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7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电动机定转子全域温度场数值计算及相关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1
1
作者 李伟力 李守法 +1 位作者 谢颖 丁树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85-91,共7页
提出了针对无轴向通风冷却电机温度场计算的新思想,合理处理了电机定子与气隙之间以及转子与气隙之间复杂的对流散热过程,妥善解决了定、转子之间的热交换问题。给出了散下线定子绕组的等效热模型,简化了计算难度并且节省了计算时间。... 提出了针对无轴向通风冷却电机温度场计算的新思想,合理处理了电机定子与气隙之间以及转子与气隙之间复杂的对流散热过程,妥善解决了定、转子之间的热交换问题。给出了散下线定子绕组的等效热模型,简化了计算难度并且节省了计算时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笼型感应电动机定、转子全域温度场二维数学模型和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电机额定负载运行时定、转子的稳态温度场以及气隙温降;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机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该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电机温度场对定子铜耗、散热翅高度以及定子绕组浸渍质量等相关因素的敏感性,为电机优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感应电动机 热交换 有限元 温度场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97
2
作者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通过求解古典Neumann问题 ,研究土壤在冻结和融化过程的热交换特征 ,从理论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以草炭亚粘土和亚粘土为例 ,计算了广泛环境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对系统温度变化和与环境间热交换的影响 .结果表... 通过求解古典Neumann问题 ,研究土壤在冻结和融化过程的热交换特征 ,从理论上分析了冻融作用对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交换的影响 .以草炭亚粘土和亚粘土为例 ,计算了广泛环境条件下的冻融作用对系统温度变化和与环境间热交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相应过程表层温度梯度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交换 冻融作用 热交换 NEUMANN问题 边界条件 土壤 冻土
下载PDF
我国干热岩勘查的有关技术问题 被引量:69
3
作者 冉恒谦 冯起赠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10期17-21,共5页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技术关键,并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需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 热交换 发电 钻井
下载PDF
日光温室墙体与地面吸放热量测定分析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建设 白青 张亚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研究日光温室土质后墙与地面对室内的放热情况,测定了晴、阴天气条件下土质后墙和地面的表面温度及热通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墙体与地面各自的放热量与室内太阳辐射密切相关,晴天夜间单位面积墙体放热量为1.90MJ/m2,地面放热量为1.36... 为研究日光温室土质后墙与地面对室内的放热情况,测定了晴、阴天气条件下土质后墙和地面的表面温度及热通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墙体与地面各自的放热量与室内太阳辐射密切相关,晴天夜间单位面积墙体放热量为1.90MJ/m2,地面放热量为1.36MJ/m2,而阴天夜间单位面积墙体放热量为0.76MJ/m2,地面放热量为1.34MJ/m2。对于单位面积墙体和地面而言晴天墙体放热量大于地面,阴天地面放热量大于墙体,无论晴天与阴天地面全天放热总量总是大于墙体释放总量,且地面对周期热量变化的缓冲大于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墙体 热交换 地面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6-511,共6页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地气系统 能量交换 多年冻土 热交换 季节冻土 温度
下载PDF
火电厂空冷平台换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遐龄 杨旭 +1 位作者 李向群 安亦然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74-880,共7页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火电厂中直接空气冷凝器的换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增加空冷平台最外一圈风机功率及在空冷平台下方修建挡风建筑以提高空冷平台换热效率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交换 冷凝器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下载PDF
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东屏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蒸发式冷凝器利用冷却水蒸发时的汽化潜热来吸收制冷剂的热量,所以耗水量低。它的耗水量约为水冷式的1/25~1/50,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热交换与质交换,所以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方法较... 蒸发式冷凝器利用冷却水蒸发时的汽化潜热来吸收制冷剂的热量,所以耗水量低。它的耗水量约为水冷式的1/25~1/50,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热交换与质交换,所以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方法较多也不一致。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带预冷器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方法,此法可用于常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冷凝器 设计 制冷机 热交换
下载PDF
空气经过淋水纸质填料时的热湿交换过程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庆民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研究了用波纹纸质填料淋水处理空气来实现空调中常见的绝热加湿和冷却去湿两种处理过程的有关性能.对绝热加湿过程的有关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及分析,并对冷却去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空气调节 纸质填料 热交换 交换 淋水温度
下载PDF
基于MEMS技术倾角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5
9
作者 马洪连 郑保重 王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85-187,共3页
利用MEMS电子倾角传感器和430低功耗单片机测量重力参考系下全圆周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值。介绍了一种利用Matlab分析弦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双轴(单轴±90°)关系映射到单一角度空间(360°),实现了全圆周角度测... 利用MEMS电子倾角传感器和430低功耗单片机测量重力参考系下全圆周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值。介绍了一种利用Matlab分析弦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双轴(单轴±90°)关系映射到单一角度空间(360°),实现了全圆周角度测量;最后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温漂 热交换 校正因子 脉宽调制
下载PDF
油冷器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邓先和 王世平 +2 位作者 林培森 胡进 邓颂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1 引言 广泛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油冷却器,由于油的粘度大,操作流速低,若使用光滑管设计制造,其传热性能差,一般总传热系数为350W/(m^2·℃)左右。近年来,螺纹翅片管已在工业油冷器中应用,因其肋化系数可达2.5~3,能有效地扩展传... 1 引言 广泛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油冷却器,由于油的粘度大,操作流速低,若使用光滑管设计制造,其传热性能差,一般总传热系数为350W/(m^2·℃)左右。近年来,螺纹翅片管已在工业油冷器中应用,因其肋化系数可达2.5~3,能有效地扩展传热面,故对油冷器的紧凑化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螺纹翅片间距小,翅间湍流度低,按实际翅片面积计算的总传热系数常仅180~200W/(m^2·℃),当取肋化系数2.7,以光坯管面积计算油冷器总传热系数可达520W/(m^2·℃),比光滑管油冷器节省光坯管面积约33%,但因加工螺纹翅片需增大管壁厚度,加工后单位管长比光滑管增重约30%,故一般只比光滑管油冷器节省管材百分之几。因此,仅凭加大翅片肋化系数,用扩展传热面强化传热,其节材效果不够明显,提高翅片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提高翅间流体湍流度,强化翅面上流体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 润滑油 冷却器 热交换
下载PDF
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黄蜂”(2002)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闫敬华 徐建平 +2 位作者 丁伟钰 陈子通 廖移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2,i001,共9页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 ,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 ,通过 5组对比数值试验 ,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 以“目标登陆台风外场试验研究”(CLATEX)项目的目标热带气旋“黄蜂”为对象 ,在用高分辨数值模式模拟其近海加强和登陆减弱过程的基础上 ,通过 5组对比数值试验 ,从定量和时间演化角度细致地分析了热带气旋周边海陆和地形分布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表明 ,华南西部地理因子 (地形、粗糙度、海陆分布等 )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华南西部地形的存在 ,有利于低层弱冷空气向南侵袭 ,从而激发对流发展 ,使气旋迅速加强 ,是“黄蜂”近海加强的关键原因 ;登陆后冷空气切入造成的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 ,阻断了对流潜热能源 ,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 ;华南西部真实地形下的地表摩擦效应是“黄蜂”登陆后迅速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海热带气旋区的地表热交换以潜热输送 (蒸发 )为主 ,其量值一般是感热输送的 5~ 10倍 ;洋面热交换与气旋强度间存在正反馈关系 ,符合热带气旋发展的“WISHE”(风引起的表面热交换 )机制观点 ,即“WISHE”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蜂 地形 模拟研究 强度影响 带气旋强度 热交换 试验研究 登陆台风 模式模拟 数值试验 时间演化 地理因子 强度变化 海陆分布 弱冷空气 稳定层结 输送 反馈关系 减弱 高分辨 分析表 西部 华南 粗糙度 对流 原因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亚素 张旭 《新能源》 1999年第12期37-42,共6页
综述了分析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产生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指出,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能源利用,环境问题上比空气源热泵优势,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关键词 热交换 温度调节 土壤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二氧化碳输送过程的优化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早校 冯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4-277,共4页
针对以超临界和液体方式输送 CO2 的问题,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 CO2 输送管道设计的影响,采用ASPEN PLUS 10 1 软件对输送管道直径和加压站数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输送方式可以降低系统能耗和成本.在绝热和相同... 针对以超临界和液体方式输送 CO2 的问题,考虑环境温度变化对 CO2 输送管道设计的影响,采用ASPEN PLUS 10 1 软件对输送管道直径和加压站数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液体输送方式可以降低系统能耗和成本.在绝热和相同入口压力条件下,一次加压后的许用距离随着管道 CO2 入口温度的升高近似线性减小.在同等条件下,管道等温输送比绝热输送减少的输送距离随管道 CO2 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CO2 在入口为液态时的输送距离差别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输送 环境温度 热交换
下载PDF
方形空间通风换热的气流组织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群刚 梁新刚 +2 位作者 任建勋 过增元 陈泽敬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舱内的气流组织性能 ,分析斜进风通风方式下舱内的通风换热 ,为通风换热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由物理模型 ,引入合理假设 ,建立描述舱内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 ,采用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 ,从进风角度、换热性能、温度...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舱内的气流组织性能 ,分析斜进风通风方式下舱内的通风换热 ,为通风换热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由物理模型 ,引入合理假设 ,建立描述舱内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 ,采用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 ,从进风角度、换热性能、温度、速度的均匀性及环境的舒适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该通风方式的特点。结果斜进风方式不存在明显的短路问题 ,换热能力较好 ;舱内工作区速度、温度的均匀性和舒适性提高 ;投入能量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两侧壁换热虽失去对称性 ,但其换热能力并没有迥然差别 ;进风角度小于 45°时温度场、速度场的均匀性比进风角度大于 45°时要好一些 ,但由于V ·△T的值保持在一定水平 ,此时的换热能力与进风角度大于 45°时相比变化不大。结论二维斜进风通风方式气流组织性能较好 ,但流动的可控性较差 ;可以适当地设计通风方式和角度 ,增加流动的可控性 ,并使换热和均匀性同时优化 ;空间站载人舱可采用角度变动范围在 1 5°~ 75°之间的风向可调式小开口斜进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舱 环境 热交换 气流组织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的车辆散热器模块传热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佳鑫 秦四成 +3 位作者 徐振元 张奥 习羽 张学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了解影响车辆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因素,保证车辆工作的可靠性,依据原始资料建立了车辆动力舱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将动力舱模型置于虚拟风洞内,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并与相应的实验数... 为了解影响车辆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因素,保证车辆工作的可靠性,依据原始资料建立了车辆动力舱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将动力舱模型置于虚拟风洞内,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并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合另一种常用的动力舱布局方式建立模型,将两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散热器内部冷空气温度变化呈现梯度特征;规则的动力舱几何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强动力舱的空气流动性,当配合侧置的散热器组后能够提高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散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分析 动力舱 虚拟风洞 热交换
下载PDF
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数值仿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佳鑫 秦四成 +3 位作者 徐振元 张奥 习羽 张学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28,共6页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各工况下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散热器内部热交换过程均呈现梯度变化;随着回流热空气温度升高,散热器的工作效率逐步降低.当其效率不能满足整车需要时,整车会出现系统过热以及工作性能不稳定现象.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两者误差在2.83%~4.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舱 虚拟风洞 数值分析 热交换 车辆散
下载PDF
超长液压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万会雄 黄辉 黄海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5,共3页
大多数液压系统中各元件相互联接的管道较短,管道中的压力损失可通过计算管道内液压介质在最低温度下,其所有直管的沿程压力损失和所有弯管(或弯头)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而得出,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差别不大。而对于某些具有超长... 大多数液压系统中各元件相互联接的管道较短,管道中的压力损失可通过计算管道内液压介质在最低温度下,其所有直管的沿程压力损失和所有弯管(或弯头)处局部压力损失之和而得出,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差别不大。而对于某些具有超长管道的液压系统来说,在计算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时,应考虑管道内液压介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即考虑管道内液压介质的温度与黏度值的大小对压力损失的影响。该文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超长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并对某一规格和长度管段内液压介质的压力损失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管道内压力损失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该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可为具有超长液压管道的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设计提供可靠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液压管道 压力损失的计算 热交换 试验分析
下载PDF
矿井风流热交换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德源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94-97,共4页
文章对我国部分高温热害矿井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矿井风流的热交换规律,提出了风流的热力计算方法,为实施矿井降温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热交换 围岩传导 力过程
下载PDF
回热器对制冷循环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向立平 曹小林 +1 位作者 席占利 欧阳琴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分析了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考虑了制冷剂质量流量变化和压力损失时的影响,推导出了回热器对制冷循环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了R22、R134a等常用制冷剂及替代制冷剂在标准工况下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考虑了制冷剂质量流量变化和压力损失时的影响,推导出了回热器对制冷循环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了R22、R134a等常用制冷剂及替代制冷剂在标准工况下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流量变化 标准工况 性能影响 热交换
下载PDF
我国热泵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舒碧芬 郭开华 +1 位作者 蒙宗信 李颂哲 《制冷》 1995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热泵技术-电动压缩式、热驱动吸收式和电、热驱动相结合的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发展方向,技术政策。
关键词 研究 应用 泵技术 热交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