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再生吸附AO7饱和活性碳 被引量:15
1
作者 储金宇 刘永杰 +1 位作者 王慧娟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吸附有机物饱和活性炭的再生作用,以酸性橙II(AO7)为目标物,建立了吸附AO7饱和活性炭的气液混合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再生体系,考察了该再生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水溶液电导率、载气流速、活性炭量及再生时间...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吸附有机物饱和活性炭的再生作用,以酸性橙II(AO7)为目标物,建立了吸附AO7饱和活性炭的气液混合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再生体系,考察了该再生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水溶液电导率、载气流速、活性炭量及再生时间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放电操作参数下,在实验所考察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增加水溶液电导率,减少活性炭投加量,活性炭的再生效率随之提高;较高的水溶液电导率(1 000μS/cm)和较低的活性炭添加量(1 g)有利于活性炭再生;适宜的载气流速(2 L/min)和放电作用时间(60 min)下的活性炭再生效率较高;相应操作条件下的活性炭在20.4 kV脉冲峰值电压和50 Hz脉冲频率的等离子体作用体系中的再生效率可达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混合 活性炭 酸性橙Ⅱ 再生效果
下载PDF
基于CFD的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系统模拟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其修 刘辉 吴向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0,共5页
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是潜艇舱室进水情况下最有效的应急挽回手段之一。由于高压气吹除时压载水舱中剧烈的气液混合流动,导致建立的理论模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CFD中两相流VOF模型对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吹除... 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是潜艇舱室进水情况下最有效的应急挽回手段之一。由于高压气吹除时压载水舱中剧烈的气液混合流动,导致建立的理论模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CFD中两相流VOF模型对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吹除过程中压载水舱中气-液混合现象、压力变化情况及压载水舱排水速率等特点,以验证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CFD 压载水舱 -混合 模型
下载PDF
生化工业用P型搅拌桨气液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郝惠娣 伍星 孙吉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8-561,共4页
采用搅拌功率测定与氧传递性能试验的方法,对Parabola型搅拌桨叶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与Ruston桨的对比表明,P型桨具有如下优点:1通气搅拌功率不降低,搅拌剪切力小;2在一定功率输入和通气量下,容积传氧系数较高。因此,P型桨应用... 采用搅拌功率测定与氧传递性能试验的方法,对Parabola型搅拌桨叶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与Ruston桨的对比表明,P型桨具有如下优点:1通气搅拌功率不降低,搅拌剪切力小;2在一定功率输入和通气量下,容积传氧系数较高。因此,P型桨应用于生物好氧反应的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桨 -混合 生物化工
下载PDF
PS-PVD工艺中的气相及气/液混合沉积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清宇 李成新 +1 位作者 杨冠军 李长久 《热喷涂技术》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明确低功率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工艺中涂层的沉积机制,通过80k W级等离子喷涂系统在100Pa压力下实现PS-PVD工艺,并在圆柱状基体上沉积涂层。采用SEM对正面和侧面沉积的涂层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涂层... 为明确低功率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工艺中涂层的沉积机制,通过80k W级等离子喷涂系统在100Pa压力下实现PS-PVD工艺,并在圆柱状基体上沉积涂层。采用SEM对正面和侧面沉积的涂层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涂层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在侧面的沉积表现为气相沉积特性,涂层断面为柱状结构,表面为纳米结构粒子组成的岛状结构;涂层在正面的沉积表现为气/液混合沉积特性,涂层表面为扁平粒子和由纳米结构粒子组成的团簇组织,断面主要为扁平粒子结构,在扁平粒子中间存在纳米结构层。功率增大,气相沉积的柱状结构直径和长度增大,表面岛状结构尺寸增大,气/液混合沉积的扁平粒子数量明显减小。喷涂距离增大,气/液混合沉积的扁平粒子数量减小。结论是在涂层沉积侧面和正面分别表现为气相沉积和气/液混合沉积特性。在气/液混合沉积中,气相和液相沉积行为各自独立,但液相由于沉积效率远高于气相,会阻止气相沉积的连续进行。功率增大YSZ粒子气相含量增大,气相沉积效率显著增大。在试验范围内随喷涂距离增大,YSZ粒子气化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PVD 相沉积 /混合沉积 YSZ 显微结构 沉积机制
下载PDF
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片非线性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海晨 张娜 于振环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研究减振器节流阀系非线性特性优化问题。对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系结构以及阻尼力分段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减振器叠加阀系的固体力学模型和流体力学模型,利用adina软件的固体模块、流体模块及流固耦合模块进行流固耦合动态响应分析,得... 研究减振器节流阀系非线性特性优化问题。对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系结构以及阻尼力分段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减振器叠加阀系的固体力学模型和流体力学模型,利用adina软件的固体模块、流体模块及流固耦合模块进行流固耦合动态响应分析,得到了减振器叠加节流阀系的非线性节流特性、叠加节流阀片动态响应特性、减振器节流阀系流场特性。此方法克服了传统建模方法的缺陷,对减振器阀系优化设计以及特性分析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减振器 叠加节流阀片 阻尼力动态响应特性 流-固耦合 有限元仿真分析
下载PDF
混气-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济轮 《电加工与模具》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航天姿/轨控发动机拉瓦尔式小喷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直流电解加工、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混气-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等技术,研究提高拉瓦尔式小喷管内型面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混气-定间隙间歇进给... 以航天姿/轨控发动机拉瓦尔式小喷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直流电解加工、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混气-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等技术,研究提高拉瓦尔式小喷管内型面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混气-定间隙间歇进给电解加工技术具有复制精度高、加工表面质量好、加工间隙均匀,工具阴极基本不做修正,就能得到良好的加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拉瓦尔喷管 间歇进给 -混合
下载PDF
化学反应失控紧急泄放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3期I0060-I0060,I0048,共2页
化学反应失控的紧急泄放是化工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由于失控过程的复杂性,该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许多权威的组织(如美国石油协会,美国紧急泄放协会等)和跨国化学公司都针... 化学反应失控的紧急泄放是化工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由于失控过程的复杂性,该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许多权威的组织(如美国石油协会,美国紧急泄放协会等)和跨国化学公司都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工艺设计 化学反应失控 紧急泄放 蒸汽泄放模型 -混合 反应速率 填充率
下载PDF
共振态气泡浓度和尺寸分布与声压谱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金春 《声学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48-48,F003,共2页
文章给出声波在气 液混合物中的传播方程。根据声压的频谱导出相应的共振态气泡的份额。引入临界气泡份额和极大声压相应的气泡份额 ,推断出共振态气泡份额与相应声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关键词 共振态 泡份额 声压谱 -混合 声波 传播
下载PDF
饮料自动混合机气—液混合器的研究
9
作者 杨来福 孙蕙新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2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QHJ—3000型全自动饮料混合机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特点,着重分析并研究了喷射式气—液混合器的工作状况,提出了定量计算喷射式气—液混合装置混合效果的数学模型—喷射混合紊流方程组及其封闭求解条件,为进一步改进喷射型饮... 本文简要论述了QHJ—3000型全自动饮料混合机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特点,着重分析并研究了喷射式气—液混合器的工作状况,提出了定量计算喷射式气—液混合装置混合效果的数学模型—喷射混合紊流方程组及其封闭求解条件,为进一步改进喷射型饮料混合机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自动混合 -混合
下载PDF
QHJ—3000型饮料自动混合机气—液混合器的研究
10
作者 杨来福 孙惠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QHJ-3000型全自动饮料混合机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特点,着重分析并研究了喷射式气—液混合器的工作状况,提出了定量计算喷射式气—液混合装置混合效果的数学模型——喷射混合紊流方程组及其封闭求解条件,为进一步改进喷射型... 本文简要论述了QHJ-3000型全自动饮料混合机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特点,着重分析并研究了喷射式气—液混合器的工作状况,提出了定量计算喷射式气—液混合装置混合效果的数学模型——喷射混合紊流方程组及其封闭求解条件,为进一步改进喷射型饮料混合机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自动混合 -混合
下载PDF
气液混合体直流放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齐政 齐军 +1 位作者 顾温国 李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7,38,共3页
实验研究了水滴在电场中的碎裂现象、荷电极性以及雾状水滴、荷电雾状水滴 (EHD)在直流电晕电场中的伏安特性 ,以期利用混合二相体放电原理研制高效放电降解废水装置。实验发现系统中电子撞击雾滴皆荷负电 ,这有益于废水处理。
关键词 混合 直流放电 电晕 高电压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静叶内部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希金 刘晓睿 张耘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26,共6页
针对某一典型的油气混输泵,以设计工况下泵的增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C算法对装配不同静叶的单级油气混输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静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并分析... 针对某一典型的油气混输泵,以设计工况下泵的增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C算法对装配不同静叶的单级油气混输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静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并分析出不同含气率下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叶型和混输泵增压及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静叶进口安放角的增大,混输泵的增压能力和气液混合能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片背面产生低速脱流区的起始点逐渐向进口方向移动;较小的进口安放角使得动静叶交界处流速和压力的不均匀性增加。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静叶 进口安放角 混合
下载PDF
多针-板脉冲放电气液混合反应器气液中活性物质的生成和转移特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冰 高志鹰 +3 位作者 内爱 朱小梅 严志宇 宋艳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了研究脉冲放电条件下气液混合反应器两相中活性物质的生成和转移特性,采用多针对板混合反应器,通过发射光谱测定不同背景气体下放电过程中气液界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氢自由基(·H)、氧自由基(·O)的变化规律,通... 为了研究脉冲放电条件下气液混合反应器两相中活性物质的生成和转移特性,采用多针对板混合反应器,通过发射光谱测定不同背景气体下放电过程中气液界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氢自由基(·H)、氧自由基(·O)的变化规律,通过化学方法研究了液相中活性物质过氧化氢(H2O2)和臭氧(O3)形成的特性规律,以及脉冲峰值电压、处理时间和溶液pH对H2O2和O3形成的影响,分析了气液两相活性物质的转移过程机理。结果表明:在低电压条件下,利用多针对板混合反应器可以实现更多通道的均匀放电,使活性物质的产量大量增加;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加长和溶液pH值的增加,H2O2和O3的质量浓度随之升高;对液相中H2O2和O3的质量浓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气体依次是氧气、空气、氩气、氮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混合反应器 混合放电 活性物质 发射光谱 过氧化氢(H2O2) 臭氧(O3)
下载PDF
高含气率下增强叶轮内气液均匀混合的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2 位作者 徐丙贵 丁矿 强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5,共5页
针对高含气率条件下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气液分离、泵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几种改进叶轮的措施(如添加短叶片、在气泡聚集处叶片上开孔、采用T型叶片等),以打碎气囊,从而增强气液的混合程度.基于设计流量与转速条件,采用Fluent软件对3种... 针对高含气率条件下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气液分离、泵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几种改进叶轮的措施(如添加短叶片、在气泡聚集处叶片上开孔、采用T型叶片等),以打碎气囊,从而增强气液的混合程度.基于设计流量与转速条件,采用Fluent软件对3种改进叶轮在入口含气率分别为60%与80%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措施均能改善液相流体在叶轮内的流线分布,增强气液混合程度;3个改进叶轮内最高含气率均低于原型叶轮,且含气率分布更加均匀.此外,对比4种叶轮的增压效果发现:在较低含气率下,改进叶轮的增压能力与原叶轮接近;在高含气率下,改进叶轮的增压能力普遍高于原叶轮.在3种改进的叶轮中,叶片上开孔的叶轮增压最大,并优于原型叶轮,表明该方法既增强了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额外的水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叶轮 混合
下载PDF
双层错位CD-6桨搅拌槽内的气液混合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锋苓 周慎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1,共6页
为了提高搅拌槽内气体的分散能力,设计了一种错位CD-6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气液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转速和通气量时搅拌槽内的流场、气含率和搅拌功耗,并与标准CD-6桨的数值模拟及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为了提高搅拌槽内气体的分散能力,设计了一种错位CD-6桨,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气液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转速和通气量时搅拌槽内的流场、气含率和搅拌功耗,并与标准CD-6桨的数值模拟及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标准CD-6桨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及文献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与标准CD-6桨相比,相同操作条件下,错位CD-6桨搅拌槽内流体的湍动程度高,气体分布均匀,搅拌功耗略低,而且通气后的功率下降幅度小,因而更适用于气液混合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混合 错位CD-6桨 流场 含率 功率消耗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螺旋轴流混输泵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希金 韩作鹏 +1 位作者 宛航 张立传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6-73,共8页
针对自主研制的一典型气液混输泵,以叶栅理论和Matlab为基础获得不同安放角变化规律下的静叶型线。基于FLUENT16.2、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研究不同含气率和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混输泵增压单元的增压能力及增压效率的影响、... 针对自主研制的一典型气液混输泵,以叶栅理论和Matlab为基础获得不同安放角变化规律下的静叶型线。基于FLUENT16.2、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研究不同含气率和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混输泵增压单元的增压能力及增压效率的影响、静叶能量损失和叶片负载沿流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气体体积分数GVF=0.3工况下M3模型的静叶效率和静叶能量回收能力最优,相比线性变化的静叶其效率增加了1.1%;就压力负载而言,安放角呈线性变化时,静叶的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逐渐减小;安放角呈非线性分布时,沿流线方向的最大压力负载差随着流线的增加越来越靠近静叶的出口边。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泵 安放角 混合
下载PDF
内混式气液雾化喷嘴雾滴粒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萍 张薇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雾滴粒径是衡量喷嘴雾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喷嘴的雾化效果,对一种新型的内混式气液雾化喷嘴进行了测试。实验采用4组不同几何结构参数的喷头,研究了气孔直径、气孔数、气液流交角和喷孔直径等喷嘴结构及气压、气液比、混合室... 雾滴粒径是衡量喷嘴雾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喷嘴的雾化效果,对一种新型的内混式气液雾化喷嘴进行了测试。实验采用4组不同几何结构参数的喷头,研究了气孔直径、气孔数、气液流交角和喷孔直径等喷嘴结构及气压、气液比、混合室压力等工况参数对MMD(质量中值粒径)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具有较好雾化性能的喷嘴结构和工况参数,为喷嘴的结构优化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喷嘴结构 粒径
下载PDF
Gas–liquid hydrodynamics in a vessel stirred by dual dislocated-blade Rushton impellers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锋苓 周慎杰 安笑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746-1754,共9页
Towards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gas dispersion performance, the dislocated-blade Rushton impeller was applied to the gas-liquid mixing in a baffled stirred vessel. The flow field, gas hold-up, dissolved oxygen,... Towards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gas dispersion performance, the dislocated-blade Rushton impeller was applied to the gas-liquid mixing in a baffled stirred vessel. The flow field, gas hold-up, dissolved oxygen, power consumption before and after gassing were studied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echnique. Dispersion of gas in the liquid was modelled using the Eulerian-Eulerian approach along with the dispersed k-e turbulent model. Rotation of the impeller was simulated with the multiple reference frame method. A modified drag coefficient which includes the effect of turbulence was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momentum exchange. The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of the standard Rushton impeller and were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slocated-blade Rushton impeller is superior to the standard Rushton impeller in the gas-liquid mixing operation, and the findings obtained here lay the basis of its application in process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red vesselGas-liquid mixingDislocated-blade Rushton impellerPower consumption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气液量与流型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宇玲 王鸿膺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流型转变 两相流 混合 输送过程 流动特性 多相流动 两相流动 电导探针
下载PDF
大型气升环流反应器加置内件时氧传递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捷 胡维兵 冯朴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6,共7页
研究了用结构简单而实用性强的筛板及折皱丝网组件作为内件,来促进大型气升环流反应器中气泡的分散,改善气液两相的混合,从而强化氧传递过程.文中分析了筛板开孔直径与开孔率对氧传递系数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内件效果,讨论了最佳结构尺寸... 研究了用结构简单而实用性强的筛板及折皱丝网组件作为内件,来促进大型气升环流反应器中气泡的分散,改善气液两相的混合,从而强化氧传递过程.文中分析了筛板开孔直径与开孔率对氧传递系数的影响,比较了两种内件效果,讨论了最佳结构尺寸.针对高径比大的气升环流系统提出了测定K_La值的平推流动态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混合 内件 氧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