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的概念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谢继鼎 何亚平 +1 位作者 魏高峡 代金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61-2169,共9页
基于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研究现状,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对内感受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思辨。在内感受认知层面,中医情志脏腑理论、形神观与内感受密切相关,中医“志意论”与内感受三维构建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内感受研究方面... 基于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研究现状,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对内感受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思辨。在内感受认知层面,中医情志脏腑理论、形神观与内感受密切相关,中医“志意论”与内感受三维构建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内感受研究方面,中西医对于“诊”与“治”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具有一定互补性。在内感受应用层面,中医的“五态人格分类”具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中医医生的情志调摄方法对于现代医疗具有参考意义。在内感受临床干预层面,中医形成了诊疗时调控内感受的“调气”理念,其指导下的中医导引疗法在内感受临床干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在内感受的认知和应用方面有一定潜力,中医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医在内感受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受 一体观 调气 心身医学 心理学
原文传递
“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钟仕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共8页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以相对于作为物质形态的"我"。作为"精神我",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他所追求的就不再是自我道德完美的标志和载体,也不再把自然看成是相互往还的依托或人生的归宿,而看成是超越了自我和超越了现实的自立的对象。相对于儒家以"善"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和道家以"真"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源于佛陀净土和期往来生理论的"人是精神物"的自然审美观,其核心在"美"。具有"人是精神物"这种主体意识的人所追求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是"澄神于泥洹之境",自然在他的眼中才真正成了审美的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精 泥洹之境 自然审美观
原文传递
博极医源 不忘初心
3
作者 邓晨心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10期48-50,共3页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的自己能否保持初心,依然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心。丙申之春,按照教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教老师 医务 医学生 医学模式 大医精诚 青蒿素 患儿 定志 屠呦呦
原文传递
大医精诚(节录)
4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年第2期63-63,共1页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关键词 大医精诚 无欲无求 普救 定志 华夷 苍生大医 审谛覃思 内视 下痢
下载PDF
善书法者长寿
5
作者 王正莲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经常练书法,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还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经常练书法,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还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时,写毛笔字又能使精神愉快。"可见,书法能调节人的情绪。练书法和练气功有相似的地方,书写时要求做到"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也就是说,写毛笔字时必须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正气和,意力并用,才能写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艺术享受 头脑冷静 端己 静虑 善书 正容 孔子庙堂碑 集中
下载PDF
古人论书画
6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关键词 人论 静虑 端己 静思 正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