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61
1
作者 薛立 邝立刚 +1 位作者 陈红跃 谭绍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研究了尾叶桉、马占相思、柚木、落羽杉纯林及黎蒴栲和湿地松、红荷和湿地松、黎蒴栲和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 :与马尾松纯林相比 ,马占相思、柚木、落羽杉纯林及针阔混交林能显著增加有机质... 研究了尾叶桉、马占相思、柚木、落羽杉纯林及黎蒴栲和湿地松、红荷和湿地松、黎蒴栲和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 :与马尾松纯林相比 ,马占相思、柚木、落羽杉纯林及针阔混交林能显著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而尾叶桉纯林的效果随养分种类而异。黎蒴栲×湿地松混交林地及尾叶桉林地的微生物数量小于马尾松纯林地 ,其余林地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后者。除了尾叶桉林地和马占相思林地外 ,其他林地的酶活性大于马尾松纯林地。总的来看 ,尾叶桉纯林改良土壤效果不佳 ,其他 6种人工林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防止地力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林分 微生物 酶活性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被引量:149
2
作者 姜培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马尾松林 活性有机碳 常绿阔叶林 碳库 土壤微生物量碳 林分 总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采样分析
下载PDF
林分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述评 被引量:77
3
作者 魏天兴 朱金兆 张学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5-91,共7页
该文介绍了测定林分蒸散耗水量的方法,对主要测定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蒸散的测定方法,水文法适用性较强,它不受时间、气象条件、林分条件的限制,可用于一周以上较长时段的总蒸散量测定,还可测定各种林分、... 该文介绍了测定林分蒸散耗水量的方法,对主要测定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蒸散的测定方法,水文法适用性较强,它不受时间、气象条件、林分条件的限制,可用于一周以上较长时段的总蒸散量测定,还可测定各种林分、流域的蒸散耗水量;微气象法适用林相整齐均一的林分,可对林分或区域森林蒸散进行测定;植物生理法可测定树种个体耗水量;蒸发器适用测定树木个体蒸散及林地土壤蒸发量,条件易于控制,测量精度高;气候学方法适用估算一个地区潜在蒸散量和相对耗水量;遥感方法可用来估算区域森林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蒸散 森林耗水量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园林树种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6
4
作者 吴际友 程政红 +3 位作者 龙应忠 童方平 宋庆安 刘云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周围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显著,参试的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负离子水平排序依次为:沉水樟、罗汉松、乐东拟单性木兰、木莲、南方木莲、金叶含笑、乐昌含笑、中国鹅掌楸;... 对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周围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显著,参试的8种园林树种周围空气中负离子水平排序依次为:沉水樟、罗汉松、乐东拟单性木兰、木莲、南方木莲、金叶含笑、乐昌含笑、中国鹅掌楸;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一树种周围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林分 空气 负离子水平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唐守正 李希菲 孟昭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72-679,共8页
本文叙述了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及目前研究方向;评价模型的分类方法和各种模型的关系及应用范围,强调模型系的相容性及完备性原则,指出近代模型往往是一个森林系统,大都含有多个被预测的变量和说明变量,必须注意因子间的关系,用高次、多... 本文叙述了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及目前研究方向;评价模型的分类方法和各种模型的关系及应用范围,强调模型系的相容性及完备性原则,指出近代模型往往是一个森林系统,大都含有多个被预测的变量和说明变量,必须注意因子间的关系,用高次、多项式方程决不是好方法。因子间的“相互预报”是模型中的大问题,方程组之间的“循环估计”往往产生有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生长模型 预测 森林经理
下载PDF
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3
6
作者 惠刚盈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L-PRM。其基本思想是:将林分中大小不同的林木分布规律视为生物种群的分布问题,用著名的种群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L-PRM。其基本思想是:将林分中大小不同的林木分布规律视为生物种群的分布问题,用著名的种群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差分还原的途径实现林分结构的预测。L-PRM在杉木人工林中得以验证,其预估林分直径分布的合格率达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杉木 人工林 直径结构
下载PDF
激光雷达森林参数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1
7
作者 李增元 刘清旺 庞勇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8-1150,共13页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能量和接收返回信号的方式,来获取高精度的森林空间结构和林下地形信息。全波形激光雷达通过记录返回信号的全部能量,得到亚米级植被垂直剖面;离散回波激光雷达记录的单个或多个回波,表示来自不同冠层的回波信号。...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能量和接收返回信号的方式,来获取高精度的森林空间结构和林下地形信息。全波形激光雷达通过记录返回信号的全部能量,得到亚米级植被垂直剖面;离散回波激光雷达记录的单个或多个回波,表示来自不同冠层的回波信号。星载激光雷达一般采用全波形或光子计数激光剖面系统,仅能获取卫星轨道下方的单波束或多波束数据,用于区域/全球范围的森林垂直结构及变化观测。机载激光雷达多采用离散回波或全波形激光扫描系统,能够获取飞行轨迹下方特定视场范围内的扫描数据,用于林分/区域范围的森林结构观测。地基激光雷达多采用离散回波激光扫描系统,获取以测站为中心的球形空间内扫描数据,用于单木/样地范围的森林结构观测。激光雷达单木因子估测方法可分为CHM单木法、NPC单木法和体元单木法3类。CHM单木法通过局部最大值识别树冠顶点,采用区域生长或图像分割算法识别树冠边界或树冠主方向,NPC单木法一般通过空间聚类或形态学算法识别单木,体元单木法在3维体元空间采用区域生长或空间聚类算法识别树冠。根据激光雷达冠层高度分布可以估测林分因子,冠层高度分布特征来自于离散点云或全波形。多时相激光雷达可用于森林生长量、生物量变化等监测,以及森林采伐、灾害等引起的结构变化监测。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它将在森林调查、生态环境建模等生产与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森林 单木 林分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77
8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7-537,共11页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林分 生物量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种林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维特征 被引量:79
9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吴承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5,共9页
应用分形原理、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方法 ,对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林表层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 ,提出采用 Y=a Dβ1w Dβ2d 模型 ,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对林地土壤性质影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中... 应用分形原理、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方法 ,对中亚热带几种珍贵树林表层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 ,提出采用 Y=a Dβ1w Dβ2d 模型 ,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对林地土壤性质影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中亚热带珍贵树种林分土壤 >0 .2 5 mm的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的团粒含量越高 ,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 ,表征土壤肥力较高 ;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 ;土壤团聚体结构分形维数与土壤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定量关系 ;7种珍贵树种林分中 ,格氏栲天然林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水源涵养、自肥能力均比其它珍贵树林优越。分形维数为不同珍贵树种林分表层土壤肥力特征描述提供新尺度、新方法 ,也为中亚热带珍贵树种林地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珍贵树种 林分 土壤团粒结构 分维特征
下载PDF
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及对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杨吉华 张永涛 +1 位作者 李红云 夏江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对刺槐林、麻栎林、五角枫林、黄连木林、油松林、赤松林、侧柏林、刺槐麻栎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枯落物层下的表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大小顺序为刺槐林>黄连木林>刺槐麻栎混交林>五角枫林... 对刺槐林、麻栎林、五角枫林、黄连木林、油松林、赤松林、侧柏林、刺槐麻栎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枯落物层下的表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大小顺序为刺槐林>黄连木林>刺槐麻栎混交林>五角枫林>麻栎林>侧柏林>赤松林>油松林;表层土壤理化性状的优劣顺序为黄连木林>刺槐林>刺槐麻栎混交林>五角枫林>麻栎林>侧柏林>赤松林>油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枯落物 持水性能 表层土壤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可持续经营 被引量:73
11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陈放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阐述工业人工林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桉树工业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 ,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桉树工业人工林林分的稳定性 ,减少林地养分流失 ,保持和提高林分土壤肥力 ,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 ,提高工业人工林的生物多... 在阐述工业人工林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桉树工业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 ,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桉树工业人工林林分的稳定性 ,减少林地养分流失 ,保持和提高林分土壤肥力 ,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 ,提高工业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 ,以及强化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等措施 ,实现桉树工业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林分 工业人工林 可持续经营 林地 养分流失 土壤肥力 产品认证制度 发展 生态问题
下载PDF
山东省石灰岩山区灌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4
12
作者 李红云 杨吉华 +2 位作者 鲍玉海 郑兆亮 贝桂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对山东省石灰岩山区4种主要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连翘林>黄栌林>黄荆林>绣线菊林。在前0.5h内,4种林分枯落物吸水速... 通过对山东省石灰岩山区4种主要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连翘林>黄栌林>黄荆林>绣线菊林。在前0.5h内,4种林分枯落物吸水速率的大小顺序为绣线菊林>黄栌林>黄荆林>连翘林。4种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黄栌林>连翘林>绣线菊林>黄荆林。4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黄栌林>连翘林>绣线菊林>黄荆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林分 黄栌 灌木林 持水性能 蓄积量 最大持水量 连翘 山东 石灰岩山区
下载PDF
油松、刺槐单木与林分水平耗水量的尺度转换 被引量:51
13
作者 马李一 孙鹏森 马履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该文在单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 ,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 ,对京北山区水源保护林的主要树种油松、刺槐林进行由单木到林分耗水的推算 .结果发现 ,两树种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得到很好的拟合 .... 该文在单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 ,采用边材面积作为纯量 ,对京北山区水源保护林的主要树种油松、刺槐林进行由单木到林分耗水的推算 .结果发现 ,两树种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模型得到很好的拟合 .通过实测标准地的胸径分布 ,可以推算出林地边材面积的分布 .利用热脉冲技术测定单木液流通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材面积 纯量 空间尺度扩大 液流通量 耗水量 油松 刺槐 单木 林分 尺度转换
下载PDF
马尾松林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8
14
作者 武红敢 乔彦友 +1 位作者 陈林洪 严小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5-488,共4页
本文以浙江省江山市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各种马尾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获取了同期的陆地卫星TM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总结得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完全可以监测单层林分叶面积指数的... 本文以浙江省江山市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各种马尾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获取了同期的陆地卫星TM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总结得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完全可以监测单层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只是当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大于6.0时,其监测的灵敏度大为降低。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仍是初步的,但这一定量指标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强、快速客观准确反映地表森林分布的优势,具有广泛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质量动态监测研究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分 绿色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遥感监测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一平 王馨 +2 位作者 王玉杰 刘文杰 刘玉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53-2665,共13页
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系统中可以代表原始林和大面积种植的人工林两种林型 ,采用水量平衡法 ,利用对以上两种林分林冠水文各分量 1 996~ 2 0 0 1年的观测结果 ,初步分析其林冠水文效应 ,结果表明 :一年内 ,季节雨林林冠... 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系统中可以代表原始林和大面积种植的人工林两种林型 ,采用水量平衡法 ,利用对以上两种林分林冠水文各分量 1 996~ 2 0 0 1年的观测结果 ,初步分析其林冠水文效应 ,结果表明 :一年内 ,季节雨林林冠截留量 660 .6mm,树干径流量 80 .7mm,穿透降雨量 ,85 3.2 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 41 .43%、5 .2 4 %、5 3.74% ;橡胶林林冠截留量 393.5 mm,树干径流量 1 0 4 .1 mm,穿透降雨量 1 0 96.8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 2 4 .68%、6.68%、67.85 % ;两种林分森林水文各分量干、雨季差异显著 ;在研究中还发现 ,季节雨林中树干径流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 ,干季出现密林 (季节雨林 )的穿透降雨量大于疏林 (橡胶林 )的反常现象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有较大的林冠截留率及干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橡胶林 降雨 林冠截留 水文效应 树干径流 西双版纳 热带森林系统 林分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李海涛 于贵瑞 +2 位作者 李家永 陈永瑞 梁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8-908,共11页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 应用网袋分解法,连续2a对我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内有代表性的人工林类型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混交林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其C、N元素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凋落物样品分地上、地下两组处理方式。4种林分凋落物地上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凋落物的年失重率)依次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地下组的第1、2年分解速率顺序分别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杉木林〉湿地松林〉混交林。各林分地上组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地下部分,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其它林分。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根据拟合方程得出的凋落物分解95%时间为4~01a,介于暖温带常见树种凋落物95%被分解所需时间8~17a,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的鼎湖山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2~8a。养分元素释放率的变化因不同林分和分解时期而异。C在各林分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地上组凋落物的释放率大多数时间均高于地下组。N则于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前期表现出富集现象,而后开始净释放,其中湿地松林凋落物的N富集现象最为显著,释放速率在两个试验年度均为各林分中最低,凋落物中初始的高C/N比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杉木林凋落物具有最低的初始C/N比,没有出现N富集现象,且在两个试验年度末期均维持了较高的N释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林分 亚热带
下载PDF
两种不同林分截留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范世香 裴铁番 +2 位作者 蒋德明 曹成有 阿拉木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71-674,共4页
根据林冠对大气降雨截留的实测资料 ,采取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了两种不同林分的截留能力与雨量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林冠枝叶空间分布均匀的人工林分 ,截留能力随雨量增加较快 ,不仅对 <30mm的中小雨量表现出... 根据林冠对大气降雨截留的实测资料 ,采取同雨量下取最大值的方法近似确定了两种不同林分的截留能力与雨量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林冠枝叶空间分布均匀的人工林分 ,截留能力随雨量增加较快 ,不仅对 <30mm的中小雨量表现出了较强的截留作用 ,而且容易满足林冠的饱和截留容量 .尽管天然林对 <30mm的雨量截留能力相对较弱 ,但对超过 30mm的降雨其截留能力大于人工林 .林冠饱和截留容量与冠层枝叶量有关 ,天然林大于人工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林冠特征 截留 降雨量
下载PDF
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研究概述 被引量:50
18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童书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7-795,共9页
从林分直径结构模拟预测模型的选择以及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2个方面,对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结指出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正围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2种方法展开,重点归纳总结了理论方程法... 从林分直径结构模拟预测模型的选择以及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2个方面,对林分直径结构模拟与预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结指出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正围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2种方法展开,重点归纳总结了理论方程法、最相似回归法等几种主要模拟预测方法以及百分位法、回归法等常用的模型参数求解和预测方法,分别指出了各种模型及参数求解方法的优劣,并对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本项研究着眼于实际应用的层面,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阶梯,以有助于该项研究工作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直径结构 模拟预测模型 参数求解法
下载PDF
应用全天空照片估计林分透光孔隙度(郁闭度) 被引量:50
19
作者 朱教君 康宏樟 胡理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34-1240,共7页
林分结构通过影响林内环境与生物因子,决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同时,通过调整林分结构亦可达到森林合理经营的目标。林分透光孔隙度(郁闭度)是决定林分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它可以用来表征光、水等环境因子通过林冠进入林内的再分... 林分结构通过影响林内环境与生物因子,决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同时,通过调整林分结构亦可达到森林合理经营的目标。林分透光孔隙度(郁闭度)是决定林分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它可以用来表征光、水等环境因子通过林冠进入林内的再分布状况。因此,合理、精确地确定林分内的郁闭状况,无论在森林经营与管理,还是在森林生态精细研究中,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应用全天空照片(Hemispherical photograph/whole sky photograph)确定林分内一定高度(通常为1 m)的林分郁闭度或林分透光孔隙度(两者互补)的方法与步骤,重点讨论了在应用全天空照片确定林分郁闭度/透光孔隙度时选择的有效范围和应注意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郁闭度 透光孔隙度 盖度 全天空照片 森林生态与经营
下载PDF
东北地区几种不同林分土壤呼吸组分的差异性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宪权 王文杰 +1 位作者 祖元刚 张万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7,73,共3页
利用壕沟隔断法对老山实验基地的4种主要林分(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和白桦)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组成土壤呼吸各组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呼吸占整个土壤呼吸的比例最高,平均在60%以上;根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所占的比例次之,... 利用壕沟隔断法对老山实验基地的4种主要林分(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和白桦)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组成土壤呼吸各组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呼吸占整个土壤呼吸的比例最高,平均在60%以上;根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所占的比例次之,平均为20%~30%;枯枝落叶的呼吸速率占的比例较小,约为10%.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在季节变化上基本一致,与温度呈指数相关,但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较差.有、无根系土壤呼吸的Q10平均值分别为3.35和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土壤呼吸 微生物呼吸 根系呼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