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120例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腾 王孟清 +12 位作者 杜幼蕊 韩选明 王晓燕 孟永胜 张建红 鲁彩霞 冯自威 罗红芳 袁敏华 易文龙 高学敏 孙媛媛 许尤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评价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试验设计。由全国12家医院共收集6个月~5岁患儿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儿泻停颗粒... 目的评价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试验设计。由全国12家医院共收集6个月~5岁患儿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儿泻停颗粒,治疗组口服枫蓼肠胃康颗粒,两组均每日3次,共治疗5天,比较两组患儿5天止泻率、3天止泻率、治疗满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复常率、止泻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5天止泻率为87.29%,对照组为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劣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值的95%CI(-0.0621,0.1155),95%CI区间下限值大于非劣介值-0.15,提示治疗组非劣于对照组成立。治疗组和对照组3天止泻率分别为60.50%、4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便次数及性状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止泻时间分别为92h、96h。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各1例次,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对6个月~5岁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止泻率与儿泻停颗粒疗效相当且起效较快,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蓼肠胃康颗粒 停颗粒 小儿急性腹 湿热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运脾止泻合剂对湿热泻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志华 柳树英 +2 位作者 任耀全 原睿 韩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7-1078,共2页
目的探讨运脾止泻合剂对湿热泻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湿热泻小鼠模型,采集粪标本置于厌养及需氧条件中培养并计数典型菌落,通过菌落比例及含量的比较,观察运脾止泻合剂对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及繁殖的促进作用。结... 目的探讨运脾止泻合剂对湿热泻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湿热泻小鼠模型,采集粪标本置于厌养及需氧条件中培养并计数典型菌落,通过菌落比例及含量的比较,观察运脾止泻合剂对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及繁殖的促进作用。结果运脾止泻合剂对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对腹泻时肠道比值明显下降的厌氧菌有显著提升作用,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及繁殖,平衡需氧菌及厌氧菌在肠道比值,以达到止泻的目的。结论运脾止泻合剂可均衡腹泻时肠道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运脾止合剂 肠道菌群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巧红 贾琪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退热、止吐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退热、止吐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用χ2检验,χ2=6.53,P<0.05,说明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在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和退热时间等方面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治疗72 h后观察食欲恢复情况,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能从根本上调节患儿体质,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葛根芩连汤 直肠滴注 推拿 湿热 轮状病毒
下载PDF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奎九 解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包括清补脾经、清补大肠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对照组以苍苓止...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包括清补脾经、清补大肠经、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对照组以苍苓止泻口服液为主,并辅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总疗效;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症状和体征积分,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呕吐、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血常规、大便常规中白细胞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呕吐、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精神、发热、口渴、饮食、小便、肛门红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呕吐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次数、腹痛、呕吐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大便性状、精神、发热、口渴、小便、饮食、肛门红积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大便常规中白细胞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热泻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推拿手法 小儿腹
原文传递
基于表里双解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理论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晓凤 王晓妍 曹志群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以表里双解理论分析葛根芩连汤辨证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温邪致病特点的阐述,分析轮状病毒的中医"邪气"性质,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轮状病毒的致病特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表里... 以表里双解理论分析葛根芩连汤辨证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温邪致病特点的阐述,分析轮状病毒的中医"邪气"性质,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轮状病毒的致病特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表里双解法辨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合理性。分析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节多发,以婴幼儿为主要传染对象,辨证以湿热泻居多;本病为表里同病,治疗以表里双解为基本原则;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为表里双解剂的代表,是治疗湿热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葛根芩连汤 表里双解 解表清里 湿热 小儿疾病
下载PDF
推拿法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腹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慧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乳糖不耐受腹泻患儿中挑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去乳糖食物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 目的观察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乳糖不耐受腹泻患儿中挑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去乳糖食物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愈情况、病程情况、复发情况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乳糖不耐受腹泻患儿采取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腹 婴幼儿 小儿推拿法 湿热 脾虚
原文传递
不同中药赋形剂敷脐对湿热泻大鼠SIgA、IL-10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秦凤华 王雅丽 +1 位作者 周莉莉 刘湘花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赋形剂敷脐对湿热泻大鼠的作用,探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在肠道黏膜及血清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表达变化情况。方法:所有Wistar大鼠首先给予适应性常规饲养3 d,随...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赋形剂敷脐对湿热泻大鼠的作用,探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在肠道黏膜及血清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表达变化情况。方法:所有Wistar大鼠首先给予适应性常规饲养3 d,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醋调贴脐组、蜂蜜调贴脐组、凡士林调贴脐组,每组各20只。采用ETEC菌苗制备模型后,醋调贴脐组、蜂蜜调贴脐组、凡士林调贴脐组给予不同赋形剂调配的中药贴剂,贴敷于神阙穴,分别于1 d和连续3 d后,进行肠道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图像分析法检测SIgA在肠道黏膜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比较;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应用中药敷脐1 d和连续3 d后的血清IL-10的水平。结果:SIgA在肠道黏膜改变情况的图像分析中积分光密度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敷脐1 d和连续3 d后显示醋调贴脐组、蜂蜜调贴脐组、凡士林调贴脐组均增多,且醋调贴脐组高于蜂蜜调贴脐组和凡士林调贴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免疫平衡法实验发现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敷脐1 d和连续3 d后的血清IL-10醋调贴脐组、蜂蜜调贴脐组、凡士林调贴脐组均增多,尤其是醋调贴脐组均高于蜂蜜调贴脐组和凡士林调贴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赋形剂制备中药贴剂对湿热泻大鼠治疗中,醋调贴脐中药能更好的促进肠道炎症的修复,且随贴敷次数与时间的增加,对大鼠模型的免疫影响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中药敷脐 赋形剂 积分光密度 SIGA IL-10 大鼠
下载PDF
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文芳 刘巧玉 +2 位作者 张智红 王晓波 吴慧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对小儿湿热泄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小儿湿热泄泻诊断的3月龄-2周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腹泻病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经络按摩... 目的:观察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对小儿湿热泄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小儿湿热泄泻诊断的3月龄-2周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腹泻病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治疗。分别观察2组病例治疗效果,记录患儿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住院治疗时间(5.17±1.26)d,较对照组(7.63±1.69)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3.3%,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30.0%、86.67%,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络按摩加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小儿湿热泻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按摩 穴位敷贴 湿热 护理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应用二白饮论治小儿湿热泻经验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佳佳 原晓风 +2 位作者 刘彦晶 荆薇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内因主要是小儿脾气亏虚,外因感受风邪、饮食不当、脏腑虚寒等。王烈教授融各家观点,认为小儿湿热泻病机以脾伤为本,湿热毒蕴为标;提出"和脾之阴阳,清热利湿解毒"的治疗方法,拟方二白饮;认为"脾运...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内因主要是小儿脾气亏虚,外因感受风邪、饮食不当、脏腑虚寒等。王烈教授融各家观点,认为小儿湿热泻病机以脾伤为本,湿热毒蕴为标;提出"和脾之阴阳,清热利湿解毒"的治疗方法,拟方二白饮;认为"脾运湿化液自生,脾健药运泄方止",强调慎用大寒大热之品,留心兼症,灵活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烈 湿热 二白饮
下载PDF
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焕英 《光明中医》 2015年第3期521-522,共2页
目的观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23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止泻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89.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 目的观察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23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止泻散,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89.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止泻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湿热泻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 湿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芳 杨一波 徐婉儿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对轮状病毒抗体转阴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对轮状病毒抗体转阴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葛根芩连汤治疗。2组连续治疗7天。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儿的湿热泻症状评分,记录2组治疗3天、7天的轮状病毒转阴情况与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止吐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大便泄泻、色褐而臭、小便短赤、口渴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3天、7天的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加快症状好转,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儿童 湿热 葛根芩连汤 轮状病毒转阴率
原文传递
小儿泄泻验案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娟 刘璇 马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79-480,共2页
马融教授从事儿科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心法独到。笔者在侍诊期间亲历导师治疗小儿泄泻,辨证精细,用药精廉,收效显著,兹举验案二则,以飨读者。1湿热泻患者男,3个月,初诊2010年3月13日。患儿初患发热,经治热退。4 d前开始出现... 马融教授从事儿科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心法独到。笔者在侍诊期间亲历导师治疗小儿泄泻,辨证精细,用药精廉,收效显著,兹举验案二则,以飨读者。1湿热泻患者男,3个月,初诊2010年3月13日。患儿初患发热,经治热退。4 d前开始出现稀水样便,日10余次,泻下急迫,气味臭秽,尿量偏少,精神欠佳。舌质红,苔黄,指纹紫。中医辨证为湿热伤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医案 湿热 脾虚
下载PDF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的临床综合评价
13
作者 曾静 胡思源 +5 位作者 白思远 李梅芳 牛丽青 张梦也 许玥 蔡秋晗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1618,共8页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判断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选择《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进行临床综合评价,判断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选择《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中的评价指标,基于文献资料(公开/未公开)、证据性信息、临床调查问卷等,通过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等收集证据,应用《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工具》进行综合价值判断,对儿泻停颗粒开展评价。结果(1)安全性维度:儿泻停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且风险可控,证据充分,得分24.47分。(2)有效性维度:Meta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均提示,本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在同类品种中成药疗效排序为第2位,得分31.94分;(3)经济性维度:本品日药品费用为3.1~24.6元,每增加1个单位有效率,仅需多花费0.40~3.14元,具有经济学优势,得分3.63分。(4)适宜性维度:本品药物信息和药品使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得分7.87分。(5)可及性维度:本品在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及性,得分6.34分。(6)创新性维度:本品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化了工艺、提高和修订质量标准;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具有良好创新性,得分2.73分。(7)综合评价结果:儿泻停颗粒的综合价值指数为76.98。结论儿泻停颗粒综合价值指数≥75,其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湿热泻)临床综合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颗粒 小儿 急性腹 湿热 临床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45例
14
作者 毛庆东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性状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RVE湿热泻,临床疗效更佳,症状缓解更快,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湿热 小儿 穴位按摩 中药敷脐
原文传递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治疗小儿湿热泻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建波 柳琳琳 +1 位作者 刘潇 张伟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3期81-82,共2页
基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火郁发之”理论,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易入里化热,形成“火郁”的特点,结合小儿湿热泻病理特点,指出“发之”可使郁热得解,清气升,浊气降,邪气得去,故诸症悉除,方予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效满意。附医... 基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火郁发之”理论,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易入里化热,形成“火郁”的特点,结合小儿湿热泻病理特点,指出“发之”可使郁热得解,清气升,浊气降,邪气得去,故诸症悉除,方予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效满意。附医案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小儿 火郁发之 葛根芩连汤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推拿结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伍慧丽 《中医儿科杂志》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推拿结合中药敷脐。2组疗程均为3 d。观察2组患儿的中...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推拿结合中药敷脐。2组疗程均为3 d。观察2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5.06±1.37)d,对照组为(7.52±1.78)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小儿 推拿疗法 外敷 神阙穴 葛根芩连汤加减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李新民教授从湿论治小儿常见病症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毅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15-1016,共2页
李新民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专业20余年,师承于津城儿科大家李少川先生。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治心法,临床效果颇为显著。余师李新民教授临床精于辨证,用药少而精且疗效高,深得病家信赖。
关键词 湿热闭肺 湿热 小儿 从湿论治 李新民
下载PDF
朱珊教授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怡锦 朱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期63-63,65,共2页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是儿科消化道常见疾病。朱珊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脾虚和湿盛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当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治则,临床将其常症分为伤食泻、湿热泻和脾虚泻三大类。并自拟方药对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儿非感染性腹 朱珊 脾虚 湿盛 伤食 湿热 脾虚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的辨证分型与饮食喂养
19
作者 罗秋华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4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腹 中医治疗 辨证分型 伤食 脾湿 湿热 脾虚 饮食喂养
下载PDF
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改善婴幼儿湿热泻主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英 彭宏 +9 位作者 章薇 朱静 汤伟 张作鹏 郝盼盼 唐乐平 徐瑛 易李梅 王小军 邵湘宁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治疗婴幼儿湿热泻改善其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思密达合培菲康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治疗婴幼儿湿热泻改善其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思密达合培菲康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总疗效和主症总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总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刘氏小儿推拿合香连敷脐法治疗婴幼儿湿热泻在改善主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小儿推拿 香连散 敷脐疗法 婴幼儿 湿热 主要症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