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2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82
1
作者 尚若静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椎管麻醉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神经并发症 防治 术后镇痛效果 硬膜外腔麻醉 下肢手术 全身副作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7
2
作者 胡明权 缪冬梅 +2 位作者 刘睿 吴迪 赵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麻醉完善后D组静脉给予浓度...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麻醉完善后D组静脉给予浓度为4μg/ml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维持剂量0.2μg·kg^-1·h^-1;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1次;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负荷量1mg/kg,维持量2mg·kg^-1·h^-1;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30min(T2)、60min(T3)、术毕(T4)时的MAP、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值,并于T0、T4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结果T1~T4时三组AAI值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3时P组AAI明显低于D、M组(P〈0.05)。T1~T4时三组MA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或P〈0.01);T2~T4时D、P组MAP均明显低于M组(P〈0.05);T3、T4时D、P组HR明显慢于T0时和M组(P〈0.05)。T4时三组血浆皮质醇均明显低于T0时,且T4时D组血浆皮质醇明显低于P、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不仅具有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对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有一定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椎管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新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两组麻醉前及术后1、3、6、12、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17)min,睁眼时间为(2.2±2.1)min,语言陈述时间为(3.9±2.2)min,麻醉药用量为(1 565±120)mL,对照组分别为(62±16)min、(3.1±1.9)min、(8.4±1.8)min、(1938±223)mL,两组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相比,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 h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对照组术后1、3、6 h 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麻小,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椎管麻醉 老年人 骨科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陈坤明 焦相学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3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Ⅰ级或Ⅱ级,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切...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Ⅰ级或Ⅱ级,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切皮前给予0.5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泵注,维持剂量0.4μg·kg^(-1)·h^(-1);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泵注。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T1)及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术毕(T6)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2~6时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T5、T6时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5、T6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减轻了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了术后躁动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老年人 椎管麻醉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产时发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贾瑞喆 樊晟 +2 位作者 袁红梅 刘晓梅 王吕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过程中产时发热的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7-12月在我院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4627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按是否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018例)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过程中产时发热的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7-12月在我院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4627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按是否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018例)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604例)。记录并对比两组产时发热情况,检测并记录产时发热孕妇发热的时间和在产程开始前及发热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3.78%(152/4018),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0.82%(5/609)。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的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P〈0.05)。椎管内分娩镇痛组孕妇产时发热的时间多数出现在椎管内穿刺后3-5小时,尤以4小时时最多,其发热时血白细胞总数为(13.89±3.04)×109/L,C-反应蛋白为(12.52±7.90)mg/L。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导致孕妇产时非感染性发热的重要因素,发热时多数情况是无需应用抗生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麻醉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贺端端 张华 +3 位作者 张江超 史成梅 李民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腰麻平面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方法及局麻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14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比较不同麻醉方案腰麻后的麻醉效果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34例采用0.5%罗哌卡因(0.5%R组)... 目的探讨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腰麻平面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方法及局麻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14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比较不同麻醉方案腰麻后的麻醉效果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34例采用0.5%罗哌卡因(0.5%R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5%布比卡因(0.5%B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4%布比卡因(0.4%B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67%罗哌卡因(0.67%R组)L 3~4穿刺间隙。腰麻剂量按身高给药,160~170 cm患者上述4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2、10、10、16 mg,低于160 cm或高于170 cm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2 mg或增加2 mg对应局麻药。通过2种体位调节控制阻滞平面至目标,减少低血压风险及持续时间。观察切皮时刻及胎儿娩出时刻阻滞平面,术中牵拉反应情况,腰麻操作完毕至左倾位和左倾位改为平卧位2个时点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刻腰麻平面中位数0.5%B组和0.4%B组为T 7,0.5%R组和0.67%R组为T 8。胎儿娩出时刻,0.5%R组达到目标平面T 6比例最低为35.3%,目标平面超过T 6比例0.5%B组31.6%最高,其次是0.4%B组(23.7%),0.67%R组(21.1%),0.5%R组最低(2.9%);0.5%R组所达平面中位数为T 7,其余3组中位数为T 6。0.5%R组和0.4%B组与0.67%R组和0.5%B组相比,有更高比例患者需要硬膜外补充给药达到要求平面(分别为61.8%、23.7%、10.5%、10.5%)(χ2=32.424,P=0.000),以及静脉辅助用药减轻牵拉反应(分别为44.1%、28.9%、13.2%、15.8%,χ2=11.505,P=0.009)。各组患者平卧位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倾位期间:0.5%R组(32.4%vs.0.0%,Z=-3.002,P=0.003),0.5%B组(57.9%vs.31.6%,Z=-2.466,P=0.014),0.4%B组(55.3%vs.31.6%,Z=-2.601,P=0.009),0.67%R组(42.1%vs.10.5%,Z=-2.526,P=0.012)。0.5%B组和0.4%B组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在左倾位和平卧位时均明显高于0.67%R组和0.5%R组(左倾位时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8.4%、7.9%、5.3%、0.0%,χ2=17.216,P=0.001;平卧位时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椎管麻醉 目标导向平面控制 低血压
下载PDF
比较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6
7
作者 程浩 郭恩琪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哪种麻醉方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尚未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0月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哪种麻醉方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尚未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0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4例,根据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n=302)和椎管内麻醉组(n=282)。主要观察指标为28 d内联合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尿道感染率和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心动过速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麻醉室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BMI和改良Charlson合并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99.67±11.60)min vs.(92.64±7.57)min,P<0.001];术后麻醉室留观时间显著延长[(16.26±2.44)min vs.(12.98±1.97)min,P<0.001];28 d内并发症联合发生率显著增高(8.28%vs.3.90%,P=0.028);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增高(29.47%vs.19.86%,P=0.007);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2.65%vs.0.35%,P=0.024);输血率显著增高(18.54%vs.12.06%,P=0.03)。结论椎管内麻醉有助于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 d内联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输血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留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椎管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左侧斜卧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志强 雷洪伊 +3 位作者 叶小平 梁启波 张鸿飞 徐世元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于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平卧位和左侧斜卧15°位。分别于入室后5min、腰硬联合麻醉时侧卧位后3mi...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于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平卧位和左侧斜卧15°位。分别于入室后5min、腰硬联合麻醉时侧卧位后3min、麻醉后3min、切皮即刻、胎儿娩出后3min、手术结束时点记录产妇心输出量、每搏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胸腔液体含量。结果 两组产妇总输液量、升压药用量、心率、胸腔液体含量无明显差异;心输出量、每搏量组内各时比较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血压、总外周阻力下降较B组明显(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主要发生在麻醉后及胎儿娩出前后,需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以指导治疗。术中采取左侧斜卧位,配合恰当的容量治疗及麻醉管理,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麻醉 血流动力学 无创监测 剖宫产 体位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葛维鹏 张海山 杜梅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4月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D组:胎儿剖出即刻DEX 0.4μg/kg稀释至10 ml,恒速10 min静...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4月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D组:胎儿剖出即刻DEX 0.4μg/kg稀释至10 ml,恒速10 min静脉注射;C组:微量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以作对照。观察记2组录麻醉前(T0)、腰麻后5 min(T1)、胎儿剖出即刻(T2)、DEX输注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循环变化、Ramsay镇静评分、Wrench寒战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后5 minSBP、DBP均较麻醉前有所降低,尤SBP下降较明显(P<0.01,P<0.05),胎儿剖出后开始回升,至T4时均恢复到T0水平,但相应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3、T4时D组HR较T0减慢(P<0.01,P<0.05),较C组也明显减慢(P<0.01)。Ramsay镇静评分D组T3、T4时明显高于T0(P<0.01,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1)。D组围术期寒战发生率为10.0%,C组为4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D组牵拉反应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胎儿剖出后即刻给予DEX 0.4μg/kg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发生,并能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剖宫产 椎管麻醉 寒战
下载PDF
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对分娩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魏东红 朱信强 +2 位作者 曾克非 何巍 王岩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比较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Ⅰ组为使用导乐镇痛仪进行分娩镇痛;Ⅱ组为使用椎管内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Ⅲ组为对照组即不使用分娩镇痛。每组各... 目的比较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Ⅰ组为使用导乐镇痛仪进行分娩镇痛;Ⅱ组为使用椎管内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Ⅲ组为对照组即不使用分娩镇痛。每组各100例。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分别在宫口开大4、6、9 cm时)、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1、5、10 min)等。结果Ⅰ、Ⅱ两组的镇痛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与Ⅲ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镇痛起效时间[(10.00±2.84)min]短于Ⅰ组[(21.39±5.20)min](P<0.05);Ⅱ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386.95±31.07)min、第二产程(49.78±3.71)min较Ⅰ组第一产程活跃期(239.53±37.16)min、第二产程(38.92±3.58)min时间长(P<0.05);Ⅰ、Ⅱ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Ⅰ组的产后出血量(179.0±27.1)ml少于Ⅱ组产后出血量(249.10±25.15)ml(P<0.05);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无差异,但Ⅱ组的阴道助产率(23%)高于Ⅰ组(6%)和Ⅲ组(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导乐仪肌肉电刺激分娩镇痛法镇痛效果与椎管内麻醉相似,对产程或宫缩的影响小,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作为分娩镇痛的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供产妇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电刺激 椎管麻醉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进展 被引量:39
11
作者 武庆平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566-568,共3页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椎管麻醉 罗比卡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椎管内麻醉预防剖宫产术中寒颤及牵拉反应效果 被引量:38
12
作者 张引吉 翁浩 高玉蓓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期间寒颤、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4),两组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术,麻醉后对照组向鞘内...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期间寒颤、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4),两组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术,麻醉后对照组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向鞘内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镇静水平、寒颤及牵拉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时间、达到感觉阻滞最高水平时间、手术准备时间、皮肤切口至分娩时间、子宫切口至分娩时间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后的寒颤发生率及寒颤2~3级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镇静水平优于对照组,牵拉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产妇椎管内麻醉后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预防麻醉期间寒颤及牵拉反应,加快运动阻滞恢复,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右美托咪定 椎管麻醉 寒战 牵拉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金理照 丁梯杰 丁爱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苍南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苍南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语言陈述时间;术后1.5、2.5、5.5、11.5、24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2.5、5.5、11.5、24 h,试验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有效缩短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对其认识功能影响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老年 全身麻醉 椎管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贺必梅 潘飞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30例。前瞻性分析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椎管内麻醉骨科手术术后患者中,48例出现...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30例。前瞻性分析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椎管内麻醉骨科手术术后患者中,48例出现术后尿潴留。单因素分析示年龄、麻醉前尿液排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用药量、术后镇痛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麻醉方式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药量≥11.25 mg、术后镇痛等均为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其中麻醉前尿液排泄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是多因素造成的一种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围手术期适当的管理(尽量减少麻醉药量、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补液量、术前尽量排空尿液)可以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尿潴留 椎管麻醉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麻醉并发症-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椎管内麻醉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郎宇 王天龙 许亚超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4-765,共2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主要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社交及记忆受损,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椎管内麻醉因镇痛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常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因术中紧张、焦虑因素引起...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主要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社交及记忆受损,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椎管内麻醉因镇痛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常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因术中紧张、焦虑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波动,加重老年患者心肌负担,因此需要辅助镇静,但是目前采用的镇静药物会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椎管麻醉 镇静药物 骨科手术 麻醉并发症 焦虑因素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雷学恒 吴涯雯 +3 位作者 张双全 谭秀华 陈戟 陈友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索骨科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Oviddata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收集研究... 目的探索骨科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Oviddata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收集研究骨科手术中分别应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_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科手术中蛛网膜下腔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83,95%C10.72~4.65,P=0.20);骨科手术中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RR=I.37,95%CI1.00-1.88,P=0.05)。结论骨科手术麻醉中运用硬膜外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而言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科 全身麻醉 椎管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昱升 曹艳 沈晓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麻醉 环境紊乱 生理过程 心理应激 分娩过程 不良影响 围生期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万枫 王珊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并发症 椎管麻醉 麻醉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麻醉医师 正规操作 全身麻醉 年轻医师
下载PDF
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初步调查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何亚军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调查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使用情况,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64家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调查2008~2012年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使用情况,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收集64家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家医院中,报告神经并发症的医院有37家,其中三甲医院17家。椎管内麻醉患者共502717例,神经并发症205例(0.04%),其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明显少于腰-硬联合麻醉和腰麻(P<0.01)。在所有并发症中,短暂神经综合征(TNS)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脊神经损伤。TNS患者均完全康复,而脊神经损伤康复率只有48%。结论椎管内麻醉中硬膜外麻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麻醉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下载PDF
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前的应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党凤勇 曹观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6,共2页
下肢骨折患者在行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体位的原因易导致受伤部位疼痛加重,一方面引起BP增高、HR加快,另一方面在患者心里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消除紧张、减轻疼痛,本研究拟观察其在临床应用时的效果及可能产... 下肢骨折患者在行椎管内麻醉时由于体位的原因易导致受伤部位疼痛加重,一方面引起BP增高、HR加快,另一方面在患者心里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消除紧张、减轻疼痛,本研究拟观察其在临床应用时的效果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麻醉 临床应用 下肢骨折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小剂量 复合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