和作用原理的分析,得出导热性、吸湿性、透湿性和透气性等热湿性能是衡量夏季织物吸湿快干的重要因素的结论。通过对竹纤维织物、竹棉混纺织物、棉织物热湿性能的对比分析可知,竹纤维织物、竹棉混纺织物均具有优良的吸湿快干特性,在棉纤维中混入适量的竹纤维,可有效地改善棉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棉纤维 纯纺纱 混纺纱 织物 湿性能
下载PDF
超吸水纤维的热湿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董震 丁志荣 +1 位作者 辛三法 王善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6,共4页
为了解超吸水纤维的吸湿性能、强伸性能及摩擦性能,为超吸水纤维的纺纱及其后加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超吸水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的吸湿性能和放湿性能,分析热湿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以及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了解超吸水纤维的吸湿性能、强伸性能及摩擦性能,为超吸水纤维的纺纱及其后加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超吸水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的吸湿性能和放湿性能,分析热湿条件对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以及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超吸水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逐渐提高;温度对超吸水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不大;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提高,超吸水纤维的断裂强度不断下降,摩擦因数迅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吸水纤维 湿性能 摩擦 强度 伸长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 被引量:3
7
作者 谌玉红 唐世君 +1 位作者 蒋培清 孙本亮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2-86,共5页
研制一种新型的织物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并在模似人体出汗的条件下,对组合双层织物与模拟皮肤之间的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根据水汽分压、温度和热流曲线,计算出热湿传递系数。
关键词 织物 湿性能 测试仪 传递性 湿传递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保温砖墙热湿性能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党新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46,共6页
为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内保温砖墙的热湿性能,采用数值模拟软件WUFI Pro,对比湿气密闭性保温墙体、湿气透过性内保温墙体和未保温墙体,分析其在比利时鲁汶1种现状气候工况和2种未来气候工况下的冻融循环风险、霉菌滋生风险、热损失和湿负... 为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内保温砖墙的热湿性能,采用数值模拟软件WUFI Pro,对比湿气密闭性保温墙体、湿气透过性内保温墙体和未保温墙体,分析其在比利时鲁汶1种现状气候工况和2种未来气候工况下的冻融循环风险、霉菌滋生风险、热损失和湿负荷.结果表明,湿气透过性保温墙体与湿气密闭性保温墙体的冻融风险次数由现状气候工况下的6和2次升至未来气候工况下的16和13次,且含水率显著增高,而未保温墙体无风险.湿气密闭性保温墙体在3种工况下的霉菌滋生风险都显著高于其余2种墙体,且在未来气候工况下风险更高.含保温层墙体的能耗显著低于未保温墙体,湿气透过性保温墙体与未保温墙体在未来气候工况下需要更大的湿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砖墙 内保温 湿性能
下载PDF
水泥改性生土材料热湿性能及周期性边界下墙体温湿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磊 桑国臣 +2 位作者 崔晓玲 韩玮霄 郭晓宁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为了揭示周期性边界下生土墙体温湿度分布特性,实验制备水泥改性生土材料并测试其热湿性能,建立一维非稳态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分别以吐鲁番夏至日和冬至日气象数据为室外边界条件,对冬夏两季水泥改性生土墙体内部温湿度进行数值求解。结... 为了揭示周期性边界下生土墙体温湿度分布特性,实验制备水泥改性生土材料并测试其热湿性能,建立一维非稳态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分别以吐鲁番夏至日和冬至日气象数据为室外边界条件,对冬夏两季水泥改性生土墙体内部温湿度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水泥改性生土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水泥掺量的增加能够提升材料的吸湿能力,但是对水蒸气透过性不利。夏季,水泥改性生土墙体对环境温湿度波动衰减效果明显,0.3 m厚水泥改性生土墙体具有理想的隔热和调湿性能。然而,减小墙体厚度会导致冬季墙体内壁面温度显著降低,需考虑必要的保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性生土墙体 湿性能 周期性边界 湿耦合分析 墙体温湿度分布
下载PDF
寒冷地区湿传递对多层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玮 刘芳 +3 位作者 陈宝明 魏茂丰 郜凯凯 耿文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62-168,共7页
墙体的传热传湿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多层墙体一维非稳态热、湿和空气耦合传递模型(HAM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关注湿传递对传热的影响机理。... 墙体的传热传湿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多层墙体一维非稳态热、湿和空气耦合传递模型(HAM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关注湿传递对传热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考虑传湿时墙体交界面处湿度梯度大,相变速率大;墙体内部会产生湿积累,缩短墙体的使用年限;墙体内部温度上升幅度和上升速率大,墙体交界面处局部Nusselt数变化受湿传递的影响大;相变潜热量占总传热量的26.1%,计算空调负荷时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两相流 传递过程 寒冷地区 多层墙体 HAM模型 湿性能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采用多指标矩阵分析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热湿配合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文静 蒋斌 +1 位作者 吴涛 梁家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9-1867,共9页
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为改性剂,基于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的制备。选取导热系数和等温平衡含湿量作为热性能和湿性能考察指标,通过多指标矩阵分析法,计算影响试验热湿性能结果的各因素各水平的权重,从而确定改性生土墙... 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为改性剂,基于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的制备。选取导热系数和等温平衡含湿量作为热性能和湿性能考察指标,通过多指标矩阵分析法,计算影响试验热湿性能结果的各因素各水平的权重,从而确定改性生土墙体材料配合比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为水泥掺量7%,石灰掺量8%,粉煤灰掺量5%,含水率16%;改性生土墙体材料较水泥、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通过组成结构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可知,石灰的碳化反应、水泥和粉煤灰的水化反应产生的凝胶物质具有胶结作用,使得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结构内部形成较多的小孔径孔隙,并呈现出稳定的整体性结构,该结构增强了改性生土墙体材料的吸放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生土 湿性能 组成结构分析 微观形貌分析
下载PDF
基于FTIR和RBF网络的二元脂肪酸/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热湿性能优选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宗志芳 陈德鹏 卜双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46-225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元脂肪酸(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变调温性能,又具有储湿调湿性能,还能满足无机材料的相容性。研究溶液pH值、超声波功率、去离子水用量、无水酒精用量及BFA用量对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结构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元脂肪酸(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变调温性能,又具有储湿调湿性能,还能满足无机材料的相容性。研究溶液pH值、超声波功率、去离子水用量、无水酒精用量及BFA用量对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FTIR分析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的嵌合机制。通过RBF网络,研究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与热湿性能优选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中BFA与SiO_2仅仅是物理嵌合。最优热湿性能的BFA/SiO_2相变储湿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参数:pH值为3.64、超声波功率为120 W、去离子水用量为1.45mol、无水乙醇用量为0.78mol和BFA用量为0.079mol。预测结果:30%相对湿度(RH)~90%RH湿容量为0.1676g/g、相变焓为41.89J/g。测试结果:30%RH^90%RH湿容量为0.1653g/g、相变焓为41.22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相变储湿 RBF网络 性能预测 湿性能
原文传递
可低温驱动的凝胶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吸/脱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超和 王佳韵 +2 位作者 李金凤 刘业凤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01-4409,共9页
以丙烯酰胺单体、碳纳米管和无水氯化锂为原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该吸附剂呈水凝胶形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同步热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用恒温恒湿箱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解附性能以及平衡吸附... 以丙烯酰胺单体、碳纳米管和无水氯化锂为原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该吸附剂呈水凝胶形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同步热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用恒温恒湿箱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解附性能以及平衡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凝胶复合吸附剂在25℃和75%RH下,平衡吸附量高达1.75 g/g,是硅胶基复合吸附剂的2.5倍以上;并在45℃环境中解吸出70%的吸附水量;采用线性驱动力模型拟合计算了相同工况的动态吸附速率,与国内外其他复合吸附剂相比,本文吸附剂的吸附速率系数和吸附量均有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剂 水凝胶 湿性能 LDF模型
下载PDF
无机多孔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湿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倩 费华 +4 位作者 潘昱丞 杜文清 王林雅 周嘉宏 蒋达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8,共5页
无机多孔基复合相变材料兼具调温调湿性能,能够减少室内温度波动,调节室内湿度平衡,既提高了环境的舒适度,又减少了建筑能耗,是近几年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及优缺点,并总结了不同种类相变材料的性能优化措施;... 无机多孔基复合相变材料兼具调温调湿性能,能够减少室内温度波动,调节室内湿度平衡,既提高了环境的舒适度,又减少了建筑能耗,是近几年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及优缺点,并总结了不同种类相变材料的性能优化措施;简述了常用的无机多孔材料,分析比较了其对相变材料的强化导热效果和定形效果;分析了无机多孔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湿综合性能,并讨论了材料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优化材料性能的措施以及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调温调湿材料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无机多孔基体 性能 湿性能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的除湿换热器热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煜 王子航 +2 位作者 王佳韵 王如竹 张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2-1359,共8页
除湿换热器将换热器与固体干燥剂结合,可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干燥剂的吸附特性对除湿换热器的除湿性能有重要影响。研制了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用ASAP麦克吸附仪及STA同步热分析仪,从等温吸附及动态吸附特性等角度分析了... 除湿换热器将换热器与固体干燥剂结合,可显著提高空调系统的除湿效率。干燥剂的吸附特性对除湿换热器的除湿性能有重要影响。研制了可得然-氯化锂复合吸附剂,用ASAP麦克吸附仪及STA同步热分析仪,从等温吸附及动态吸附特性等角度分析了其吸附特性,实现了材料的组分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复合吸附剂应用于除湿换热器,验证了该新型除湿换热器高效的深度除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可得然复合吸附剂具有深度除湿的能力,即使在30℃、30%RH干燥工况下,其除湿量高达2.65 g/g,吸附速率系数k为2.1×10^(-4) s^(-1);所制备复合除湿换热器的MRC可以达到3.78 g/kg。本研究实现了除湿性好、循环性能稳定的低成本高性能新型除湿换热器的开发,为深度除湿系统的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剂 湿 吸附 再生 湿性能
下载PDF
吸湿发热针织物的热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明丽 沈为 +1 位作者 俞灏 陆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3,共7页
采用两种吸湿发热纤维即EKS纤维、Sunburner纤维,分别结合黏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维,混纺不同组分、不同混纺比的纱线,使用针织圆机将上述纱线编织成双罗纹组织结构织物,并测试纤维与织物的热湿性能,探讨纤维种类、纱线混纺比对织物... 采用两种吸湿发热纤维即EKS纤维、Sunburner纤维,分别结合黏胶纤维、棉纤维、腈纶纤维,混纺不同组分、不同混纺比的纱线,使用针织圆机将上述纱线编织成双罗纹组织结构织物,并测试纤维与织物的热湿性能,探讨纤维种类、纱线混纺比对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当纱线其余组分及质量分数相同时,含黏胶纤维织物的回潮率、透气性能、透湿性能、芯吸性能、保暖性能、吸湿发热性能优于含棉纤维织物;含Sunburner纤维织物的回潮率、芯吸性能、保暖性能优于含EKS纤维织物,而其透气性能、透湿性能、吸湿发热性能劣于含EKS纤维织物;随着织物中EKS纤维质量分数的降低,织物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保暖性能增强,芯吸性能、吸湿发热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湿 湿性能 EKS纤维 Sunburner纤维
下载PDF
羊毛在运动面料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炜栋 黄旭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26,共4页
为充分发挥羊毛的特性,将羊毛更好地应用在运动面料领域,系统地介绍羊毛纤维热湿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并介绍羊毛与其他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混纺及混织用于运动面料的优势,综述近年来羊毛在运动面料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羊毛... 为充分发挥羊毛的特性,将羊毛更好地应用在运动面料领域,系统地介绍羊毛纤维热湿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并介绍羊毛与其他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混纺及混织用于运动面料的优势,综述近年来羊毛在运动面料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羊毛在湿热性能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泛研究,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以改善其吸湿性能;羊毛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利用了各种纤维的优势整合。通过探讨羊毛纤维在运动面料上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对羊毛纤维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运动面料 改性 湿性能 混纺
下载PDF
十六醇-十六酸-十二酸/SiO_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热湿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浩 黄新杰 刘秀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69-2876,共8页
以十六醇(H)-十六酸(PA)-十二酸(LA)为相变材料,SiO2为载体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HPA-LA用量的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采用等温吸放湿法和步冷曲线法对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湿性能和热性能进行... 以十六醇(H)-十六酸(PA)-十二酸(LA)为相变材料,SiO2为载体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HPA-LA用量的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采用等温吸放湿法和步冷曲线法对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湿性能和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利用FTIR、XRD、SEM、LPSA和DSC对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相变温度和相变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HPA-LA用量为0.06mol时,所制备的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湿综合性能,即相对湿度为40%65%时,平衡含湿量为0.070.10g/g,相变温度为26.29℃,相变焓为70.55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相变体系 SIO2 复合材料 湿性能 十六醇-十六酸-十二酸
原文传递
建筑围护结构热湿性能模拟软件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向辉 李岗 +1 位作者 陈玮玮 姜正良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89,共3页
建筑围护结构内的季节性湿传递是围护结构湿损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简单快速地评估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性能,基于瞬态耦合传热传湿理论开发了围护结构热湿性能模拟软件。该软件可以进行动态室内外环境参数下的围护结构热、湿特性分析,为... 建筑围护结构内的季节性湿传递是围护结构湿损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简单快速地评估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性能,基于瞬态耦合传热传湿理论开发了围护结构热湿性能模拟软件。该软件可以进行动态室内外环境参数下的围护结构热、湿特性分析,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判断多层墙体内可能出现冷凝的方法,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模拟 软件 湿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