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权与治权关系视角的村民自治演变逻辑——一个资源型村庄的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慧斌 董江爱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产权和治权是农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产权奠定治理基础,治权规定治理结构,二者的互动关系形塑农村政治形态。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产权的松动和分化改变了农村的治权结构,村干部利用权力垄断集体产权,又利用非法获取的财富巩固治权。本文通... 产权和治权是农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产权奠定治理基础,治权规定治理结构,二者的互动关系形塑农村政治形态。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产权的松动和分化改变了农村的治权结构,村干部利用权力垄断集体产权,又利用非法获取的财富巩固治权。本文通过一个村庄的典型案例,说明煤矿产权和农村治权的互动关系贯穿村民自治30年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村民自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在L村村民自治3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公共权力和集体产权的竞争和争夺,农村治权逐步从村干部手中分散到每一个村民手中,产权变化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发展也改变着产权治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治权 村民自治 演变逻辑
原文传递
从组织变革到机制创新:居委会减负改革的路径演变与持续逻辑 被引量:23
2
作者 付建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7,共8页
双重身份的制度设置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发挥着非正式治理作用的居委会越来越呈现出正式组织的特征,减负改革随之出现。在发展中,居委会减负改革经历了从组织变革到机制创新的路径演变,表明关于居委会减负改革的整体认识已经从去行政化... 双重身份的制度设置和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发挥着非正式治理作用的居委会越来越呈现出正式组织的特征,减负改革随之出现。在发展中,居委会减负改革经历了从组织变革到机制创新的路径演变,表明关于居委会减负改革的整体认识已经从去行政化阶段转向有限行政阶段。路径演变是改革者遵循的科层制逻辑、居委会减负改革属性和外部环境三者互动的结果。居委会减负改革的价值决定了改革将持续进行,组织变革和机制创新的互补性关系以及城市治理环境的变化使得近期改革开始走向集成改革,改革主体变化和信息技术嵌入成为居委会减负迈向集成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减负改革仅仅为居委会将注意力分配到自治工作创造了条件,以服务为核心的自治能力建设更应当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委会减负 组织变革 机制创新 演变逻辑
原文传递
邻避冲突的产生与演变逻辑探析——基于对A煤矿设施当地民众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正威 王琼 吴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9,共9页
邻避设施推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产物,其选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冲突行为不仅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稳定风险。本文基于对A煤矿设施开发的实证调研,探索影响当地民众对煤矿设施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邻避... 邻避设施推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产物,其选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冲突行为不仅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稳定风险。本文基于对A煤矿设施开发的实证调研,探索影响当地民众对煤矿设施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邻避冲突的产生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当地民众认为"利益—风险"分配不公是导致其发起邻避冲突的根源,而影响邻避冲突是否进一步演变的主要因素则是地方政府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及当地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因此,从利益补偿和风险沟通的双重路径进行策略优化是从源头上预防邻避冲突的核心措施。同时,在面对邻避冲突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吸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民主协商机制,重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从而中止邻避冲突的进一步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产生逻辑 演变逻辑 “利益—风险”分配 政府信任 风险沟通
原文传递
中国的产业布局:演变逻辑、成就经验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安俊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55,共11页
国家发展战略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指南针。文章以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为轴线,首先分析了产业布局的演变逻辑。建国之初,中国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实施"156项项目"与三线建设,促进了产业空间的均衡化。改革开放后,改... 国家发展战略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指南针。文章以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为轴线,首先分析了产业布局的演变逻辑。建国之初,中国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实施"156项项目"与三线建设,促进了产业空间的均衡化。改革开放后,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促进了产业在东部地区的大幅聚集。20世纪末,面对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跨区域转移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产业加快对外布局。70年来,产业布局增强了国家发展能力,促进了区域协调,推动了产业布局学科发展,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根据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文章最后探讨了产业布局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 演变逻辑 成就 经验 未来方向
下载PDF
意与境浑:意境论的百年演变与反思 被引量:18
5
作者 肖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7,共13页
1908年,王国维刊发《人间词话》,开启了百余年中国诗词本体和中国诗学核心范畴的学术研讨运动。它更深入的文化意义是对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中国美学基本精神的探讨。本文在梳理意境理论百年历史节点、阐述其演变逻辑的同时,尝试对其... 1908年,王国维刊发《人间词话》,开启了百余年中国诗词本体和中国诗学核心范畴的学术研讨运动。它更深入的文化意义是对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中国美学基本精神的探讨。本文在梳理意境理论百年历史节点、阐述其演变逻辑的同时,尝试对其中的学术得失作纵观和反思。作者认为,中国百年学术历程对意境理论的认识,有丰富可观的学术推进,但也包含着诸多需要纠正的基本学理误解。作者特别指出,王国维意境说提出的"意与境浑"命题,是一个具有中国诗学—美学思想渊源的诗学命题,它对于揭示中国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的本质意义,在过去长期被忽视和误解,需要学界重新深入认识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与境浑 演变逻辑 反思 意境论 中国诗学 《人间词话》 学术研讨 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经验与演变逻辑——对25份职业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袁平凡 谌雷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8-24,共7页
产教融合蕴含着深刻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逻辑,从管理到治理的演变过程又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结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领域初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确立了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基本范式和范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靠政府高度... 产教融合蕴含着深刻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逻辑,从管理到治理的演变过程又与历史有着深刻的结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领域初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确立了产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基本范式和范畴;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依靠政府高度集中、单一的计划行政管理手段实现资源配置,其动力机制具有强烈的外生性,教训深刻。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与渐进式市场经济变革具有高度相关性,动力机制建构手段向市场和法治转向,外生动力机制向内生动力机制转向。进入新时代,市场在产教融合中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运用引导、付费、激励和监管等方式适恰地更好发挥功能;社会组织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产教融合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治理机理呈现系统化、法治化、多元化和扁平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新中国成立70年 历史经验 演变逻辑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及其实践:内涵、困境与创新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廷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1,共9页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模式的变革始终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变革联系在一起。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主体、方式存在差异,主导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也不相同。实践中,高等教育改革过程塑造了科层化、项目式、试...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模式的变革始终与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变革联系在一起。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主体、方式存在差异,主导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也不相同。实践中,高等教育改革过程塑造了科层化、项目式、试点式等较为典型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的实现机制,同时也面临改革的悬浮化、内卷化、去规律化等实践困境。关键问题是要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任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综合化、法治化和治理化,重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的实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改革模式 演变逻辑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体教关系演变逻辑 被引量:13
8
作者 江娟 王华倬 刘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113,共10页
体教融合的提出赋予了学校体育"全面育人"的崭新使命,站在新时代的转折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思想中体教关系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深化体教融合,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新中... 体教融合的提出赋予了学校体育"全面育人"的崭新使命,站在新时代的转折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思想中体教关系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深化体教融合,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技术教育思想与体质教育思想的矛盾折射了体育价值观的分化、真义体育观与大体育观的抗衡催化了体教关系的对立、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的碰撞引发了体教关系的重塑、健康第一思想的深化催生了体育对教育的回归。由此,在价值观、体育观以及现实诉求的三维影响下,学校体育思想逐步实现了由工具主义到全面育人、由小体育到大体育、由身体物化到身体关怀的转变,映射出体教关系从分化、对立、重塑到回归的演变轨迹。未来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应着力于剖析体育与教育的概念范畴,明确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营造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创设思想优化的合理机制;立足体教融合的实践问题,促进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拓展思想发展的学科基础,深化学校体育的价值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思想 思想史 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 体教关系 演变逻辑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及其演变逻辑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怀远 贾强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5,共6页
意识形态斗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扼杀、演变社会主义战略的一部分及其理念前提 ,近一个世纪以来 ,合乎逻辑地经过了七个基本阶段或七种形态 ,即对立论、趋同论、趋异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社... 意识形态斗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扼杀、演变社会主义战略的一部分及其理念前提 ,近一个世纪以来 ,合乎逻辑地经过了七个基本阶段或七种形态 ,即对立论、趋同论、趋异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社会主义国家在应对过程中 ,既有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 战略攻势 演变逻辑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演变逻辑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其芳 曾福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尊重历史,积极面对现实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对养老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现有的农村养老模式... 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尊重历史,积极面对现实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对养老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现有的农村养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种类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运用整体考量的方式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期望达成探索农村养老模式的构建和路径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逻辑 发展趋势 中国农村 养老模式
下载PDF
农村健康贫困的演变逻辑与治理路径的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小言 钟仁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9-206,共8页
健康扶贫是健康中国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国内并不缺少对健康扶贫的研究,但大多都是把健康贫困作为整体性贫困的一个研究侧面,缺少独立地对健康贫困的治理模式和路径优化的研究,以及从健康贫困缘起和演变逻辑这一角... 健康扶贫是健康中国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国内并不缺少对健康扶贫的研究,但大多都是把健康贫困作为整体性贫困的一个研究侧面,缺少独立地对健康贫困的治理模式和路径优化的研究,以及从健康贫困缘起和演变逻辑这一角度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机制框架。所以本文从影响健康环境的'劣化'、疾病与贫困的'共生'以及健康贫困结果的'不可逆'三个主要特征,分析了健康贫困的发生逻辑、作用逻辑和实现逻辑。以此为基础,针对健康贫困演变逻辑的不同阶段,从健康参与能力、疾病应对能力和健康保障能力入手,分别提出对应的路径优化策略,为贫困地区有效认知健康贫困的具体成因及制定脱贫对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贫困 演变逻辑 贫困治理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我国扶贫政策:回顾、反思与展望——基于1949—2017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冉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60-68,共9页
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扶贫政策文本进行回顾与反思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必要性。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扶贫政策文本进行检视,分析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时... 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扶贫政策文本进行回顾与反思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必要性。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扶贫政策文本进行检视,分析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时代特征、发展阶段,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逻辑。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呈现以下内容:在价值标准方面,中国扶贫政策先后经历了"平均主义—效率主义—公平与效率兼顾—公平优先—以人为本"的价值演变;在时间序列方面,中国扶贫政策时间节点可以分为1949—1977年、1978—1985年、1986——1993年、1994—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7年六个阶段;在政策内容方面,中国扶贫政策经历了"救济扶贫-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综合扶贫-精准扶贫"方面的政策内容转变。同时,中国扶贫政策的民主性、法治性与科学性匮乏,未来需要以民主化、法治化与科学化来推动中国扶贫政策的完善,从而助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 农村 政策体系 演变逻辑
下载PDF
治理视角下营商环境优化的演变逻辑——基于佛山市的考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郅强 王凡凡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营商环境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对市场经济所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本文以佛山市为考察对象,从治理的角度梳理了营商环境在"八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变迁,发现... 营商环境是衡量政府行政行为对市场经济所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本文以佛山市为考察对象,从治理的角度梳理了营商环境在"八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变迁,发现从"投资环境"到"营商环境"体现了营商环境优化的演变逻辑,暗含着城市治理理念由管理主义向治理主义转变,而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的变化构成了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动力机制。营商环境2.0版本的突破需要实现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的指标共通,促使营商环境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投资环境 管理主义 治理主义 演变逻辑
原文传递
互联网舆论的演变逻辑与作用机制——对几起网络公共事件的解读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迈新 《行政与法》 2010年第6期52-56,共5页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公权力形成实际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逻辑 倒逼机制 网络舆论 新兴公共领域
下载PDF
出版产业政策演变轨迹与逻辑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炎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共5页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产业政策 演变轨迹 演变逻辑
下载PDF
建国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凯 冯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01-206,共6页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阶段特征,"四化"同步的演变随政府策略变化而发展。"四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同步 作用关系 历史进程 演变逻辑
下载PDF
高校长聘教职制度:历史发展及其演变逻辑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志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20,27,共7页
从西方长聘教职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来看,长聘教职制度的产生是环境的产物,是由教师个体发起,群体呼应,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制度设计,是学术系统的内生型制度;而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却是由院校发动,政府有限支持的外生型制度。长聘教职... 从西方长聘教职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来看,长聘教职制度的产生是环境的产物,是由教师个体发起,群体呼应,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制度设计,是学术系统的内生型制度;而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却是由院校发动,政府有限支持的外生型制度。长聘教职制度本质上是由院校而非教师控制的制度,院校发展目标、政策取向、院校财政能力直接影响着长聘教职制度的存废与改革,反映了院校和教师之间复杂的权利关系。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推进必将成为释放教师学术活力、缓解院校财政压力、形成多样化岗位聘任方式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聘教职制度 历史发展 演变逻辑 内生型制度 权利关系
下载PDF
美国融合中心的建设历程、演变逻辑与思想意蕴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晓专 《公安学研究》 2018年第4期91-122,124,共33页
融合中心是"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改革的产物,被誉为犯罪情报格局中最重要的变革,被美国列为国家优先发展事项。对美国情报融合法律政策与规范文件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美国融合中心的建设历程、演变特点及其主要逻辑... 融合中心是"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改革的产物,被誉为犯罪情报格局中最重要的变革,被美国列为国家优先发展事项。对美国情报融合法律政策与规范文件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美国融合中心的建设历程、演变特点及其主要逻辑,有助于展现美国融合中心建设发展的整体图景。美国融合中心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自发建设"阶段(2001—2005年),融合中心由各州、地区自发创建和自主经营,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共享,联邦缺乏统一规划部署;二是"统筹规划"阶段(2005—2010年),联邦政府将融合中心纳入国家信息共享框架,统筹推动融合中心建设;三是"能力中心"阶段(2010—2015年),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形成关键业务能力(COCs)和必备能力(ECs)标准,据此对融合中心进行评估,以评促建、促管和促改;四是"绩效本位"阶段(2015年至今),"以能力为中心"转向"以绩效为中心",重点关注融合中心的成效,着力审查更新相关政策标准,修补完善相关机制。美国融合中心是一种全新的"情报架构",建构了全新的情报融合思想,颠覆了传统的情报实践模式,预示着一种情报发展新趋势。其思想意蕴主要如下:立足"联邦与地方联动",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的情报管理新模式,推进"广泛合作"与"跨层级/跨地区/跨行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大共享、大融合"的情报工作新格局,建立"分析驱动、预防为主、规范发展"的"超级信息共享与情报分析系统",以应对"所有犯罪""所有风险"和"所有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情报机构 融合中心 国家融合中心网络 信息共享 情报融合 情报思想 演变逻辑
下载PDF
从亚洲战略到“印太战略”:欧盟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及逻辑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纯 罗天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4,共13页
2021年发布的《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合作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欧盟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也反映了欧盟对亚洲区域关注的变化。欧盟亚洲战略经历了从经济利益—政治安全—大国竞争的逻辑转变。当前欧盟的“印太战略”继承了亚洲战略对大... 2021年发布的《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合作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欧盟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也反映了欧盟对亚洲区域关注的变化。欧盟亚洲战略经历了从经济利益—政治安全—大国竞争的逻辑转变。当前欧盟的“印太战略”继承了亚洲战略对大国竞争的强调,在谋求战略自主的同时展现出配合美国战略的特征。但欧盟内部的分歧限制了“印太战略”的效力,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减弱了欧盟的战略自主性,加强对美国的依赖。对欧盟战略变化逻辑的理解有助于中国处理与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亚洲战略 欧盟“印太战略” 演变逻辑 中国 大国竞争
下载PDF
社会变革与宪法发展——兼论我国宪法的修改方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苗连营 陈建 《法治社会》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适时回应社会变革的制度需求,不断对宪法文本进行修改完善,是各国宪法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现行宪法和作为其制定基础的"五四宪法"一样,在历史类型上仍然属于一部过渡性质的宪法,其历史使命也必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完... 适时回应社会变革的制度需求,不断对宪法文本进行修改完善,是各国宪法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现行宪法和作为其制定基础的"五四宪法"一样,在历史类型上仍然属于一部过渡性质的宪法,其历史使命也必将随着过渡期的结束而完成。慎之又慎的局部修宪策略,只能带来"量变"的积累,无法实现"质变"的突破。全面修宪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破除全面修宪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现行宪法的全面更新,是回应社会变革、实现宪法发展的可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革 宪法发展 过渡宪法 演变逻辑 修宪方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