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181
1
作者 常学礼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5476;其次为围封保护区Dm为1.4975;流动沙丘景观格局最简单Dm为1.4205。在沙漠化发展过程中(从保护区景观到流沙区景观)Dm减少,景观格局趋向简单;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从流沙区景观到人工固沙区景观)Dm增大,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在不同的景观类型中,斑块格局因受不同的作用过程影响变化规律各异。在人工固沙区,由于人工固沙措施为主的作用过程的影响,斑块类型从固定沙丘(a)、半固定沙丘(b)、半流动沙丘(c)到流动沙丘(d),格局多样性逐渐趋向复杂(D和Dm依次增加);在围封保护区,由于受季节性放牧、樵采和植被自然恢复等过程的多重作用影响,斑块类型a和d的空间结构最为复杂,斑块修改分维数分别为1.4663和1.4435。此外,从本项研究所用的三种格局分析方法的结果来看,修改分维数Dm比分维数D和景观多样性指数H能更好地描述景观和斑块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格局 科尔沁 沙地
下载PDF
不同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36
2
作者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0-484,共5页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本文通过各种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著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是较为优越的方法...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研究一直是一个争论性问题。本文通过各种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方差/均值比率法运用统计方法确定T值的显著性,数学推导严密,运算简单,是较为优越的方法。聚集指数的分析结果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需要多种指数互相验证,且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在指数值接近临界值时难以判断,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云杉 种群 分布格局 适应性
下载PDF
Species- and Habitat-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owusu Sand Area 被引量:105
3
作者 蒋高明 何维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114-1124,共11页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the Maowusu Sand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axonomic categories and growth forms of the speci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es from Chenopodiaceae, Gramineae, Leguminosae which possessed the C 4 photosynthesis pathway, or C 3 pathway and also with nitrogen_fixation capacities had higher or the highest P n values, i.e., 20~30 μmol CO 2·m -2 ·s -1 , while that of evergreen shrub of Pinaceae had the lowest P n values, i.e., 0~5 μmol CO 2·m -2 ·s -1 . Those species from Compositae, Scrophulariaceae, and Gramineae with C 3 pathway but no N_fixation capacity had the highest E rates, i.e., 20~30 mmol H 2O·m -2 ·s -1 and again the evergreen shrub together with some species from Salicaceae and Compositae had the lowest E rates, i.e., 0~5 mmol H 2O·m -2 ·s -1 . Species from Leguminosae, Gramineae and Chenopodiaceae with C 4 pathway or C 3 pathway with N_fixation capacity, both shrubs and grasses, generally had higher WUE . However, even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the same species were habitat_ and season_specific. The values of both P n and E in late summ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early summer, with average increases of 26%, 40% respectively in the four habitats. WUE in late summer was, however, 12% lower. Generally, when the environments became drier as a result of habitats changed, i.e., in the order of wetland, lowland, fixed sand dune and shifting sand dune, P n and E decreased but WU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HABITAT C 4 pathway SHRUBS Grasses Maowusu Sand Area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幼苗存活与光合特性影响 被引量:109
4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2 位作者 李智辉 王国臣 张日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27-2533,共7页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可能有病虫害、地理位置、水分条件、营林技术等,但其中水分条件应该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提早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1~5年生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观测水分胁迫条件下樟子松苗木成活与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随苗龄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1~5年生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均在1.5%~1.8%之间.4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照、20%、30%和40%田间持水量)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轻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时对光合特性的各个指标影响不大;随胁迫程度加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导致樟子松苗木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应是气孔因素,即在水分胁迫下,气孔的开张度减小,导致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下降,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另外,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其供应不足时,也直接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2年生、4年生的樟子松幼苗在相同的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各生理指标比较接近,即生理指标与苗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区别.樟子松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较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3.5%)条件下没有降低,而在轻度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有升高趋势;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具有忍耐一定干旱胁迫的能力.综合研究表明:樟子松只有在极度水分胁迫时(土壤含水率接近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值:对于1~5年生苗木约为1.7%)才会出现死亡,这对研究水分与樟子松人工林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 存活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影响研究 被引量:108
5
作者 朱教君 李智辉 +1 位作者 康宏樟 范业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1-804,共4页
以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为材料,观测了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0%PEG... 以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为材料,观测了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沙地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胁迫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0%PEG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后仍未能萌发,表明樟子松种子的萌发的临界PEG水分胁迫值小于30%,相当于-1.20MPa的水势.种子发芽后胚根和胚轴的生长亦受到PEG模拟水分胁迫,当PEG浓度为10%时(相当于-0.2MPa水势),胚根、胚轴的长度都较短,说明樟子松种子的胚根、胚轴的生长对PEG模拟干旱胁迫更敏感;但胚根/胚芽的比值随PEG模拟水分胁迫的强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樟子松种子萌发后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由此可见,干旱胁迫影响引种区沙地樟子松种子的萌发可能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种子 萌发/发芽 聚乙二醇(PEG)
下载PDF
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6
作者 郭春会 罗梦 +1 位作者 马玉华 马小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对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的分布、植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学特性、化学及药理学特性、生 物细胞学特性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并对我国北部发展长柄扁桃的意义及值 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沙地 濒危植物 长柄扁桃 生物生态学特性 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王春玲 郭泉水 +2 位作者 谭德远 史作民 马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上的植物种类最少.3种生境类型上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分别为16种、15种和12种;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以半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群落为最多,达6687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不均匀,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内的幼苗幼树比半流动沙丘上的略少,为5799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均匀,总体评价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天然更新最好;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9.39t·hm-2,平缓沙地上为9.32t·hm-2,半流动沙丘上为6.69t·hm-2;不同生境类型上梭梭群落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平缓低洼地地面固定,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好,比较适宜梭梭林木生长和梭梭群落的发育,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的地面容易产生风蚀,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差,生境条件比较严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生境条件 梭梭 特征研究 群落结构 南缘 半流动沙丘 天然更新 生境类型 种群分布格局 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 结构特征 总体评价 聚集分布 林木生长 低洼地 生物量 幼树 幼苗 地上 沙地 不均匀 地面 肥力 水分
下载PDF
土壤保水剂对沙地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5
8
作者 冯金朝 赵金龙 +1 位作者 胡英娣 陈荷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6-40,共5页
通过小区试验表明,在干旱区沙地施用土壤保水剂,可保持较好的沙土墒情,支持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发育;又能保证叶片蒸腾作用正常进行,改善作物体内水分生理状况。供试SUP型保水剂在浓度范围为0.1%~0.3%时处理效果显著,黄豆增产81%,玉米... 通过小区试验表明,在干旱区沙地施用土壤保水剂,可保持较好的沙土墒情,支持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发育;又能保证叶片蒸腾作用正常进行,改善作物体内水分生理状况。供试SUP型保水剂在浓度范围为0.1%~0.3%时处理效果显著,黄豆增产81%,玉米增产3%。应用土壤保水剂是干旱地区沙地农作物高效栽培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水剂 干旱区 沙地 作物 生长
下载PDF
试论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69
9
作者 裘善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本文对科尔沁沙地的基本特征、形成时代和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改造利用意见.
关键词 沙地 沙漠化 科尔沁
下载PDF
新疆地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与动因分析 被引量:63
10
作者 吴世新 周可法 +4 位作者 刘朝霞 张琳 乔木 岳健 张雪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获取了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10年来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近10年来耕地总面积增加明显;草地总...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获取了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并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10年来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近10年来耕地总面积增加明显;草地总面积减少明显;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扩张显著;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土地各种类型面积有增有减,其中沙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大84.5km2,其扩展速率比20世纪50至70年代下降了一半,新疆局部荒漠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新疆地区耕地面积的普遍开垦扩大与撂荒弃耕现象并存,使得新疆绝大部分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区划中“西北农田开垦与撂荒交错区[1]”的重要部分,农田的开垦与撂荒成为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时空特征。政策、经济及气候变化是导致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撂荒 动因分析 中国 增加 扩大 新疆地区 农田开垦 沙地 荒漠地区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根茎灌木羊柴的基株特征和不同生境中的分株种群特征 被引量:51
11
作者 陈玉福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常见的豆科根茎灌木羊柴的基株和分株种群的调查研究 ,揭示植物的克隆生长的生态适应意义。研究表明 :1)根茎灌木羊柴具有合轴型分枝类型和游击型基株构型。多年生根茎在沙基质中形成多层密集网络结构 ;2 )固定沙丘的...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常见的豆科根茎灌木羊柴的基株和分株种群的调查研究 ,揭示植物的克隆生长的生态适应意义。研究表明 :1)根茎灌木羊柴具有合轴型分枝类型和游击型基株构型。多年生根茎在沙基质中形成多层密集网络结构 ;2 )固定沙丘的羊柴分株种群与半固定沙丘比具有较大的密度和较长的根状茎节间 ,较小的平均株距 ,但两种生境中的分株高度是相似的。固定沙丘的种群生物量和对根茎与花果生物量的投资也都高于半固定沙丘上的种群。本项研究结果为克隆植物觅食行为理论提供了又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柴 根状茎 克隆生长 沙地 分株种群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与全新世环境变迁 被引量:67
12
作者 裘善文 李取生 夏玉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4-232,共9页
东北平原西部全新世以来广泛地发育了2—3层古土壤,主要有四次发育时期,即11000—7000、5500—4500、3500—2800和1400—1000aB.P.。古土壤与风成沙形成互层。它们的孢粉组合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反映古环境的变迁。作者认为,该区... 东北平原西部全新世以来广泛地发育了2—3层古土壤,主要有四次发育时期,即11000—7000、5500—4500、3500—2800和1400—1000aB.P.。古土壤与风成沙形成互层。它们的孢粉组合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反映古环境的变迁。作者认为,该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出现四个由干旱到半干旱、半湿润的旋回。半干旱、半湿润时期的自然景观为蒿类草原或稀树(榆树)蔼类草原,发育了沙质淡黑钙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沙地 古土壤 全新世 环境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近50年的垦殖与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55
13
作者 乌兰图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放牧和垦殖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土地利用活动。该活动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活动强度的增大或减弱是引起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 ,其结果是草地和耕地面积的量变和质变 ,也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典型的... 放牧和垦殖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土地利用活动。该活动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活动强度的增大或减弱是引起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 ,其结果是草地和耕地面积的量变和质变 ,也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科尔沁沙地 ,以人类垦殖活动作为主线 ,以耕地面积变化作为切入点 ,对科尔沁沙地近 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建国以来四次大规模的垦荒 ,科尔沁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集中体现为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和草地等其他用地面积的减少 ,具体表现则是沙地农耕北界的北跃和耕地重心的北移。文章进而分析了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人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 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 放牧 沙地 耕地面积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物理因子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牛生杰 章澄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动特征 ,沙尘的沉降末速计算、沙漠地表的湍流输送特征和垂直速度资料、沙漠地表的超绝热梯度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及逆湿现象 ,沙漠和沙地的沙尘粒度、地表性质和沙土含水率对起动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沙漠 不稳定层结 逆湿现象 上升运动 天气系统 地表 沙地 山地 沙土
下载PDF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微生物结皮对地表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刘立超 李守中 +2 位作者 宋耀选 张志山 李新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并与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蒸发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发育良好的苔藓结皮导致相对较少的无效降水,但在更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蒸发速率;流沙和初步发育的降尘结皮导致了较多的无效降水,但由于降水的入渗深度相对较深,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结皮 人工植被 沙地 沙坡头 干旱半干旱地区 发育 入渗 地表 降水 水面蒸发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与景观规划 被引量:53
16
作者 肖笃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通过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目标和内涵的分析,提出生态建设尺度性的概念,从理论上总结了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设计指导原则。并以沙地田、草、林体系,三北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模式为例,论述了这类景观... 通过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目标和内涵的分析,提出生态建设尺度性的概念,从理论上总结了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设计指导原则。并以沙地田、草、林体系,三北农田防护林网络体系,黄土高原农、草、林立体镶嵌模式为例,论述了这类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乃是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通过增加景观异质性的办法创建新的景观格局;在原有的生态平衡中引进新的负反馈环,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取得了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并且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景观规划思路,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持续农业发展研究相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重建 农村景观规划 沙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已经超过与其相邻的西部环境条件更差的沙区。利用 RS和 GIS,根据 NOAA/ AVHRR数据建立的沙质荒漠化监测指标 ,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漠化现代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 ,在此基础上利用 TM数据对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方式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沙地 沙质荒漠化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发展方式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李智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3,共7页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胁迫超过2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PEG胁迫的前期(4h之前),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在胁迫处理4h后,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另外,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2h的PEG胁迫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沙地 樟子松 光合作用 聚乙二醇(PEG)
下载PDF
根茎半灌木羊柴对光合同化物的克隆整合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称意 杨持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86-1993,共8页
羊柴为根茎半灌木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的沙地。该种的营养繁殖是由根茎的水平延伸使顶端分生组织与腋生分生组织序列化不断产生而进行的。本项研究采用 14 C标记和去叶实验 ,探讨了母株 -子株所组成的分株对内的光合同化物的... 羊柴为根茎半灌木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的沙地。该种的营养繁殖是由根茎的水平延伸使顶端分生组织与腋生分生组织序列化不断产生而进行的。本项研究采用 14 C标记和去叶实验 ,探讨了母株 -子株所组成的分株对内的光合同化物的整合。在 2 4 h的传输中 ,相当可观量的 14 C-光合同化物自母株传输给子株、子株的根系和根茎 ,且它们的汇活度均超过了 1 0 %。在14 C-光合同化物向基向传输 (由子株向母株 )中 ,传输率较小 ,且汇活度不足 1 % ,但根茎在这一传输中的汇活度却超过 2 %。去叶影响着母株与子株之间的光合同化物整合。保持完整的母株增大向遭受去叶的子株传输光合产物 ;反之亦然。母株和子株都向根茎传输一定量的同化物 ,表明根茎自分株获得光合同化物的支持。羊柴的相连分株间通过根茎而发生克隆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羊柴 沙地 分株对 克隆整合 光合同化物 同位素示踪 木本植物
下载PDF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对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适应及其生态作用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杨洪晓 张金屯 +3 位作者 吴波 王妍 李晓松 许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4-690,共7页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 ,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 ,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 .油蒿群落...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 ,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 ,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 .油蒿群落不仅能够防风固沙 ,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水分运移与分配 ,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 .因此 ,油蒿在适应沙地生境的同时对沙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油蒿群落对沙地生境的不断改造 ,推动了植物群落的演替 ,最终使流动沙丘转变为丰茂的植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油蒿 适应性 生态作用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