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4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杜振霞 贾志谦 +1 位作者 饶国瑛 陈建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共3页
用树脂和硬脂酸改性纳米碳酸钙。IR分析显示包膜剂与碳酸钙间以离子键结合 ;TEM照片显示改性的碳酸钙在环己烷中有更好的分散性能 ;沉降体积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说明改性碳酸钙在非极性介质中的润湿性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纳米级 碳酸钙 表面改 表面能 润湿性
下载PDF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被引量:87
2
作者 纪淑红 田昌炳 +3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张祖波 傅秀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效率 高含水阶段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临界毛管数 润湿性
下载PDF
金属/陶瓷润湿性(上)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康华 包崇玺 刘红卫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3期6-10,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的润湿性测定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改善润湿性的技术方法,并系统收集和评价了各种金属/陶瓷体系中润湿性的测试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润湿性 接触角 粘附功 金属基 陶瓷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Sn-9Zn合金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于大全 赵杰 王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01-1004,共4页
Zn的活泼性使Sn 9Zn无铅钎料的润湿性和抗氧化性很差,在Sn 9Zn合金中加入适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可以改善其润湿性能。分别在245,260和290℃通过润湿平衡实验对钎料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并对RA,RMA,R和WWR4种不同钎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Zn的活泼性使Sn 9Zn无铅钎料的润湿性和抗氧化性很差,在Sn 9Zn合金中加入适量混合稀土元素(Ce,La)可以改善其润湿性能。分别在245,260和290℃通过润湿平衡实验对钎料的润湿性进行了研究,并对RA,RMA,R和WWR4种不同钎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运用活性松香钎剂时,微量混合稀土元素可以显著提高Sn 9Zn合金润湿性;而提高钎焊温度也可以改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9Zn合金 润湿性 稀土 无铅钎料
下载PDF
润湿性表征体系及液固界面张力计算的新方法(Ⅰ) 被引量:71
5
作者 朱定一 戴品强 +1 位作者 罗晓斌 张远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3期3057-3062,共6页
设计了一种在有限液固界面上润湿性的表征体系,建立了在该系统中固相表面张力γsg和液固界面张力γsl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固相表面张力γsg和液固界面张力γsl可以通过液相表面张力γlg和接触角θ求解,γsg=γlg是液相在固相表面完全润... 设计了一种在有限液固界面上润湿性的表征体系,建立了在该系统中固相表面张力γsg和液固界面张力γsl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固相表面张力γsg和液固界面张力γsl可以通过液相表面张力γlg和接触角θ求解,γsg=γlg是液相在固相表面完全润湿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液相在无限固相表面上液固界面张力γsl的表达式,表明γsl仅仅是液相表面张力γlg和接触角θ的函数;其数值范围为:0≤γsl≤γlg。因此,固相表面张力γsg和液固界面张力γsl均可以通过液相表面张力γlg与接触角θ直接求解。推导出液相在固相表面上粘附功Wa的表达式,该结果与Dupre方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ng-Dupre方程 润湿性 表面张力 液固界面能 接触角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李爱芬 凡田友 赵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69,77,共4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率高,地下注水波及效果差,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在基质岩块中。渗吸排油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采用胜利油区纯梁采油厂天然低渗透岩心,通过在地层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温度、粘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渗吸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渗吸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改变模拟油的粘度来间接影响渗吸;润湿性、模拟油粘度以及界面张力是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模拟油粘度越低,渗吸采收率越高;对于亲水岩心,渗透率和界面张力控制着渗吸发生的方式;不同渗透率级别对应一个最佳的界面张力范围,在该范围内,渗吸的采收率最高;对于亲水—弱亲水岩心,岩心渗透率越大,所对应的最佳界面张力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自发渗吸 润湿性 界面张力 渗吸采收率
下载PDF
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李振泉 侯健 +3 位作者 曹绪龙 陈月明 宋新旺 王克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3,共5页
建立了油水两相流三维网络模拟模型。在水湿、油湿、中性3种储层条件下,通过微观模拟分别讨论了孔隙半径、孔喉比、形状因子、配位数等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湿和中性储层,孔隙半径、配位数愈小,形... 建立了油水两相流三维网络模拟模型。在水湿、油湿、中性3种储层条件下,通过微观模拟分别讨论了孔隙半径、孔喉比、形状因子、配位数等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湿和中性储层,孔隙半径、配位数愈小,形状因子愈大,孔隙中存在剩余油概率愈大;对于水湿性储层,孔隙半径增大,形状因子减小,产生剩余油的概率反而增加。具有合适配位数的孔隙,驱油效率较高,较大或较小配位数情况下孔隙中都容易产生剩余油。无论是水湿、油湿还是中性储层,随着孔喉比的增大,总体上孔隙中存在剩余油的概率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三维网络模型 润湿性 储层参数 微观模拟
下载PDF
超细二氧化钛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祖庸 王训 +1 位作者 郭晓英 屈晓刚 《涂料工业》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共3页
讨论了超细二氧化钛粉体的凝聚和分散机理,使用水合Al2O3、水合SiO2、水合Fe2O3为改性剂对TiO2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对产品进行了分散性、润湿性检验,并对其电镜照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钛 分散 润湿性 表面处理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70
9
作者 许琳 常秋生 +4 位作者 杨成克 陶亲娥 王仕莉 费李莹 徐士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49,共15页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 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储层含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芦草沟组形成于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粉细砂及碳酸盐的细粒混杂沉积,岩性主要为由粉细砂、泥及碳酸盐组成的混积岩,且粉细砂、泥及碳酸盐具呈薄层状富集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与晶间微孔为主、剩余粒间孔次之、裂缝少量,影响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相、岩性、有机碳含量和成岩作用等。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物性对含油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质岩中油膜发育;储层的润湿性以中性为主,部分达到亲油,场发射扫描电镜发现了"大孔亲油、含油,小孔亲水、含水"的储层微观润湿性特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这为本地区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 润湿性 储集空间 储层 页岩油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鄢捷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合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确认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油井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改进注水作业措施,提高注水采收率提供实验依据。在尽可能消除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使用Amot法,定量地评价了贝雷砂岩的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雷砂岩原有的强亲水性随原油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经原油沥青质吸附的弱水湿岩样,其最终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强水湿岩样。当Amot润湿指数(Iwo)在0.2左右时,可获得最高的最终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岩石 润湿性 注水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长期注水冲刷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7
11
作者 吴素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研究对象是注水开发39 a、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通过对不同含水阶段储层中地层微粒、渗透率、孔喉网络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定量得出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储层参数变... 研究对象是注水开发39 a、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通过对不同含水阶段储层中地层微粒、渗透率、孔喉网络及润湿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定量得出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了储层参数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砂岩储层中的地层微粒被冲出,孔喉网络的连通性变好,渗透率升高,储层润湿性由亲油转变为强亲水。储层参数变化使油藏最终采收率增加,开发效果变好,有利于剩余油的的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微粒 渗透率 孔喉网络 润湿性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孙金声 杨宇平 +1 位作者 安树明 苏义脑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钻井液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机械钻速钻井液的理论途径及处理剂的分子结构和钻井液性能要求,研制出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快速钻井剂KSZJ。通过进行表面张力、吸附效应、压持效应以及对微米及亚微米粒子、钻井液润滑... 通过对钻井液影响机械钻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机械钻速钻井液的理论途径及处理剂的分子结构和钻井液性能要求,研制出了提高机械钻速的快速钻井剂KSZJ。通过进行表面张力、吸附效应、压持效应以及对微米及亚微米粒子、钻井液润滑性能、岩心强度的影响等实验评价了KSZJ的性能。在射流钻井模拟实验装置上用不同硬度的岩石进行的实验结果及在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青海油田、华北油田、吉林油田及新疆油田等的30余口井进行的现场实试结果表明,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技术能够将机械钻速提高18%以上,并能够有效解决井壁失稳及减少起下钻过程中的阻卡情况,提速提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机械钻速 吸附 快速钻井剂 润湿性 压持效应
下载PDF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中云 曾庆辉 +1 位作者 唐周怀 张公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0,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 ,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 ,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湿性随老化时... 通过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还研究了利用原油老化控制岩石润湿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弱水湿岩石水驱采收率最高 ,亲水岩石油相相对渗透率高于亲油岩石 ,原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湿性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采收率 相对渗透率 老化时间 水驱油田
下载PDF
纳米TiO_2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姚超 丁永红 +3 位作者 林西平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2,共5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 利用硅烷偶联剂(KH鄄55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鄄DTA)、BET、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鄄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的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TiO2表面的KH鄄550的质量分数约为2.0%。讨论了产生KH鄄550理论包覆量与实际包覆量差异的原因。TEM、TG和BET得出的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有机表面改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改进分散纳米TiO2的方法是提高有机改性效果的关键。润湿性实验和分散性实验表明,经KH鄄550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表面改 有机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KH-550 红外光谱 硅烷偶联剂 金红石相 表面包覆 透射电镜 化学键合 质量分数 团聚现象 过程 效果 BET 分散 润湿性 包覆量 氧化硅 DTA 热分析 实验 包覆层 TEM
下载PDF
金属/陶瓷润湿性(下)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康华 包崇玺 刘红卫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7年第4期27-34,67,共9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陶瓷的润湿性的表征及测定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改善润湿性的技术方法。并系统收集和评价了各种金属/陶瓷体系中润湿性的测试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润湿性 接触角 黏附功 金属/陶瓷
下载PDF
竹材表面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江泽慧 于文吉 余养伦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从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原理推导入手,采用测定竹材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对竹材表面的自由能、路易丝-范得华力和酸碱力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方法对竹材表面湿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抽提物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竹材... 从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原理推导入手,采用测定竹材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对竹材表面的自由能、路易丝-范得华力和酸碱力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方法对竹材表面湿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抽提物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竹材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原因;竹材的表面自由能是以路易丝-范得华力为主体;竹材表面的自由能差异主要由竹材表面的酸碱力引起;竹材表面具有稳定的路易丝-范得华力,其数值大小不受竹材表面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发展概况 被引量:30
17
作者 董群 陈礼清 +1 位作者 赵明久 毕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6-90,共5页
镁基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和高性能而成为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富竞争力和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全面综述了常用镁基复合材料研究概况、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材料 润湿性 界面反应 粉末冶金法 熔体浸渗法 铸造法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任晓雪 李明 毛大立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微量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钎料在液态下的表面颜色变化以及热重分析表明,Al、Cr能明显改善Sn-Zn基钎料的抗氧化性能。通过俄歇能谱深度剖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的抗氧化机理:Al和Cr在钎... 研究了不同微量合金元素对Sn-Zn基无铅钎料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钎料在液态下的表面颜色变化以及热重分析表明,Al、Cr能明显改善Sn-Zn基钎料的抗氧化性能。通过俄歇能谱深度剖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合金元素的抗氧化机理:Al和Cr在钎料表面或亚表面富集,形成阻挡层,抑制了钎料的氧化。比较了合金元素对Sn-Zn基钎料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不利于钎料的铺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Cr是一种比Al更具有吸引力的Sn-Zn基钎料的高温抗氧化合金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无铅钎料 SN-ZN 合金元素 抗氧化 润湿性
下载PDF
Sn-Zn-Cu无铅钎料的组织、润湿性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7
19
作者 谢海平 于大全 +1 位作者 马海涛 王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94-1699,共6页
研究了(Sn 9Zn) xCu无铅钎料的微观组织、润湿性能和力学性能。Cu的加入使得Sn 9Zn钎料中针状富Zn相逐渐转变为Cu Zn化合物,当Cu含量为8%时,Cu6Sn5相生成。Sn Zn Cu合金熔点随着Cu含量增加而升高,同时润湿性随Cu的加入得到显著改善。使... 研究了(Sn 9Zn) xCu无铅钎料的微观组织、润湿性能和力学性能。Cu的加入使得Sn 9Zn钎料中针状富Zn相逐渐转变为Cu Zn化合物,当Cu含量为8%时,Cu6Sn5相生成。Sn Zn Cu合金熔点随着Cu含量增加而升高,同时润湿性随Cu的加入得到显著改善。使用中性活性松香钎剂,钎料与Cu箔钎焊时的润湿角显著减小。Sn 9Zn的润湿角为120°,而(Sn 9Zn) 10Cu的润湿角为54°。这是由于Cu的加入降低了Zn的活性,减少了Zn在钎料表面氧化,降低了液态钎料表面张力,使得钎料能获得较好的润湿性。合金在2%Cu时获得较高的强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Cu Zn化合物相对增多,抗拉强度有所下降;而合金的塑性随着Cu的加入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Zn—Cu 微观组织 润湿性 抗拉强度
下载PDF
合金元素影响铝/陶瓷界面润湿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建 潘复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8,共6页
在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是目前国内外改善金属/陶瓷界面润湿性的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合金元素影响Al/Al2O3界面和Al/SiC界面润湿性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合金元素Mg、Si、Cu、稀土等对Al/Al2O3界... 在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是目前国内外改善金属/陶瓷界面润湿性的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合金元素影响Al/Al2O3界面和Al/SiC界面润湿性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合金元素Mg、Si、Cu、稀土等对Al/Al2O3界面和Al/SiC界面润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 复合材料 润湿性 合金元素 陶瓷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