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测量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凌鹏 杨向红 +3 位作者 朱艳艳 朱黎军 刘铁根 李川 《口腔正畸学》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对应用于正畸治疗中的三种正畸模型测量技术进行可靠性对比研究,并分析三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手工直接测量、数码近摄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三种方法对100副牙颌模型上每个牙的牙冠近远中径分别测量,并将三种测量值进行统计学... 目的对应用于正畸治疗中的三种正畸模型测量技术进行可靠性对比研究,并分析三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手工直接测量、数码近摄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三种方法对100副牙颌模型上每个牙的牙冠近远中径分别测量,并将三种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测量技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具有其他两种测量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结论三种测量技术都可进行准确的模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因其具有的优点而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模型 手工直接测量 数码近摄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
原文传递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涛 杨四维 徐晓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是以材料堆积法的一种全新制造技术。它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就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快速成型技术以其众多优点,很快应用于医疗行业,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是以材料堆积法的一种全新制造技术。它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就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快速成型技术以其众多优点,很快应用于医疗行业,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为正畸技术发展带来又一次的革新。本文就快速成型技术和特点,及其在个性化托槽、正畸模型、转移托盘、支抗钉植入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个性化托槽 正畸模型 转移托盘 支抗钉植入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左志刚 李洪发 +2 位作者 王悦 赵艳红 郑朝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将数...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将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和头影测量分析教学过程。比较两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成绩、总成绩、各自教学方法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例分析及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方法评价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正畸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诊疗技术 口腔正畸 教学 正畸模型测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蛋白在大鼠正畸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张丽君 刘运岭 石若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68-2471,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在大鼠正畸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上颌磨牙间固定镍钛拉簧,建立实验性正畸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两组大鼠分别在加力12、24、48、72 ...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在大鼠正畸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上颌磨牙间固定镍钛拉簧,建立实验性正畸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两组大鼠分别在加力12、24、48、72 h处死大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牙周组织丙二醛(MDA)、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技术分析两组大鼠牙周组织细胞凋亡比例;组间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MDA水平[(4.91±0.73)、(5.01±0.78)、(5.10±0.62)、(4.89±0.82)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MDA水平[(6.43±0.81)、(8.41±0.89)、(14.22±1.99)、(7.45±1.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412、6.119、3.816,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SOD水平[(208.32±23.87)、(201.43±18.29)、(198.33±21.43)、(203.12±20.19)U/mg]明显高于模型组12、24、48、72 h SOD水平[(187.09±18.43)、(158.39±19.39)、(120.58±20.09)、(165.32±17.83)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9、3.891、6.819、4.192,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GRP78水平(1.23±0.12、1.18±0.09、1.25±0.12、1.17±0.11)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GRP78水平(1.57±0.10、1.78±0.09、2.19±0.11、1.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2.290、2.891、2.099,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CHOP水平(0.89±0.09、0.80±0.11、0.85±0.10、0.87±0.10)明显低于模型组12、24、48、72 h CHOP水平(1.04±0.11、1.26±0.10、1.64±0.12、1.3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2.591、3.663、2.984,P<0.05)。对照组大鼠12、24、48、72 h TUNEL阳性率水平[(3.11±0.43)%、(3.49±0.32)%、(3.22±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蛋白 实验性正畸模型 凋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基于PDCA循环的口腔正畸模型管理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薛思妮 罗武香 +1 位作者 王斌 王芳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正畸科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运用PDCA循环实施模型有效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模型管理的效果。结果:PDCA实施后,2018年1月,7月,8月较2017年相应月份,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率明显降低(P<0.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正畸科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运用PDCA循环实施模型有效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方案前后模型管理的效果。结果:PDCA实施后,2018年1月,7月,8月较2017年相应月份,模型丢失不良事件率明显降低(P<0.05);模型查对率明显增加(P<0.01),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管理质量;由于实施了PDCA,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控制模型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模型差错的概率,保障模型的安全管理,增加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正畸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口腔正畸模型管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成骨细胞分化及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维龙 吴晓沛 +1 位作者 何薇薇 安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TGF-β1低剂量组、rhTGF-β1中剂量组、r...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TGF-β1低剂量组、rhTGF-β1中剂量组、rhTGF-β1高剂量组。模型组、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各组从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分别注射1.25、2.5、5 ng/mL的rhTGF-β1溶液0.1 mL,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每2 d给药1次,持续14 d。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组织膜纤维拉伸变长,组织间隙变宽,基质增生,成骨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近乎消失,呈现病理损伤,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损伤逐步减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且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hTGF-β1可减轻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炎症反应,促使成骨分化,加速正畸牙移动,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ERK/MAPK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分化
下载PDF
大鼠正畸复发过程中牙周组织IL-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睿 安晶涛 +1 位作者 宋冰 邵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在正畸复发的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24只),模型组在加力14d后去除装置,并随机分为模型0d组、模型7d组、模型14... 目的:研究在正畸复发的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24只),模型组在加力14d后去除装置,并随机分为模型0d组、模型7d组、模型14d组、模型21d组,分别在去除装置的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处死实验动物,取牙周组织,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IL-6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0d组的IL-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模型7d组的IL-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达到了IL-6表达的最高值(P<0.05)。模型14d组的IL-6表达水平虽有下降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模型7d组相比,模型21d组的IL-6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大鼠正畸复发导致IL-6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在正畸复发的第14天开始逐渐消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复发 正畸牙齿移动模型 白细胞介素-6 牙周组织
下载PDF
正畸复发过程中大鼠磨牙龈沟液IL-6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睿 邵玶 +2 位作者 闫伟军 安晶涛 张苗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研究正畸复发过程中大鼠磨牙龈沟液中I L-6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只Wi s t ar雄性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装置安装10天后去除,分别收集安装装置前及装置去除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的右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ELI... 目的:研究正畸复发过程中大鼠磨牙龈沟液中I L-6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只Wi s t ar雄性大鼠上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装置安装10天后去除,分别收集安装装置前及装置去除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的右上颌第一磨牙龈沟液,ELI SA法检测各时间段龈沟液中I L-6的含量,并将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去除装置后第4天大鼠磨牙龈沟液中I L-6水平高于其余3组,P都小于0.05;去除装置后第8天与第12天I L-6水平相差不多,且P>0.05;而这两组I L-6水平分别高于未安装装置前的水平,P都小于0.05。结论:正畸复发对大鼠磨牙龈沟液中I L-6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复发 白介素-6 龈沟液 正畸牙齿移动模型
下载PDF
如何制作合格的正畸寄存模型
9
作者 刘桂平 李瑛 李淼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5,共1页
对正畸寄存模型的制作要求、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牙科材料 矫正装置 正畸寄存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