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5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被引量:94
1
作者 程艳杰 王广杰 +2 位作者 王旭 曹华军 刘恭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3-504,共2页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检测252例血清样本。结果TRUST,TPHA,TPPA,ELISA,FTA的敏感性分别为88.3%,96.7%,99.2%,97.5%,93.3%;特异性为84.8%,91.7%,97.0%,90.2%,96.2%。其他四种方法与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TPPA比较,TRUST,FTA的敏感性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方面,除FTA与TP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三种方法均低于TPPA,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PP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为临床检测梅毒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2
作者 樊尚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多数地区为2‰-5‰。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自妊娠2周起梅毒螺旋体即可...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多数地区为2‰-5‰。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自妊娠2周起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梅毒 梅毒螺旋体 多器官损害 专家 诊断 胎盘感染 慢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梅毒 被引量:69
3
作者 樊尚荣 董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70年代末以来,随着吸毒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例增多,梅毒发病率随之增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1993年美国一期及二期梅毒的发病率为10.4/10万。徐文严等报...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70年代末以来,随着吸毒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例增多,梅毒发病率随之增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1993年美国一期及二期梅毒的发病率为10.4/10万。徐文严等报道我国梅毒发病率1993年为0.81/10万,1994年为1.72/10万,而1995年达3.91/10万,近3年平均递增137.13%。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 妊娠 二期梅毒 青霉素类 先天梅毒 发病率 潜伏梅毒 神经梅毒 合并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0
4
作者 杜兰英 庄辉 +2 位作者 何军 周育森 王海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重组蛋白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献血者
下载PDF
我国梅毒流行形势与控制对策探讨 被引量:61
5
作者 龚向东 蒋娟 苏晓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在20世纪80年代初,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至2013年,我国梅毒报告发病率达32.86/10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1]”。我国梅毒疫情的快速上升值得深思。梅毒可防、可治、可控... 在20世纪80年代初,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至2013年,我国梅毒报告发病率达32.86/10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1]”。我国梅毒疫情的快速上升值得深思。梅毒可防、可治、可控,检测手段易于实施,医疗条件成熟,至今尚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全国各地普遍开展梅毒血清检测,为什么我国梅毒疫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现就此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流行形势 血清检测 报告发病率 传染病发病 死灰复燃 社会问题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48
6
作者 王福俊 贺坚慧 王琳琳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4期218-219,共2页
本文利用合成的梅毒螺旋体多肽作为抗原 ,建立了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EL ISA测定方法。对正常人(健康体检人员 ) 85名 ,一期梅毒 30例、二期梅毒 8例、三期梅毒 2例、隐性梅毒 10例进行了检测。该方法的梅毒抗体测试的敏感性为 98% ,特... 本文利用合成的梅毒螺旋体多肽作为抗原 ,建立了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EL ISA测定方法。对正常人(健康体检人员 ) 85名 ,一期梅毒 30例、二期梅毒 8例、三期梅毒 2例、隐性梅毒 10例进行了检测。该方法的梅毒抗体测试的敏感性为 98% ,特异性为 10 0 % ,并具有稳定性好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初步应用提示是一种很好的梅毒特异性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抗全 ELISA测定
下载PDF
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关键词 先天性梅毒 诊断 防治 胎传梅毒 梅毒螺旋体
原文传递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周洪伟 林松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9-100,共2页
应用ELISA法、TRUST法和TPPA法分别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梅毒螺旋体IgG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一种适合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ELISA法 TRUST法 TPPA法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9
作者 陈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59-59,63,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 目的比较分析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现症感染的梅毒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一样,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两类抗体共存的情况下,特异性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非特异性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是机体在受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抗体,非特异性抗体往往可提示为现症感染,并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而特异性抗体常用于确诊感染,不便用于疗效观察,但两类抗体联合检测时其应用性会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非特异性抗 特异性抗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马聪 王芳 徐武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梅毒螺旋体 病原检测 脑脊液检查 血清学试验 基因诊断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马开富 刘胜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依靠临床症状、使用暗视野显微镜(blackfield microsco-py,DFM)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有效方...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依靠临床症状、使用暗视野显微镜(blackfield microsco-py,DFM)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有效方法。由于其自然病程存在潜伏期,直接查找病原体方法限用于发病早期,梅毒螺旋体体外培养尚未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先天梅毒防治指南(二)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临虹 王玲 +12 位作者 王爱玲 方利文 孙笑 孙丽君 李丽娟 苏穗青 宋莉 张伶俐 陈祥生 邱秀 郑和义 胡翼飞 Wiwat Rojanapithayakorn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0年第5期238-244,共7页
4.利用妇幼保健服务提供干预措施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先天梅毒的干预策略和措施与妇幼保健服务相结合,可以使妇女,特别是梅毒感染妇女有更多机会获得高质量的孕前、孕期。
关键词 先天梅毒 梅毒感染 孕产妇 妊娠梅毒 梅毒螺旋体 梅毒筛查 规范治疗 梅毒患者 梅毒检测 新生儿
下载PDF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被引量:30
13
作者 孟保福 宋红林 李翠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611-4613,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价值,为临床中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9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ELISA检查和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价值,为临床中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9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ELISA检查和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查,以临床最终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LISA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TRUS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3.3%,ELIS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6%,ELISA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RUS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检查梅毒螺旋体感染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3.3%,低于ELISA检查梅毒螺旋体感染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4.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应用ELISA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813例STD患者4种病原体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郗彦萍 于春水 肖生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了解目前STD患者中 4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NG直接涂片镜检、T M培养、UU培养、CT快检法、RPR、TPHA法 ,对 2 2 60例可疑ST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确诊STD 813例。 4种病原体感染者中 ,NG感染率 (4 5 .5 % )明显高... 目的 了解目前STD患者中 4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NG直接涂片镜检、T M培养、UU培养、CT快检法、RPR、TPHA法 ,对 2 2 60例可疑ST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确诊STD 813例。 4种病原体感染者中 ,NG感染率 (4 5 .5 % )明显高于其他 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 (CT 2 6.3 % ,TP 15 .0 % ,UU 13 .2 % )。结论 本组STD患者中 ,NG感染率最高 ,CT、TP感染率次之 ,UU感染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沙眼衣原 解脲支原 梅毒螺旋体 感染 检测
下载PDF
巢式PCR扩增梅毒螺旋体pol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曾铁兵 吴移谋 +1 位作者 黄澍杰 吴志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临床标本中微量梅毒螺旋体 (Tp)的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 运用常规及巢式PCR扩增了Tp的DNA多聚酶I基因 (polA)的特异性片段 ,检测了两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评价了两方法在诊断梅毒中的意义。...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临床标本中微量梅毒螺旋体 (Tp)的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 运用常规及巢式PCR扩增了Tp的DNA多聚酶I基因 (polA)的特异性片段 ,检测了两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血清学方法比较 ,评价了两方法在诊断梅毒中的意义。结果 常规及巢式 polAPCR只在扩增Tp时有特异性产物 ,灵敏度分别约为 40个 /10 0 μl及 1个 /10 0 μl。检测 13 1份拟诊为梅毒的血清标本 ,血清学方法与巢式 polAPCR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巢式和常规 polAPCR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 巢式 polAPCR具有高度敏感、特异、标本处理简便等优点 ,适用于检测血清等标本中微量Tp ,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polA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DNA多聚酶I基因 梅毒 诊断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的巢式PCR检测与基因分型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郑和平 欧志英 +5 位作者 胡玉山 黄进梅 李美玲 吴兴中 曾维英 潘慧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分布,确定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连续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者进行巢式PCR扩增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苍白螺旋体重...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分布,确定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连续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标本,用暗视野显微镜和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阳性者进行巢式PCR扩增酸性重复蛋白基因(arp)和苍白螺旋体重复基因族(tpr),凝胶电泳分析arp基因重复序列个数和tpr基因的Mse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根据Pillay标准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62例疑似硬下疳病例,33例(53.2%)暗视野镜检发现梅毒螺旋体;54例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1%。47例arp基因分型以14型为主(36例占76.6%),49例tpr基因分型以d型为主(39例占79.6%),47例双重基因分型发现7个基因型,依次为14 d 31例占66.0%,13 d 5例占10.6%,14 b 4例占8.5%,12 b 3例占6.4%,12 d 2例占4.3%。15 d和14 i各1例占2.2%。结论巢式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广州地区梅毒螺旋体基因型以14 d型为优势型。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基因分型对于梅毒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螺旋体 苍白 基因型 巢式PCR检测 梅毒螺旋体 基因分型 暗视野显微镜 基因型分布 巢式PCR扩增
原文传递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赵丽娜 王大勇 +6 位作者 叶振淼 金茜 苏德华 汪若秋 陈向阳 郭君 陈丽秀 《疾病监测》 CAS 2015年第9期737-741,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 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 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 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螺旋体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廖朝晖 陈民 +3 位作者 黄进华 陈静 鲁建云 左成忻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抗体假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同时检测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抗体。 结果  3 ...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抗体假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同时检测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抗体。 结果  3 40 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5 2例 (1.5 3 % )TPHA假阳性 ,67例 (1.97% )TP -ELISA假阳性 ,男女患者间TPd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男女患者间肿瘤构成比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男性以肺癌最多 ,其次是直肠癌 ,女性则以子宫内膜癌最多 ,其次是乳腺癌。同时 ,不同恶性肿瘤的TP抗体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TPHA和TP -ELISA假阳性率以子宫内膜癌最高 ,其次是胰腺癌、卵巢癌等。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TP抗体假阳性发生率接近 2 %且无明显性别差异 ,假阳性患者的肿瘤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梅毒螺旋体 生物学假阳性
下载PDF
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肖霞 滕春燕 +3 位作者 马慧 宋丹丹 李艳蕾 王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针对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患者标本首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其中336例阳性患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两种血清... 目的针对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患者标本首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其中336例阳性患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两种血清学检测。临床上明确诊断为梅毒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就诊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TP-ELISA试验的S/CO值的升高,TPELISA与TPP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随之升高。TPP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47%、99.16%;ELISA分别为98.32%、98.00%;RPR分别为78.57%、94.00%。RPR对于早期与潜伏期梅毒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TPPA、ELISA(P<0.05),而三种方法对晚期梅毒实验室检测阳性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TPPA与ELISA方法检验梅毒螺旋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是良好的血清学检测方法适用于筛查和确诊,RPR适用于判断梅毒疗效及观察病情进程。TPPA或ELISA联合RPR实验可作为各期梅毒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建丽 瞿亚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 :了解输血前患者血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 ,及早发现阳性患者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 731 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HBs Ag) ,抗丙型肝炎病毒 ( HCV)抗体 ,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检测... 目的 :了解输血前患者血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 ,及早发现阳性患者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 731 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HBs Ag) ,抗丙型肝炎病毒 ( HCV)抗体 ,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 TRUST)进行梅毒的筛选试验。结果 :731 8例患者中 HBs Ag阳性患者 75 1例 ( 1 0 .2 6% ) ,抗 - HCV阳性患者 2 1 0例 ( 2 .87% ) ,梅毒阳性患者 5 0例 ( 0 .68% ) ,抗 - HIV阳性患者 5例 ( 0 .0 72 % )。结论 :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 ,应严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清 感染性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