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污染程度评价标准的分析 被引量:189
1
作者 蔡立哲 马丽 +2 位作者 高阳 郑天凌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1-646,共6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获得的底栖动物数据 ,分析了不同对数底H′值的空间分布以及H′值时间变动与种数变动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参数计算的H′值以及其它指数值的评价效果 ,比较了不同断面实际计算H′值与平均H′值的差异 .结果表明 ,以密度计算的H′值比以生物量计算的H′值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 (H′)比Margalef、Simpson和Pielou指数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能反映季节变化 ,但敏感度不够 .根据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结合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有机质等参数的分析 ,建议将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范围分为 5级 ,即无底栖动物为严重污染 ;H′值小于 1,重度污染 ;H′值在 1~ 2之间 ,中度污染 ;H′值在 2~ 3之间 ,轻度污染 ;H′值大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底栖动物 多样性指数 污染程度 评价标准 生物群落 生物量 海洋污染
下载PDF
蒽对黑鱼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2
2
作者 唐学玺 张培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蒽对黑鱼君几种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不同的组织其SOD活性高低不同 ,按SOD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肝 >血清 >肾 >鳃 >肌肉 ;2 .不同的组织 ,其SOD活性对蒽的... 采用毒性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蒽对黑鱼君几种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不同的组织其SOD活性高低不同 ,按SOD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肝 >血清 >肾 >鳃 >肌肉 ;2 .不同的组织 ,其SOD活性对蒽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按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为 :血清 >肝 >鳃 >肌肉 >肾。3.不同组织的SOD活性在蒽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不同。低浓度的蒽引起鳃、肾、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升高 ,随着蒽浓度的提高 ,SOD活性又表现出抑制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JUN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性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3
3
作者 林秀梅 刘文新 +2 位作者 陈江麟 许姗姗 陶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5,共6页
利用第2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按渤海海区划分,PAH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秦皇岛沿岸、辽东湾、莱州湾、辽东半岛近岸、外海海区和渤海湾近岸.对照有关的沉积... 利用第2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输入来源.结果表明,按渤海海区划分,PAH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秦皇岛沿岸、辽东湾、莱州湾、辽东半岛近岸、外海海区和渤海湾近岸.对照有关的沉积物质量标志水平,秦皇岛沿岸和辽东湾(尤其是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具有较高生态风险.就PAHs组成而言,锦州湾近岸沉积物中低环比例较高,其它海区4~5环占优.荧蒽 芘和芘 苯并(a)芘两个比值参数显示锦州湾近岸沉积物的PAHs主要源于石油工业,秦皇岛近岸和莱州湾部分站点主要来自燃油产物,而其它海区的大部分站点则属于燃煤型来源.燃烧生成的PAHs易吸附于细微颗粒物上,其迁移和沉降可能是外海海区PAHs含量高于渤海湾近岸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PAHs) 辽东湾 海洋污染 荧蒽 吸附 海区 秦皇岛 锦州
下载PDF
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4
作者 孙承君 蒋凤华 +1 位作者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塑料污染 微塑料来源 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 海洋垃圾
下载PDF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被引量:70
5
作者 郑天凌 庄铁城 +4 位作者 蔡立哲 田蕴 郭楚玲 徐美珠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4-534,共11页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生理、进化等问题 ,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 ,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藉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 ,展示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所进行的若干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微生物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
下载PDF
大连湾和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0
6
作者 李洪 付宇众 +1 位作者 周传光 徐恒振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地区农业和卫生事业用药随河流流入所致。3种污染物在两湾的分布特征是:总BHC和总DDT锦州湾高于大连湾;PCB大连湾高于锦州湾。其含量均落在世界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内,属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氯 农药 多氯联苯 海洋污染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7
作者 王昆 林坤德 袁东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6,共10页
微塑料是尺寸介于0.2—5.0 mm不同形态塑料的统称.微塑料随海流漂流无国界,溯源追责困难.近年来,微塑料已成为全球海洋和海岸带环境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和生态毒理效应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建立... 微塑料是尺寸介于0.2—5.0 mm不同形态塑料的统称.微塑料随海流漂流无国界,溯源追责困难.近年来,微塑料已成为全球海洋和海岸带环境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和生态毒理效应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微塑料分析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样品微塑料的采集、预处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针对现阶段微塑料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新型环境污染 环境分析 持久性有毒物质 海洋污染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赤潮生物 被引量:61
8
作者 王金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1,共5页
利用近期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 ,对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描述归纳总结 ,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近期检测到的 6 8种赤潮生物中有 5种曾发生过赤潮 ,长江口水域重要的赤潮生物有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原甲藻... 利用近期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 ,对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描述归纳总结 ,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近期检测到的 6 8种赤潮生物中有 5种曾发生过赤潮 ,长江口水域重要的赤潮生物有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原甲藻等。此外 ,角藻、原多甲藻、轮状斯克藻、琼氏圆筛藻、膝沟藻、角刺藻、根管藻、海链藻等赤潮生物也存在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水域 赤潮生物 海洋污染 浮游植物
下载PDF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 被引量:47
9
作者 赵云英 杨庆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光氧化和生物降解过程。溢油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风速、光照、溢油的面积以及溢油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蒸发速率大约是溶解速率的60倍。乳化过程与风浪、涡动和湍流等因素有关。吸附沉淀过程是由大气沉降颗粒和海水中如粘土、方解石等颗粒物质所引起的。影响光氧化的因素是pH、硫化物、硫酸盐等一些含硫化合物和微量金属。微生物降解速度与环境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因素有关。本文还介绍了石油的主风化过程、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更详尽和更深入地了解石油污染,研究溢油风化过程残留量预报和归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过程 海洋环境 海洋污染 漏油
下载PDF
一种棕囊藻的形态特征与毒素分析 被引量:59
10
作者 何家菀 施之新 +4 位作者 张银华 刘永定 江天久 尹伊伟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种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直径0.1一3cm),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种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直径0.1一3cm),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有近千至数万个,每个细胞(直径3-7.5μm)有2-3个黄褐色的叶绿体;另一种是游动的单细胞,具有两根几乎等长的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丝(也称为附着鞭毛或触丝),常呈球形。将反复冻融或冷冻干燥的藻细胞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新鲜牛血球测定显示出具有强的溶血毒素特性。溶血毒素经硅胶柱层析纯化,被分成5个组分,对溶血活性高的组分进行化学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藻溶血毒素是一个以1’-O-十七碳二烯酸基-3’-O-)6-O-α-D-吡喃半乳糖-μ-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为主的糖脂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属 形态特征 溶血毒素 红潮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东、黄海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及其可能成因浅析 被引量:72
11
作者 程家骅 李圣法 +1 位作者 丁峰元 严利平 《现代渔业信息》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本文根据东海区拖网调查结果以及对海上捕捞渔民的走访调研,初步分析了东、黄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生活史规律以及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且从海况特征、渔业资源发生量等方面探讨了水母暴发的可能原因,认为大型水母的暴... 本文根据东海区拖网调查结果以及对海上捕捞渔民的走访调研,初步分析了东、黄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生活史规律以及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且从海况特征、渔业资源发生量等方面探讨了水母暴发的可能原因,认为大型水母的暴发与全球海洋环境特征变化有关,应从大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分析和研究大型水母的发生和消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大型水母 种类组成 生活史 成因 全球海洋环境特征 消长机制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中国的赤潮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苏纪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年第5期339-342,共4页
赤潮 (有害藻华 )这种海洋灾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赤潮的发生频率、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 ,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 ,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 赤潮 (有害藻华 )这种海洋灾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赤潮的发生频率、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 ,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渔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 ,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 ,加强与赤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 ,才能认识赤潮的发生机制 ,并结合建立的监测网络 ,进行赤潮灾害预报预警 ,对减少赤潮的危害 ,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有害藻华 中国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海水养殖与近海水域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韩家波 木云雷 王丽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3,共4页
依据80~90年代部分资料,评价了海水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两种估算水产养殖废物产生的方法,探讨了水产养殖可能对水域富营养化产生的影响。并概括了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海水养殖 近海水域污染 估算 预防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三维溢油动态预报模式 被引量:47
14
作者 张存智 窦振兴 +1 位作者 韩康 吴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9,共18页
基于“油粒子”概念建立了模拟海上溢油行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运用确定性方法模拟平流过程,采用随机性方法模拟湍流扩散过程。“粒子扩散”方法避开了“平流—扩散”传统数值方法所导致的伪扩散效应,同时将油由于自身特性的扩展与... 基于“油粒子”概念建立了模拟海上溢油行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运用确定性方法模拟平流过程,采用随机性方法模拟湍流扩散过程。“粒子扩散”方法避开了“平流—扩散”传统数值方法所导致的伪扩散效应,同时将油由于自身特性的扩展与受环境动力作用的被动扩展融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油膜的扩散和破裂问题。通过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比较表明,模拟的溢油漂移方向误差不超过20°,厚油区的分布面积与卫片资料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粒子模型 预报 海洋污染 漏油 模式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3 位作者 哈里德 周俊良 陈伟琪 徐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1,共4页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95~ 2 .2 5ng/L ,均值 1.45ng/L) ,多氯联苯的浓度为 0 .0 8~ 1.6 9ng/L ,同国内外其他港口海区相比较 ,其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同时 ,对有机氯污染的分析表明 ,发现近年来仍有有机氯的污染输入 ,其农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六六六和滴滴涕上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厦门西港有着相似的分布及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有机氯农药 表层水体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被引量:55
16
作者 高淑英 邹栋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以湿法消化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福建湄洲湾海域5种海洋生物体内Cu、Pb、Zn、Cd、Ni、Fe、Mn、Co的含量,并计算了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各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Fe、Mn、Cu、Zn>Pb... 以湿法消化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福建湄洲湾海域5种海洋生物体内Cu、Pb、Zn、Cd、Ni、Fe、Mn、Co的含量,并计算了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各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Fe、Mn、Cu、Zn>Pb、Cd、Ni、Co。对多数金属其含量大小趋势为:双壳类软组织>海带>虾、鱼肌肉。牡蛎对Cu、Zn、Cd的富集系数比其它生物高得多。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相近,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表明了湄洲湾生物受重金属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生物 体内 重有色金属 含量 评价
下载PDF
洱海生物群落的历史演变分析 被引量:61
17
作者 吴庆龙 王云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7-273,共7页
根据1957-1997年期间对洱海水体进行的历次综合研究结果分析.由污染引起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促进藻类生长繁殖,40年来其密度和生物量上升近10倍;近5年的变化尤为明显,一度出现以螺旋鱼腥藻 (Anabaen... 根据1957-1997年期间对洱海水体进行的历次综合研究结果分析.由污染引起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促进藻类生长繁殖,40年来其密度和生物量上升近10倍;近5年的变化尤为明显,一度出现以螺旋鱼腥藻 (Anabaena spiroides Klebahn)为主的“水华”.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 移植等渔业生产活动导致浮游动物在近10年锐减,现在的密度仅是1957年的1/8水体有机污染的增加,有利于苏氏尾鳃蚓 (Branchiura sowerbyi Claparedi)、摇蚊科幼虫等生长,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上升了一个数量级;水生高等植物在50-80年代呈扩展趋势,而近期则由稳定趋于衰退,受过度捕捞、鱼类移植、水位急剧下降等影响,洱海鱼类经历了4次较大的变动,即 50- 60年代以土著鱼类为主、70年代以波氏栉鯱鱼( 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Nichols))为主、80年代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Linnaes))为主、90年代以银鱼和鲤鱼为主;洱海特有的 7种土著鱼类,如大理裂腹鱼 (Schizothor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生物群落 历史演变 海洋污染
下载PDF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Cu污染监测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陆超华 谢文造 周国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3,共7页
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Cu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Cu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Cu含量与海水的Cu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近江牡蛎体内的Cu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 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Cu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Cu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Cu含量与海水的Cu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近江牡蛎体内的Cu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Cu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31d,近江牡蛎对Cu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变化对近江牡蛎体内残留Cu的影响不明显。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Cu污染的监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牡蛎 海洋污染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广东沿海赤潮的特点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钱宏林 梁松 齐雨藻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8-16,共9页
列举了广东沿海 1980~ 1992年发生的 66起赤潮事件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归纳广东沿海赤潮具有频率增多、全年均可发生赤潮 ,发生赤潮区域扩大 ,持续时间长和危害程度大 ,新记录种和有毒赤潮多等特点。并就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认为 :①... 列举了广东沿海 1980~ 1992年发生的 66起赤潮事件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归纳广东沿海赤潮具有频率增多、全年均可发生赤潮 ,发生赤潮区域扩大 ,持续时间长和危害程度大 ,新记录种和有毒赤潮多等特点。并就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认为 :①广东沿海赤潮种类繁多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②海洋污染和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赤潮发生频繁的根本原因 ;③与季风转换有关密切联系 ,广东沿海赤潮主要发生在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转换时期的 3~ 5月 ;④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此外 ,还就防患广东沿海赤潮的危害 ,减少因赤潮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 ,提出了四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特点 成因 防患对策 广东沿海 海洋污染
下载PDF
胶州湾增养殖海域营养状况与赤潮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郝建华 霍文毅 俞志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1,共5页
根据对胶州湾女姑山增养殖海域1998年5月~9月的连续监测资料,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应用NQI指数对该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认为该海域水质富营养化是7月3~8日Skeletonemacostatum和Biddulphiaaurita混合型赤潮形成的基础,... 根据对胶州湾女姑山增养殖海域1998年5月~9月的连续监测资料,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应用NQI指数对该海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认为该海域水质富营养化是7月3~8日Skeletonemacostatum和Biddulphiaaurita混合型赤潮形成的基础,磷、硅营养盐的消耗是赤潮消亡的主要原因;赤潮消亡之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水体叶绿素a仍保持较高含量,NQI指数也相应较高,水质表现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由于磷酸盐的限制没有发展为赤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营养状况 潜在性富营养化 赤潮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