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的概念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谢继鼎
何亚平
+1 位作者
魏高峡
代金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61-2169,共9页
基于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研究现状,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对内感受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思辨。在内感受认知层面,中医情志脏腑理论、形神观与内感受密切相关,中医“志意论”与内感受三维构建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内感受研究方面...
基于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研究现状,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对内感受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思辨。在内感受认知层面,中医情志脏腑理论、形神观与内感受密切相关,中医“志意论”与内感受三维构建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内感受研究方面,中西医对于“诊”与“治”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具有一定互补性。在内感受应用层面,中医的“五态人格分类”具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中医医生的情志调摄方法对于现代医疗具有参考意义。在内感受临床干预层面,中医形成了诊疗时调控内感受的“调气”理念,其指导下的中医导引疗法在内感受临床干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在内感受的认知和应用方面有一定潜力,中医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医在内感受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受
形
神
一体观
调气
澄
神
心身医学
心理学
原文传递
“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
被引量:
5
2
作者
钟仕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共8页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以相对于作为物质形态的"我"。作为"精神我",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他所追求的就不再是自我道德完美的标志和载体,也不再把自然看成是相互往还的依托或人生的归宿,而看成是超越了自我和超越了现实的自立的对象。相对于儒家以"善"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和道家以"真"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源于佛陀净土和期往来生理论的"人是精神物"的自然审美观,其核心在"美"。具有"人是精神物"这种主体意识的人所追求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是"澄神于泥洹之境",自然在他的眼中才真正成了审美的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是精
神
物
神
游
澄
神
泥洹之境
自然审美观
原文传递
博极医源 不忘初心
3
作者
邓晨心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10期48-50,共3页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的自己能否保持初心,依然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心。丙申之春,按照教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教老师
医务
医学生
医学模式
大医精诚
澄
神
青蒿素
患儿
安
神
定志
屠呦呦
原文传递
大医精诚(节录)
4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年第2期63-63,共1页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关键词
大医精诚
无欲无求
普救
安
神
定志
华夷
苍生大医
澄
神
审谛覃思
内视
下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善书法者长寿
5
作者
王正莲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经常练书法,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还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经常练书法,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还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时,写毛笔字又能使精神愉快。"可见,书法能调节人的情绪。练书法和练气功有相似的地方,书写时要求做到"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也就是说,写毛笔字时必须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正气和,意力并用,才能写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
神
潘伯鹰
艺术享受
头脑冷静
端己
静虑
善书
正容
孔子庙堂碑
精
神
集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人论书画
6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关键词
人论
静虑
澄
神
端己
静思
正容
原文传递
题名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的概念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谢继鼎
何亚平
魏高峡
代金刚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61-216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163)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0205)
+1 种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ZZ16-YQ-06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RXRC2022005)。
文摘
基于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研究现状,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对内感受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思辨。在内感受认知层面,中医情志脏腑理论、形神观与内感受密切相关,中医“志意论”与内感受三维构建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内感受研究方面,中西医对于“诊”与“治”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具有一定互补性。在内感受应用层面,中医的“五态人格分类”具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中医医生的情志调摄方法对于现代医疗具有参考意义。在内感受临床干预层面,中医形成了诊疗时调控内感受的“调气”理念,其指导下的中医导引疗法在内感受临床干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在内感受的认知和应用方面有一定潜力,中医研究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医在内感受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内感受
形
神
一体观
调气
澄
神
心身医学
心理学
Keywords
interoception
view of body-spirit syncretism
regulating qi
purifying the spirit
psychosomatic medi-cine
psychology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
被引量:
5
2
作者
钟仕伦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以相对于作为物质形态的"我"。作为"精神我",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他所追求的就不再是自我道德完美的标志和载体,也不再把自然看成是相互往还的依托或人生的归宿,而看成是超越了自我和超越了现实的自立的对象。相对于儒家以"善"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和道家以"真"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源于佛陀净土和期往来生理论的"人是精神物"的自然审美观,其核心在"美"。具有"人是精神物"这种主体意识的人所追求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是"澄神于泥洹之境",自然在他的眼中才真正成了审美的自然。
关键词
人是精
神
物
神
游
澄
神
泥洹之境
自然审美观
Keywords
The human is a spiritual matter
mental visit
purify the spirit
nirvana
natural aesthetic standards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博极医源 不忘初心
3
作者
邓晨心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10期48-50,共3页
文摘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的自己能否保持初心,依然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心。丙申之春,按照教学计划,
关键词
带教老师
医务
医学生
医学模式
大医精诚
澄
神
青蒿素
患儿
安
神
定志
屠呦呦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医精诚(节录)
4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年第2期63-63,共1页
文摘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关键词
大医精诚
无欲无求
普救
安
神
定志
华夷
苍生大医
澄
神
审谛覃思
内视
下痢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善书法者长寿
5
作者
王正莲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4期51-51,共1页
文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经常练书法,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还可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著名书法家潘伯鹰说:"心中狂喜之时,写毛笔字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心中忧闷时,写毛笔字又能使精神愉快。"可见,书法能调节人的情绪。练书法和练气功有相似的地方,书写时要求做到"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也就是说,写毛笔字时必须精神集中,排除杂念,心正气和,意力并用,才能写好。
关键词
澄
神
潘伯鹰
艺术享受
头脑冷静
端己
静虑
善书
正容
孔子庙堂碑
精
神
集中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人论书画
6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文摘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关键词
人论
静虑
澄
神
端己
静思
正容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现代心理学内感受的概念与临床应用
谢继鼎
何亚平
魏高峡
代金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2
“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
钟仕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原文传递
3
博极医源 不忘初心
邓晨心
《中国医学人文》
2016
0
原文传递
4
大医精诚(节录)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善书法者长寿
王正莲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人论书画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