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8
1
作者 李贵才 韩兴国 +1 位作者 黄建辉 唐建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壤温、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矿化的最重要因子。氮素可利用性、氮转化与群落演替、植物多样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 CO2 倍增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潜在影响也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矿化 影响因素 全球变暖 森林土壤
下载PDF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被引量:140
2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6,共4页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0.01)those under masson pine and Chinese fi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in soils among various types of vegetation,however,the bamboo stands constituted a lower(P<0.05) proportion of MBC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forest,masson pine and Chinese fir were similar in MBC to TOC,indicating that intensive management in bamboo stand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MBC in TOC.MBC in soils under broad-leaved forest,masson pine forest and Chinese fir forest had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OC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respective 0.744 4,0.648 4 and 0.552 1.It was found that soil easily oxidizable carbon(EOC) in bamboo fores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3 forests.The higher percentages of EOC were detected from soils under bamboo forest(52.40%) and Chinese fir forest(50.50%)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forest(48.90%) and masson pine forest(45.74%).Soil EOC for all 4 forest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P<0.01)with the correspondent T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总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态碳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5
3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85-3695,共11页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于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和15.55%;粘粒下降了8.10%、20.84%和30.72%,土壤表现出粗骨化趋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无干扰林地分别下降了16.59%、43.12%和61.13%。〉1.0mm的团聚体含量仅为无干扰林地土壤的27.78%和24.34%,1.0—0.25mmm的团聚体下降幅度较小;〉0.05mm微团聚体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9.39%、32.62%和33.47%。而〈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土壤容重增加了0.11-0.41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3.64%、25.47%和39.14%,毛管孔隙下降了7.79%、11.54%和29.32%,非毛管孔隙下降了28.47%、60.79%和64.08%。说明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对人为干扰更为敏感。最大持水量分别下降23.42%、37.15%和52.92%;毛管持水量下降33.79%、43.01%和52.22%;自然含水量下降31.03%、39.34%和46.28%。饱和持水量下降16.14%、28.80%和49.68%;田间持水量下降了12.39%、33.92%和47.47%;土壤有效水含量下降了9.55%、20.55%和58.91%。土壤前3min初渗率下降了38.74%、51.45%和63.23%;稳渗速率下降了54.06%、71.63%和84.10%,相应地受人为干扰林地前30min累计人渗量也较未受人为干扰林地土壤分别低48.15%、65.93%和73.35%。饱和导水率较对照下降了8.73%、33.33%和51.00%。土壤的结构系数。由79.12%下降到27.32%。团聚度由59.48%下降到11.11%,分散率上升了l倍多,分散系数上升了4倍多。土壤枯落物层及有机质的减少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人为干扰 土壤退化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17
4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2 位作者 Per Gundersen 周国逸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23-1531,共9页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矿化 硝化 反硝化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09
5
作者 周才平 欧阳华 刘金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4-209,共6页
更好地了解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从而估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在实验室条件下 ,控制土壤的温度与含水量。将不同含水量 (0 .12、0 .2 0、0 .2 8、0 .35、0 .40 kg· kg- 1 )的土柱置于 5℃、15℃、 2 ... 更好地了解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从而估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在实验室条件下 ,控制土壤的温度与含水量。将不同含水量 (0 .12、0 .2 0、0 .2 8、0 .35、0 .40 kg· kg- 1 )的土柱置于 5℃、15℃、 2 5℃和 35℃条件下培养 30 d。分析培养前后的 NH+ 4 - N和 NO- 3 - N含量 ,确定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结果表明 :在 5~ 2 5℃的温度范围内 ,氮的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与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当温度超过 2 5℃ ,含水量超过 0 .2 0 kg· kg- 1 时 ,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随着温度和含水量的升高反而降低。温度和湿度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过程存在比较明显的交互作用。我们建立了二维的方程 (T,θ)来描述温度和湿度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暖温带土壤氮矿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 2 2 .4℃、含水量 0 .40 kg· kg- 1 。另外试验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氮素矿化 温度 湿度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28
6
作者 胡淑萍 余新晓 岳永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对百花山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楸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9.9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7.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29.55 t/hm2;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0.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12.84 t/hm2... 对百花山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楸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9.9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7.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29.55 t/hm2;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0.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12.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53 t/hm2;黑桦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7.04 t/hm2,最大持水量为19.01 t/hm2,有效拦蓄量为19.18 t/hm2;辽东栎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8.22 t/hm2,最大持水量为14.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18.33 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 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10 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半小时内吸水速率最大,4 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n。3辽东栎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66.22 t/hm2,黑桦林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差,为219.39 t/hm2,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水文效应 百花山
下载PDF
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7
7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国庆 王永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7-1225,共9页
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与GIS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估算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394.26±514.15)TgC,平均碳密度为190.45Mg.hm-2;四川不同森林类型土... 利用森林土壤实测数据与GIS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估算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了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394.26±514.15)TgC,平均碳密度为190.45Mg.hm-2;四川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较大,分别介于(5.05±0.37)~(1101.74±205.40)TgC、(102.69±21.09)~(264.41±49.24)Mg.hm-2之间,其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碳储量都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水平监测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有助于提高其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空间分布 四川省
下载PDF
东北森林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及其生态分布 被引量:102
8
作者 张雪萍 侯威岭 陈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对位于小兴安岭的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张广才岭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动物可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动物三个同功能种团 ,土壤动物各同功能种团在组成、个体数量... 对位于小兴安岭的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张广才岭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动物可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动物三个同功能种团 ,土壤动物各同功能种团在组成、个体数量、生物量等方面均具有相对稳定性 ,群落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的数量分布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群落环境的相似与差异程度 ;群落中各土壤动物同功能种团的个体数量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但腐食性动物与捕食性动物两个同功能种团的生物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同功能种团 生态分布 东北地区 森林土壤
下载PDF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104
9
作者 何英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概述了估算森林固碳量的几种方法———生物量法、蓄积量法、涡旋相关法、驰豫涡旋积累法、箱式法及森林土壤碳测定法 ,介绍了它们的原理 ,分析了其优缺点。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固碳 蓄积量 箱式法 生物量 估算方法 测定法 涡旋 相关法 优缺点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0
10
作者 马履一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32,共7页
该文论述了国外在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流的运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和土壤水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土壤水分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手段方... 该文论述了国外在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流的运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和土壤水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土壤水分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手段方面都逐步与国际趋同,如土壤水势理论已作为土壤水分定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测定土壤水势的方法和仪器已日趋完善,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森林土壤坡地三维渗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和计算机数值技术计算山坡林地顺坡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水量,并将所涉及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多维图形制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编制成计算机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参数 森林土壤
下载PDF
土壤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7
11
作者 王振中 张友梅 邢协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2-897,共6页
关键词 土壤环境变化 土壤动物群落 森林土壤 农田土壤 农药污染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沙丽清 孟盈 +3 位作者 冯志立 郑征 曹敏 刘宏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1998年7月,用埋袋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崖豆藤(Mellettialeptobotrya)次生林、季节雨林内林窗和轮歇地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和崖豆藤次生林的格局基本相同,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55mgN... 1998年7月,用埋袋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崖豆藤(Mellettialeptobotrya)次生林、季节雨林内林窗和轮歇地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和崖豆藤次生林的格局基本相同,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55mgN·kg-1·30d-1和6.37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16.28mgN·kg-1·30d-1和16.38mgN·kg-1·30d-1。而林窗下和轮歇地土壤的氮净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为负值,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7.85mgN·ks-1·30d-1和-10.69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2.78N·kg-1·30d-1和-3.69mgN·kg-1·30d-1。从实验结果看,在30d的培养过程中,NH4-N消耗较多,导致硝化速率大于氮净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次生林 林窗 氮矿化 硝化 森林土壤
下载PDF
南方森林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3
13
作者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TOC 5000A总有机碳仪测定了福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DOC与有机碳总量、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 采用TOC 5000A总有机碳仪测定了福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DOC与有机碳总量、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土壤DOC与土壤中有机络合态铁、有机络合态铝和活性羟基铝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有机碳是影响土壤中铝和铁的溶出及迁移的一个重要因子。土壤DOC与pH值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土壤中铝的吸附、保持及溶解铝的排出受到溶液中DOC的强烈控制。土壤DOC与交换性铝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溶解有机碳 土壤成分 土壤有效养分
下载PDF
空间统计分析在林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4
作者 冯益明 唐守正 李增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5,共7页
空间统计分析在不到 5 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 ,已发展成为研究自然界具有随机性和规律性变量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 ,在国内外诸多领域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然而 ,空间统计分析在国内林业中应用才刚刚起步 ,绝大多数林业工作者或科研人员对空... 空间统计分析在不到 5 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 ,已发展成为研究自然界具有随机性和规律性变量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 ,在国内外诸多领域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然而 ,空间统计分析在国内林业中应用才刚刚起步 ,绝大多数林业工作者或科研人员对空间统计缺乏基本的了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空间统计分析的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同时对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与经典统计学的异同进行分析。结合林业领域特点 ,从森林土壤、物种空间分布、森林干扰、林分因子、种子资源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述国内外林业领域应用空间统计分析的现状。最后指出在林业领域中应用空间统计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并展望了在林业领域中应用空间统计分析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林业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土壤 物种空间分布 森林干扰 林分因子
下载PDF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6
15
作者 程先富 史学正 +1 位作者 于东升 潘贤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 确定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空间分布 ,对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西兴国县 84个样点和 50个剖面的采样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 ,统计土壤各类型分布面积 ,估算了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结果表明 ,兴国县森林土壤有机碳在 2 0cm深度内总量为 559 38×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 2 47kgC/m2 ,在 1 0 0cm深度内总量为 1 4 37 1 9× 1 0 4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 36kgC/m2 。其分布特征是 :西北部和东北部高 ,中部和西南部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深受母岩、植被和地形影响 ,在表层 (0~ 2 0cm) ,坡向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海拔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剖面 (0~ 1 0 0cm) ,海拔和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 ,有机碳含量与坡向、坡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有机碳 环境因子 江西 兴国县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 被引量:68
16
作者 张雷燕 刘常富 +3 位作者 王彦辉 时忠杰 何常清 鲁兴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通过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华北落叶松、杂灌丛、华山松和白桦等4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分层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 通过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华北落叶松、杂灌丛、华山松和白桦等4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分层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响,范围变化在313.4-604.8 mm之间;稳渗速率在5.94-8.65 mm/m in之间。通过比较得出杂灌丛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应该增加灌木林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森林土壤 涵养水源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63
17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周国逸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江远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53-2359,共7页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6 .2 2和14 .77m g/kg,其中铵态氮占 4 5 .3%、4 8.7%和 14 .5 %。 (2 )外加氮处理使 3个森林两个土层的有效氮含量都在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土层、氮处理水平、氮处理时间和森林类型。总体而言 ,0~ 10 cm土层略比 10~ 2 0 cm土层敏感 ;氮处理水平越高土壤有效氮增加越多 ;外加氮处理时间越长 ,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差距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鼎湖山
下载PDF
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张万儒 许本彤 +2 位作者 杨承栋 李彬 屠星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本试验设置在卧龙自然保护区1200—4300m海拔高度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五处试验林地是:1.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2.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3.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4.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5.高山草甸植被... 本试验设置在卧龙自然保护区1200—4300m海拔高度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五处试验林地是:1.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2.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3.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4.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5.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通过1981—1984年进行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其结果阐明了该林区森林枯枝落叶层的构型、贮量及其化学、物理性质和灰分元素组成等;并探讨了森林枯枝落叶层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对水源涵养、养分供应、促进生物活动强度和土壤发育等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枯枝落叶层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四种温带森林土壤氮矿化与硝化时空格局 被引量:63
19
作者 傅民杰 王传宽 +1 位作者 王颖 刘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7-3758,共12页
利用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了东北地区4种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的时间动态及氮矿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种森林土壤氮素矿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蒙古栎和红... 利用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了东北地区4种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的时间动态及氮矿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种森林土壤氮素矿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蒙古栎和红松林土壤在6月份表现出强烈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而硬阔叶林及落叶松林7月份氮素矿化强烈。4种森林生态系统上层土壤的氮净矿(硝)化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4种林型土壤的硝化过程在氮矿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NO3--N在无机氮中的比例分别为:79.9%~91.1%(硬阔叶林)、50.7%~80.5%(蒙古栎林)、54.1%~92.0%(红松林)、63.7%~86.5%(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构成决定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矿化率大于纯针叶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红松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的平均净矿化率分别为:(0.58±0.01)mg.kg-1.d-1、(0.47±0.19)mg.kg-.1d-1、(0.39±0.11)mg.kg-.1d-1和(0.23±0.06)mg.kg-.1d-1。4种林型氮素矿化作用与地下5cm温度呈正相关,并受土壤表层(0~10cm)水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氮矿化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净氮矿化 净硝化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65
20
作者 徐娟 余新晓 席彩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4种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侧柏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3.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8.54 t/hm2,有效拦蓄量为9.83 t/hm2;油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44 t/hm2,最大持水量为20.45 t/hm2,有效拦蓄量...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4种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侧柏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3.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8.54 t/hm2,有效拦蓄量为9.83 t/hm2;油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44 t/hm2,最大持水量为20.45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75 t/hm2;黄栌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2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81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67 t/hm2;黄栌、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3.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10 t/hm2,有效拦蓄量为27.29 t/hm2;②未分解层枯落物10 h基本达到饱和,半分解层在8 h已经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n。③油松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06.9 t/hm2,黄栌、油松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最差,为130.2 t/hm2,并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水文效应 十三陵林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