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的一些性状的遗传 被引量:31
1
作者 蒲富慎 《遗传》 CAS 1979年第1期25-28,共4页
我们于1951年开始梨的杂交育种,到1977先后27年间分四批杂交,共168个组合,培育6,894个单株。第一批是在1951和1952年进行的,当时辽西梨产区栽培的西洋梨、砂梨经常遭受冻害,我们想通过杂交改进品种的抗寒能力;1956、1957年又做了一批杂... 我们于1951年开始梨的杂交育种,到1977先后27年间分四批杂交,共168个组合,培育6,894个单株。第一批是在1951和1952年进行的,当时辽西梨产区栽培的西洋梨、砂梨经常遭受冻害,我们想通过杂交改进品种的抗寒能力;1956、1957年又做了一批杂交,这次主要是想培育早熟的新品种和品质优良兼能抗病耐寒的晚熟品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培育出一些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品种,有的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 果肉 果实形态 秋子 黑星 京白
下载PDF
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太一梅 杨存荣 +2 位作者 刘彩英 李自命 王艳红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2002年以宝珠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恶醚唑3000倍液、40%氟硅唑3000倍液和50%醚菌酯4000倍液对梨黑星病防效分别为88%、83%和81%。生产上建议于梨树花前、花后及进入雨季后... 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2002年以宝珠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恶醚唑3000倍液、40%氟硅唑3000倍液和50%醚菌酯4000倍液对梨黑星病防效分别为88%、83%和81%。生产上建议于梨树花前、花后及进入雨季后施药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恶醚唑 氟硅唑 醚菌酯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燕萍 冷怀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对四川、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不同梨品种采集的6个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的单孢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菌体酯酶同功酶测定。结果表明: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是存在生理分化的。并可将供... 对四川、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不同梨品种采集的6个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的单孢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菌体酯酶同功酶测定。结果表明: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是存在生理分化的。并可将供试6个分离物分成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生理分化 测定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寄生部位及致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保华 赵美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组织透明及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叶片上主要寄生于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表面,沿细胞表面扩展。病原菌并非只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而且在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间寄生。在大量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侵... 组织透明及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叶片上主要寄生于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表面,沿细胞表面扩展。病原菌并非只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而且在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间寄生。在大量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侵入到细胞内菌丝或菌丝变态结构。梨黑星病菌不寄生叶肉细胞,但能导致叶肉细胞病变。由于黑星病菌的寄生性既不同于专性寄生,也不同于杀生寄生,才使梨黑星病的潜育期和产孢期都长于这两类真菌病害。这是认识和研究梨黑星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扩展 菌寄生部位 真菌
下载PDF
梨叶叶龄与梨黑星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保华 赵美琦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约需40d,后期(盛花期60d后)约需30d。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鸭梨叶片受侵染,潜育期为18~25d,发病后,病斑大,产孢期短;成熟叶片受侵染,潜育期多在40d以上,发病后,病斑小,产孢期长。梨树生长前期梨黑星病的流行主要由于大部分叶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较差;后期果实发病则主要源于成熟叶片内长期潜育和长期产孢的黑星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叶龄 菌侵染发
原文传递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爱芹 胡江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7,133,共3页
[目的]提高梨的质量与产量。[方法]研究了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结果]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梨的品种、树势、果园地形、栽植密度等因素有关。受害症状明... [目的]提高梨的质量与产量。[方法]研究了梨黑星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结果]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梨的品种、树势、果园地形、栽植密度等因素有关。受害症状明显,叶片的叶面与叶背面均受害,果实受害常产生星状开裂。[结论]该研究可为梨黑星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危害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早金香梨抗黑星病鉴定及组织结构与抗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姜淑苓 贾敬贤 +3 位作者 王斐 欧春青 王西成 马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断这些特性决定了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不易侵入叶片内部,起到了抵抗黑星病菌的作用,因而早金香梨不易感病,为梨抗黑星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金香 黑星 叶片组织结构
下载PDF
黄冠梨授粉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红旭 牛济军 +1 位作者 王晓宁 杨彦峰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授粉品种配置 品种筛选试验 黄冠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果树研究所 中东部地区 黑星 杂交培育
下载PDF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律凤霞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黑星 规律 果实成熟期 防治 早期落叶 经济效益 疮痂 流行性
下载PDF
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琳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1,共3页
以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为供试药剂,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稀释8000倍药液防治效果好于10000倍和12000倍液,差异显著,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且与对照相比,不产生药害,是防治梨树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黑星 药剂试验
下载PDF
几种新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作栋 李普选 +3 位作者 李立刚 崔学飞 郭英耀 邢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 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41%、85.99%和85.24%;43%好力克SC4000倍液、40%福星EC5000倍液、10%世高WG30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70%安泰生WP7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1500倍液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均超过80%。上述药剂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苹果和梨安全无药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斑点落叶 黑星 新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发病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凡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40-443,共4页
提出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梨黑星病预测的新思路,并以梨黑星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上年7月的降水量和上年8月的降水量作为训练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计算机2844次学习后,网络达... 提出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梨黑星病预测的新思路,并以梨黑星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上年7月的降水量和上年8月的降水量作为训练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计算机2844次学习后,网络达到预先给定的收敛标准,使网络具备了预测梨树黑星病流行趋势和流行强度的功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预测准确率高,可望成为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长江中下游 黑星
下载PDF
8种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玉星 李美娜 +3 位作者 周宗山 迟福梅 徐成楠 乔壮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0,共4页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福星(氟硅唑)乳油9000倍液防效明显好于其他药剂,防效在95%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30%己唑醇悬浮剂7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500倍液和40%腈菌唑悬浮剂9000倍液防效为88%~92%,并且田间表现...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福星(氟硅唑)乳油9000倍液防效明显好于其他药剂,防效在95%以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30%己唑醇悬浮剂7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500倍液和40%腈菌唑悬浮剂9000倍液防效为88%~92%,并且田间表现出对梨黑斑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稍低。生产上建议在果树萌芽期彻底清除病芽梢,于花后10天开始施药,各药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福星 己唑醇 药效试验
下载PDF
梨黑星病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3 位作者 默书霞 李宝笃 练森 傅俊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 用不同的流行学模型拟合2002年和2003年莱阳地区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的系统监测数据,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梨黑星病病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平均病斑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根据Logistic模型,梨黑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梨树初花期后的60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 流行时间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忠跃 陈跃辉 《农家之友》 2010年第12期25-,27,共2页
本文论述了梨锈病、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花网蝽等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主要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和方法,与病虫作巧妙的斗争,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护林果健康生长。
关键词 黑星 轮纹 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花网蝽
下载PDF
8种药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顺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9-30,共2页
试验表明 :5 0 %多·福WP40 0倍、5 0 %腈·锰锌WP80 0~ 10 0 0倍、4%己唑醇EC10 0 0~15 0 0倍、12 5 %烯唑醇WP2 5 0 0倍、12 5 %腈菌唑EC2 5 0 0倍对梨黑星病防治效果显著 ,叶病和果病防效分别为 75 4%~ 83 9%和 82 8%... 试验表明 :5 0 %多·福WP40 0倍、5 0 %腈·锰锌WP80 0~ 10 0 0倍、4%己唑醇EC10 0 0~15 0 0倍、12 5 %烯唑醇WP2 5 0 0倍、12 5 %腈菌唑EC2 5 0 0倍对梨黑星病防治效果显著 ,叶病和果病防效分别为 75 4%~ 83 9%和 82 8%~ 88 2 %。施用适期在每次雨后 7d内 ,每次间隔 15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防治 黑星 药效试验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天仓 李雪艳 王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55-56,共2页
阐述了梨黑星病的流行规律,分析了1998、2003年流行的成因,提出了花期人工摘除病花,花序分离期喷治疗性杀菌剂,花落80%至套袋前间隔15~20d连喷3次保护性杀菌剂的综合防治技术,在防治实践中防效显著.
关键词 黑星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 治疗性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 花序分离期 流行规律 人工摘除 防治实践
下载PDF
砀山县砀山酥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8
作者 冯恒林 张金云 +1 位作者 范增超 陈加红 《烟台果树》 2024年第3期35-36,39,共3页
砀山县现有果树面积4.67万hm^(2),其中砀山酥梨1.67万hm^(2)。生产上,为害砀山酥梨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主要的害虫有梨小食心虫、巴塘暗斑螟、梨木虱、梨瘿蚊、梨黄粉蚜、二斑叶螨(近年来成为主要防治对象)等,其中尤以梨小食心虫为害较重... 砀山县现有果树面积4.67万hm^(2),其中砀山酥梨1.67万hm^(2)。生产上,为害砀山酥梨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主要的害虫有梨小食心虫、巴塘暗斑螟、梨木虱、梨瘿蚊、梨黄粉蚜、二斑叶螨(近年来成为主要防治对象)等,其中尤以梨小食心虫为害较重。主要的病害有梨炭疽病、黑星病、赤心病、褐斑病、腐烂病等,1956-2002年梨黑星病危害重,2008年梨炭疽病危害最重,砀山酥梨几乎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食心虫 砀山酥 主要防治对象 虫害种类 黑星 二斑叶螨 木虱 砀山县
下载PDF
砂梨系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桂华 《烟台果树》 2004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黑星 枯死 品种 幼果 早期落叶 圆黄 年产量 黄金 韩国
下载PDF
砀山梨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东 王学良 王素侠 《落叶果树》 2004年第3期57-59,共3页
为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全面调查了砀山梨产区的主要病虫种类。目前较重的虫害是梨木虱、黄粉虫、康氏粉蚧、梨小食心虫、茶翅蝽、梨茎蜂、苹毛金龟子和叶螨,较普遍的病害是梨黑星病、轮纹病和黑斑病。
关键词 砀山 虫害 木虱 黑星 轮纹 黄粉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